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诉讼过时效吗,出现交通事故需要判刑吗

交通事故 编辑:秦梓世

一、交通事故诉讼过时效吗

交通事故诉讼存在诉讼时效。一般情况下,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在交通事故中,当事人应及时主张权利,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无法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

二、出现交通事故需要判刑吗

并非所有的交通事故都会导致判刑。一般来说,只有在交通事故中出现了严重的后果,如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且肇事者存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主要作用时,才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1. 若只是造成了轻微的财产损失或人员轻微伤,通常只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不会被判刑。

2. 但如果事故导致了一人以上死亡或者三人以上重伤,或者造成公私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就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出现交通事故就需要判刑,要根据具体的事故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三、交通事故中怎样判定超速

在交通事故中判定超速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 利用测速设备,如雷达测速仪、区间测速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实时测量车辆的行驶速度,并记录在案。2. 观察现场痕迹,例如车辆刹车痕迹的长度和形状。如果刹车痕迹较长且明显,可能意味着车辆在事故前超速行驶。3. 调查取证,交警会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收集相关证据,如道路标识、交通监控视频等。通过对这些证据的分析,可以推断出车辆在事故发生时的行驶速度是否超速。4. 询问当事人,了解事故发生前车辆的行驶情况,包括车速、行驶路线等。但当事人的陈述可能存在主观性,需要结合其他证据进行综合判断。

来源:中国法院网-交通事故中怎样判定超速,事故车辆超速如何鉴定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