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权是什么意思,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
大家好,由投稿人章冬宇来为大家解答发行权是什么意思,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这个热门资讯。发行权是什么意思,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发行权与发表权的区别
2022数字版权交易博览会,小编带你了解著作权!
上期,我们了解了著作财产权部分的复制权,今天小编带你聊聊著作权中的发行权。
发行权是公开出售创作作品或其复制品的权利。常被认为包含在复制权之中,但实际上发行权应视为一种单独的权利,并给予著作权保护。
作者不仅有复制作品的权利,而且也有权决定复制品的发行,如发行的数量、价格和地理区域等问题。
对于电缆电视之类的新传播技术来说,作者如何行使发行权是相当重要的。
发行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狭义上的发行权是指作者所享有的许可或者禁止他人以出售、赠与和散发等方式发行自己作品的原件或复制品的权利。
我国著作权法便是采纳了发行权的狭义概念。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第6项规定: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复印件的权利。
广义上的发行权概念在狭义发行权概念的基础上还包括了出租、出借等权利,其是指权利人通过销售或其他转移所有权的方式或者通过出租、租借、借阅等方式,将作品的复制件或原件提供给公众的权利。
发行权用尽规则是指著作权人行使一次即告用尽了发行权,不能再次行使。这一规则意味着作品的原件或复印件一旦经著作权人同意而进入市场后,该作品作为商品的进一步发行,著作权人再无权控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发行权用尽规则针对的是合法的复制品以限制其著作权人发行权的范围,而对于非法的复制品其并无适用的余地。
这主要是由发行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由于发行权本身与复制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著作权法中属于“复制权”这个范围的,便包含有复制权、发行权和出租权。而发行权就其目的而言是在于防止或阻止盗版或盗窃物的流转,所以其是复制权的附属权利。因此发行权本身便是针对非法的复制品而行使,并非针对合法的复制品。对于非法复制品并不产生发行权用尽规则的问题。
发行权和复制权的区别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当大家看到:中央银行拒绝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而经济增长所必需的M2增长,单纯依赖货币乘数的提高而提高。是否可以认为:央行将货币发行权让渡给商业金融机构?
美国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开创了这种“不投放基础货币而单靠利率调节货币乘数并进一步影响M2增速”的货币政策方式,但它要达到的真实目的是:赶走制造业,让金融当家作主。以此实现当年美国“经济结构转变”——或称“引导产业资本主义转向金融资本主义”。
为什么单一利率调节——一个简单的货币政策技术方式可以实现如此重大的目标?原因是:货币乘数的不断提高意味着货币流转速度提高,而货币流转速度提高意味着货币流转周期缩短——即金融不断短期化的过程。金融短期化必然导致实体经济所必需的长期资本融集成本过高,所以它根本不适宜实体经济发展,只适宜金融“空转套利”。结果,美国本土实体经济失去金融支持,必须转移,必然导致美国经济“空心化”。正如保罗·沃尔克自己所言:当年大幅提高利率根本不是因为通胀而“这是政治”。
单一利率调节的货币政策方式,不仅导致美国经济“空心化”,更重要的是:它把货币发行权让渡给了美国商业金融机构。按常识:美元货币发行一定是美联储投放基础货币,然后在一定的货币乘数作用下,推动M2相应增长。但如果M2单靠货币乘数增长推动,那实际是“货币发行依靠私人商业金融机构创造货币去实现”,这是不是在“让渡货币发行权”?
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疑问,关键是我们中国现在的情况恰恰如此。如下图所示:绿线代表的中国基础货币数量没有增长,蓝线代表的M2一路攀升。为什么没有基础货币支撑M2可以不断增加?因为,中国的货币乘数在不断升高。换句话说,中国是在依靠商业银行不断加速资金周转——派生货币以满足经济增长对M2提出的“增长要求”。第一,这会否导致中国货币发行权实际让渡给商业银行?第二,这会否导致中国经济空心化?第三,中国是否赞同金融资本主义的一套行径?
常识告诉我们两大事实:第一,经济增长必须要求货币(M2)相应增长,并且相互匹配;第二,M2增长必须要求基础货币相应增长,并且相互匹配。这“两个匹配”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货币发行权由谁主导”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家金融安全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维护的问题。
历史已经用惨痛的教训充分证明:违反“两个匹配”的常识,经济和金融都会出现重大的危机。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表面看它是次贷危机,但从根本上说:它是美国货币乘数高达9倍——金融短期化达到极致之后,次贷局部风险导致整体金融市场流动性突然严重枯竭的危机。必须意识到:流动性枯竭几乎就是金融危机同义词,而金融短期化则是流动性枯竭根本诱因。
正因如此,美国在变、欧洲在变、日本也在变。这个重大改变就是:第一,否定金融资本主义,实施“再工业化”政策;第二,否定金融自由主义,重新打造强而有力的金融监管体系;第三,否定单一利率调节的货币政策方式,释放巨量基础货币、尤其是长期基础货币修复单一利率调节所造成的恶果;第四,否定货币金融的空转套利,而更加注重资本金融对于经济的作用;第五,大幅压低货币乘数(金融危机之后最低不足3倍)。
可见,中国作为“以实体经济为本”的国家,第一,必须旗帜鲜明地维护货币发行以基础货币——国家信用为主导,坚决反对以货币乘数主导、将货币发行权“让渡”于商业金融机构做法;第二,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适宜实体经济需求的、长期资本金融为主”的金融之路,坚决反对以任何理由营造中国金融短期化的货币环境;第三,必须坚决反对由金融短期化衍生出的一切金融“空转套利”乱象,从根本上铲除金融“脱实向虚”的土壤环境。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发行权举例10个简单例子
出版权和发行权有什么区别发行权是著作权人的一项财产权利。出版权是合同约定的。版权和著作权是一个概念,出版权是著作权下的一个权项,有完整著作权就有出版权,著作权人也可以把出版权许可给他人使用。
发行权是指有权许可或禁止他人以出售或者赠与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仅能为公众感知而不向他们提供复制件或原件的行为不构成发行。行使发行权是对原件或复制件发行,其对象是指有形载体。当权利人将作品原件或其复制件以出售或者赠与等方式向公众发行后,不能对该载体进行再次的发行,该载体的合法持有人可以自由出售、赠与或以其他方式出版作品,此即发行权的权利穷尽。
发行权权利穷尽是对著作权的一种限制,其功能在于促进市场的自由流通,防止著作权利人多次得利以及保护交易安全。
在我国,出版权、发行权是相互区别的。根据《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发行权是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权之一。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发行权,并依照约定或者有关规定获得报酬,也可以出版发行权,并依照约定或者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区别
小明是一位热爱写作的年轻人,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创作了一部精彩的小说。这部小说凝聚了小明的心血和智慧,因此小明对它享有著作权,却不清楚自己所拥有的具体权利。
其实小明决定出版就是行使著作权人所享有的“发表权”,即何时发表、何地发表、以何种形式发表。而出版后书籍的公开销售就涉及到“复制权”和“发行权”,发行书籍就有收益关乎小明的财产权利,小明有权决定他人能否印刷售卖自己的书籍。
小明授权给出版方的权利可以统称为“出版权”,就包含了上面所说的“发行权”,但不仅限于此,实际可以通过约定来实现和保障各方诉求,这样产生的“专有出版权”非常有效的防范盗版书或其他侵权事件,且能合理地维权。
随着书籍的发行,越来越多的读者购买了这本书。有一位读者小李购买了一本小明的小说后,自己已经读完了,便想把这本书转卖给朋友。小明一开始有些担心,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否合法。后来,小明了解到发行权是对著作权的一种限制,当自己将作品原件或其复制件以出售或者赠与等方式向公众发行后,就不能对该载体进行再次的发行,小李是该载体的合法持有人可以自由出售、赠与或以其他方式处置作品。
小明这就理解了,小李转卖小说的行为是合法的。发行权“权利穷尽”的功能在于促进市场的自由流通,防止著作权利人多次得利以及保护交易安全。出版权侧重于作品的编辑、复制和首次发行等环节,而发行权则主要关注作品原件或复制件向公众提供的方式和渠道。
在出版时,各项权利的明确,是在为小明书籍出版保驾护航,在我国现行的著作权内容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一共分为17项具体的权利,这些权利在实际中如何使用,匠郢文化编辑团队会持续输出科普内容,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发行权是什么意思,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