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留置权能否对抗扣押
留置权与扣押分属不同的法律概念,留置权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对抗扣押。
(一)留置权的性质和效力
1. 留置权是法定担保物权,基于法律规定产生。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
2. 这种优先受偿权是基于留置权人对留置物的合法占有以及法律赋予的权利。
(二)扣押的情况
1. 扣押通常是公权力机关依法采取的一种措施,例如行政机关在查处违法行为时扣押相关物品,或者司法机关在诉讼保全或者执行程序中的扣押。
2. 如果扣押的公权力行为侵犯了留置权人的合法留置权,例如扣押了留置权人合法占有的留置物且影响到留置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时,留置权人可以通过法定程序主张自己的留置权,在满足法定条件下对抗扣押行为。不过,如果扣押是基于更优先的公共利益或者合法的司法、行政程序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留置权可能无法对抗。例如,为了公共安全扣押特定危险物品,即使该物品处于留置状态。
二、立案和留置哪个先
立案和留置并没有绝对固定的先后顺序。
在监察程序中,监察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时可能先立案,经过立案审查等一系列程序后,发现存在需要采取留置措施的情形,进而实施留置。例如在已经立案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被调查人可能存在串供、毁灭证据等妨碍调查的行为,符合留置的法定情形,从而采取留置措施。
但在某些情况下,监察机关在初步核查过程中,发现被调查人存在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嫌疑,符合法定的留置情形,可以先采取留置措施,然后及时办理立案手续。总之,二者顺序要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监察机关依法依规的判断而定。
三、能否约定留置权
可以约定留置权。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留置权分为法定留置权和约定留置权。法定留置权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而约定留置权是当事人通过合同等方式自行约定的。
对于约定留置权,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在特定情形下,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动产享有留置权。例如在加工承揽合同中,双方可以约定如果定作人未按照约定支付报酬,承揽人对完成的工作成果享有留置权。这样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公序良俗等,就是有效的。通过约定留置权,可以更好地保障债权人的权益,也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商业交易等多种场景中有积极意义。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留置权能否对抗扣押权
●留置权能对抗所有权吗
●留置权案件
●留置权能否对抗法院执行
●留置权对留置权人的效力
●留置权可以留置什么
●留置权有追及效力吗
●留置权能对抗所有权吗
●留置权的典例
●留置权可以对抗所有权吗
●立案和留置哪个先执行
●立案和留置哪个先开庭
●立案和留置哪个先结案
●立案和留置的区别
●立案与留置时间差
●留置和立案哪个罪名大
●立案留置是什么意思
●立案到留置一般多长时间
●立案留置后出来是否就不移交检察了
●留置是立案前还是立案后措施
来源:中国法院网-能否约定留置权,可以约定不得留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