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收购类比推理,并购收购最主要的因素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吕乐伟

并购收购类比推理,并购收购最主要的因素

大家好,由投稿人吕乐伟来为大家解答并购收购类比推理,并购收购最主要的因素这个热门资讯。并购收购类比推理,并购收购最主要的因素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并购收购的区别

每经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孙志成,文多

日前,一则同程、万达两大知名品牌携手的消息,让不少业内人士为之一惊。

4月17日晚,同程旅行(HK00780)披露,其子公司将以24.97亿收购万达酒店发展(HK00169)旗下子公司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酒管)。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携程收购国内知名高端民宿品牌“大乐之野”母公司的控股权。不可否认,OTA(在线旅游)平台正试图通过加深布局住宿业务来加固自己的护城河。

旅游酒店行业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目前的酒店供给大于需求,导致存量竞争加剧,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优质酒店资源,并且有不少低价收购机会。OTA平台通过收购现成的优质住宿业态,可以在不需要新建品牌的基础上,增加平台资源,进一步控制供应链。

“OTA平台增加自有酒店数量,控制更多‘货源’,根本上是为了增加自己供应链的优势和护城河。他们瞄准的真正对手是美团、抖音。”赵焕焱说。

酒店行业资深分析师王婷则表示:“OTA平台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收购酒店可以直接获取经营利润,拓展盈利渠道。同时,无论携程还是同程,收购(酒店业务)有利于通过产业链协同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做更好的生态占位。优势方面,OTA平台积累了大量用户数据,作为更了解消费者的OTA平台,或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协助酒店运营,提升酒店经营效益。”

4月18日的“2025腾讯云城市峰会·成都”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广西旅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首席技术官)苏鸿也透露:“OTA平台正在深入酒店、景区、交通等方方面面,相比之前介入更深。”

同程补齐高端酒店缺口

根据同程旅行的公告,公司以24.97亿元收购万达酒管100%股权,交易对价对应万达酒管2023年经调整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9.5倍,这一估值略低于行业常见区间,但交易规模在近年酒店业并购事件中仍处高位。

据悉,万达酒管为万达酒店发展旗下的轻资产板块,业务范围包含酒店管理、酒店设计及建设等,拥有覆盖中端至奢华档次的九大酒店品牌。截至2024年底,万达酒管在营酒店共计204家,客房总量超过40200间,另有376家酒店已签约待开业。

同程旅行表示,看好中国酒店管理市场的增长潜力,同时认为万达酒管拥有完善的高端酒店品牌组合,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且管理团队经验丰富,将增强公司在高端酒店领域的竞争力。

同程旅行旗下艺龙酒店科技平台已经有大量酒店品牌,包括雅致酒店、艺龙酒店、美豪丽致酒店、美豪酒店等。此次收购万达酒管的交易完成后,同程旅行的酒管业务将增加高端酒店业务。2024年年度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同程旅行在营酒店数量上升至2300家,另有1400家酒店正在筹备中。

同程旅行还表示,收购完成后万达酒店品牌将保持独立发展。

OTA平台如何抵御抖音美团的竞争

近年来,美团、抖音和OTA平台在酒店预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赵焕焱认为,同程旅行收购万达酒管正是为了抵御美团和抖音的竞争,而试图通过收购酒店在供应链加深布局的不只有同程旅行。

2024年3月的报道显示,携程当时已控股了国内高端民宿品牌“大乐之野”母公司,此举被视为携程加码非标住宿、抵御美团乡村民宿冲击的关键动作。

王婷认为,OTA平台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酒店业务作为重要营收来源则是重要增长方向。通过收购酒店,平台可以直接获取经营利润,拓展盈利渠道。

财报数据显示,住宿预订仍是OTA平台巨头们的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携程住宿业务收入216亿元,占总营收40%。同程旅行的住宿预订服务业务收入47亿元,占总收入的27%。同比上年,两者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但战场早已不限于OTA平台内部。从结果看,这两年的抖音、美团在酒店预订领域已经分走了“携程们”不少订单。

苏鸿表示:“文旅行业传统的1.0时代,就是好山好水,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2.0时代是休闲旅游,是去放松,去住十天半个月;现在文旅行业已经更新到了3.0时代。3.0时代是什么?就是能够最大化地去满足游客情绪价值的深度体验,要挖掘旅游者的情绪价值,通过新技术打造文旅行业‘智能体集群’,为民宿等旅游相关企业赋能。”

“2025腾讯云城市峰会·成都”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广西旅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苏鸿发言

图片来源:腾讯提供

无论是同程旅行收购万达酒管,还是携程收购“大乐之野”,本质都是通过资本手段缩短品牌孵化周期,直接控制稀缺供给资源。随着抖音以“内容+低价”搅动市场,传统OTA平台不得不加固护城河。而未来的竞争,将是供应链深度与用户心智宽度的双重较量。

记者|舒冬妮

编辑|孙志成 文多 杜波

校对|卢祥勇

(封面图自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并购收购重组

一年前,“并购重组”这一关键词在《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中被重点提及,使之成为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提升投资价值的有力助推器。

据Wind数据统计(全文数据来源),自2024年4月12日至今,A股市场新增披露245单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涉及金额合计达1.01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9.92%和223.91%。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未来,政策将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支持,并购重组也有望成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意愿将不断提升,预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跃。(证券日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并购收购流程周期

蒋立冬 派生万物AI 图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简称“并购六条”),随后,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多地相继出台了支持企业并购的相关文件或政策举措。其中,上海、深圳、安徽等地更是单独发文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在中央与地方政策的共振下,并购重组正处在政策红利期和窗口期。

据Wind数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中国并购市场(包含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共披露1647起并购事件,同比上升0.98%;交易规模约7779亿元,同比上升约115.30%,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从各参与方的并购目的分布来看,横向整合类的并购事件以456亿元规模占到总体交易规模的6.78%,战略合作和资产调整分别以439亿元和116亿元占到总体交易规模的6.52%和1.73%。

不过,澎湃新闻注意到,相较于并购交易规模,并购基金参与度并不高。研究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计66支私募基金以并购的方式成功退出,回笼金额虽然同比有增长,但规模仅有262.77亿元。

近日,在盐城产融生态对接会上,多位业内人士,围绕着并购基金的“出路”进行了探讨。国新证券并购重组部负责人彭德强建议,并购基金围绕上市公司进行突破。可以地方产业龙头上市公司为核心,联合其大股东、社会资本及政府资本共同设立并购基金,围绕该上市公司产业链上下游实施纵向整合与横向拓展进行布局,另外,并购基金通过主动收购上市公司构建退出通道。

“并购六条明确允许私募基金以产业整合为目的收购上市公司,这其实为下一步并购基金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如果并购基金旗下有1~2个上市公司平台,就可以为下一步退出打下基础。”彭德强说道。

并购基金出资人多数以地方政府为主,以招引为契机进行收购交易。中泰资本董事总经理章程从机制方面给出了诸多建议,比如尽量减少自守正出奇的战略,更多是在收购的前提下纲举目张,以地方产业政策为前提,寻找当地的链主企业。“如果收购主体是以国企为背景的并购基金,还是希望给管理层多一些激励。”

章程还强调,未来在关键时间点上,还要对并购逻辑出发点的要素驱动测试。比如,不同时间点上基本面有没有发生变化,收购标的的增长逻辑是否发生了变化。“我们经手的多个案例,上市公司对商誉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商誉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上,中国是不再进行商誉摊销,而是每年进行减值测试。”“只要估值逻辑中间发生变化,那么上市公司就要对商誉值进行调整。这部分变动会成为营业外支出,会对当期利润产生影响。”

那么,政府参与的并购基金,着力点有哪些?

“政府引导型的并购基金应该重点聚焦在面临产业升级的传统产业上。他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过程中,有内在的整合逻辑。”彭德强表示,存量市场机会更大。

中平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正红总也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并购重组永恒的主题,产业整合需求迫切、强链补链行业也存在机会。

毅达资本合伙人刘峰总结了三点,即“全、新、强”。全,是指全产业链,上下游打通;新,则是指传统产业转型新兴;强是指提升公司质量,做大做强。刘峰以江苏盐城举例称,盐城市新能源产业比较优势明显,可以围绕新能源细分产业,通过并购重组盘活存量,将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

澎湃新闻记者 戚夜云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并购收购案例

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重磅发布,掀起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新热潮。2025年,并购重组市场火热依旧,年初至今,已有35家A股公司(含子公司)作为竞买方首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8%。回看“并购六条”落地成效,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标志案例轮番涌现。展望新篇章,并购重组将继续成为今年资本市场激发新活力、澎湃新动能的重要力量。(证券时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并购收购类比推理,并购收购最主要的因素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