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金平违法,耿金平、张玉军
大家好,由投稿人于光昭来为大家解答耿金平违法,耿金平、张玉军这个热门资讯。耿金平违法,耿金平、张玉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耿金平 耿金磊
前言2008年,三鹿集团为追名逐利,竟在婴幼儿奶粉中掺杂化工原料,导致27万家庭无辜受难的消息被曝光。
其实在真相曝光前,那些因孩子患病向厂家寄去投诉信的家庭已有不少,但全部石沉大海,无人在意。
直到一位“英雄记者”简光洲的出现,才将三鹿奶粉的黑幕公之于众。
正是因为他,才避免了更多孩子受到毒害,罪魁祸首也被法律严惩。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报道发出后,简光洲竟然离开了记者行业,这让很多人内心十分疑惑,他到底在调查中触碰到了什么?如今的他又过的如何了?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乳制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中国逐渐成为全球乳制品消费大国 ,奶粉更是成为每个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时,进口奶粉价格昂贵,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三鹿奶粉作为国产奶粉,以其亲民的价格和老品牌的形象,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信赖。
然而,在三鹿奶粉光鲜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严重的质量问题。
早在 2003 年,国内就出现了多起婴幼儿患“大头娃娃”怪病的案例,这些孩子脑袋大、四肢小、身体浮肿还经常低烧,严重的还患有结石。
一位安徽的记者深入调查后发现,医院里患病的婴儿高达一百多名,还有12名婴儿死亡,而这些患病的“大头娃娃”都有一个共同点,近期食用了劣质奶粉。
在被怀疑的四十多家企业中,三鹿奶粉赫然在列。
一时间,人们对三鹿奶粉进行封杀,要求其退出市场。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四天后,三鹿奶粉就通过一场发布会成功扭转局面。
他们声称是检测人员的失误,产品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就这样,三鹿成功摆脱嫌疑,继续正常销售,消费者也再次对其信赖有加。
然而,三鹿并没有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07 年底,三鹿不断收到消费者投诉,称孩子食用奶粉后尿液出现红色沉淀物。
面对这些投诉,三鹿集团不仅没有积极调查问题,反而试图用“封口费”来掩盖事实。
一次次的投诉如同石沉大海,家长们的担忧和愤怒却与日俱增。
直到 2008 年,一位甘肃的医生接诊了多名患有肾结石的婴幼儿,而且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食用过三鹿奶粉。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婴幼儿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医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试图将这个问题公之于众,于是开始联系媒体。
然而,当时的三鹿集团实力强大,在业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很多媒体都不敢轻易触碰这个“烫手山芋”,生怕惹上麻烦。
就在医生感到绝望的时候,简光洲出现了。
简光洲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兰州,深入医院和患儿家庭进行调查。
眼前的景象让他痛心不已,那些原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孩子,却因为食用了有毒奶粉而遭受着病痛的折磨,他们稚嫩的脸上满是痛苦和无助。
简光洲深知,自己作为一名记者,肩负着揭露真相、为这些孩子和家庭讨回公道的责任。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简光洲不畏艰难险阻,四处奔波调查取证。
他走访了多家医院,收集了大量患儿的病例和相关证据。
他还与患儿家长们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遭遇和诉求,并对三鹿奶粉的生产厂家、销售渠道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他也遇到了重重困难和阻力,三鹿集团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止他的调查,甚至对他进行威胁和恐吓。
但简光洲毫不退缩,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经过不懈的努力,简光洲终于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证实三鹿奶粉中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
2008 年 9 月 11 日,他在《东方早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的报道,直接指出三鹿奶粉中可能含有三聚氰胺,将三鹿奶粉的黑幕彻底曝光。
这篇报道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公众的愤怒和谴责如潮水般涌来。
三鹿集团在报道发布当天下午就打电话要求撤稿,电话几乎被打爆。
为了平息舆论,三鹿集团还积极进行公关,声称自己的产品没有任何问题。
然而,他们的言论很快就被打脸。
当晚,经相关部门检查,证实三鹿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受到了三聚氰胺的严重污染。
随着调查的深入,三鹿奶粉事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三鹿集团在奶粉生产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可以在检测中造成蛋白质含量达标的假象,但却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据统计,此次事件导致29万余名婴幼儿出现泌尿系统异常,6名婴幼儿死亡。
在铁证如山面前,三鹿集团再也无法抵赖。
2008年12月31日,石家庄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石家庄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三鹿集团及田文华等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一案。
最终,张玉军、耿金平两人被判死刑,高俊杰被判处死缓,张彦章、薛建忠被判处无期徒刑,其他 15 名被告人各获二年至十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
三鹿集团也宣布破产,被罚数十亿罚款。
简光洲的这篇报道,让三鹿奶粉的黑幕大白于天下,也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他的勇敢和坚持,为无数婴幼儿和家庭讨回了公道,成为了新闻界的楷模,当选 2008 年度新锐人物,他也被人们称为“英雄记者”。
然而,在这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简光洲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在工作中,简光洲发现自己渐渐被同事们排挤。
尽管他的报道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解决,但在一些同事眼中,他的行为过于激进,给自己和报社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他们认为,简光洲的做法打破了新闻行业的某种“潜规则”,让大家都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在办公室里,曾经热闹的讨论场景不再,当简光洲走进时,原本热烈的交谈会突然戛然而止,同事们的眼神中也多了一丝疏离和冷漠。
这种被孤立的感觉,让简光洲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失落。
与此同时,各种意外和麻烦也接踵而至。
简光洲的个人信息被曝光在网上,电话被打爆,收到了无数的威胁和恐吓短信。
走在路上,他总感觉有人在跟踪他,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有一次,简光洲下班回家,发现家门口被人泼了红漆,写着一些威胁的话语,这让他和家人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之中。
家人开始为他的安全担心,每天都提心吊胆,劝他不要再做这样危险的事情。
而他的女儿还小,对这些事情虽然不太懂,但也能感受到家里紧张的气氛,变得更加依赖简光洲。
除了这些,简光洲在后续的报道中也遭遇了挫折。
2009 年,他关注到了网游少年被无良医生电击治疗“网瘾”的事件。
在山东临沂,有一家医院采用电击疗法来治疗青少年的网瘾,这种疗法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还严重侵犯了他们的人权。
简光洲深入调查后,发表了相关报道,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制止这种残忍的行为。
然而,他的报道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反对。
部分家长认为,这种电击疗法虽然看起来有些残忍,但却能让他们的孩子戒除网瘾,重新回到正轨,他们不理解简光洲为什么要反对。
而一些医院和相关机构,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对简光洲进行了攻击,指责他“戴有色眼镜”看待“网瘾”,故意抹黑医院和医生。
这些无端的指责和质疑,让简光洲感到心力交瘁,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还有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简光洲对新闻行业的现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发现,新闻行业正在逐渐被商业化和娱乐化所侵蚀,很多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不惜制造虚假新闻,炒作热点话题,而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却被淹没在了信息的海洋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想要做深度调查报道变得越来越困难,不仅要面对各种外部压力,还要克服内部的重重阻力。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选择,那就是从《东方早报》辞职。
他在辞职信中写道:“理想已死,我先撤了,你们保重!”
在这句话中,还是可以看出简光洲对新闻行业的无奈和失望,虽然不舍,但他也知道,与其在新闻行业继续挣扎,还不如去寻找新的方向。
离开《东方早报》后,简光洲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迅速调整状态,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投身商界,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媒体朋友一起创办了环智传媒,一家专注于品牌咨询的文化传媒公司 。
创业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简光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资金短缺、客户资源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摆在简光洲面前。
但他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在公司成立初期,简光洲充分发挥自己在新闻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积极与互联网公司展开合作。
他亲自拜访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为他们量身定制品牌推广方案。
他的真诚和专业,赢得了许多客户的信任和认可,公司的业务也逐渐有了起色。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简光洲又开始广纳贤才,吸引了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入公司。
在简光洲的带领下,环智传媒的业务不断创新和拓展。
公司不仅为客户提供品牌策划、公关传播等传统服务,还积极涉足新媒体营销、内容创作等领域。
他们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平台,为客户打造全方位的品牌传播方案,帮助客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凭借着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口碑,环智传媒在市场上逐渐站稳了脚跟,业务也开始快速增长。
如今,环智传媒已经成为了文化传媒行业的佼佼者,在同行业中排名前十。
简光洲也从一名记者成功转型为一名企业家,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简光洲,虽然不再是那个站在新闻一线,揭露社会黑暗的记者,但他依然是那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贡献。
信息来源新华社——2008-09-18《三鹿奶粉事故已经逮捕6人 刑事拘留田文华等22人》
耿金平、耿金珠
三鹿集团曾是中国奶粉行业的巨头,
2006 年更是与新西兰恒天然合资,获国家免检资格,
截止2008年前,
三鹿奶粉连续15年产销量都是稳居行业第一,
它主打中低端全国市场,
消费者以城市平民和农村家庭为主,
遍布世界各地。
当时国内还是采用 “凯氏定氮法” 检测蛋白质含量,
那些不法分子为了降低成本,
便向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含氮量 66.6%),冒充蛋白质,
众所周知,
三聚氰胺主要损害泌尿系统,
婴幼儿长期摄入可致肾结石、肾衰竭。
其实早在2007年,
国内出口宠物食品已因三聚氰胺被美国禁售,
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2008年6 月 28 日,
兰州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首例婴儿肾结石病例,
至 9 月累计 14 例,医生怀疑奶粉问题。
简光洲在石家庄的医院里,
看着肾结石婴儿床头的三鹿奶粉罐,
做出了改变中国新闻史的决定。
2008 年的夏天
三聚氰胺的阴影笼罩着无数母婴家庭。
当同行还在 "某品牌奶粉" 的模糊表述中徘徊时,
2008年7 月 24 日,
简光洲便以《甘肃 14 名婴儿疑喝 "三鹿" 奶粉致肾病》的报道见报,
标题里首次提到的 "三鹿" 二字,如同利刃划破黑暗的天幕。
报道刊发次日,
三鹿集团公关部的电话打到报社:
"你们记者还要不要饭碗?"
那一刻,他不是没有恐惧。
采访中遭遇的威胁、公关公司的围堵、同行的善意提醒,
都在告诉他这个名字的分量。
在邢台某县的小旅馆里,
他反复核对第 37 份检测报告,
指尖划过 "三聚氰胺" 的化学分子式,
想起病房里孩子母亲布满血丝的眼睛,
他说:
"当真相被捂住时,
我们的职责就是做那个扯下遮羞布的人。"
新闻人的良知,终究压过了所有恐惧
从事发到结束:
有 860 名婴幼儿确诊肾结石。全国 29.4 万婴幼儿泌尿系统异常,6 人死亡。多名患儿长期面临肾功能监测、心理阴影,部分家庭陷入维权困境9 月 11 日,三鹿承认部分奶粉受污染,召回 700 吨问题产品。国家质检总局检测显示:22 家企业奶粉含三聚氰胺,三鹿含量最高(2550mg/kg)。国务院启动一级响应,成立应急小组,免费治疗患儿,全国排查奶粉企业。当奶粉行业迎来史上首次最严监管时,
人们突然发现:
是那个敢写 "三鹿" 的记者,
用职业和生命为真相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2012 年,
简光洲在辞职信中写下:
“理想已死,我先撤了”,告别了新闻一线。
他曾多次提及调查记者面临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是外部环境的收紧,
如舆论威胁、利益集团的阻挠(如三鹿事件后的威胁);
另一方面是经济收入的停滞,
在他离职时提到,
十年间收入几乎未涨,
他认为,在商业化冲击下,
新闻理想难以单纯依靠热情维系,
从业者更需要直面 “养家糊口” 的现实考量,
离开媒体后,
简光洲与朋友一起创立品牌策划传播公司,
从事品牌咨询与公关,
行业讽刺他 “屠龙少年成恶龙”,
但他说
“产品有问题,我第一个写报道”。
他创立公关公司,拒绝为问题企业洗白,
以商业资源反哺公益(山区儿童奶粉项目)。
他的离开也并非是 “背叛”,
而是理想主义的另一种实践。
人在无法改变环境时,
以另一种方式守护良知,未尝不可,
简光洲的经历更是折射出,
调查记者在商业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
曝光黑幕的英雄,未必能在浊流中全身而退。
对此,你怎么看呢。评论区讨论一下吧,
取材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情感情感#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微头条激励计划# #食品安全#
#故事##情感点评大赏# #英雄联盟[超话]##千禾味业致歉#
耿金平楚雄个人简历
正义的枪声早已散去,被判刑的已经或即将出狱,免职的官员早已复出,如今提到“毒奶粉”仿佛只是一个名词,只有近30万“大头娃娃”在艰难地活着,身心地痛苦将伴随他们的一生。
十几年后,回头检讨“毒奶粉”事件,再次拷问我们大众的良知和道义,发展过程中虽然有难免的阵痛,但以牺牲30万个儿童的身心健康作为代价,多么的得不偿失!
如果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能真真切切做到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到首位,这些悲剧就不会上演,企业也才能走得更远。
毒奶粉如同瘟疫
“脑袋大,四肢小,身体浮肿还经常低烧,还有结石出现。”这是医院最初发现儿童的症状,他们被医疗界统称为“大头娃娃”,仅仅在某家医院里就接受了100多名,后来死了12名,他们都是近期食用用问题奶粉所致。
这种令人谈之色变的现象在全国多地医院出现。
2008年5月21日,一个“这种奶粉能用来救灾吗?”的投诉帖子,出现在当时最大的天涯论坛上,发帖者是位叫王远萍的家长,诉说其女儿喝了三鹿奶粉后,出现小便粘稠、细小颗粒沉淀、时而还拉肚子等症状,质疑三鹿奶粉的质量存在问题。
但这仅仅是质疑,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所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但实际情况则是,全国已经有近三十万儿童深受这些奶粉的危害。
一篇报道揭开盖子
最先揭开盖子的是新闻媒体。
2008年9月11日凌晨两点,上海《东方早报》社突然停电,一个叫简光州的记者,借着楼道里的应急光亮,在手机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了一篇并不长的惊天特稿《甘肃14名婴儿同患肾病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他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费尽心思才写的报道会不会因为太敏感被枪毙。
一般来说,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源,这样标题的调查文章并不敢随意发出。
但上海毕竟是上海,在经过了严格的编校流程审查后,终于出来了。
一时间全国的家长们炸了锅,其他报刊纷纷转载,舆论汹涌;
三鹿集团坐不住了,在简光州前往甘肃采访时,就带着巨额现金找到他,提出要么在他供职的报社做广告,要么给他个人“狠狠表示一下”,出于一个做记者的良知,他果断拒绝了。
文章发表后,他多次受到威胁,最后不得不在发表7个月后,被迫离职,据报道,他办公室的抽屉里还锁着另外几家奶粉企业的行贿者名单,当然不止三鹿一家,他们明显是害怕曝光,所以采取了最卑掠的方式来掩盖。
迫于当时的实际情况,简光州最后不得不离开新闻队伍,开了家广告公司从商。
三鹿死不承认
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三鹿并不是不知道,但仗着自己在中国奶业的老大地位和董事长田文华的名气,就是死活不承认。
其实,三鹿的投诉部门收到反映奶品的问题已经不是一天半天了,天涯那篇帖子的最终处理结果是,三鹿浙江代理商钟云上门,以2476.8元的奶品换取删帖
碍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通常对于这些投诉,三鹿采用的都是有偿删帖和赔偿损失,却从不会内部调查处理。
即使在公开报道后,采取的也是到处赞助广告费和死不承认,拼命维护自己业内老大的地位。
为了挽回舆论影响,三鹿都用甘肃省的名义,欺世盗名地宣称经过甘肃省的检测,三鹿奶粉中并没有检测出毒奶的元凶三聚氰胺。可随后甘肃方面却宣称,并没有进行此方面的检测,何来结果合格?
就在一年前,三鹿集团副总裁王玉良接受《央视》公开采访时,对镜头侃侃而谈,说:“三鹿每一代奶粉在出厂前要经过超1100道检测。”“你的质量就是婴儿的生命,同时也是企业的生命,所以不能出一点差错。”
但事实证明,这是个道貌岸然的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如同三鹿公司撒谎的演技。
三鹿到底多牛
三鹿凭什么死不认错?它的底气究竟在哪里?
这同它的当家人不无关系。
田文华,女,1942年10月1日出生与河北省正定县,张家口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入石家庄牛奶厂工作,当了名兽医,十几年后开始走上领导岗位;
担任副厂长后,她拥有了话语权,参与公司决策,三鹿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应该说,三鹿是她一手缔造的。
特别是在她带领下,1993年攻克了“奶粉配方母乳化”,连续15年成为全国奶粉销量冠军,她已经在三鹿拥有了绝对的权威,
历任改成公司的党总支书记、党委书记、总经理;后公司改为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当然,各种名誉也是纷沓而来:中国改革十大杰出女性、第二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乳业最受尊重企业家、河北省五一奖章、中国奶协优秀工作者等等;
她更是被称作中国乳界女皇,三鹿奶粉成了中国奶粉界的第一品牌,以至于被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主动上门合作,持股43%,创造出中国奶粉界一个一个神话。
可以这样说,不但在河北政界,田文华说一不二,即使在中国食品界,田文华也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实力在那摆着。
所以,在三鹿强大的公关下,在田文华的运作下,仅仅四天过后,竟然让事情来了个巨大反转:三鹿神奇地置身事外,高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的奶粉没有任何问题,请大家放心使用!
惊动外国总理
直到此时,舆论进入大发酵阶段,多个省区已经出现问题奶的后遗症现象,但如何定性,怎样处理,一切有待国家的调查。
2008年8月2日,新西兰恒天然公司(持股三鹿43%股份)在发往当地的奶粉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致电要求石家庄政府召回被污染的奶粉。
石家庄却没有回音,该公司只好在9月5日与新西兰驻中国大使馆一起,向时任新西兰总理克拉克汇报;
3日后克拉克在部长高级会议上下令跳过中国石家庄地方官员,直接通知中国中央政府。
9月9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和商务部分别接到新西兰方面的通报,此时三鹿奶粉已经酿成国际事件。
这还了得?接下来自然是成立专家组,进入三鹿彻查。
为蝇头小利害惨祖国花朵
那么,三鹿奶粉里的三聚氰胺到底来自哪里呢?
耿金平,河北省正定县金河奶源基地负责人;耿金珠,该基地送奶司机;
2007年10月,两人分别从化工试剂门市构面了含有三聚氰胺的混合物,行内称“蛋白粉”,一共二十八袋五百六十公斤,然后按照每一千公斤原牛奶天价零点五公斤比例,将混合物434公斤添加到其收购的九十余万公斤原牛奶中,销售给三鹿,销售额280余万人民币,触犯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
高俊杰和肖玉是夫妻关系,他和薛建忠从张延章处购买6吨张玉军生产的“蛋白粉”,加价销售;
这些“蛋白粉”就是三鹿毒奶粉的元凶。
说得直白点,由于三鹿采用的是奶农加工厂的模式,奶农为了利益最大化,提高重量,奶中加水,但稀释后营养成分检测不达标,于是有人想出来了再添加三聚氰胺来保证检测通过;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不溶于水,喝入体内很容易产生结石,更容易诱发膀胱癌;
警方介入一查,一下子就弄清楚了, 奶农、销售“蛋白粉”者共有十几人被捕,两人被枪毙,多人被判刑。
国家整顿奶粉市场
毒奶事件直接造成的恶果就是:广大群众对国产奶粉望而怯步,信任度一下子降到了零,纷纷转向国外品牌,中国的国产奶企业遭受了致命性的冲击,纷纷倒闭。
痛定思痛, 国产奶企不得不随后历经了残酷的大洗牌,开始行业自救,但影响已经造成,许多年都难以恢复;
而监管部门也在如何加强监管上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原来为了企业的发展让企业自检,迅速出台文件重新变为按规定检测。
多名官员问责后复出
中央调查组很快对于毒奶粉事件众多名官员问责,受到波及的纷纷受到各种处分,但随着毒奶粉事件影响的淡去,这些人又纷纷复出。
王智才,时任农业部畜牧司司长、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主任,因毒奶粉事件被中央纪委监察部处以降级行政处分,2015年开始出任农业部总畜牧师,参加活动;
时任国家食药监督总局党组成员、药品安全总监孙咸泽,因毒奶粉曾被记大过,2015年复出被任命该局副局长;
时任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原任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2013年复出,担任河北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此外,包括当年一同被免职的时任石家庄市长冀纯堂、时任副市长张发旺在内的多名官员,纷纷复出或者履新;
“三鹿老大”未出狱惹争议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田文华将于2025年出狱,届时她已经83岁,但民间似乎并不打算原谅这个老人,毕竟她给大众的心里造成的伤害太大了。
从最初的无期,到经过三次减刑的有期,如果不出意外,2025年她就会顺利出狱。
应该承认,她对“三鹿”成为行业老大是有贡献的,但问题是她把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几十万个家庭的痛苦之上,从这点来说,要想取得大众的原谅是万万不可能的。
她本来可以成为中国奶业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但命运使然,却最终成被钉在耻辱柱上,可怜可悲又可恨!
30万孩子的痛苦谁来买单?
岁月翻过了一页又一页,毒奶的受害者们怎么能迈过精神和肉体双重折磨这道坎?
千奇百怪的后遗症,难以承受的痛苦,已经伴随他们熬过了同年、少年、青年,他们人生暗淡无光,青春失去了光泽,没有明天,只有不断地熬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将被社会逐渐遗忘,或许偶尔会想起那一场灾难时,心里会同情他们一会。
没有办法,路都是靠每个人走的,既然不能选择之前,那就选择坚强,硬撑着走下去!
耿金平判决书
2008年11月24日,河北石家庄,黑心奶农张玉军、耿金平被执行死刑。
当时个别奶农为了达到厂家关于原奶的蛋白质测定标准,无所不用其极,一开始添加了尿素。可是尿素因为气味刺鼻而极容易被查出,因此后来改用无色无味的三聚氰胺。
张玉军
人一旦食用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肾脏会出现损伤,而对于抵抗力不足和免疫力不完善的婴幼儿,则是灭顶之灾。大头娃娃由此批量出现,他们在智力上无法与同龄人相比,给他们的家庭和自身生活蒙上了阴影,更有婴幼儿因此失去了生命。
张玉军和耿金平从事鲜奶收购和销售,他们明知化工产品不能供人食用,却为了一己私利,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以满足原奶收购时,所需的蛋白检测含量标准,后来这些原奶被销售到三鹿集团。
一审时,耿金平曾经当庭下跪,表示忏悔,说自己“稀里糊涂”地犯了罪,请求宽大处理。然而已经晚了,利令智昏的他已经走上了通往刑场的绿色通道。
耿金平下跪
而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也因为销售三聚氰胺牛奶,身陷囹圄,被判处无期徒刑。田文华从基层做起,做到三鹿集团掌门人的位置,时年66岁的她晚节不保,为了一己私利而毁坏了很多婴幼儿美好的未来,葬送了一家企业。
田文华
最近有些关于田文华的消息,不知是真是假,不过没想到这样的人也能活到81岁,但没有人希望她在有生之年,能出狱安享晚年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耿金平违法,耿金平、张玉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