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查起诉,关于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死亡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戴辰

  审查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或免予起诉的案件,审查决定是否起诉的活动。在中国,审查起诉活动是人民检察院职权之一,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必经程序。在审查起诉中,人民检察院对侦查阶段查明的犯罪事实和搜集的证据进行全面复查,既是对侦查工作的检查和验收,又是侦查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其目的是进一步保证案件的质量。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审查起诉的基本任务有三点:

  一是审查侦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纠正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对侦查活动中的偏差和遗漏问题予以补救;

  二是通过审查案件的事实问题和适用法律问题,合理斟酌影响案件处理的各种因素,作出正确的起诉或不起诉的决定;

  三是掌握案件的全面情况,为支持公诉做好准备。

  审查起诉的案件来源有二:

  一是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侦查终结并移送提起公诉的案件;

  二是由检察机关的侦查部门侦查终结并移送起诉部门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的案件。

  审查起诉的对象是案件事实、证据和适用法律等问题,审查起诉部门需要对案件的事实、证据以及适用法律等问题进行全面审查,以确定应否对案件提起公诉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具体而言,人民检察院办理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必须查明:

  (一)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定、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

  (二)是否有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三)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四)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五)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审查起诉包括程序性审查和实体性审查。主要审查程序包括;

  1.由案件承办人负责审查案件的管辖、审查随案移送的文书和证据材料,并作出适当处理。

  2.

  2.审查案件的事实和证据以及法律的使用。应当认真审阅案件材料,包括诉讼文书和各种证据材料,仔细审查案件中的疑点和难点,得出正确的结论。

  3.复核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和证据。审查起诉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听取被害人和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必要时,应当直接讯问证人、或者重新进行鉴定、堪验和检查。

  4.审查过程中,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须的证据材料,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补充侦查。

  5.承办人审查后,应提出起诉或不起诉意见,报刑事检察部门负责审核,刑检部门负责人提出审核意见后,应报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

  公诉制度是现代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检察制度的核心内容。从现代法治的一般规律来看,各国检察制度尽管有不同的制度设计,但是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仍然体现出相当的趋同性。特别是在诉讼程序方面,检察机关都毫无例外地承担了公诉的职能,享有对刑事犯罪案件提起公诉的权利。

  公诉权的行使要遵从诉讼规律。所以有关公诉权的研究,更多的是诉讼程序视角的研究。这对于完善公诉理论与实践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从国家法治建设的角度看,对于包括公诉权在内的权力研究还需要有一个更开放的视角,也就是需要分析它的法治功能和定位,从法制系统的角度探寻其发展规律。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关于审查起诉阶段的程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审查起诉时讯问犯罪嫌疑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关于审查起诉期间

关于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死亡

关于审查起诉程序中审查的步骤和方法

关于审查起诉的论文

关于审查起诉的通知

关于审查起诉阶段的补充侦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审查起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