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官司为什么难打,国际官司好打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韦颖璇

国际官司为什么难打,国际官司好打吗

大家好,由投稿人韦颖璇来为大家解答国际官司为什么难打,国际官司好打吗这个热门资讯。国际官司为什么难打,国际官司好打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际官司怎么打

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宣传活动网络投票已经启动,一起看其中的候选案例。两艘外轮海外相撞,在五个国家均有管辖权的前提下,案件双方当事人选择中国海事法院来化解纠纷。最终,法院以高效、精准的裁判平等保护了国际航运主体的合法权益,展示了中国海事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

视频加载中...

两艘外轮海外相撞 双方选择中国化解纠纷

2022年9月,一艘巴拿马籍大型油轮与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同向航行在马六甲海峡中段区域,在追越的过程中,油轮突然撞向左前方的集装箱船,这一事故造成两船严重受损。

此次事故共造成双方近1亿元人民币的损失,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所属公司向宁波海事法院提出申请,扣押巴拿马籍油轮。

宁波海事法院副院长 李锋:我们收到扣押申请以后,及时跟船舶停靠地的船厂,还有我们国家的边检、海事部门及时联系,在次日作出了裁定和扣押令,及时扣押了这条船舶。

2023年1月28日,原告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所属公司向宁波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船体损失和船期损失,而被告巴拿马籍油轮所属公司也提起反诉,法院认为被告的反诉因为同一事故引起,决定将本诉与反诉合并审理。

宁波海事法院副院长 李锋:在审理的过程当中,双方向我院提出鉴定申请,要求对碰撞的责任进行分析认定。我院委托了大连海事大学鉴定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分析鉴定。

公正及时裁判 彰显海事司法国际影响力

法院经审理认为,巴拿马籍油轮的船员对追越时机选择不当,对相关设备操作不熟悉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当是导致碰撞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作为被追越船,疏忽瞭望,未能及时发现油轮失控状态,没有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碰撞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

最终,法院认定巴拿马籍油轮和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应各承担90%和10%的过失责任。判决被告在双方互负赔偿责任相抵后,向原告赔偿人民币3400余万元及利息损失。

宁波海事法院副院长 李锋:五个国家的法院对本案都有司法管辖权,原告选择到中国来扣押船舶,同时双方在审理的过程当中又选择适用中国法律,我们依照中国法律以及国际避碰规则,对这个案子进行了公正及时的裁判,彰显了我们国家海事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

责任编辑:王艳思琪

国际官司在哪里打





两艘外籍船舶在马六甲海峡发生碰撞,5国均有司法管辖权,两家外企共同将信任票投给中国宁波海事法院,

且看——

涉外海事纠纷化解记


两艘外籍船舶在马六甲海峡发生了碰撞,面对5个国家均有司法管辖权的“选择难题”,两家外国航运企业共同将信任票投给中国法院——主动选择中国宁波海事法院管辖,并主动选择适用中国法。


这场涉外海事纠纷,最终在宁波海事法院专业细致入微的调查审理下实现案结事了。2024年6月26日,被告主动履行了判决确定的义务,向原告赔偿3400余万元及利息损失。


“本案以高效、精准的裁判平等保护了国际航运主体的合法权益,是海事司法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作出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实践,为社会主体提供了重要的行为指引和价值引领。”最高法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案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当中。

信任之选






















5国多家法院均有管辖权,两家外企为何选择在中国断案





















2022年9月27日凌晨,天色一片阴晦。


在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道之一——马来西亚峇株巴辖附近的马六甲海峡内,马绍尔群岛环球公司所属的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轮“格拉妮娅”轮正以7节航速驶向马来西亚某港。


与“格拉妮娅”轮并行的马绍尔群岛财富公司所属的巴拿马籍油轮“和风”轮,忽然向“格拉妮娅”轮转向。虽然“格拉妮娅”轮马上采取了紧急措施,但为时已晚。随着一声巨响,两船发生碰撞。


这一事故造成两船严重受损。碰撞事故发生后,两船在马来西亚卸货,“格拉妮娅”轮后来前往新加坡船厂维修,“和风”轮到中国舟山港某船厂进行维修。


为追回损失,环球公司向宁波海事法院申请扣押正在维修的“和风”轮,随后还向宁波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财富公司赔偿船体损失、船期损失等合计人民币5810万余元。对此,财富公司则在宁波海事法院提起反诉,要求赔偿各项损失人民币3811万余元。


“本、反诉标的额近1亿元人民币,这是宁波海事法院近年来船舶吨位最大、涉诉标的额最高的船舶碰撞损害责任纠纷。”宁波海事法院院长杜前担任审判长审理该案。


比涉案标的额高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案涉外因素很多。巴拿马是“和风”轮的船籍国,利比里亚是“格拉妮娅”轮的船籍国,中国是扣船地,事故发生地在马来西亚海域,马来西亚的港口也是两艘船舶碰撞事故发生以后的第一到达港,马绍尔群岛是两家公司的注册所在地。


“根据我国海商法和相关国际公约,马来西亚、马绍尔群岛、巴拿马、利比里亚、中国等5国的多家法院都对本案具有司法管辖权。”杜前介绍,在此情形下,两家外国航运企业都主动选择宁波海事法院管辖处理。


5国的多家法院都有管辖权,为何选定在中国断案?环球公司代理律师童登勇介绍,之前的扣押船舶环节只用了半天时间,宁波海事法院的效率,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宁波海事法院审理国际船舶碰撞案件经验丰富、专业高效,这也是当事双方首选中国法院的重要原因。


“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诉前海事请求保全申请,在收到当事人申请后24小时内即依法完成审查、作出裁定并采取保全措施,在扣船完毕后积极促成双方和解,‘朝扣夕解’的案例很多,获得中外当事人的广泛认可。”宁波海事法院副院长聂纵说。


国际视野






















从个案处理到“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规则引领





















在涉外船舶碰撞民事纠纷中,适用哪国法律作为准据法,对于当事人权利义务有着直接的影响。


“审判过程中,能感受到双方当事人对中国法律和海事司法的信任。”杜前说,在庭审中,当事双方均表示要选择适用中国法律,“我们相信中国法院,我们选择中国法律!”


当事人有了选择,是否就可以确定准据法适用呢?根据我国海商法规定,“船舶碰撞的损害赔偿,适用侵权行为地法律。”对于当事人协议选择法律等情形,海商法并未规定。


那么,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还能得到支持吗?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当事人在侵权行为发生后协议选择适用法律的,按照其协议。宁波海事法院认定,原被告在庭审中一致确认涉案纠纷适用我国法律审理的协议,属于海商法无特别规定,依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一般规定可以选择涉外船舶碰撞损害赔偿纠纷适用法律的情形。


“其创新之处在于宁波海事法院充分发挥海事审判职能,尊重外国当事人意思自治,依法准确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有效减轻了当事人提供外国法和法院查明外国法的负担,以高效、精准的裁判平等保护了国际航运主体的合法权益。”最高法相关负责人介绍,这起案件对指引外国航运企业选择中国法院管辖并选择适用中国法律具有规则引领意义,展现了宁波海事法院依法行使国家司法主权的担当作为。


该案被最高法确认为指导性案例,对人民法院审理类似案件、作出裁判具有指导效力。


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选择适用准据法,是国际私法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打造国际诉讼优选地的重要基石。“本案十分契合我国正在修订的海商法最新立法趋势,对于如何审查当事人就境外船舶碰撞事故引发的损害责任纠纷选择适用中国法律审理的合法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表示,本案裁判体现了中国海事审判宏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精神,展现了中国海事司法审判能力和水平。


专业破局






















公正高效裁判彰显中国海事司法国际影响力





















涉外船舶碰撞纠纷中,当事双方往往分歧大、矛盾深,该案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碰撞事故的责任及损失承担是双方核心争议焦点。”杜前介绍,由于事故发生在他国管辖水域,案件当事人按照当地惯例向有关部门作了报告,但当地海事部门并未出具类似我国海事局出具的水上交通事故结论书等,因此事先并未形成权威的事故责任比例认定。


进入诉讼后,为了减少分歧,法官多次组织双方协商,共同选择了大连海事大学海事鉴定技术研究中心对事故经过和两船碰撞责任比例进行分析鉴定。


“鉴定机构认为,环球公司、财富公司应当按照1∶9的比例对事故承担责任。”合议庭最终予以采纳认定,“和风”轮船员对追越中最小会遇距离时机选择不当,对舵设备操作不熟悉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当是导致碰撞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格拉妮娅”轮作为被追越船,疏忽瞭望,未能及时发现“和风”轮失控状态,从而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碰撞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并据此认定“和风”轮和“格拉妮娅”轮各应承担碰撞事故90%和10%的过失责任。


“被告起初对此并不认同。”杜前介绍,合议庭在开庭前、开庭后均组织双方当事人律师面对面沟通,围绕我国海商法、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等相关条文进行细致分析,并要求鉴定机构专家出庭接受询问,进一步说明鉴定意见合理性,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都信服。


由于船舶构造复杂、零部件多,双方提交的修理费明细内容浩大,相关项目数以千计。合议庭组织双方进行逐项核对、一一质证,对双方有分歧的项目,要求当事人进一步提供证据或进行合理斟酌,最终确定了各自的损失金额。


去年6月26日,财富公司向环球公司支付人民币3400余万元及利息损失,该案获得圆满化解。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与我们保持密切沟通,通过电话、面对面交流数十次,深入分析案件的法律要点、事实情况,最终作出合法公正判决。”财富公司代理律师徐全忠表示,承办法官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和捍卫国际法规则的权威,展示了中国海事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彰显了中国良好的法治环境。


记者手记







司法服务对外开放的生动注脚




“我们相信中国法院,我们选择中国法律!”马六甲海峡船舶碰撞纠纷案的化解之路,恰是中国海事司法走向世界的生动注脚。


自1984年我国在上海、天津等地建立6家海事审判专门法院起,中国海事审判便踏上了蓬勃发展的征程。如今,我国已先后设立11家海事法院,下设42个派出法庭,管辖区域覆盖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全部海域,以及长江、珠江、松花江等通海可航行水域。


一组数据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轨迹:海事审判收案数从1984年的18件增至2024年的3.4万件,其中涉外案件累计超过8万件,特别是近年来明显增多,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海事审判机构最多、最完善,审理海事案件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国家。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中国司法主动对接国际规则的开放姿态。当越来越多“与中国无实际联系”的纠纷当事人主动选择中国法院,折射出的正是全球经营主体对中国司法制度投下的信任票。从尊重并运用国际规则和惯例,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从便捷规范化解国际商事纠纷,到调解这一“东方经验”漂洋过海彰显中国法治智慧……中国司法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依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对外开放的火热实践中,司法服务扮演着重要角色。优质的司法服务,不仅能够为中外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还能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信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司法服务将不断向世界敞开大门,并将以公正高效的司法实践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魏哲哲
新媒体编辑:孙明心

国际官司的收费标准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8日讯“对方已经把欠付的和解款项打到我们账户上了,谢谢法官!”

近日,一起海上货物运输保险代位求偿权案中,原告广东某保险公司在向案件承办法官郭俊莉表达感谢后递交了撤诉申请,并对青岛海事法院在案件调解、扣押船舶直至纠纷化解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一批自中国烟台港运往泰国锡昌岛港的大宗散货在运抵目的港后发现短量,原告向货方赔付后,在青岛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被告船方越南某公司予以赔偿。

案件审理过程中,郭俊莉积极组织原被告双方达成和解并签署了和解协议,但在后来支付和解款项的过程中,被告以外汇管制等各种理由拖延款项支付。

海法速度:昼夜奔袭1300公里

奔袭1300公里,法院干警到达“长安05”轮靠泊地扣押船舶

“船舶明天在莆田靠泊,拜托你们一定要把它扣下!”由于被告长期拖延支付赔偿,2025年2月10日晚,原告向青岛海事法院提交了紧急扣船申请。被告所属越南籍货轮“长安05”轮,即将于11日上午在福建省莆田市某港口靠泊装货,且将在装货完成后于12日驶离港口。时间紧,任务重,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扣押行动就此展开。

接到申请后,法院当日便加紧制作扣押文书,干警孙宁寰与宋仪倩次日一早乘坐飞机火速赶往福建,下飞机后又马不停蹄直奔130公里外的港口码头。在向当地海事主管部门递交相关法律文书后,干警们与船务代理、边检部门取得了联系,并立即登轮实施扣押。

“长安05”轮目前已租赁给另一家公司经营,且船上的船员均由该公司配置。登船干警在向越南籍船长沟通解释并得到对方理解支持后,当即宣读了相关文件,并将扣押命令张贴在船舶显眼位置。当扣押工作完成时,夜幕已经降临。

刚柔并济:扣押与调解同步推进

干警在船舶驾驶舱玻璃上张贴“扣押船舶命令”

依法实施船舶扣押后,法院安排原被告双方再次进行调解,干警们向船舶经营公司及船东分析案情,详细解释法律依据。

通过与双方深入沟通,被告于凌晨通过邮件向原告表达了和解意愿,并承诺于12日上午将和解款项转入原告指定账户。12日上午,原告确认收到和解款项后,随即向法院提交了解除扣押船舶申请。

此时,距离“长安05”轮预定离港时间已不足4小时。为了确保该轮能够顺利离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登船干警远程完成了法律文书起草工作,在距离船舶离港2小时前解除船舶扣押,“长安05”轮如期开往下一航程。

干警在向越南籍船长释明相关法律

夜幕降临,干警们顺利完成扣押工

从法院接到扣押申请,到被告支付和解款项,全程仅用时48小时,“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诠释了司法为民的深刻内涵。青岛海事法院坚持公平正义与高效解纷并重,以扣押措施彰显司法权威,以调解机制释放司法温度,既维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又避免因扣押影响船舶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减少了被告经济损失,让公平正义的“海法速度”成为彰显中国司法公信力的生动注脚。

闪电新闻记者 钱炜 报道

国际官司流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由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宣传活动网络投票已经启动,一起看其中的候选案例。两艘外轮海外相撞,在五个国家均有管辖权的前提下,案件双方当事人选择中国海事法院来化解纠纷。最终,法院以高效、精准的裁判平等保护了国际航运主体的合法权益,展示了中国海事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

两艘外轮海外相撞 双方选择中国化解纠纷

2022年9月,一艘巴拿马籍大型油轮与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同向航行在马六甲海峡中段区域,在追越的过程中,油轮突然撞向左前方的集装箱船,这一事故造成两船严重受损。

此次事故共造成双方近1亿元人民币的损失,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所属公司向宁波海事法院提出申请,扣押巴拿马籍油轮。

宁波海事法院副院长 李锋:我们收到扣押申请以后,及时跟船舶停靠地的船厂,还有我们国家的边检、海事部门及时联系,在次日作出了裁定和扣押令,及时扣押了这条船舶。

2023年1月28日,原告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所属公司向宁波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赔偿船体损失和船期损失,而被告巴拿马籍油轮所属公司也提起反诉,法院认为被告的反诉因为同一事故引起,决定将本诉与反诉合并审理。

宁波海事法院副院长 李锋:在审理的过程当中,双方向我院提出鉴定申请,要求对碰撞的责任进行分析认定。我院委托了大连海事大学鉴定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分析鉴定。

公正及时裁判 彰显海事司法国际影响力

法院经审理认为,巴拿马籍油轮的船员对追越时机选择不当,对相关设备操作不熟悉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当是导致碰撞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作为被追越船,疏忽瞭望,未能及时发现油轮失控状态,没有尽早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碰撞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次要原因。

最终,法院认定巴拿马籍油轮和利比里亚籍集装箱船应各承担90%和10%的过失责任。判决被告在双方互负赔偿责任相抵后,向原告赔偿人民币3400余万元及利息损失。

宁波海事法院副院长 李锋:五个国家的法院对本案都有司法管辖权,原告选择到中国来扣押船舶,同时双方在审理的过程当中又选择适用中国法律,我们依照中国法律以及国际避碰规则,对这个案子进行了公正及时的裁判,彰显了我们国家海事司法的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国际官司为什么难打,国际官司好打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