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均工资多少,2025浙江平均工资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杨涵

浙江平均工资多少,2025浙江平均工资

大家好,由投稿人杨涵来为大家解答浙江平均工资多少,2025浙江平均工资这个热门资讯。浙江平均工资多少,2025浙江平均工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浙江平均工资2025最新公布表

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24110元和69476元;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452元,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203014元,专业技术人员148046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93189元,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77584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78561元。

一、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24110元,比上年增加3412元,名义增长[1]2.8%,按可比口径[2]增长2.6%。

按区域、行业门类、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详见表1、表2、表3。

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2024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9476元,比上年增加1136元,名义增长1.7%,按可比口径增长4.0%。

按区域、行业门类分组的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详见表4、表5。

三、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2452元,比上年增加4356元,名义增长4.4%,按可比口径增长4.2%。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203014元,增长2.4%;专业技术人员148046元,增长5.0%;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93189元,增长4.1%;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77584元,增长3.1%;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78561元,增长4.1%。

按区域、行业门类、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详见表6、表7、表8。

注:

[1] 文中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名义增长。

[2] 可比口径是指扣除物价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单位覆盖范围变化的影响。通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更多的小微企业新纳入劳动工资统计范围,统计覆盖面更为全面。

附注

1.指标解释

(1)单位就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

(2)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详见官网http://www.stats.gov.cn/xxgk/zcfggz/tjxzfg2020/201708/t20170803_1758101.html),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需要明确的是,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以及房费、水电费等,但不包括从单位工会经费或工会账户中发放的现金或实物,入股分红、股权激励兑现的收益和各种资本性收益等。

(3)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

计算公式为: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4)五类岗位划分依据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指在单位及其职能部门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包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包含同级别及副职)、单位内的一级部门或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同级别及副职),特大型单位可以包括一级部门内设的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包含副职)。

专业技术人员:指专门从事各种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从事本类职业工作的人员,一般都要求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按规定的标准条件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以及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监察、法律、社会和宗教专业人员、教学人员、文学艺术、体育专业人员、新闻出版、文化专业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指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业务、行政事务、行政执法和仲裁、安全保卫、消防和应急救援等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办事人员、安全和消防人员、其他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指从事商品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快递、住宿和餐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以及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技术辅助、生态保护、文化、体育和娱乐等社会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工作的人员。具体包括批发与零售服务人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服务人员、住宿和餐饮服务人员、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人员、金融服务人员、房地产服务人员、租赁和商务服务人员、技术辅助服务人员、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服务人员、居民服务人员、电力、燃气及水供应服务人员、修理及制作服务人员、文化和教育服务人员、健康、体育和休闲服务人员、其他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

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指从事产品生产及设备制造、矿产开采、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有关人员。具体包括农副产品加工人员、食品、饮料生产加工人员、烟草及其制品加工人员、纺织、针织、印染人员、纺织品、服装和皮革、毛皮制品加工制作人员、木材加工、家具与木制品制作人员、纸及纸制品生产加工人员、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人员、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人员、石油加工和炼焦、煤化工生产人员、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人员、医药制造人员、化学纤维制造人员、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人员、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人员、采矿人员、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人员、机械制造基础加工人员、金属制品制造人员、通用设备制造人员、专用设备制造人员、汽车制造人员、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人员、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人员、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人员、仪器仪表制造人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人员、电力、热力、气体、水生产和输配人员、建筑施工人员、运输设备和通用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生产辅助人员、其他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

2.统计范围

劳动工资统计范围为城镇地域内就业人数在5人及以上的法人单位,共计276.7万家。调查对象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等。

城镇地区私营法人单位(包括统计上认定的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包括:内资企业中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城镇地区非私营法人单位(包括统计上认定的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具体包括:除私营单位以外的内资(包括机关、事业)单位、港澳台投资和外商投资企业。

规模以上企业具体是指:规模以上工业(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共16个行业门类的企业法人单位。

3.调查方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和《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对城镇单位采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4.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个省(直辖市)。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个省。

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个省。

5.行业分类标准

劳动工资统计的行业分类标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执行。

6.登记注册划分标准

劳动工资统计自2023年起,按照《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执行新的登记注册统计类别(详见官网https://www.stats.gov.cn/sj/tjbz/gjtjbz/202302/t20230213_1902786.html)。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浙江平均工资标准2024

描述‬:

今天,我们有幸见证了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数据公布。那么,你的家乡工资水平是高是低?一起来看看吧!

正文‬:

2024年的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数据报告,详细列出了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从这份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达到了124110元,而私营单位的年平均工资则是69476元。这个数据相对于去年又有了明显提升。

随着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不少行业在新兴产业的带动下迎来了快速发展,企业盈利能力增强,自然也会影响到员工的薪酬待遇。

过去几年,在线招聘平台、远程工作趋势的兴起,以及职业培训的普及,使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更加合理,加大了企业之间人才竞争的压力,是一种良性竞争

国家为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尤其是针对小企业和个体户的扶持政策,让更多的岗位得到保留和扩充。

当我们细看数据时会发现,不同地区的平均工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通常来说,东部沿海省份的平均工资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比如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的平均工资遥遥领先,而像河南、湖南等地的平均工资明显偏低。当然,这也符合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

除了地域差距,各个行业的薪资差距也相当之大。据统计,国有事业单位的代表人物——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等,他们一年到头紧张忙碌,待遇相对稳定且较高。而IT、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尤其是那些创业型公司,薪资更是令人眼红。以阿里巴巴为例,他们员工的年平均工资可能达到15万以上,这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倍还要多。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些数据也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选择一个稳定的行业和职位,可能不会让你赚得盆满钵满,但能让你的生活更加踏实。垂直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通过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增加自身的竞争力,这比盲目跳槽更能稳稳地实现人生目标。定期关注行业动态,把握住市场上的机遇,你或许也能从中获得不错的回报。

结尾‬:

总之,这份数据为我们展示了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的薪资状况,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身工作价值和市场行情。其实无论工资高低,重要的是要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并且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浙江平均工资2025最新消息

近期,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31个省份2025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有15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万元,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分列前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翻看更早时候的居民收入数据,2024年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7013元,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57万元,甩开排名其后的江苏1.16万元。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各省区第一,其中,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分别连续24年、40年领跑全国各省区。

今年3月,央行公布的2024年度全国31个省市区人均存款排行榜单显示,京沪津三个直辖市分列前三。浙江紧随其后,以16万元成为全国人均存款最高的省份。

“民富第一省”的浙江,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新华社照片,嘉兴(浙江),2024年3月29日,空中俯瞰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无人机照片)。 国家统计局嘉兴调查队发布数据:2023年,浙江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643元,居浙江省首位。至此,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浙江省已连续20年名列前茅。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腰部崛起

浙江人有多富裕?

从数据上看,浙江人均收入水平最低的地级市丽水,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7182元,排在全国所有城市的42位,高于郑州、西安、重庆等一众万亿城市。2024年,丽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15元,同比增长6.0%,顺利迈上5万元新台阶。今年一季度,丽水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同比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62元。

而说起浙江省最富裕的城市,很多人的回答是“杭州”。的确,这座诞生了DeepSeek、宇树科技等“科创六小龙”的明星城市,一直是浙江经济的领头羊。2024年,杭州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777元,位列浙江省第一。但在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收入最高的却分别是绍兴和嘉兴。

绍兴是近年来的“黑马”城市。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绍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排在杭州、宁波之后,短短两年时间,就先后实现对甬、杭两城的反超,并在2024年以83579元领跑全省。今年一季度,绍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13元,增长5.9%,继续独占鳌头。

分析原因,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活跃的市场经营主体是其中关键。2024年,绍兴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同比增速位列全省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居全省第二;市场经营主体突破80万户,其中海亮集团等12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数量居全省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2024胡润财富报告》显示,绍兴资产超600万元的富裕家庭、超1000万元的高净值家庭、超1亿元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分别达到5.24万户、2.02万户和1300户,均名列全国城市前15强。这些高资产层级的家庭,无形中拉高了收入的平均值。

相比之下,嘉兴农民的高收入并不令人意外。将时间线拉长,这已是嘉兴连续第21年领跑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一季度,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24元,同比增长4.8%。

嘉兴素有“浙北粮仓”之称。早在2004年,嘉兴就被寄予“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厚望。此后的20多年,嘉兴连续出台多轮“强村政策”,针对闲置农房、现代农业等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一系列致富妙招。比如,在浙江首创农业经济开发区模式,通过“飞地抱团”“强村分红”等方式带动农民共富。截至2023年底,嘉兴所有行政村的年经常性收入超过160万元。

从经济总量看,绍兴和嘉兴并非浙江传统经济强市,距离头部两强杭州和宁波都有一定距离,甚至都曾因夹在大城市之间而“左右为难”。但相比经济强不强,有时候人们更关心的,其实是“钱包鼓不鼓”。从城市竞争的角度看,“民富”的绍兴和嘉兴反而蹚出了一条新路子,或将重塑区域竞争新格局。

此前公布的一份《57城生活舒适榜2024》中,前十城市中,浙江城市占据五席。其中,绍兴排名第一,温州、嘉兴、宁波、金华分列第3、6、8、9位。研究团队认为,上榜的十强城市在住房、交通、收入上达到一种相对理想状态,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与之相对的,绍兴、嘉兴两城常住人口持续10年实现正增长,人才招引颇有成效,城市人才吸引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而对浙江来说,这批腰部城市的崛起,又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造富密码

那么,“藏富于民”,为什么浙江走在了前面?

浙江的“法宝”,是发达的民营经济。一个显眼的细节是,在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浙商”含量颇高。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参会的有虞仁荣、王兴兴、南存辉、马云、徐冠巨、张应民等多位浙商。会上发言的6名民营企业负责人中,就有2位是浙商。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改革开放后,浙江“千家万户搞家庭工业”,区域块状经济迅速成长,催生出百花齐放的特色产业:义乌的小商品、慈溪的小家电、柯桥的轻纺……民营经济遍地开花,造富了一方百姓。截至2024年底,浙江全省市场经营主体达1095.17万户,相当于平均每6.5个浙江人就有1个老板。

根据2023年的数据,在全国人均收入50强县中,浙江独占30席,江苏以10席排名第二,并且浙苏两省包揽前十。此外,有10个县域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万元大关,浙江与江苏各占五席。其中,有“世界超市”之称的义乌,以93108元稳居榜首。

2024年,义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170元,增长4.4%,距离10万元新台阶仅一步之遥。今年一季度,义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68元,同比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92元,同比增长4.9%,继续领跑全国县域城市,堪称名副其实的“民富第一县”。

另一个有意思的城市是诸暨。2023年,诸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382元,位居县域第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684元,位居全国县域第一。2024年,诸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740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766元,不仅农村居民收入领跑全国县域,而且城乡收入倍差仅为1.57,远低于全国平均的2.5。其中,诸暨的珍珠养殖及相关加工业功不可没,而珍珠养殖大多在农村地区,再加上袜业等特色产业,推动诸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升。

近年来,随着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崛起,浙江的民营经济也在提档升级。去年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106家企业上榜,连续26年“霸榜”,强势领先国内其他省份。从城市分布看,浙江11个地市均有企业上榜,实现全覆盖,其中杭州以36家入围企业,连续22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一。

另一方面,2010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科创板开市、注册制全面推行,浙江企业上市呈现井喷态势,合计有666家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截至2024年底,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33家,超越北京跻身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浙江所有城市均有上市公司,且不少城市已实现县级行政单位上市公司全覆盖。除舟山外,其余城市上市公司数量均在10家以上,这一均衡布局极为罕见。

这一波企业上市热潮,推动曾经的块状经济持续壮大,形成更加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网络。同时,集群模式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应变能力,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寻求进一步做大做强,竞相奔赴资本市场,进而推动上市公司数量持续攀升,并持续为区域发展助力。这样的正向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助推浙江的富民进程。

均衡发展

早在2003年,有研究者曾撰写过一篇名为《浙江人为什么这么有钱》的文章,其中提到,在浙江,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基本差不多,同样的物质丰富,经济活跃。在他看来,浙江农民富起来的经验,对全国广大农村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008年起,浙江开始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涵盖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旨在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2024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1.83,成为全国城乡发展差距最小的省份。

在浙江,类似的“一体化”,不只发生在城乡之间,也发生在城市之间。2008年,有学者在研究浙江经济增长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通过利用浙江省1990—2006年经济增长数据,构造浙江省的空间位置权重矩阵,结果发现浙江绝大多数县市和相邻县市都存在双向的正向溢出效应。据他分析,正是这些溢出效应,推动浙江经济高速发展。

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发展,区域行政壁垒逐渐被打破,各种资源要素更频繁地流动,这样的溢出效应不断强化,越来越多城市从“左右为难”到“左右逢源”,享受到协同发展的红利,并内化为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助力。

某种程度上,“均衡发展”,不仅是浙江的造富密码,也是当地的发展目标。2021年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而共同富裕的要义,就是要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协同发展。

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有个重大使命——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其中,一项牵引性变革就是“扩中”“提低”,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2022年,浙江发布“扩中”“提低”行动方案,不仅划定中等收入群体的“底线”,还画出“橄榄型社会”的基本轮廓,同时在全省推广应用“全面覆盖+精准画像”基础数据库等。这些都为浙江推进富民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然而,即便是“民富第一省”的浙江,眼下仍有“难啃的硬骨头”。据最新消息,2024年衢江、庆元、景宁、松阳居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浙江省居民收入低于全国水平的区县由8个减少为4个,成为继“县县破百亿”之后的一大突破,但仍有地方亟待破局。

在2025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缩小“三大差距”,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迈出新步伐被明确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其中包括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稳步缩小收入差距等。按照计划,浙江将在2027年前力争推动所有县(市、区)居民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

在此之前,浙江还需深化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切好经济发展的蛋糕”。例如,深化户籍制度和土地确权、流转制度等改革,解决“同人不同身份”和“同地价格悬殊”等制度性不平等。同时,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探寻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路径等。

原标题:《浙江人为什么这么有钱?平均每6.5个浙江人就有1个是老板》

栏目主编:陈抒怡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朱凌君

浙江平均工资标准2024是多少

2025年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

过去一年里,全国工资水平到底处于什么状况,自己的收入有没有达到平均标准呢?

一、全国工资大盘点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12万元,平均到每个月差不多是1万元出头。

和上一年比,多了3千多,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接近7万元,平均每个月大概五千七百,比上一年多了1千1百元。

从这两组数据能很明显看出来,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比私营单位高不少,两者差距挺大的。

国家统计局还专门提到,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可比口径增速和名义增速差别比较大,主要是因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之后,有更多小微企业被统计到劳动工资里了。

这些小微企业的员工工资相对没那么高,所以对城镇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水平和名义增速都有一定影响。

二、IT、金融、科研独占鳌头

从工资数据来看,不管是在国企、事业单位这些非私营单位,还是在普通私企里,有三个行业一直都是“高薪榜”前三名,分别是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还有科研技术行业

在国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中,最挣钱的是互联网行业,平均年薪能拿到23万9千多。

现在互联网和科技发展太快了,新软件、新技术不断出现,所以公司愿意花大价钱招人。

紧随其后的是金融行业,平均年薪20万出头。

毕竟金融行业天天与钱打交道,手头的全都是大项目,因此需要有经验、懂专业的人,高收入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科研技术行业排第三,平均年薪17万5千多,科研人员每天做研究,给社会进步出了不少力,收入自然也不会低。

在私企这边,金融行业成了“工资王”,平均年薪13万5千多,这和这几年金融市场越来越热闹、新业务不断出现有很大关系。

互联网行业排第二,平均年薪12万3千多。

反观一些类似种地养鱼、开饭店这些传统行业,工资就没那么高了。

在国企、事业单位中,农林牧渔业平均年薪6万7千多,餐饮住宿业6万出头;在私企里,农林牧渔业年薪仅4万6千多。

这些工作不仅又累又辛苦,而且门槛相对较低,工资自然就比不上热门行业了。

三、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有差距但在缩小

从规模以上企业不同岗位的工资情况来看,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一年平均能拿20多万元,专业技术人员则接近15万元,办事人员和相关人员是不到1万元,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是7千7百多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是7千8百元。

可以看出来,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工资,比其他岗位高了不少。

不过有个情况得注意下,2024年的时候,管理人员和其他岗位人员的工资差距变小了。

比如说,工资最高的管理人员和最低的社会生产服务或者是生活服务人员,他们平均工资的比值是2.62,跟去年比,这个比值缩小了0.02。

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还有教育行业这些地方,这种工资差距变小的情况会更明显

工资差距变小,说明企业在收入分配上做了调整,不同岗位员工的价值也更加平衡。

四、东部沿海领先,中西部有待提升

从地区来看,工资水平差距也比较大。

上海、北京,还有浙江、广东、江苏这些东部沿海的省份,工资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城镇非私营单位里,有21个省份的平均工资超过了10万,上海、北京、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宁夏和海南这十个地方,更是排进了全国前十。

而在城镇私营单位,工资最高的五个地方也全是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浙江这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工资增幅相对缓慢。

2024年上半年,有十个省市区的人均收入不到1万5千元,山西、河南、宁夏、云南这些地方,西藏、甘肃和新疆甚至还不到1万3千元。

虽说这几个地方收入涨幅比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快,增速排进了前三,但和东部沿海比起来,差距还是比较大。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金融、科技、互联网这些高薪行业扎堆,工作机会多、工资也高;而中西部地区还主要靠传统制造业和农业,高薪岗位少,整体工资自然上不去。

看完这些数据,相信大家对2024年的工资情况心里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不过,这里的平均工资只是个参考,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工资水平还会被行业、地区、公司大小、岗位高低,还有个人能力这些因素所影响。

所以,即便你的工资没有达到平均水平也别慌,可以多学技能,或者换个更有前途的行业试试。

当然,如果你的工资高于平均水平,也可以继续保持,争取赚得更多!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到的内容描述、图片等素材部分取自网络资源,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等其他侵权问题,请权利人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整改或删除内容,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浙江平均工资多少,2025浙江平均工资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