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利率怎么算利息,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器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钱欣

银行存款利率怎么算利息,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器

大家好,由投稿人钱欣来为大家解答银行存款利率怎么算利息,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器这个热门资讯。银行存款利率怎么算利息,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银行存款利率怎么算的公式

钱存越久越“亏”,可能正在成为现实。

张兴一直有定期储蓄的习惯,最近的银行利率让他感到吃惊——不仅是国有大行的存款利率都降到了“1字头”,部分银行的5年期存款的利率甚至也比3年期低了0.35个百分点,开启了“倒挂”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这一现象仅出现在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中。但如今,人们熟悉的部分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也加入了存款利率“倒挂”的行列。

“存期越长收益越高”的传统存款模式,为什么变了?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词:银行存款利率

存五年不如存三年?

一般来说,基于期限溢价规律,银行的存款期限越长给予储户的利率就越高,以此吸引储户进行长期存款。

因此,当短期限的存款利率高过长期限的存款利率时,存款利率就被认为是“倒挂”。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当前存款利率水平发现,多家银行出现了上述情况。

从国有大行看,“倒挂”现象主要体现在整存整取5年期利率低于3年期存款利率。

如建设银行与工商银行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中,5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55%,低于其1.90%的3年定期存款利率。

图/建设银行App、工商银行App

张兴对此感到疑惑,他一度怀疑是否是银行故意压降5年期存款利率。但事实与之相反,工商银行北京某支行工作人员回复他表示:“3年期1.90%的利率为该行上浮所致。”

的确,如果按照挂牌利率来看,1年期、3年期、5年期分别为1.10%、1.50%、1.55%。而当张兴追问银行为何将3年期存款利率从1.50%上浮至1.90%,工作人员回复“此举为本行自身调整”。

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教授陆岷峰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自2022年4月央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以来,商业银行主要参照债券市场收益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自主确定存款利率水平。不同银行根据自身资产负债管理需要,对中长期存款利率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这种市场化定价机制客观上形成了部分期限存款利率“倒挂”现象。

股份制银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中信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1.90%与5年期存款利率1.60%之间存在“倒挂”。而招商银行“倒挂”的定存期限更多,甚至出现了“存三年不如存一年”的情况。其“灵动存”存款系列,一年期年利率为1.60%,二年期为1.70%,三年期为1.50%,五年期为1.55%。

图/招商银行App、中信银行App

招商银行客户经理告诉张兴,之所以一年、二年存款利率高于三年、五年,是因为这是招行推出的特色存款产品,不过具体特色在哪里对方没有过多解释。

不只是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中也出现了利率“倒挂”的现象。宁波银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85%,而3年定期存款利率最高达2.05%;此外,江苏银行5年定期存款利率则与3年定期存款利率持平,最高均为2.10%。

这样的情况堪称罕见。张兴记得上一次出现存款利率“倒挂”还是在2022年,当年7月,工商银行3年期存款利率可以达到3.15%,5年期却只有2.75%。因此,张兴几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3年期存款。

而今,这笔存款就快到期,等待张兴的却只有“1字头”的利率了。目前,国有大行已经进入了存款利率“1时代”。工农中建交各期限整存整取挂牌利率相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分别为1.10%、1.20%、1.50%、1.55%,邮储银行1年期为1.13%,其他期限相同。

“3年前的3%你爱搭不理,2025年再存已是今非昔比了。”张兴感叹。

存款逻辑,变了

罕见的利率“倒挂”背后,是当下存款业务的逻辑发生了阶段性变化。

对银行来说,储户的存款相当于银行的“负债”。而调整存款利息,其实是在调整负债结构,从而减轻负担。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随着央行持续推行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市场普遍预计未来利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因此,银行对于长期资金的需求并不迫切,反而更倾向于降低长期存款利率,减少成本负担。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进一步分析,央行多次下调政策利率,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但贷款需求疲软,银行缺乏长期资产配置动力,从而降低长期存款利率以控制负债成本。此外,受年初信贷投放以及春节等因素影响,银行在短期内吸引资金流入的需求较高,通过提高短期存款利率来增强竞争力。

工商银行总行一位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站在银行管理的角度,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其实映射到商业银行经营中的“久期管理”,即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的久期结构,使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与利率变动的敏感性相匹配。

“在久期管理的要求下,商业银行总行对分行在存款时间结构方面有着一定的考核指标。在未来利率下降的预期下,总体是希望客户存得更‘短’一些,减少长期存款的占比,进而降低利率风险,从而保证银行的利润。”该人士说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环比下降0.01个百分点,仍低于1.8%的警戒线。

民银研究在《2025年中国银行业经营展望》中指出,2024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负债成本率较上年同期下降约6bp,但资产收益率较上年同期下降约27bp,远高于负债成本率降幅,导致净息差承压明显。

净息差是银行经营管理的“生命线”,而控制负债成本对呵护净息差至关重要。在这样的压力下,商业银行通过调整存款期限结构,降低长期存款利率,增加低成本存款占比,有助于缓解净息差压力。

此外,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可能。

央行持续推进稳增长、促消费的货币政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核心目标,当前央行表示会“择机降准降息”,为存款利率下行提供了理论上的政策空间。

回顾2024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经过了3轮调整,1年期LPR累计下降3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累计下降60个基点。LPR下降,意味着银行贷款收益降低,这倒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以减少成本。

与LPR下调对应,2024年银行挂牌利率在7月与10月经历了两轮调整。最新一轮调整后,国有六大行存款挂牌利率均跌破2%。以国有大行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为例,其从2.0%先后降至1.8%、1.55%。

陆岷峰指出,根据当前的利率环境,货币政策宽松持续传导的情况下,预期存款利率有可能再下调50—100个基点,他判断:“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存款利率进一步接近1%的概率在增大。”

低利率时代,存款转向理财?

存款利率“倒挂”,也给储户们出了一道“难题”。

曾刚表示,对于普通人而言,存款利率“倒挂”将直接影响存款决策。较高的短期存款利率可能促使储户倾向于选择1至3年期存款。但到期后利率可能进一步下降,储户需面临再投资风险。

“普通人在做存款决策时需综合考虑流动性需求与未来利率走势,合理规划资金配置,避免因短期利率诱惑而忽视长期收益的平衡性。”曾刚提示。

靠定期存款“躺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张兴不得不寻找存款的“替代”方式。最近他在蹲守各家银行的大额存单转让,想捡漏3%以上的大额存单,但定点抢了几次都没成功,全部“秒没”。

对于普通人来说,存款利率降低意味着存款收益将大幅度减少,如果想获取更高的资产收益,就需要对资产进行更精细的配置规划了。

存款利率下调或将进一步带动存款向理财“搬家”。2024年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实现了规模大增。据证券时报统计,华夏理财、中邮理财、浦银理财和交银理财2024年规模增幅超30%,光大理财、农银理财和工银理财的规模增幅也超过了20%。

普益标准指出,存款利率跌破2%后,理财产品的相对收益优势显现,部分资金转向银行理财。但多数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相对较高的产品接受程度或有限,机构仍需在风险匹配、投后管理、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加大投入。

张兴最近也在犹豫,存款到期后是继续放在银行,还是选择其他的理财方式。客户经理向他推介中长期投资收益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种类之丰富让他眼花缭乱。

不过其中投资风险也值得注意。张兴在社交平台上发现,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普遍呈下行趋势,有投资者晒出近期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情况,不少人出现了收益下降甚至亏损的情况。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2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延续下行趋势,各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普遍下降,短期收益跌幅尤为明显。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债券市场调整、理财机构策略调整等。

“存款储蓄几乎是唯一可以实现保本稳赚的理财方式,省心省力。其他很多更高利率的产品客户经理介绍说都是浮动收益,根本没有‘保本’这一说。不仅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产品,也必须对自己的决策负责了。”张兴感慨。

(本文不做任何投资建议)


参考资料:

《30万亿银行理财新变化》,证券时报,2025-02-20


作者:于盛梅

编辑:余源

银行存款利率怎么算一年多少钱

尽管银行存款利率总体处于下行趋势当中,但在进入到2025年之后,不少银行纷纷上调存款利率。银行上调存款利率,主要是想在一季度尽可能多的吸收储户存款,然后早点把贷款投放出去,这样就可以更快获得投资收益。要知道,一季度揽存的多少,对于银行整年的业绩影响是非常大的。于是,现在各家银行之间就展开了揽存大战。

为此,有不少网友提出:如果现在有10万元想存银行3年定存,建行、邮储、农商这三家银行,究竟哪家银行的利率最高?其实,在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各家银行之间的存款差距还是很明显的。通常国有6大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要稍低一些,存款利率最高的则是像农商银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等中小银行。

这里面主要原因是,国有大型银行储蓄资源、物理网点相对较多,揽存压力较轻。而像农商银行这类中小银行由于存款资源、物理网点较少,为了吸引储户存款,就只能以较高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储户存款流入。

从目前利率情况看,建行的3年期定存利率是1.9%,而邮储银行的3年期定存利率则是1.95%。现在国有六大银行的3年期定存利率都要低于2%。当地,各地农商行的3年期定存利率则在2.25-2.6%之间。

而对于储户来说,现在是左右为难。如果把钱存入建行、邮储等国有银行,虽然安全性高,但是这2%以下的存款利率,实在让人无法接受。不过,如果把钱存入农商银行,虽然能获得较高的存款利率,但会担心存款的安全问题。主要是近些年,中小银行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倒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届时储户存款的安全性会受到影响。

对此,我们的看法是,如果储户觉得存款安全性是第一位的,那可以把钱存到建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型银行。而如果储户认为中小银行破产倒闭的概率并不大,更看重其给出的较高存款利率,那么储户也可以把存款存入中小银行。

所以,现在储户必须要在存款的安全性和利率之间做出艰难抉择,不同的人会有不一样的决定。而如果储户最终还是发把钱存入农商银行的,那可以做好几个防范措施:

第一,存款利率不能太离谱

通常农商银行的存款利率略高于国有银行,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农商银行的存款利率远高于市场平均利率,那就是要当心了。比如,国有银行的3年期存款利率都在2%以下,其他中小银行给出的存款利率则在2.15%-2.6%之间。

而如果农商银行给出的利率达到3%以上,这个利率差距就拉得过大了。一旦碰到这种情况,储户千万要当心。因为,储户很可能误买了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代销的基金和保险等。要知道,投资这些高收益品种的风险还是很大的,弄不好会面临亏损结局。

第二,存款金额不要超过50万

储户如果把钱存入农商银行,应该先了解一下该银行是否有“存款保险标识”。如果有就可以放心存入。同时,存款本息不要超过50万。因为,根据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只要储户存款的本息低于50万,即使碰到中小银行破产倒闭,也可以获得全额的赔付。值得一提的是,建议储户应把钱分成2-3份,分别存在不同的中小银行,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2025银行存款利率怎么算

近期,多家银行存款利率再度出现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的“倒挂”现象,部分银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甚至要低于1年定期存款利率。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储户又该如何存钱?

有银行存5年不如存1年

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灵动存”产品信息显示,存1年1.60%、存2年1.70%、存3年1.50%、存5年1.55%,罕见地出现了“存5年不如存1年”的现象。以上利率水平对应的起存金额有所差异,其中1年和2年是1000元起存,3年和5年是50元起存。

邮储银行App显示,该行整存整取3年期最高利率为1.9%,而5年期最高利率仅为1.55%;中信银行App显示,50元起存,3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为1.55%,5年期利率为1.60%,在该行专享定期栏目中,100元起存的3年期利率可达到1.90%。

部分中小银行近期同样出现利率“倒挂”现象。例如,江西庐山农商行3月8日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3年整存整取利率为1.85%,5年利率为1.70%。重庆富民银行、锡商银行近期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后,3年期存款利率均为2.60%,而5年期利率均为2.50%。

银行主动减少吸收中长期存款

为何会出现银行长短期存款利率“倒挂”现象?多位银行理财客户经理表示,银行现在揽储的思路也并非吸收高成本的长期资金,因此长期存款利率并不及短期存款利率。

“不同银行资产负债情况、资金期限结构存在差异,对不同期限的存款产品定价策略往往不同。”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存款利率倒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反映出银行对利率走势的研判,即银行预判存款利率将继续下行,主动减少吸收利率较高的中长期存款,所以中长期存款利率反而更低

而部分中小银行短期内面临流动性压力,通过提高短期存款利率来吸收存款,缓解短期资金紧张局面。这是银行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措施之一。此外,存款利率“倒挂”也与一段时间来短期存款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有关。

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金融团队主管李佩珈进一步解释称,存款利率倒挂主要与银行长短期利率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存在差异有关。通常而言,货币市场利率是影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因素。长期利率则与货币政策预期、同期国债收益率等因素有关。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未来市场利率将进一步走低,银行趋向于降低长期存款利率,避免锁定高成本资金

储户可采用“台阶存钱法”

对于未来趋势,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预判,利率“倒挂”现象短期内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从长期来看,这大概率是阶段性现象。他认为,待经济形势好转,市场资金需求结构发生改变,信贷需求旺盛,资金长期收益预期上升,银行会适时调整策略,使长期存款利率回归合理水平,从而缓解利率“倒挂”。

今年两会期间,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今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2025年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在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预计央行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其中,政策性降息幅度有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显著高于2024年0.3个百分点的降幅。”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一季度末前后降息、降准窗口有可能打开。

面对存款利率下行和“倒挂”,储户如何打理资产?董希淼表示,在当前存款利率处于下行通道时,居民可从自身风险偏好、投资需求、投资能力等出发,做好适合个人和家庭的资产配置。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配置一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如果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可以适当增配股票、偏股型基金以及黄金等产品。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艾亚文建议,储户需综合利率趋势、流动性需求及银行策略调整方向进行决策。长期限配置可能面临收益缩水与流动性约束,可以锁定1年至3年期平衡收益与灵活性。中期资金可分散存入1年期存款,增强资金调度灵活性,或者采用“台阶存钱法”,将资金分成多笔,分别存1年、2年、3年,每年都有到期的钱,既赚利息又方便使用,既能抓住这波“利息促销”,又能防范将来利息再降的风险。

图片来源:招商银行App、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潘福达

农业银行存款利率怎么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实习生 孙筠雅 广州报道 银行存款利率倒挂的情况今年仍在蔓延。临近3月末,银行利率长短“倒挂”现象出现扩散, 不仅国有大行、股份行,甚至农商行也出现了了类似的倒挂。

倒挂情况波及至农商行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的APP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中,三年期为1.90%,五年期利率则只有1.55%,两者利差达到35个基点。中国银行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等存款模式中,期限三年期的年利率为1.00%,五年期年利率也为1.00%,二者持平。

农业银行的存款虽然没有倒挂,但是三年和五年的存款利率差别非常小,前者为1.5%,后者为1.55%。

招商银行的情况如出一辙,据其APP显示,零存整取三年期与零存整取五年期利率均为1.00%,呈现持平状态。同时,招商银行灵动存半期年利率为1.50%,一年期年利率为1.60%,两年期年利率为1.70%,三年期年利率为1.50%,五年期年利率为1.55%,其中一年期、两年期利率显著高于三年期及五年期。

平安银行整存整取的二年期的存款利率最高可达1.7%,三年则仅有1.55%,五年为1.6%,而该行六个月的存款年化利率也有1.45%,和三年期品种仅差10个基点。

广州农商银行的定存一年利率为1.85%,而两年期利率为1.75%况。此外,该银行的五年期利率仅为1.6%,也远低于一年期利率。

这种“利率倒挂”现象并非首次现身银行存款市场,2024年就已经多次出现。不过,今年开始,这一现象的波及规模和范围都远超以往。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存款利率倒挂的产生,从内部因素来看,是银行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利率风险管理的自主决策。存款是银行负债的关键部分,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银行优化存款结构、降低负债成本的意图。

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李倩认为,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及企业信贷需求疲弱背景下,市场对央行延续宽松货币政策存在较强预期,银行倾向于压低长期存款利率,避免未来被动承担高息负债成本。从资产负债管理视角来看,长期高息负债与当前优质资产稀缺、贷款短期化趋势存在期限错配矛盾,持续压缩净息差空间。为此,银行通过下调长期存款利率,实现资产端期限结构与负债端成本的有效匹配,在息差收窄周期中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利润的稳定性。

未来降息降准概率依旧高企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3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1%,5年期以上LPR为3.6%,均较上期维持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LPR连续五个月“按兵不动”。综合业内分析来看,3月LPR报价保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一方面,作为LPR报价的定价基础,3月政策利率持稳,当月LPR报价会保持不变;另一方面,银行负债成本高企、盈利承压,LPR继续下调受限。展望后续,政策性降息仍需相机抉择,结构性降息和降准有望优先落地,LPR下调时点或后移。

虽然本次LPR下调时点后移,但多数分析认为存款利率倒挂现象的出现,也是因为对降准降息的预期。在让利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未来金融机构或将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在这种预期下,银行有动力通过调整存款期限溢价,以降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近期,稳汇率压力有所缓解、市场利率中枢明显上行,货币政策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但海外政策不确定性仍大、掣肘犹存,同时国内经济的短期企稳和长期宏观需求改善,也使得货币宽松的预期虽仍然存在,但暂不急迫。“利率锚”未动,LPR报价下调的基础未发生变化。

国盛证券分析师熊园的观点认为,2025年货币宽松仍是大方向,降准降息应只会迟到、不会缺席,短期降准概率大于降息。今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延续强调“适时降准降息”,3月6日央行行长答记者问也表示“今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情况,择机降准降息”,指向2025年货币宽松仍是大方向。具体来看,降准方面,鉴于财政靠前发力,政府债券发行有望加快,需要降准提供流动性支持,最快未来1-2个月就有可能降准;降息方面,目前物价低迷、债券风险部分释放、汇率压力有所减轻,降息的必要条件已具备,但在相机抉择的模式下,短期是否降息可能仍需关注基本面走势情况。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目前从存款准备金率来看,国内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平均为6.6%,仍然有下行空间。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也有下行的空间,预期后续央行还会根据市场的需求,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进行调节,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充裕,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使得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银行存款利率怎么算利息,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器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