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危机带来什么样的金融风险警示,迪拜危机事件的具体表现
大家好,由投稿人庞芮书来为大家解答迪拜危机带来什么样的金融风险警示,迪拜危机事件的具体表现这个热门资讯。迪拜危机带来什么样的金融风险警示,迪拜危机事件的具体表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迪拜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全球之旅|我在迪拜
大家好,我是申典启,一个实地走访世界各地,关注全球华人的旅行者。
1,大学实习期到了迪拜在迪拜,李医师给我推荐了一个最早来到龙城的华人,李医师说:“龙城几经兴衰,2004年2008年没生意,大批华人撤离。2009年2014年兴旺,涌入一批新华人。2014年到2019年二期开放,大量华人亏了离开,2020年疫情,更多华人离开……真正从2004年撑到现在的华人不到1%,这个梁姐就是这1%。”
2004年12月5日,梁姐踏上了前往迪拜的航班,这是她第一次出国。
梁姐出生于安徽马鞍山,大学学习的是外贸英语专业,所以她在大学最后一年的实习期,找到了一份上海外贸公司(工艺品)的工作。
2014年迪拜的龙城还未开业,她就和几个同样是毕业生的同事先到了迪拜。几个月后,龙城开业了。龙城当时想打造中东最大的中国小商品市场,当时国家领导人吴仪亲自来龙城剪彩。
我问她为啥会选择这么远来迪拜?
她说:第一她学的是外贸英语,第二是也想自己放手去搏一搏,她的父母其实在老家是条件算很好(当地中层领导),父母对她期望没有特别高,她觉得想靠自己的努力去奋斗一番事业,同时也不想受到太多父母的管束。
2004年到2006年,她一直在这家中国外贸公司工作。
梁姐说:“当时的迪拜和现在不一样,迪拜当时还是一个大工地,没有建设得很完善。华人没那么多,也没有什么华人超市,也没有互联网络,不像现在通讯这么方便。”
“当时打国际长途太贵了,我们每个周末,会有一班巴士去沙迦(离迪拜一个小时车程)的一个电信大楼,可以在那里拨打电话回国给家人,每个人限定5分钟,而且你有时候排队排完了就没机会了。”
“还有,当时迪拜也没有华人超市,我记得龙城有一个非尼可超市,有菜叶子卖(在迪拜除了华人外基本不吃菜叶子),一颗白菜几十块,还不新鲜。”
我说:“这样回头一望,也就20年的时间,手机互联网对人类生活模式的改变真的是翻天覆地了。”
我问她,在迪拜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她说:“刚来迪拜那几年(2005年左右),当时迪拜的外劳比较少,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第一年,一次进了一个40尺高的货柜的货,当时没有人帮忙,我们两个女孩子要把这个货柜800箱货花一天时间,全部卸下来。当时是七月份,在迪拜50多度,我直接中暑晕在了仓库,这个经历真的是终身难忘了。”
我问,当时的月薪是多少?
她说,大概是700迪(当时汇率1400rmb)+800国内保底=2500人民币。
我说,我以为当时在海外工作工资会高很多。
她说:“在后面一年,我们的工资实在太低了,从来没有涨过,于是我和我们同事两个人,每人看半个月的班,另一个半个月可以外面打工。这样,我每个月有15天在外打工,3年内我打了7份工,包括展会、家具、床上用品、陶瓷、汽车用品、厨房用具……这样一个月多了1200迪(2400rmb)的收入。”
2007年,当时整个龙城的市场行情都很差,(真正龙城火起来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
当时的华人店铺大量的撤离,包括梁姐的公司也是,当时公司让她们选择,可以留在迪拜,机票不报销,而她选择留在迪拜。
2007年8月份,她投资了第一家店,当时预算有限,她租了一个位置比较偏的门面,总共60平米,租金一个月7600迪。
2007年~2009年,整个龙城市场大环境都青黄不接,她的店铺也一样,不温不火,只能说能够维持收支平衡。
梁姐说,真正开始赚钱是2009年,那一年,全球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迪拜也是,他们的消费能力下降了。
突然,他们发现龙城的中国产品又便宜,东西又全,质量也还行,性价比特别高。
从2009年开始,大量的当地人,包括临近的海湾国家(阿曼、卡塔尔、巴林、沙特)的人都涌入龙城购物,整个市场瞬间火爆了起来。
她说,2009年开始赚钱了,2010年,我买了一期的一家店铺。2012年,我在国内也买了房子。在2016年,我又拿了巴林的一个店面。
在2014年,由于龙城市场的火爆,开发商决定再盖一座更大的市场,也就是龙城二期。
事与愿违,当龙城二期市场开业后,十分冷清。几乎没几个人,和一期市场人山人海的景象天差地别。
梁姐说,她在2014年拿下了二期二楼的一个店面,40万迪装修费,总共130平米,一年开支37万迪房屋,日常开支一年10万迪……2014年到2019年签了5年合同,结果一直亏了五年……
我问,当时你这家店的市场情况如何的?
她说,几乎2天会有一个客户进店吧,二楼几乎没什么人走动……
在2019年,她的这家店铺合同到期,5年时间虽然生意不好,但是也积累下了一些客户。并且,租金也从一年37万迪,下降到了一年11万迪。
她说,当时我在想,一年37万的房屋都熬过来5年了,现在11万房租又已经积累了客户,肯定能撑过来,谁知道疫情来了……
2020年年初,疫情突然爆发,整个市场封了好几个月,同时,由于她做的是半排队的礼物等小商品,在疫情的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单子。
梁姐算了算,在迪拜17年时间,她总共买了两家店铺,一家在迪拜龙城一期,一家在巴林。
如今她又得把这两家买来的店铺卖了,然后填补了500万的债务,接着还有150万rmb之后慢慢还。
最后,我问梁姐,你觉得你在迪拜十几年的经历,有后悔吗?
梁姐说,我就觉得这些都是我的经历,人生不一定只有金钱才是收获,人生的阅历经历都是财富的一部分。
迪拜危机怎么解决的
这里有全球最奢华的酒店、最高的摩天大楼,最贵的购物中心。
警察开着布加迪巡逻,富豪家里遛老虎,普通人一晚2万美元睡进总统套房。
但在这些极致奢华的背后,迪拜也是洗钱天堂、劳工地狱、泡沫经济的代表。
一个50年前只是小渔村的地方,怎么变成了全球富豪的天堂?
它靠的不只是石油,还有你想象不到的疯狂操作。
今天,就让我们拆解这个神秘的中东奇迹——迪拜。
迪拜是个国家吗?
你可能以为迪拜是个国家,但它其实只是阿联酋的一个酋长国。
阿联酋全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由7个酋长国组成,每个酋长国都有高度自治权,相当于“小国家联合体”。
阿布扎比和迪拜是阿联酋的经济中心,GDP占比超过80%。
阿布扎比 —— 靠石油,全球第五大储量,每天能产300万桶。
迪拜 —— 资源少,石油只占GDP 1%,每天产5万桶,和阿布扎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所以,迪拜的财富并非靠石油,它的崛起有更复杂的故事。
从海盗、珍珠商,到石油小土豪
19世纪,迪拜还只是个小渔村,靠捞珍珠和海盗生意混口饭吃。
1930年代:日本发明人工珍珠,迪拜珍珠市场崩盘。
1950年代:石油被发现,虽然储量远不如阿布扎比,但足够给迪拜一桶金。
1971年:阿联酋成立,迪拜不用和阿布扎比争斗了,专心搞经济。
然而,石油储量有限,迪拜意识到不能只靠资源,必须另辟蹊径。
迪拜的商业奇迹:如何把沙漠变成黄金之城?
1️⃣ 自贸区+低税收,吸引全球资本
迪拜最聪明的操作是什么?
26个自由区,免税15年,外资100%控股。
不征收个人所得税,房产投资50万美元就能拿黄金签证。
全球富豪蜂拥而至,2024年吸引6700名百万富翁移民,排名全球第一。
2️⃣ 炫富营销:让全世界都看到迪拜
迪拜的宣传方式很简单:我们不拼数量,就拼“最牛”。
哈利法塔(世界第一高楼,828米)
棕榈岛(人工填海,卫星上看就是棵棕榈树)
迪拜相框(全球最大画框式建筑)
滑雪场(50°C高温的沙漠里滑雪?迪拜做到了)
目的:让全球游客、富豪、投资人对迪拜留下深刻印象。
旅游+房地产带动经济,迪拜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城市,年接待游客1600万。
3️⃣ 洗钱乐园:黑钱在这里变白
迪拜的自由化政策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全球资本的洗钱天堂。
⚠️ 现实操作:
带着现金从伦敦飞迪拜,没人查,存进银行,买房,钱洗白了。
设立空壳公司,购买豪宅,无需提供身份信息。
被欧美制裁的俄罗斯富豪、币圈大佬、大毒枭,都在这里藏钱。
迪拜从未发生过因洗钱导致的财产没收案件,这里的钱,只要进来了,就没人敢动。
4️⃣ 外来劳工的血汗,撑起迪拜的繁华
迪拜本地人只占12%,88%的人口都是外来劳工,主要来自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
蓝领工资低至200美元/月,是本地人的1/10。
护照被雇主扣押,无法离开,生活环境恶劣,常年在50°C高温下工作。
每年数百名外劳“自然死亡”,印度驻阿联酋大使馆记录:每年有100人自杀。
奢华迪拜的背后,是一群“被遗忘的人”。
迪拜的危机:风光背后隐藏的定时炸弹
1. 经济波动大,房地产泡沫严重
迪拜政府的收入来源大部分靠房地产,但过去20年,迪拜房价暴涨暴跌,极度不稳定。
2008年金融危机,迪拜房价暴跌60%,被阿布扎比紧急援助100亿美元才活过来。
2023年房价又涨,但未来一旦市场崩盘,迪拜经济将再次陷入危机。
2. 中东竞争对手崛起,迪拜不再独霸
迪拜曾经是中东最自由、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但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
沙特:
✅ 砸5000亿美元建“未来之城”NEOM,包括170km的镜面城市THE LINE。
✅ 世界最大足球转会市场,C罗、本泽马、内马尔等球星都被沙特俱乐部高薪挖走。
卡塔尔:
✅ 举办世界杯,建造世界级体育场馆,推广卢塞尔新城。
阿布扎比:
✅ 发展文化旅游,建立卢浮宫阿布扎比、萨迪亚特岛艺术区。
过去,中东的钱都流向迪拜,现在,它们有了更多选择。
未来,迪拜还能继续辉煌吗?
迪拜的成功,离不开政策自由化+炫富营销+全球资本的涌入,但它也面临着房地产泡沫、洗钱问题、竞争压力等重大挑战。
短期看,迪拜仍是全球最炫目的城市之一。
长期看,竞争激烈,政策收紧,能否继续吸引全球资本,仍是未知数。
你觉得迪拜是未来的世界中心,还是另一场泡沫?
迪拜危机解决措施
迪拜,这座矗立于沙漠中的奇迹之城,以其奢华的摩天大楼、黄金覆盖的购物中心和纸醉金迷的富豪生活闻名于世。然而,在这片被精心包装的“未来之城”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割裂的世界:极致的财富与深重的剥削并行,科技的野心与人权的漠视共存。这座城市的“虚伪性”,不仅体现在其宣传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更根植于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与文化价值观的深层矛盾之中。
迪拜的财富神话建立在一个残酷的阶层分化体系之上。本地人仅占人口的10%,他们享受着石油经济带来的红利,居住在七星级的帆船酒店,一掷千金的生活方式成为全球艳羡的焦点。然而,支撑这座城市运转的却是来自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等地的外籍劳工,他们占总人口的90%,却被迫在高温、拥挤与贫困中挣扎。一间工人宿舍挤满12人,50摄氏度的烈日下每天工作14小时,死亡率居高不下,但迪拜政府仅以“资金赔偿”敷衍了事。这种“金字塔式”的社会结构,使得迪拜成为全球贫富差距的极端缩影:顶端是挥金如土的本地精英,底层则是被系统性剥削的移民劳工。
更讽刺的是,迪拜的旅游业和建筑业——这些被视为经济转型支柱的产业——本质上仍是剥削链条的延伸。劳工们用血汗筑起哈利法塔和人工棕榈岛,却连进入这些地标的资格都被剥夺。这种“建造天堂者永居地狱”的荒诞现实,揭示了迪拜发展模式中的道德空洞。
迪拜的黑暗不仅限于经济剥削。在光鲜的酒店与购物中心背后,隐藏着庞大的灰色产业链:器官买卖、性交易、诈骗等犯罪活动猖獗。许多怀揣致富梦的外来者,尤其是华人群体,往往落入黑中介的陷阱,被迫从事非法工作,甚至沦为富豪的“玩物”。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迪拜的法律体系成为压迫的工具。债务人可能因无法偿还贷款而失去一切财产并锒铛入狱,而企业主的失败则被转嫁给底层员工。这种“法治”实为权贵服务的本质,使得迪拜的“秩序井然”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
影视作品《迪拜的女孩》以戏剧化的方式揭示了这种虚伪性:女主角艾琳从普通女孩沦为金钱与权力的牺牲品,最终在男权社会的复仇中走向毁灭。影片中,迪拜既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吞噬人性的深渊。这种艺术化的表达,恰恰映射了现实中的结构性压迫——女性、劳工、移民等弱势群体在“法治”外衣下被系统性边缘化。
迪拜的虚伪性更体现在其精心构建的叙事中。政府通过夸张的宣传,将城市塑造成“弯腰即可捡黄金”的梦想之地,吸引全球年轻人前仆后继。然而,网飞真人秀《璀璨迪拜》撕开了这层幻象:节目中所谓的“富豪”片酬仅2500美元,豪车珠宝多为租赁,办公室装潢寒酸,暴露出“假富豪”经济的荒诞。这种“表演式奢华”不仅是娱乐产业的噱头,更是迪拜整体社会心态的隐喻——对物质的崇拜已异化为一场全民参与的虚假狂欢。
即便是迪拜引以为傲的科技转型,也难掩其矛盾性。尽管人工智能园区和智能导游展现了未来感,但这些技术红利几乎与底层劳工无关。当游客享受AI调控的酒店室温时,建筑工人仍在50度高温中濒临中暑。科技在此成为阶层隔离的工具,而非普惠社会的力量。
迪拜的发展模式本质上是建立于石油经济与债务杠杆之上的泡沫。尽管政府试图通过旅游业和金融业转型,但其经济结构仍依赖廉价劳动力与资源挥霍。一旦石油枯竭或全球资本撤离,这座城市或将沦为“沙漠鬼城”。更深刻的危机在于道德层面:对物质的极端追逐腐蚀了社会价值观,使得贪婪、虚伪与冷漠成为常态。正如《焦土之城》对末日人性的隐喻,迪拜的“璀璨”背后,早已埋下自我毁灭的种子。
迪拜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全球化时代资本异化的极端体现。它警示我们:当一座城市将物质崇拜置于人性尊严之上,当发展以系统性剥削为代价,其辉煌终将沦为虚伪的表演。真正的“未来之城”,不应是AI与黄金堆砌的空中楼阁,而应是一个尊重多元、保障权利、让每个个体都能触摸尊严的社会。唯有如此,迪拜才能从“虚伪之城”的批判中涅槃,找到属于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迪拜危机当天黄金走势图
澎湃新闻记者 喻晓璇
在阿富汗,旧政权到新政权的过渡,进展似乎并不那么顺利。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正面临一场经济危机。
“人们没有钱,生活陷入了痛苦。”阿富汗大学生贾瓦德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感叹道,“我今天看到一个女孩,我哭了。她本是应该上学的年纪,可她却在卖钢笔。”
随着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货币汇率下跌,许多人失去了工作,银行现金短缺。本不富裕的阿富汗普通人,正承受着越来越多的生存压力。
虽然多年的战争基本结束,阿富汗的安全状况也确实有了很大改善,西方也在过去20年为阿富汗的发展投入了千亿美元的援助,但这个国家的经济仍处于一片废墟之中。
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已有一个月有余,西方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塔利班政府在保障妇女权利、反对国际恐怖组织等议题上的承诺。然而,对于许多阿富汗普通人来说,首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生存。
取不到钱的银行
“伊斯兰酋长国很好,现在不再有盗窃或是犯罪。”马扎里沙里夫的二手市场上,一名叫做沙古夫塔的妇女对着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镜头说道,“我们只有一个问题,没有工作,也没有钱。”
马扎里沙里夫的二手市场热闹非凡,卖家不少都是前政府雇员。据BBC报道,大多数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已经至少两个月没有领到工资。这种状况在阿富汗其他城市也十分普遍,由于银行限制现金提取,绝望的阿富汗人试图出售自己的财产,只为了换点阿堵物以购得果腹之食。正因如此,二手市场遍地开花。
目前身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阿富汗普什塔尼银行首席执行官艾哈迈德·贾瓦德·瓦法(Ahmad Javed Wafa)告诉《纽约时报》,该银行8月底首次开门营业时,储户已经在门外排起了长队。瓦法表示,只要阿富汗央行可以继续供应现金,他的银行就可满足客户的日常需求,但瓦法担心的是,某一天,央行的现金将会枯竭。
“目前人们只能提款,大多数银行都未在运作,也没有提供全面的服务。”另一名身在迪拜的阿富汗主要银行负责人赛义德·穆萨·卡里姆·法拉希则对BBC说道。法拉希表示,希望塔利班寻找“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财政支持来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阿富汗央行的总储备为94亿美元,但这些资金几乎都在境外。美国政府8月已宣布冻结阿富汗政府在美国的外汇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时也宣布,暂时冻结阿富汗获得特别提款权的通道。
“塔利班会怎么处理货币问题?1美元现在可以兑86.3阿富汗尼,在加尼政府垮台前,还是80阿富汗尼。”阿富汗一位不具名的货币兑换商说道,“这是这里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
汇率的波动也在影响着物价。据塔斯社报道,自阿富汗塔利班接管喀布尔后,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飞涨,喀布尔居民正在努力维持生计。由于喀布尔需从巴基斯坦和伊朗进口食品,食品成本的上升对买卖双方都造成影响。一位喀布尔居民表示,面粉价格上涨了30%,而蔬菜和谷物价格上涨了50%,药品也很难买到。
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中国阿富汗经济共同体中枢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9月28日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喀布尔的银行确实出现了取不出足够现金的现象,但她尚未观察到物价飞涨。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在塔利班 8 月 15 日占领喀布尔之前,阿富汗全国就有 47% 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中,三分之一的人仰赖每天 1.9 美元(约合12.26元人民币)的微薄生活费度日。世界粮食计划署近日已发出警告,货币危机,加上干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阿富汗今年冬天将会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
美国建起的“空中楼阁”
阿富汗的经济状况并非塔利班上台后突如其来恶化的。在美国“重建”阿富汗的20年间,虽然经济数据上看到了些许增长,但阿经济原本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很少得到了解决。
“阿富汗的国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城市人口更多也是依靠非正式就业,基本上没有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和经济结构,正常国家的重工业和轻工业,这里基本上都是没有的,(工业产品)都需要从外国进口。”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对澎湃新闻表示,“这就导致在加尼政府时期,国外援助虽然比较多,但是阿富汗民众整体的生活质量还比较低。”
自2001年美国入侵阿富汗,并开始“国家建设”的目标后,阿富汗的经济一直依靠国际发展援助支撑。《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虽然美国20年来为阿富汗的国家建设投入了大约1450亿美元的巨资,但这些项目当中的很多最终都被证明是“空中楼阁”。这一点在阿富汗农业建设方面最为明显:美国为阿富汗农业援助了近20亿美元,但过去20年来该国的农业产量几乎没有任何增加。
2010年,美国农业部聘请美国大豆协会,在阿富汗农民中推广大豆种植技术。美国的大豆协会也为这项种植计划提供了一个“看上去很美”却华而不实的愿景:“阿富汗是一个蛋白质严重缺乏的国家,大豆可以以成为一种可行的蛋白质来源。”然而,2019年英国政府的一项研究结论认为,大豆的生长和收获周期以及其对水分的需求并不适合阿富汗的农业系统。
事实上,用于生产毒品的罂粟才是阿富汗农民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而包括藏红花、棉花等可以种植的其他作物利润相较罂粟要低得多,恶劣的运输状况和储存设施也阻碍了这些作物的出口。为了禁毒,美国曾经试图为阿富汗引进罂粟的替代作物,但此举遭到了阿富汗农民的反对。朱永彪指出,美国最终未能推动替代种植,采取了“避重就轻”的做法,把问题掩盖起来,这导致今天阿富汗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仍未被解决。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20年,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番了两番,达到198亿美元。不过,《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这其中大部分来自于西方军事存在的附带效应,冲突地区的贫困率普遍下降得更多,因为西方军队带来了后勤补给,为了赢得民心也开始搞发展建设。值得注意的是,阿富汗GDP的增长基本上都发生在2012年美军增兵结束时,此后便停滞不前。到了2017年,阿富汗的失业率已上升至23.9%。
“虽然美国表面上在阿富汗花了大量的钱,但是只有不到百分之五是用于民生建设的,很多都被作为军费,再加上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拨给了阿富汗政府。”朱永彪指出,在这种情况下,阿富汗政府的管理不善也降低了援助的利用率。
美国智库大西洋委员会地缘经济学中心顾问英巴尔·佩尔(Inbar Pe’er)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阿富汗政府今年8月崩溃的部分原因在于先前存在的结构问题:阿富汗政府内部腐败滋生,高度集权的财政制度加剧了这种现象。阿富汗2004年的宪法赋予了总统对国家财政的控制权,事实上将地方代表排除在了国家预算过程之外,因此,国家预算往往无法代表地方需求。
塔利班的挑战
经济陷入困局的阿富汗正面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风险,联合国曾多次警告,若国际援助无法及时抵达阿富汗,该国的经济恐将崩溃。目前,中国、巴基斯坦、土耳其以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已经向阿富汗伸出了援助之手。美国政府9月24日也表示,将允许美国机构、援助组织向阿富汗运送食品和药品,同时部分豁免对塔利班的制裁,缓解阿富汗迫在眉睫的人道主义危机。
“在为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国际社会的意见还是比较统一的。”朱永彪表示,“但人道主义援助和发展援助是两回事,人道主义援助是避免饿死更多的人,发展援助可能会用以弥补阿富汗政府的财政预算缺口,以前国际社会都会认捐,但现在绝大部分国家都不会再提供了。”朱永彪表示。
阿富汗严重依赖进口,去年的贸易逆差相当于GDP的四分之一,而其中一大部分是由外国援助的。当外汇储备被冻结、援助受限制,塔利班政府可能无法支付进口所需的资金。阿富汗央行高级官员沙阿·梅赫拉比告诉《纽约时报》,这种情况或将导致阿富汗经济和银行业的崩溃。
塔利班仍在为获得外国承认而努力着,他们已经表明了想要与大国建立良好关系的愿望。这也意味着,塔利班领导人打算在一定程度上尝试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试图获得外国援助和发展资金。另外,在接管阿富汗后,塔利班还向国际社会承诺将停止生产毒品。然而,为了让外汇系统发挥作用,塔利班需要找到可以替代毒品的硬通货来源。
朱永彪指出,美国事实上保留了封锁、制裁阿富汗的选项,一旦美国决定制裁,塔利班政府将难以吸引到外资,这将对阿富汗的经济建设产生巨大影响。“假使美国制裁,塔利班未来可能回到以前走私的方式,比如走私矿石等。另一方面,塔利班也可能走私毒品,这也是让国际社会为难的一个话题,倘若外界对塔利班封锁得太厉害,塔利班就不会认真禁毒了。”
9月21日,塔利班发言人穆贾希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来自潘杰希尔省的商人诺鲁丁·阿齐兹(Nooruddin Azizi)被任命为“代理工商部长”,他将立即开始工作。阿齐兹与此前已经被任命的“代理财政部长”和“代理经济事务部长”一起,组成了一个塔利班解决阿富汗经济问题的团队,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艰巨的任务。
“虽然阿富汗的未来仍不明朗,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 钱很重要。塔利班已经证明自己理解这个简单的事实。”佩尔指出,塔利班需要找到资金,但他们妥善处理货币政策的能力仍有待观察,“假使他们不这么做,他们肯定会输掉这场经济战争,也会输掉阿富汗人民。”
责任编辑:胡甄卿
校对:丁晓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迪拜危机带来什么样的金融风险警示,迪拜危机事件的具体表现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