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构成的特征具体有哪些方面
首先,你得知道,犯罪构成就是犯罪的一堆要素合在一起。
具体来说,每个犯罪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要素,包括那些《刑法》里的通用规则,还有各个特殊犯罪的特殊规定。
但是,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就像一串珠子,紧密相连。
其次,你要明白犯罪构成要素是什么。
其实,它们就是那些能让某个行为被判定为犯罪的关键事实。
这些事实是立法者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用来区分不同的犯罪。
每种犯罪都有很多这样的事实,正是因为这些事实,才使得这种犯罪跟其他犯罪有所不同。
最后,你要记住,构成犯罪的要素都是由《刑法》规定的。
也就是说,哪些行为特征能算作犯罪构成要素,是由立法者选出来,然后通过《刑法》规定下来的。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刑法》的明文规定,这些行为特征就不能算是犯罪构成要素。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罪刑法定”原则,也说明了刑事违法性也是犯罪构成的重要部分。
所以,一个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要素,就等同于这个行为是否违反了刑法。
这也告诉我们,犯罪构成要素并不是随便想出来的,而是法律规定好的。
二、犯罪构成包括的要素是什么
犯罪四要素嘛,首先是犯罪客体,就是刑法要保护的那些被犯罪伤害的社会关系;然后呢,是犯罪客观方面,简单说就是犯罪做了啥,比如危害行为啊、危害结果之类的;接着是犯罪主体,就是说谁犯了罪,得接受处罚的人或者公司机构啥的;最后是犯罪主观方面,就看犯罪分子对于自己犯下的事以及结果是啥想法儿。
三、犯罪构成的条件是什么
中国现行刑法明确列举了四百余项罪名,每项罪行均由四要素组成:犯罪主体、主观心态、外在表现形式及侵犯之客体。
其中:
(1)犯罪主体,即实施犯罪行为之人;
(2)主观心态,即犯罪者对于其行为及其后果的心理态度,包括故意与过失两种类型;
(3)外在表现形式,即犯罪行为的具体体现,例如诈骗罪中的虚构事实、贩毒罪中的贩卖毒品等;
(4)侵犯之客体,即刑法所保护且为犯罪行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与犯罪对象有所区别,后者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对象,如杀人罪、伤害罪中的受害人,而前者则是指刑法所保护的公民人身权益不受非法侵害的社会关系。
《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犯罪构成的特征具体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犯罪构成的特征有哪些?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犯罪的构成特征包括什么方面?
●犯罪的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
●犯罪构成的形态特征
●犯罪构成的特征有哪些?
●犯罪构成包含哪些因素
●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
●犯罪构成包括的要素是什么意思
●犯罪构成包含的要素为哪些
●犯罪构成有几大要素?分别解释
●犯罪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犯罪构成包括哪些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几大要素
●犯罪构成要素到底应由几个条件构成
●犯罪构成的含义及相关要件的主要内容
●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要件
来源:头条-犯罪构成的条件是什么,犯罪构成要件的四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