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岗是什么意思,待岗期间工资标准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许海

待岗是什么意思,待岗期间工资标准

大家好,由投稿人许海来为大家解答待岗是什么意思,待岗期间工资标准这个热门资讯。待岗是什么意思,待岗期间工资标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待岗多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在涉及待岗的劳动争议中,劳动者的困惑常集中在几个方面——“待岗原因”“程序是否正当”“工资怎么发”

合法安排停工待岗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本报记者 陈丹丹

阅读提示

律师表示,用人单位合法安排员工待岗需基于客观经营困难或不可抗力;或劳动合同、规章制度中有明确约定。不得滥用待岗变相降薪或逼迫员工离职。

“不给我提供劳动的场所”“工资按照当地最低标准执行”……拒绝领导的某项工作安排后,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公司担任检测员的李雪(化名)被直接踢出工作群,随后收到未盖公章的《拟待岗通知》。次日,李雪被安排了新岗位,工作内容为“打扫楼道卫生和厕所卫生”。

李雪不同意调岗并辞职,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劳动仲裁委支持了李雪的申请。公司不服,诉至法院。

近日,该案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公司上诉,维持原判,案涉公司需支付李雪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4500元。

待岗制度本是用人单位发挥用工自主权、应对特殊经营困难的缓冲机制,却被部分企业异化为变相降薪、逼迫离职的工具,与制度设计初衷背道而驰。怎样界定合法待岗边界?《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经历先待岗后调岗

2023年7月,李雪与案涉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岗位为检测员。2024年5月,该公司以李雪“工作消极、态度恶劣,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由单方下发《拟待岗通知》,并调整李雪薪资至待岗标准。

谈起被安排待岗的经历,李雪十分无奈,“我在会议上不服从他(公司总经理)其中一项我胜任不了的工作,直接把我踢出了工作群,然后来办公室告诉我,交接完东西走人。”后双方就离职补偿金未达成一致意见,公司要求李雪待岗,并收回其电脑等办公设备。

李雪称,在接到待岗通知次日,公司为她安排了新工作,即“打扫楼道卫生和厕所卫生”。对此,她明确表示不同意,并向公司邮寄《被迫辞职通知书》。此后,李雪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劳动仲裁委支持了李雪的部分申请,公司不服,诉至法院。

该公司认为对李雪的安排合理,因为《拟待岗通知》上已载明:“……李雪在工作中不能服从管理,拒绝上级安排的正常工作,工作消极,态度恶劣,经检测中心评估认为该同志目前的工作状态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法院审理后认为,案涉公司对上述单方安排李雪待岗的理由并未提供证据证明,且该公司在一审当庭陈述是因为李雪没有检测员的资质才给其调岗,而在李雪入职时,该公司本应对其有无相关资质进行审核。一审法院判决,公司需支付李雪经济补偿金4500元。

对这一判决结果,该公司不服,继续上诉。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被待岗”劳动争议焦点复杂

记者梳理发现,在涉及待岗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的困惑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即“为何安排我待岗”“有没有走正当程序”“待岗工资怎么发”。

对此,广东耀文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爱东表示,在法律上,待岗一般指企业停工、停产期间的劳动者状态。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应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后,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若未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到底怎么来定义‘停工停产’说法不一。”张爱东认为,司法实践中,“停工停产”一般是指有计划地暂时停工。“如果企业没停工停产,但是因项目取消、部门解散等,给部分员工‘放假’,这可以是情势变更或者经营风险,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停工停产。”

2022年1月,王某入职北京某外包公司担任工程师。2023年4月,王某被项目退回,后被安排待岗至同年5月底,其间工资由每月1.6万元降至每月4000余元。王某以公司单方安排其待岗为由解除合同,并诉请公司补足工资差额及支付经济补偿。

对于该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劳动关系双方就王某的工作岗位、工资标准重新协商一致进行变更,因此判决该公司支付王某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4万元、工资差额1万余元。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合法安排待岗须具备三要素

“合法安排待岗须同时具备合理事由、程序正当、待遇保障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副教授范丽娜告诉记者,“其间,用人单位仍应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在部分地区,用人单位还应承担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

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待岗时满足上述三大要素,法院支持了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

薛梅(化名)2010年入职广东某公司任统计员。2021年,公司因系统升级缩减统计岗编制,薛梅竞聘落选,后公司为其安排性质相近且薪资未明确降低的新岗位。薛梅拒绝调岗并待岗,公司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待岗薪资。薛梅申请仲裁及诉讼,要求补足薪差并恢复原岗。

该案一审及二审法院均认定公司安排待岗与调岗合法。首先,公司并非针对个人且新岗位无侮辱性;其次,待岗程序合规,公司安排竞聘及书面通知已履行协商义务;最后,待岗薪资合法,薛梅待岗后未提供实际劳动,公司按当地最低标准支付其薪资。

劳动者如何防范被不合理停工待岗?范丽娜建议,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出具书面通知,明确待岗原因、期限及薪资待遇等关键信息,同时应核实待岗安排的合法性,用人单位需有合理依据且程序合规。

来源: 工人日报

待岗多长时间是合法的

来源:工人日报

在涉及待岗的劳动争议中,劳动者的困惑常集中在几个方面——“待岗原因”“程序是否正当”“工资怎么发”

合法安排停工待岗 “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阅读提示

律师表示,用人单位合法安排员工待岗需基于客观经营困难或不可抗力;或劳动合同、规章制度中有明确约定。不得滥用待岗变相降薪或逼迫员工离职。

“不给我提供劳动的场所”“工资按照当地最低标准执行”……拒绝领导的某项工作安排后,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公司担任检测员的李雪(化名)被直接踢出工作群,随后收到未盖公章的《拟待岗通知》。次日,李雪被安排了新岗位,工作内容为“打扫楼道卫生和厕所卫生”。

李雪不同意调岗并辞职,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劳动仲裁委支持了李雪的申请。公司不服,诉至法院。

近日,该案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公司上诉,维持原判,案涉公司需支付李雪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4500元。

待岗制度本是用人单位发挥用工自主权、应对特殊经营困难的缓冲机制,却被部分企业异化为变相降薪、逼迫离职的工具,与制度设计初衷背道而驰。怎样界定合法待岗边界?《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经历先待岗后调岗

2023年7月,李雪与案涉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岗位为检测员。2024年5月,该公司以李雪“工作消极、态度恶劣,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由单方下发《拟待岗通知》,并调整李雪薪资至待岗标准。

谈起被安排待岗的经历,李雪十分无奈,“我在会议上不服从他(公司总经理)其中一项我胜任不了的工作,直接把我踢出了工作群,然后来办公室告诉我,交接完东西走人。”后双方就离职补偿金未达成一致意见,公司要求李雪待岗,并收回其电脑等办公设备。

李雪称,在接到待岗通知次日,公司为她安排了新工作,即“打扫楼道卫生和厕所卫生”。对此,她明确表示不同意,并向公司邮寄《被迫辞职通知书》。此后,李雪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劳动仲裁委支持了李雪的部分申请,公司不服,诉至法院。

该公司认为对李雪的安排合理,因为《拟待岗通知》上已载明:“……李雪在工作中不能服从管理,拒绝上级安排的正常工作,工作消极,态度恶劣,经检测中心评估认为该同志目前的工作状态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法院审理后认为,案涉公司对上述单方安排李雪待岗的理由并未提供证据证明,且该公司在一审当庭陈述是因为李雪没有检测员的资质才给其调岗,而在李雪入职时,该公司本应对其有无相关资质进行审核。一审法院判决,公司需支付李雪经济补偿金4500元。

对这一判决结果,该公司不服,继续上诉。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被待岗”劳动争议焦点复杂

记者梳理发现,在涉及待岗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的困惑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即“为何安排我待岗”“有没有走正当程序”“待岗工资怎么发”。

对此,广东耀文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爱东表示,在法律上,待岗一般指企业停工、停产期间的劳动者状态。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应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后,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若未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到底怎么来定义‘停工停产’说法不一。”张爱东认为,司法实践中,“停工停产”一般是指有计划地暂时停工。“如果企业没停工停产,但是因项目取消、部门解散等,给部分员工‘放假’,这可以是情势变更或者经营风险,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停工停产。”

2022年1月,王某入职北京某外包公司担任工程师。2023年4月,王某被项目退回,后被安排待岗至同年5月底,其间工资由每月1.6万元降至每月4000余元。王某以公司单方安排其待岗为由解除合同,并诉请公司补足工资差额及支付经济补偿。

对于该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劳动关系双方就王某的工作岗位、工资标准重新协商一致进行变更,因此判决该公司支付王某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4万元、工资差额1万余元。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合法安排待岗须具备三要素

“合法安排待岗须同时具备合理事由、程序正当、待遇保障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副教授范丽娜告诉记者,“其间,用人单位仍应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在部分地区,用人单位还应承担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

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待岗时满足上述三大要素,法院支持了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

薛梅(化名)2010年入职广东某公司任统计员。2021年,公司因系统升级缩减统计岗编制,薛梅竞聘落选,后公司为其安排性质相近且薪资未明确降低的新岗位。薛梅拒绝调岗并待岗,公司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待岗薪资。薛梅申请仲裁及诉讼,要求补足薪差并恢复原岗。

该案一审及二审法院均认定公司安排待岗与调岗合法。首先,公司并非针对个人且新岗位无侮辱性;其次,待岗程序合规,公司安排竞聘及书面通知已履行协商义务;最后,待岗薪资合法,薛梅待岗后未提供实际劳动,公司按当地最低标准支付其薪资。

劳动者如何防范被不合理停工待岗?范丽娜建议,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出具书面通知,明确待岗原因、期限及薪资待遇等关键信息,同时应核实待岗安排的合法性,用人单位需有合理依据且程序合规。(工人日报 记者 陈丹丹)

待岗六个月公司可以无偿辞退员工吗

小李正在电脑前忙碌着,面前摆着的外卖盒子,饭已经快见底,但菜却没夹多少。为了两个月后的项目上线,整个团队已经连轴转了一年多,不光晚上加班到深夜,连周六日都少有休息。大家鼓足了劲,都知道只要等项目上线,光分红就能让自己大半年都不用工作了。

此时,一条群消息打乱了这个秩序。

小李旁边的同事是最先看到这条消息的人,他用胳膊肘捅了捅小李,提醒道:“看群!”

那是一条来自公司人事的群通告:因企业经营困难,需要对人员进行优化,被通知到的员工将有两种选择,要么拿这个月的工资主动离职。要么留下来,进入停薪待岗状态。”

这条消息就像一大盆冷水,把所有人都浇懵了。项目明明要上线了,明明前途一片大好,怎么开始裁员了?

周围的同事,一个一个地被叫进了会议室,随着会议室大门的一开一合,HR 与员工们心里都清楚,这场围绕着裁员的拉锯赛,要开始了。


1

待岗是随便可行的吗?

被通知待岗的人自发拉起了一个微信群,名曰团结互助,空前的凝聚力在此诞生。群内面临的第一个议题是,公司随便就要求待岗,是合理的吗?

关注本准比较久的朋友应该知道,通常这种带有随意性、临时性变更劳动关系或报酬、地点、岗位等关键元素的行为,通常都游走在违法的边缘。随意通知待岗也是如此。

除非存在特殊情境,待岗不属于用人单位能自由行使的权利。

在实际中,很多安排员工待岗的行为,属于对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劳动报酬、工作内容等条款进行了单方面的变更。根据《劳动法合同法》 35 条,这类行为必须经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并采取书面方式,才可能进行。

实际中,有些企业会打着经营困难的幌子,扯着停工停产的大旗,要求员工待岗,实践着低价裁员、或是逼员工离职的目的。

比如,一个近千人的企业,要求某个员工待岗,理由是企业生产任务不足,但部门其他人均正常提供劳动时,法院就会向企业询问停产相关情况。如果企业无法具体说明哪项业务停止并合理解释停产原因等,法院就比较容易认定为企业不构成停工停产,用这个原因去安排员工待岗的行为,就是违法的。

又比如,某些企业要求员工待岗,但对外依然发布招聘启事,招聘新的人选,这种待岗同样不会被认为是合法的。

这种情况,劳动者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以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给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等条款,提出劳动合同解除,并要求经济赔偿。

那么,什么情况下企业可以合法安排员工待岗?

劳动合同法中,没有对待岗有过明确规定。但小李与他的同事们秉承着严谨的态度扩大搜索范围,继续收集资料,并将其中的关键词圈了出来。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安排员工待岗的前提是“非因劳动者的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无论是国企还是一般民营性企业,如果是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不得不停产停工,是可以要求员工待岗的。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停工停产”标准的把握。

对于停工停产的标准,法律虽然没有作出规定,但通常会从停工的原因、政策、涉及范围、行业现状、影响、待岗人数等综合因素考虑,来判定企业是否确实达到“停工停产”安排员工待岗的标准。

比如,在我们上次提到的,因为隔离原因,企业受到影响无法开工,这种情况下安排员工待岗有它的合理性。

再比如,因防治环境污染及扬尘天气,政府责令水泥、建材、钢铁等行业停产整顿或减产,安排员工待岗也通常被认为是合理。

以及像地震、洪水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停工停产,一般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待岗工资后,如果员工以未提供劳动条件为由离职并要求经济补偿,也很难获得支持。


2

待岗情况,工资怎么发

在确定待岗的合理合法性之后,最紧迫的问题是待岗期间的工资发放。

同样,根据《工资支付暂行办法》,待岗的待遇可以视同参考停工停产期间的工资发放标准,即:“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企业应当向员工支付全额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这个有关规定,通常是会发一笔生活费,各地的标准不同,具体的发放可以参考我们此前推送的「隔离期间工资发放」。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员工待岗期间,企业依旧要为员工缴纳社保、公积金,这部分费用由企业全额承担。


3

应对待岗,员工怎么做?

项目面临上线,却突然进行人员优化,所有收到通知的人第二天就不需要来上班了,剩下的人继续完成上线工作。这样的状况,不像一个面临停工停产的企业,该有的状态。小李与群友们在确认相关法律的同时,也开始了信息的收集。

第一个步骤是先辨别,公司处于什么情况,出于什么原因让待岗。是恶劣的裁员性质,还是真的有困难。有些公司一边要求员工待岗,一边还在招人,这明显就是为了裁员不给赔偿。

第二步,就是考虑待岗的合理性,也就是我们上述所说情况。

之后,再判断这样的待岗是长期性的,还是短期暂时的,公司给予的方案是否“真诚可行”

判断的方法包括几方面,一看待岗工资的发放标准,以及是否有后续补偿措施,比如现金流恢复后,是否对员工进行补偿;二看,是否进行了提前协商,而不是强硬的通知;三看,公司是真经营不下去了,还是现金流暂时出现了问题,是否有一个待岗的时间预期,避免让自己长期等待。

毕竟,即使是公司经营不善导致破产,支付员工工资也是在清算时的前置位置

小李他们发现,公司在通知他们无限期待岗以后,没有沟通复工以及项目上线后是否赔偿的问题。同时,公司还偷偷在招聘平台上发布招人信息,打算招一些低价的新员工来代替他们,以减少项目上线后给员工分红的钱。

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决定进行有组织的反击,并委托本准告诉大家下面这些注意事项。

当发现用人单位的目的就是为了低价裁员时,以下的动作是必须注意的:

·在书面上,明确拒绝降薪待岗。

对于公司发放的待岗通知书等相关文件,拒绝签字。如果公司没有发放待岗通知书,只是口头表述时,通过邮件等方式直接在书面上表达拒绝。

·在此期间,正常打卡上下班,尤其当公司只是口头表示待岗的时候,更该如此。

·收集违法待岗的证据。

面对公司不发放工资的情况,要求公司补发,或提出劳动合同解除并要求经济赔偿金。

具体可以直接找到部门负责人、人事负责人,表达出目前公司未给自己提供工作环境的情况,同时询问工作安排,表达自己积极工作的要求。即使得不到回复,也要定期以邮件等形式总结目前的困境,并表明拒绝待岗和自己对工作的期待。如果对方表达了辞退的意思,可以将此记录下来,当作证据留存。

·面对低薪补偿可以提出拒绝,并要求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足额补偿,而不是随便发放最低工资就可以了。

·最后,劳动合同解除的时候,也不要忘记要求公司开具劳动关系解除通知。

如果公司依然不为所动,试图以待岗的名义不支付或少支付经济补偿的时候,提交劳动仲裁,获取法律支持。

待岗合法吗

陈丹丹

阅读提示

律师表示,用人单位合法安排员工待岗需基于客观经营困难或不可抗力;或劳动合同、规章制度中有明确约定。不得滥用待岗变相降薪或逼迫员工离职。

“不给我提供劳动的场所”“工资按照当地最低标准执行”……拒绝领导的某项工作安排后,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公司担任检测员的李雪(化名)被直接踢出工作群,随后收到未盖公章的《拟待岗通知》。次日,李雪被安排了新岗位,工作内容为“打扫楼道卫生和厕所卫生”。

李雪不同意调岗并辞职,后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劳动仲裁委支持了李雪的申请。公司不服,诉至法院。

近日,该案经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公司上诉,维持原判,案涉公司需支付李雪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4500元。

待岗制度本是用人单位发挥用工自主权、应对特殊经营困难的缓冲机制,却被部分企业异化为变相降薪、逼迫离职的工具,与制度设计初衷背道而驰。怎样界定合法待岗边界?《工人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经历先待岗后调岗

2023年7月,李雪与案涉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岗位为检测员。2024年5月,该公司以李雪“工作消极、态度恶劣,不能胜任本职工作”为由单方下发《拟待岗通知》,并调整李雪薪资至待岗标准。

谈起被安排待岗的经历,李雪十分无奈,“我在会议上不服从他(公司总经理)其中一项我胜任不了的工作,直接把我踢出了工作群,然后来办公室告诉我,交接完东西走人。”后双方就离职补偿金未达成一致意见,公司要求李雪待岗,并收回其电脑等办公设备。

李雪称,在接到待岗通知次日,公司为她安排了新工作,即“打扫楼道卫生和厕所卫生”。对此,她明确表示不同意,并向公司邮寄《被迫辞职通知书》。此后,李雪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等。劳动仲裁委支持了李雪的部分申请,公司不服,诉至法院。

该公司认为对李雪的安排合理,因为《拟待岗通知》上已载明:“……李雪在工作中不能服从管理,拒绝上级安排的正常工作,工作消极,态度恶劣,经检测中心评估认为该同志目前的工作状态不能胜任本职工作……”

法院审理后认为,案涉公司对上述单方安排李雪待岗的理由并未提供证据证明,且该公司在一审当庭陈述是因为李雪没有检测员的资质才给其调岗,而在李雪入职时,该公司本应对其有无相关资质进行审核。一审法院判决,公司需支付李雪经济补偿金4500元。

对这一判决结果,该公司不服,继续上诉。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被待岗”劳动争议焦点复杂

记者梳理发现,在涉及待岗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的困惑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即“为何安排我待岗”“有没有走正当程序”“待岗工资怎么发”。

对此,广东耀文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爱东表示,在法律上,待岗一般指企业停工、停产期间的劳动者状态。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应按劳动合同约定的标准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后,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其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若未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到底怎么来定义‘停工停产’说法不一。”张爱东认为,司法实践中,“停工停产”一般是指有计划地暂时停工。“如果企业没停工停产,但是因项目取消、部门解散等,给部分员工‘放假’,这可以是情势变更或者经营风险,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停工停产。”

2022年1月,王某入职北京某外包公司担任工程师。2023年4月,王某被项目退回,后被安排待岗至同年5月底,其间工资由每月1.6万元降至每月4000余元。王某以公司单方安排其待岗为由解除合同,并诉请公司补足工资差额及支付经济补偿。

对于该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劳动关系双方就王某的工作岗位、工资标准重新协商一致进行变更,因此判决该公司支付王某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4万元、工资差额1万余元。公司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合法安排待岗须具备三要素

“合法安排待岗须同时具备合理事由、程序正当、待遇保障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副教授范丽娜告诉记者,“其间,用人单位仍应为劳动者缴纳社保。在部分地区,用人单位还应承担由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

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待岗时满足上述三大要素,法院支持了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

薛梅(化名)2010年入职广东某公司任统计员。2021年,公司因系统升级缩减统计岗编制,薛梅竞聘落选,后公司为其安排性质相近且薪资未明确降低的新岗位。薛梅拒绝调岗并待岗,公司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待岗薪资。薛梅申请仲裁及诉讼,要求补足薪差并恢复原岗。

该案一审及二审法院均认定公司安排待岗与调岗合法。首先,公司并非针对个人且新岗位无侮辱性;其次,待岗程序合规,公司安排竞聘及书面通知已履行协商义务;最后,待岗薪资合法,薛梅待岗后未提供实际劳动,公司按当地最低标准支付其薪资。

劳动者如何防范被不合理停工待岗?范丽娜建议,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出具书面通知,明确待岗原因、期限及薪资待遇等关键信息,同时应核实待岗安排的合法性,用人单位需有合理依据且程序合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待岗是什么意思,待岗期间工资标准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