信用调查等级,信用调查包括哪些内容
大家好,由投稿人于佳来为大家解答信用调查等级,信用调查包括哪些内容这个热门资讯。信用调查等级,信用调查包括哪些内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信用调查员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但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不少中介宣称可代办信用卡并全额提现、POS机刷卡消费提现。但是,信用卡套现虽然便捷,却并不一定“便宜”,其中还暗藏资金和征信风险。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和多家银行出手规范信用卡业务的管理,强调信用卡使用规范。
信用卡套现背后藏风险
在信用卡业务上,多家银行近期除了频频发公告规范持卡人资金用途,还纷纷规范调整信用卡相关业务。这些调整引发了大家对于信用卡的关注。
记者在百度搜索栏中输入关键字“信用卡套现”,检索词条达2870万条之多,除了部分信用卡套现的案例报道外,大多数是信用卡套现软件的推荐以及套现的攻略方法等。
所谓套现,就是持卡人使用信用卡在商户POS机上以虚假的交易行为刷卡消费,支付一定费用后从商户手中获取返回现金的行为。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信用卡套现方式,有利用二维码扫码给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现金的,也有通过刷POS机获取现金的,还有利用第三方软件对信用卡进行消费,再以现金方式返还给消费者等。此外,刷卡套现商户通常是一些规模不大的烟草店、建材公司、批发市场等,根据商户类别区分不同费率,费率一般在1.5%-3%之间。
《证券日报》记者联系了一家信用卡套现的中介公司,根据对方介绍,持有人通过付给商家手续费来套现。正常是利用商家的POS机进行虚假交易,将信用卡上的金额划走,商家将扣除手续费后的余额,当场付给持有人现金,“一般收取1.5%-3%作为手续费,以50万元为例最高需要1.5万元。”
记者了解到,正常情况下,信用卡持卡人可以取现,但取现金额一般有限制,而且还需按取现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手续费,每天还要缴纳一定的利息。而以虚假消费、交易的违规方式进行套现,则可大幅超过正常取现额度,而这也令一些人嗅到了“商机”。
而事实上,对个人来说,信用卡套现虽然便捷,但并不一定“便宜”,且套现也可能影响个人征信。因此,信用卡违规套现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
假定持卡人欲套现30万元,按2%手续费计算,其套现一次所需支付的手续费为6000元。而若利用银行30天免息,采用“以卡养卡”的方式,套现30万元运用一年,则其大概需实施11次还款再套现,那么,仅其中一张信用卡就需要支付11次手续费,约为6.6万元,相当于套现额的22%。
此外,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部分套现资金还被用于购房、理财等禁止性领域,这显然加大了资金风险。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套现行为不仅对银行是风险点,对个人也可能带来不良影响。银行系统会对刷卡数据等进行监控,出现异常情况后都会进行核实,一旦确认属于套现行为就会采取措施。因此,对于持卡人而言,即便套现后能确保及时、全额还款,银行也会采取降额或停卡处理,并将其纳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
加大监管执行力度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普遍出现发卡量和交易额下降的现象,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时,信用卡不良和逾期金额也在持续攀升。
央行报告显示,今年6月末,全国各大银行信用卡逾期金额达到782.33亿元,截至到9月末,逾期金额产生的利息和违约金总金额已经超过920亿元。
近期,银保监会和多家银行出手规范信用卡业务的管理。《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除强调信用卡用途,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在严查“套现”等违规交易行为。
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明确个人信用卡及信用卡资金仅限持卡人日常真实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偿还债务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证券投资、理财、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若信用卡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存在非真实性交易,则可能导致交易失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止付、冻结、提前结清、扣回/要求返还权益和增值服务等一项或多项风险管理措施。
此外,银行开始采用封卡、降额等手段来严控风险。近日,部分信用卡持卡人向记者“吐槽”称,近期收到了银行发出的降额通知短信,涉及银行包括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与此同时,近年来,银保监会也加强了对信用卡业务监管力度。今年6月份,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就警示了银行信用卡业务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记者 彭 妍
作者:彭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证券日报
信用调查的主要特点有
来源:廉洁吉林
吉林省信用融资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志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何志福简历
何志福,男,汉族,1960年4月出生,吉林梨树人,1980年9月参加工作, 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
2003年12月,任吉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2005年2月,任吉林省信用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
2010年8月,任吉林省信用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5年7月,任吉林省信用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2017年12月,任吉林省信用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9年12月,任吉林省信用融资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20年4月,免职。
信用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一个网贷App上申请贷款,贷款没下,一填银行卡和验证码,就被所谓的征信公司扣了钱,你有没有遭遇过类似的情况?
近两日,有不少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有一家名为速查征信服务(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速查征信”)的公司,给寻求贷款的消费者“下了套”:未经本人同意,银行卡就被强制扣除了395元的个人报告产品费用。
此例并非孤例。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类似以贷款为由联合网贷App收取用户个人信用报告的公司并不少见,除了“速查征信”外,还有一家名为海南正树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树信用”)的公司,未持有个人征信牌照,但却宣称可提供个人征信业务,甚至查询消费者信息并收取费用。在业内看来,这一类山寨征信机构,已经构成了违规行为,市场消费者应认准持牌机构,对于不明身份的客服、App运营商等,切勿轻信。
贷款未成先收报告费
打开“信用优享”App、注册登录、填写个人资料、银行卡号……在王一(化名)看来,一系列都是常规操作,但他没想到的是,一输入验证码,银行卡就被强制扣款了395元的个人报告费。
“仅仅一分钟,我的钱就被扣了,关键是贷款也没下来,这才意识到是个套路。”根据王一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的相关协议、个人征信授权书及报告截图,提供这一个人报告产品以及发出扣款指令的,是一家所谓的征信服务公司——速查征信。
从协议内容来看,速查征信是这家“信用优享”App的运营方。协议指出,“用户发出的指令不可撤销或撤回,信用优享有权根据用户的指令委托银行或者第三方从银行卡支付资金给收款人,且用户不应以本人意愿交易或者其他任何原因要求信用优享退款或承担其他责任”。
再看看这份395元的个人报告长啥样?从北京商报记者获取的速查征信个人报告来看,多位分析人士指出,该报告内容较为“含糊”,其中仅包括“借贷风险勘测”“团伙欺诈排查”“偿债压力指数”等内容,且报告仅提供一个数值,并未有依据支撑。
注:速查征信个人报告部分内容
除了强制扣款和个人报告山寨外,在分析人士看来,速查征信还违反了《征信业管理条例》,存在违规从事征信业务的风险。
众所周知,自个人征信市场化以来,截至目前仅有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两家公司获得了个人征信牌照。以此来看,这家“速查征信”并未有个人征信从业资质。
但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速查征信”公司注册地在海南省海口市,经营范围内表明:可提供“企业及个人信用的征集、评定、评估服务,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服务、企业及个人征信业务、信用调查,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信用信息登记,代理信用修复业务”。
注:速查征信经营范围
就是否强制扣款以及违规从事征信业务一事,北京商报记者拨打了信用优享客服电话,后者回应称,“信用优享平台是一个服务机构,主要为需要贷款的个人客户提供个人信用报告,并会将个人信用报告推荐给第三方贷款平台”,当被问到平台是否有个人征信查询资质时,后者却称无法回答。
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指出,从操作手法和信用报告来看,这一平台打着“信用”的旗号收取报告费用,一是标准不规范,正规的信用报告应当有自身的标准,数据来源权威,二是机构非持牌,个人征信业务拥有较高的准入门槛,非法从事征信业务的平台具有违规风险。
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同样认为,这些公司提供的征信报告都涉及个人信用情况评价,属于个人征信业务范畴,但是公司却没有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明显违反了《征信业管理条例》。
山寨征信机构横行市场
没有征信牌照但横行市场,查询消费者个人信息并收取费用,这样的山寨征信公司并非速查征信一家。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速查征信”外,还有一家名为“正树信用”的公司,同样存在类似情况。多位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在“闪贷分期”App上申请借款,流程走到绑定银行卡,然后输入验证码时,在没有扣费提醒的情况下,银行卡被强制扣费299元,其中商品说明为“闪贷分期信用综合报告”,收款公司为“正树信用”。
注:消费者被正树信用扣费299元
针对强制扣费一事,北京商报记者拨打闪贷分期客服进行求证,后者回应称,用户是因为点击查看报告所以产生了相应的费用,都有相应协议说明。但对正树信用是否有相应从业资质,该客服同样称无法回应。
根据多位消费者向记者提供的多份协议来看,在个人大数据报告服务协议中提到,闪贷分期查询服务需要收取服务费用,服务费用根据提供报告内容的不同划分为多个收费标准,具体服务费用标准需 99 - 299 元不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该协议还是注册协议及隐私政策,多份协议均未有盖章签名。
另与“速查征信”类似的是,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正树信用”同样注册在海南省海口市,未持有个人征信牌照,但经营范围同样包括“企业及个人信用的征集、评定、评估服务;企业及个人征信业务咨询;采集、调查、保存、整理企业及个人信用信息,提供信用报告;商业信用管理;代理信用修复业务”。
没有征信牌照但登记 “个人征信业务”,并宣称可提供信用报告、代理信用修复,这样的公司目前在市场上并不少见。北京商报记者查询天眼查发现,目前以征信为名的公司也包括上百家,市场可谓是鱼龙混杂。其中就包括数查征信服务(海南)有限公司、全旗(海南)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注册地大多在海南省,也都宣称可提供个人征信、提供信用报告等。
山寨征信公司横行,在业内看来,由多方原因所致。正如孙扬指出,如今,线上违规提供贷款平台的机构和App依然很多,这些平台骗取用户信息进行转卖获利,推销“征信报告”获利,也给了这些山寨征信机构生存的空间。
苏筱芮则谈到了违规成本的问题,在她看来,目前对山寨征信公司的打击力度不够强,也导致这些山寨征信公司违规业务蔓延。
如何根治市场乱象?
近几年,随着线上信贷市场的爆发,个人征信市场需求大幅上升,但随着山寨征信机构横行,再到一些数据类公司从事类征信业务,个人征信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的模糊地带,侵犯个人数据隐私问题也不断暴露。
如何规范个人征信市场?又该怎么样根治个人数据被违规收集乱象?
在孙扬看来,金融监管部门有必要和互联网管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一起,对于山寨征信公司进行专项整治。一是通过技术手段找到这些未经批准和备案,违规提供征信服务的公司,并依法进行关闭和取缔;二是对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提出明确的约束要求,严禁和类似的山寨征信公司合作,否则进行处罚;此外,消费者也不要轻易在山寨网贷平台使用服务、填写信息,一定要通过正规的银行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申请消费贷款,这样才安全可靠。
苏筱芮同样认为,山寨征信公司通常也从事互联网贷款业务,可以从持牌机构对合作方的监管出发,对于主动与山寨公司合作,为消费者加重负担的开出罚单;其次,要切断山寨征信公司的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渠道,多措并举封堵山寨征信公司侵犯消费者的路径;再者,可开展专门对山寨征信公司的清理整顿活动,未经金融部门批准,擅自以“征信”“信用”等名义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活动的,可采取关停其网站、注销其企业主体等措施。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信用调查应该调查哪些内容
新华丝路网巴黎4月26日电(记者徐甜)国际信用保险及信用管理服务机构法国科法斯集团25日在巴黎发布《2018中国企业贸易信用调查报告》称,逾期付款情况持续增加导致企业后期风险增加,对中国经济构成压力。
据悉,科法斯本次报告的数据收集于2017年第四季度,调查对象为1003家以中国为业务范围的企业。
报告说,中国经济在2017年有所回暖,在强劲需求、宽松货币及财政政策的共同推动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从2016年的6.7%提升到6.9%。其结果便是风险管理者们无论对经济预期还是自身风险管理程序均有所懈怠。
报告指出,尽管表面数据十分亮眼,与经济表现有所改善相反的是,后期风险趋势却仍继续加大。遭遇超过120天逾期付款的受访企业占比从2016年的19%增加至2017年的26%,而那些遭遇超长期逾期付款(超过180天)且超过其年营业额2%的受访企业占比从2016年的35%增至2017年的47%。更令人担忧的是,遭遇超长期逾期付款金额占10%以上年营业额的受访企业比例,从2016年的11%增至2017年的21%。而根据科法斯以往经验,约80%的超长期逾期付款根本无法收回。当逾期金额在企业的年总营业额中占比过高,便会对其现金流构成风险。这清楚表明,中国经济中的一些压力显而易见。
科法斯的研究发现,中国平均信用期限从2016年的68天上升至2017年的76天,这与2015年以来该机构所观察到的趋势相符。也就是说,平均信用期限年同比增幅为11%,相比去年历史高位的21%有所回落。
能源行业平均信用期限最长,其中1/3的受访企业提供的信用期限超过120天。制药、建筑、运输和汽车的信用期限也高于平均水平。
报告进一步指出,尽管经济表现喜人,后期风险却持续增长。47%的受访企业遭遇超长期逾期应收账款金额超过年营业额的2%。根据科法斯的经验,80%的超长期逾期付款无法收回。
报告认为,更令人担忧的是,那些宣称自己超过10%的年营业额被超长期逾期付款占用的受访企业比例从2016年的11%升至2017年的21%,同比增幅高达90%。
报告还说,遭遇超长期逾期付款金额超过其年营业额10%的受访企业中,能源(33%)、建筑(32%)和汽车(27%)行业占比最高。超过1/3的能源企业收入不足以覆盖利息支,在所有行业中名列榜首,房地产和消费品行业紧随其后。能源和建筑行业的负债比率全国最高,超过其资产的100%。
报告认为,这些行业中的受困企业如果不能得到长期贷款支持,可能不得不拖欠未偿债务。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信用调查等级,信用调查包括哪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