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常识知识点总结,养老常识题
大家好,由投稿人余莉来为大家解答养老常识知识点总结,养老常识题这个热门资讯。养老常识知识点总结,养老常识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养老常识100条
咱老百姓过日子,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中国养老制度里的5个关键事实,看完心里更有数。
不同群体退休金差距有多大?- 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平均每月能拿6000多,相当于小城市普通职工的月薪。
- 企业职工:大多数人每月领3000多,勉强覆盖基本生活。
- 城乡居民(农民为主):一个月只有200多,可能连买药钱都紧张。
打个比方:如果农民每月领200元,体制内退休人员拿6000元,差距有30倍!
国家补贴咋分配的?2023年数据显示:
- 体制内0.22亿人:国家每年补贴8056亿,平均每人每月3051元(比很多人工资还高)。
- 企业职工1.2亿人:补贴7620亿,每人每月529元,相当于一顿聚餐钱。
- 城乡居民1.73亿人:补贴3681亿,每人每月177元,买袋米都不够。
说白了:拿退休金越少的人,拿到的补贴越少,差距越拉越大。
养老金涨得快吗?- 体制内:从2009年的2000多涨到2023年的6000多,每年平均多拿285元,14年翻了3倍。
- 企业职工:从1000多涨到3000多,每年多拿140元,勉强跟上物价。
- 城乡居民:从55元涨到223元,每年只多12元,一半以上省份每月不到150元,相当于每天5块钱。
现实是:农民养老金14年才涨了168元,可能还没一顿外卖贵。
养老金能替代退休前收入吗?- 体制内:退休后能拿到退休前工资的80%以上,日子照样滋润,比北欧高福利国家还高。
- 企业职工:只能拿到退休前工资的40%左右,比如退休前月入8000,退休后只剩3200,生活质量直接腰斩。
- 城乡居民:按农村收入算,替代率只有10%左右,辛辛苦苦干一辈子,老了可能连饭都吃不饱。
交的养老保险贵吗?- 普通上班族:单位交工资的16%,个人交8%,一共24%。比如月入1万,每月扣2400元,比美国、加拿大高一倍多。
- 体制内: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还有职业年金(单位8%+个人4%),合计交36%,而且这部分钱主要由纳税人买单。
换句话说:咱们交的养老保险比例全球偏高,但拿到手的养老金差距却很大。
我为啥要说这些?
不是抱怨,而是希望大家看清现实:养老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年轻人多了解,才能早规划;政策制定者多倾听,才能让制度更合理。毕竟,养老不是某群人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养老常识解读
每隔一段时间,小律就会根据【律师说】平台收到的咨询案例,为大家总结咨询中常涉及到的高频次法律小常识,分享给大家~
1、超市买到过期食品,可要求十倍赔偿。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
2、KTV在包房里设定“最低消费”是不合法的,也是不合理的。
作为消费者有自主消费权,可以决定自己消费的方式、消费的数量等。
当然,消费者也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但是那些不愿意被强制消费的消费者们,是有法可依的。
3、商家对赠品的质量也需要负责。
在大多数商场促销中,存在大量的送赠品的活动,但消费者获得赠品的前提是购买一定的商品,这在《合同法》上叫做,附义务的赠与,所以商家需要对赠品质量负责。
如果是一般的赠与,赠与人对赠与财产的瑕疵是不负责的。
4、公司辞员工与员工主动辞职大不同,主要体现在经济补偿上。
辞退如果是因为劳动者违反单位的劳动纪律或违法引起的,则单位没有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如果是单位非法辞退职工,则应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非法辞退的情况,可以查看小律往期文章,内容有点多)
而劳动者主动辞职,单位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5、劳动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6、五险一金是哪五险?哪一金?
“五险”指的是五种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积金。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这三种险是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的保费,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完全是由企业承担的,个人不需要缴纳。
另外,国家法律规定,五险和一金都是必须缴纳的,很多人都以为公积金不属于强制缴纳,这是错误的。
7、民间借贷利率:法律规定年利率超过24%的民间借贷,高出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但高出24%却未超过36%之间的部分,且已经支付过又起诉要回的,法律不支持。如未支付可以不给;
而超过36%的,即便是自愿支付了,如果起诉要回,法院也是支持的。
8、哪些属夫妻共同财产?
婚姻存续期间的(另有约定的除外):
工资、资金;
生产、经营的收益;
知识产权的收益;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
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所以,全职妈妈和丈夫的财产权利是平等的,只是家庭分工不同而已。
9、如果想写遗嘱,一定要注明年月日,并亲自签名。让人代书,一定要两个以上证人在场见证,代书人、见证人、遗嘱人都要签名,最好委托律师见证并执行遗嘱。
10、夫妻中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合分居两年以上的,一方向法院提出离婚,经过调解无效的,法院可以判决离婚. 离婚后,孩子归一方抚养,另一方有权利探望孩子。
法律,不是要用的时候才补!
关注小律,学习更多实用法律~
==================
更多法律问题,点击下方【了解更多】,24小时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养老常识点赞怎么写
2014年10月28日 06:44
来源:华西都市报
理财小常识
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延税型养老险,你该如何养老?你该知道的5种养老途径。
养老金: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
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强制建立和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的险种之一。
延税型养老险:所谓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投保人在投保时可享受税前列支保费,在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税款。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提高职工退休后生活水平、对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进行重要补充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
“以房养老”倒按揭:指投保人将房屋产权作抵押,按月从保险公司领取现金直到亡故,相当于保险公司通过分期付款(按月支付)的形式,收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但辰璐)
养老知识点合集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自古以来,登高就是重阳的传统习俗。传承至今,重阳节又增添了敬老的内涵。尊老敬老,陪伴尽孝,不只是这一天的主题,更是我们平时应自觉做到的事情。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失能、独居、空巢等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快速老龄化背后,是每个人的感同身受:我们该怎样有尊严地老去?如何破解养老之难?一起来看。
多重问题造成了老人养老难
家庭结构的改变,造成了空巢老人常态化。第一种是子女在外地工作,无法陪伴在老人身边照顾老人;第二种是子女成家立室后,搬到新房居住,没有和老人同居,未能及时照顾老人;第三种是当代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与老人有所不同,再加上当代年轻人在孝顺父母、养育父母方面的观念与老年人观念差异较大,于是演变成老人主动或被动地与子女分居。老人独居,他们所面临的养老问题除了儿女不在身边、需要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还面临各种难题,例如生活上的经济压力、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问题、生活自理的大小事务处理、外界事物变化的适应等,这些都是导致当代老年人养老难的重要因素。
经济来源少和收入水平低导致老人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独居老人一般都是退休人士或者是没有养老金的老年人,其经济收入水平都比较低。一些健康方面存在问题需要进行治疗的老人,需要花费大笔金钱进行治疗或购买药物,这都加重了空巢老人的经济压力。而一些身体存在缺陷或残疾的独居老人,他们甚至可能没有可靠的经济来源,只能依赖国家提供的低保来维持生计。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会更加突出。尽管政府已制定和实行有关的经济援助等福利政策,但依然未彻底改善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一些空巢老人的生活还是十分艰苦。
老年人的起居生活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空巢老人的起居生活一般只能依靠自己,通常身心健康的空巢老人都可以自理起居生活,但是一些身体状况欠佳的空巢老人,大多欠缺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起居生活的自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一些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更是难以照顾自己的起居生活。老人属于弱势群体,而独居老人更需要关注和帮助。尽管政府、社工以及志愿者等都已经主动积极地提高了对独居老人的关注程度,为一些独居老人提供照顾服务,但是这种服务与独居老人被照顾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依然难以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的起居生活问题。
健康问题是老年人安度晚年的绊脚石。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会下降,生病或者受伤的情况会更加容易出现,一旦独居老人出现健康问题,不但需要医疗服务,还需要得到良好的照顾。但患病的独居老人往往难以获得充分的照顾,而自身自理能力又下降,无法照顾好自己,这进一步加深了独居老人的养老难问题。
缺乏精神慰藉让老年人的养老生活被孤独感笼罩。老年人群体的精神生活往往容易被忽视,特别是独居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双方的交流减少,随着年龄增长,社会接触以及社交圈缩小,再加上社区关于精神慰藉或文娱活动不足,这些都导致独居老人的精神生活匮乏,难以获得精神慰藉,慢慢地便会产生孤独感并日益加深,甚至有可能会演变成为心理疾病。
养老机构的高门槛成为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的阻碍。养老机构会向享受服务的老人收取费用,费用有高有低,费用高昂的养老院能为老人提供完善、舒适的养老服务,费用较低的养老院也能基本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而老人享受哪一种服务则取决于老人的经济能力。然而,大多数独居老人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无力享受周到的养老服务。
如何破解养老之难?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颐养、老有善养,已成为每个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消除老人养老难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但是重点在于对症下药以及持之以恒,逐步化解养老之难。
第一,强化信息化服务,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老龄化社会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显示,社区居家老年人对上门看病的需求率达到38.08%,农村老年人接近50%。要利用信息化平台,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在线网络诊疗、健康常识普及、预约社区医生上门服务、提供相关的老年医疗和保健产品。一些常见疾病可以在网络上向医生咨询,减少不必要的去医院排队挂号时间。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相关公司开通在线义诊,让更多人体验到了“网上看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线下医疗压力,减少交叉感染。随着使用人次的增长,这些远程医疗平台也开始收获一些公众信任。今后要继续加快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积极发展网上健康服务业,开展在线咨询、交流互动、远程医疗等健康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线诊疗涉及卫生资源配置、医疗保险使用等问题,这需要公共卫生体系进行相应的变革。
第二,丰富服务内容,提供“老年友好型”产品服务。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国养老服务的重点开始从“物质养老”向“精神养老”倾斜。养老智能产品开发和平台建设应当首先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深入市场调研了解老年用户对养老产品的使用偏好,简化产品使用流程,设计老年用户最易上手、最能接受的操作方式,开发“老年友好型”产品,为老年用户提供量身打造的服务。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扶持力度,在社区和老年大学开展相关课程,帮助老年人消除数字鸿沟。
第三,推动虚拟养老院持续发展。虚拟养老院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居家养老+助老服务”,是一种居家养老的创新形式。最初的虚拟养老院只能通过电话呼叫的形式寻求帮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的发展,虚拟养老院的实现载体得到拓展,依托智能网络技术搭建起来的养老服务平台成为主要形式。该平台能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与社会养老机构参与,有效整合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家政服务等养老资源。当老年人有服务需求时,可以致电平台,平台安排企业员工上门服务。
第四,通过区域合作探索跨区域养老,缓解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跨区域养老是某一城市群内的老年人因投亲靠友、投奔子女、回归故里等,而离开原来城市到另一城市生活的养老方式。通过深化合作理念,制定跨行政区协作策略、倡导合作共赢,建立府际责任与利益补偿机制、优化资源对接,建设区域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等,实现经济圈各城市间通过区域合作可有效缓解养老资源不均,打破养老服务区域界线,促进养老服务区域协调、协同、共同发展。
第五,加强“离巢”青年和“空巢”父母之间的联系,使青年“离巢”不离情、父母“空巢”不空心。实践表明,中国家庭生命周期与西方家庭生命周期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代际间相对紧密的联系。201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是从政策角度呼吁“离巢”的子女经常回家探望父母。对于父辈而言,学会适当放手、不过于干涉子女事务;充实自己的生活、调剂自己的心情,也是保障养老质量的重要措施。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养老常识知识点总结,养老常识题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