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发明的概念,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享有什么权利

知识产权 编辑:邵子然

一、职务发明的概念

1、职务发明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等的工作人员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

2、职务发明人与其所在单位的关系是一种劳动合同关系,在资本主义国家则表现为雇员和雇主的关系。在专利法中,这种关系集中体现为职工完成的发明创造的权利归属问题,即职工完成的发明创造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创造的问题。原则上,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当遵从“合同优于法律”的原则,即有关发明创造成果权归属问题首先应当按照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来解决。

二、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享有什么权利

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属于单位的,发明人和设计人有获得奖励和报酬的权利。

发明人和设计人可以通过和单位签订合同的方式约定奖励和报酬事项,单位也可以在其规章中规定奖励和报酬的获得情况;如果合同和单位规章中都没有规定的,单位应该按照专利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给予发明人和设计人奖励和报酬。

当然,发明人和设计人除了有获得奖励和报酬的权利,还有署名权。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羽航法律科普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职务发明包括哪些种类的相关知识,综上所述,职务发明包括一类是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和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羽航法律科普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三、职务发明及其种类是什么?

1、一类是执行本单位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包括下列三种情况:

(1)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任务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做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2、另一类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完成的发明创造;如果仅仅是少量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且这种物质条件的利用,对发明创造的完成无关紧要,则不能因此认定是职务发明创造。

《专利法》第6条

所称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是指:

(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

(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三)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职务发明的概念和特点

职务发明的概念及权利归属

职务发明的概念及其具体情形

职务发明的概念?

职务发明的概念,特征

职务发明的概念,情形,权利归属

职务发明的概念是什么

职务发明的概念及权利归属

职务发明的含义

简述职务发明的含义及其种类

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享有什么权利吗

职务发明的发明人享有哪些权利

职务发明创造的认定标准

职务发明创造的概念及其判定标准

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什么

职务发明创造的具体内容

职务发明创造的含义

职务发明创造如何认定

职务发明创造的定义及其具体情形

职务发明创造是什么意思

来源:中国法院网-职务发明及其种类是什么?,职务发明的范围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