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我部于1982年4月7日、1992年3月7日分别下发的《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医院工作制度的补充规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全国各级医院规范管理,提高医院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经初步统计,我部先后制订或修订近百项有关医院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过多,制度之间缺少整合,部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造成了许多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各级医院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因制度不明而带来的问题。如,岗位职责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够科学合理,规章制度建设无据可循。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医院内涵建设的提升,阻碍了医院的发展。因此,修订完善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是卫生主管部门对医院进行科学管理、制度管理、人文管理的必然要求。
为适应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进一步规范全国医院管理和运行秩序,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借鉴吸收近年来国内外医院管理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成果,结合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心任务,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工作以及医政和医疗服务监管等文件要求,卫生部医管司组织专家对《医院工作制度》(1982年4月7日卫生部发布)、《医院工作人员职责》(1982年4月7日卫生部发布)和《医院工作制度的补充规定(试行)》(1992年3月7日卫生部发布)进行修订,形成了《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修订后的《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共收录医院工作制度138项,人员岗位职责107项,其中新增工作制度85项,新增岗位职责29项,较全面的反映了近30年来我国医院管理理念的发展成果。适用于不同等级、类别的医院,对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管理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工作的特点与运行规律,我们将会对现行的规章制度,继续作出必要的修改、调整、补充,使其日趋完善,更具指导与激励作用。
修订后的《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卫生部
2010年修订
ICU 医生、护士应与手术室人员(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交接,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包括:
1.一般情况:
病人的姓名、年龄、及其它有关资料。
2.麻醉前状态:
2.1 简单的现病史和主要的既往病史、过敏史。
2.2 心脏功能检查异常情况、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它有关资料。
2.3 病人对术前药反应及监护导管置入情况。
3 麻醉情况:
3.1 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药物剂量。
3.2 麻醉中遇到的问题,如:困难插管、循环波动、心电图异常、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低体温等。
3.3 麻醉期间液体平衡情况,包括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和胶体液种类、血液制品输入量和种类、围术期出血量、围术期尿量等。
3.4 目前输注的药物和剂量、术中最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3.5 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清醒和拔管延迟、再插管困难、清醒时血压波动。
4.手术情况:
4.1 所施手术及术中遇到的问题。
4.2 术后应特别注意观察的问题。
4.3 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止血问题、血液制品补充等。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手术病人转入icu 后的交接制度有哪些
●手术病人转入icu 后的交接制度是什么
●手术患者转入icu交接流程
●手术病人转入icu 后的交接制度及流程
●手术病人转icu的指征
●术后转入icu病程记录
●术后转入icu指征
●手术转icu病房多少钱
●手术病人转入icu 后的交接制度是什么
●手术后病人转入病房交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