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2025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
大家好,由投稿人蒋若乐来为大家解答小孩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2025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这个热门资讯。小孩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2025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补办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
为高效办事的深圳政府点赞点赞点赞!
我的身份证即将到期,要去政府办理新的身份证。
当下很多人离不开身份证。特别是出差乘火车、高铁、飞机、住宿以及购票离不开身份证。我的身份证即将到期,各银行、燃气站、供电局等都发来证件到期信息提醒。
在以前办身份证,要先去照相,再去亲戚家借户口本(因为自己是挂靠户),然后去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填表,备好资料排队等候。如果资料不全就要再次回家准备,这样下来没有个三五天办不完。
今天让我想不到的是,不到5分钟就全部办理完毕,感谢当下政府的办事效率。
今天本来想先咨询一下办理程序和准备的资料,没有打算办理证件。在咨询的过程中,门口保安说大厅门口就可以自助照相。我第一次拍摄不满意,又拍了第二次,拍照完成后,等待打印一分钟,带上拍照回执,进入办事大厅刷旧身份证取号,等待不到一分钟就听到“C009到20号窗口办理”的语音。走到20号柜台前,美女办事员很客气的询问,我将回执和旧身份证一起递给办事员,很快按了手指印。“等10个工作日,带上回执和旧身份证来取新的身份证”办事员说。我说“从来没有见过现在政府这么高效办事,在过去要跑三五天,今天2分钟办完。太感谢政府的高效办事”。
临时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方亮
层压冲切环节,机器将八联卡的三部分合为一体。通讯员 高卿凯 摄
机器运转的嗡鸣声将我们包围。AGV小车穿梭自如,满载着一箱箱原材料和半成品忙碌往返……日前,当我们来到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浙江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以下简称“制证中心”),眼前的场景让我们一时恍惚:“这分明就是一座高科技感拉满的未来工厂。”
2005年开始,我国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今年,全国各地迎来第二代身份证20年期满换证高峰。浙江全年预计将制发居民身份证近800万张,较正常年份增长60%。在浙江办理的所有身份证,无论是本省籍还是外省籍,都将在这里制作并邮寄发出。今年以来这里平均每天制证2.6万张,高峰时达5万张。
身份证如何“出生”,又如何确保我们的数据信息完整无误?我们跟随制作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体验身份证的制作过程。
争分夺秒,提升制证效率
换上防尘衣,在经过风淋门十几秒的全方位清洁后,制证中心证件制作科科长李玲霞带着我们迈进了这座神秘工厂。
“就是这里了。”走到整个工厂最大的车间,我们停下脚步。8台机器正同时高速运转。身份证的两张膜和卡体三个部分,在机器内经过一道道流程后,最终合成为一张身份证。
李玲霞介绍,身份证制作流程包括膜打印、预封装、半成品质检、层压冲切、电写入和成品质检6道工序。我们看到的这道工序就是层压冲切,是整个流水线6道工序中最复杂的一环。“到这一步,身份证的外观制作就完成了。”
班组负责人顾振宇正紧盯着机器工作。见我们过来,他递过一摞待制作的半成品,让我们尝试着放到机器中。只见一张“八联卡”,在机器中经过加热、加压冲切等工序,最终冲切成8张单张的身份证。机器的高效率也令人惊讶,整个过程仅需1分26秒。
“到了这一步,身份证的外观制作就完成了,等写入信息就可以正常使用了。”我们拿起一张刚制作出来的卡片,又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左右对比,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异。
“整个环节都是全自动操作,为什么您还要一直盯在这里?”我们满脸疑惑看向顾振宇。
“机器在高速运转时,偶尔会出故障。你瞧!”他抽出其中一张示意我们找问题。我们翻来覆去查看,“这上面的字好像有点歪?”
“对,设备故障会影响产品合格率。点焊不牢固,用小夹子运送卡片时,卡片就容易歪。小夹子夹取时间过长,松开时会像弹簧一样,导致卡片重心偏移,可能出现送不进去,或者两张卡片挤压在一起的情况,造成产品报废。”顾振宇说,一旦物料传送出现偏差,不仅处理起来麻烦,还可能瞬间报废8张证。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定时巡查,及时排除故障。
温度过高、时间过长,身份证上的字体就会融化;下压时间过短,又会导致压合不到位,日后容易卡膜分离;压力过大,证件里的线圈和芯片就会压坏……在确保不出错的同时,每一道工序都在争分夺秒。
这里的员工告诉我们,为了提高效率,制证中心使出“十八般武艺”。以往,仅仅是下压一道工序就要耗费13秒。2020年,技术团队日夜攻关,经过无数次测试,对压力、时间、温度进行了精细调控,既要保证证件表面达到合格标准,又不能让线圈芯片有丝毫损伤。经过两个多月的调试,下压时间成功缩短到8秒至9秒。自去年开始,新购置的设备正式“上岗”,整体制证效率提升了22%。
记者(左)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检查身份证上的瑕疵。通讯员 高卿凯 摄
人工质检,一丝不苟核对
层压冲切环节要时刻保持警惕,看了一会让我们眼睛又酸又胀。“这个岗位是最耗费精力的吧?”然而,李玲霞的回复却是否定,“还有质检呢。半成品质检和成品质检两道环节,都要靠人工来完成,肯定比这里劳累。”
在李玲霞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半成品质检环节。工作人员叶伊莎正举着“八联卡”,聚精会神观察着每一张证件。在她面前有两摞证件,高的一摞是已通过质检的半成品,矮的一摞则是可能存在瑕疵的证件,需要重新确认或返工。半成品质检合格后的证件才会被送到层压冲切环节。
“哪些是要重点看的部分?”趁着叶伊莎喝水空隙,我们凑了上去。“这些看起来好像都差不多,怎么看出来有问题?”
“每一张身份证都必须是完美的。”她告诉我们。比如身份证上是否有垃圾、毛发、正反面配对正确与否等,都需要用肉眼检测。再比如,身份证照片中脸上是原有的痣还是制作中产生的瑕疵,这需要与系统中的原始人像比对。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严格审核,确保没有问题。
说着,叶伊莎递给我们一张身份证:“你们看看这张有什么问题?”对着灯光凝视了整整1分钟,我们仔细观察了脸部的瑕疵、面部色彩,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你看,眉毛这里。”叶伊莎指了指照片当中眉毛下部多出的一根毛。如果不是她指出来,这样细小的瑕疵我们很难发现。“这有可能是因为静电,导致第一道工序在印刷时,墨水附着在了膜上。”
或许是时间长了,质检岗位的工作人员总能摸索到一些规律。李玲霞告诉我们,“比如核对信息时,哪些字是易错字;核对照片时,人脸部的哪些细节是不易变化的……”
“比如核对姓名时,发现身份证卡体上五号卡位的姓名不受光标遮挡,且脱粉率最高,便于快速发现问题;检查人像时,能迅速区分面部黑点为痣还是杂质,无需电脑核对,显著提升效率……”李玲霞说,要把瑕疵率控制在千分之零点五以下,也就是1万张证件中,有瑕疵的绝不能超过5张。
以往,制证中心一年制作500多万张身份证,今年可能达到800万张。重复的流程、轰鸣的机器……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单调的工作。但他们却不敢有丝毫懈怠。“越熟越不能懈怠,更不能出错。”叶伊莎说,
流程追溯,确保信息无误
“每天制作上万张证件,怎样才能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呢?”高效运转的场景令我们印象深刻,疑问也随之涌上心头。
面对疑问,李玲霞显得胸有成竹:“我们有一套法宝。”说着,她带着我们来到成品质检环节,指向一筐筐身份证内印有条形码的彩色卡片,“你看,我们的每一道工序都实现了全流程可追溯。”
在李玲霞的指导下,我们拿起一张蓝色卡片,用扫码枪扫了扫条形码。系统屏幕上瞬间显示出1200条待制作的身份信息。原来,看似简单的卡片,集纳了批量化的证件信息,成为了流程追溯的关键载体。
“这些颜色代表什么?”除了蓝色卡片,我们面前还有另外两种不同颜色的卡片。李玲霞介绍,5种不同颜色的卡片清晰区分着各类证件:蓝色代表正常流程的身份证;橙色、紫色分别对应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红色则代表加急证件;绿色代表补膜等。不同颜色“各司其职”,让制证流程一目了然。
“每张卡最多对应1200人。在每一道环节制作完成时,都要扫一下这个条形码,系统就会时刻掌握每一张证件的进度。”李玲霞说。
早在2017年,制证中心就上线了制证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居民身份证制作行业率先开启信息化建设。借助这一系统,每张证件的制证进度都能实时掌握。“我们承诺10个工作日内将身份证送达申领人手中。一旦某张证件在某个环节即将超时,系统便会发出提醒,优先安排制作。”
在帮助工作人员整理信息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窍门:每一批次卡片的废证数量,除了人为标注外,还会在系统内准确显示。几张证制错了,涉及到哪些人,系统内都详细记录。“每一张废证的相关数据必须核对无误。”李玲霞拿出最终收集的废证,教我们如何与系统内的名单一一对应。“一旦出现错漏,系统便能及时提醒复核纠正。”得益于身份证数字化系统,身份证从制作到管理的全过程都能实现实时跟踪。
离开前,李玲霞告诉我们,如今制证中心每日制证量在2万至3万张。每年寒暑假和春节前夕,制证量会大幅增加。“接下来的6月会迎来真正的高峰,每天工作量将是现在的两倍。”她笑着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春办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
“来来来,看镜头,
不用着急,我们多拍几张选一下”
3月20日
伴随着户籍民警相机的快门声
瘫痪在床的王某在民警的帮助下
足不出户就办理了身份证换证业务
3月20日9时许
王某的父亲到鲁纳派出所户籍室求助
称其儿子王某的身份证过期了
但由于王某多年来一直卧病在床
希望民警能够帮助上门办证
“您别着急,我们现在就跟您一起走”
了解情况后
户籍民警朱如富立即拿上相机
驱车赶往王某家中
10时许朱如富到达王某家中
此时的王某因全身瘫痪不能起身
如何照好这张身份证照片成了难题
朱如富经过仔细思考后
从警车上找来白纸垫在王某头部背后
在简单为王某整理仪表后
户籍民警拿着相机站在床上
经过几番调试
终于成功采集到合格的人像照片
人像采集完成后朱如富告诉王某的父亲
身份证办理下来后会及时送证上门
随后朱如富驱车回到派出所
快速为王某办理了信息录入手续
考虑到王某家庭困难
朱如富主动承担了制证费用
并申请开通了快速办证“绿色通道”
预计3月底前王某将领到新的身份证
END
警方推荐
扫描二维码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保护好我们的“钱袋子”
编辑:杨琳
审核:黎华昆
供稿:鲁纳派出所
居民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
潮新闻 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方亮
层压冲切环节,机器将八联卡的三部分合为一体。通讯员 高卿凯 摄
机器运转的嗡鸣声将我们包围。AGV小车穿梭自如,满载着一箱箱原材料和半成品忙碌往返……日前,当我们来到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浙江省公安厅居民身份证制作中心(以下简称“制证中心”),眼前的场景让我们一时恍惚:“这分明就是一座高科技感拉满的未来工厂。”
2005年开始,我国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今年,全国各地迎来第二代身份证20年期满换证高峰。浙江全年预计将制发居民身份证近800万张,较正常年份增长60%。在浙江办理的所有身份证,无论是本省籍还是外省籍,都将在这里制作并邮寄发出。今年以来这里平均每天制证2.6万张,高峰时达5万张。
身份证如何“出生”,又如何确保我们的数据信息完整无误?我们跟随制作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体验身份证的制作过程。
争分夺秒,提升制证效率
换上防尘衣,在经过风淋门十几秒的全方位清洁后,制证中心证件制作科科长李玲霞带着我们迈进了这座神秘工厂。
“就是这里了。”走到整个工厂最大的车间,我们停下脚步。8台机器正同时高速运转。身份证的两张膜和卡体三个部分,在机器内经过一道道流程后,最终合成为一张身份证。
李玲霞介绍,身份证制作流程包括膜打印、预封装、半成品质检、层压冲切、电写入和成品质检6道工序。我们看到的这道工序就是层压冲切,是整个流水线6道工序中最复杂的一环。“到这一步,身份证的外观制作就完成了。”
班组负责人顾振宇正紧盯着机器工作。见我们过来,他递过一摞待制作的半成品,让我们尝试着放到机器中。只见一张“八联卡”,在机器中经过加热、加压冲切等工序,最终冲切成8张单张的身份证。机器的高效率也令人惊讶,整个过程仅需1分26秒。
“到了这一步,身份证的外观制作就完成了,等写入信息就可以正常使用了。”我们拿起一张刚制作出来的卡片,又拿出自己的身份证左右对比,几乎看不出任何差异。
“整个环节都是全自动操作,为什么您还要一直盯在这里?”我们满脸疑惑看向顾振宇。
“机器在高速运转时,偶尔会出故障。你瞧!”他抽出其中一张示意我们找问题。我们翻来覆去查看,“这上面的字好像有点歪?”
“对,设备故障会影响产品合格率。点焊不牢固,用小夹子运送卡片时,卡片就容易歪。小夹子夹取时间过长,松开时会像弹簧一样,导致卡片重心偏移,可能出现送不进去,或者两张卡片挤压在一起的情况,造成产品报废。”顾振宇说,一旦物料传送出现偏差,不仅处理起来麻烦,还可能瞬间报废8张证。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定时巡查,及时排除故障。
温度过高、时间过长,身份证上的字体就会融化;下压时间过短,又会导致压合不到位,日后容易卡膜分离;压力过大,证件里的线圈和芯片就会压坏……在确保不出错的同时,每一道工序都在争分夺秒。
这里的员工告诉我们,为了提高效率,制证中心使出“十八般武艺”。以往,仅仅是下压一道工序就要耗费13秒。2020年,技术团队日夜攻关,经过无数次测试,对压力、时间、温度进行了精细调控,既要保证证件表面达到合格标准,又不能让线圈芯片有丝毫损伤。经过两个多月的调试,下压时间成功缩短到8秒至9秒。自去年开始,新购置的设备正式“上岗”,整体制证效率提升了22%。
记者(左)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检查身份证上的瑕疵。通讯员 高卿凯 摄
人工质检,一丝不苟核对
层压冲切环节要时刻保持警惕,看了一会让我们眼睛又酸又胀。“这个岗位是最耗费精力的吧?”然而,李玲霞的回复却是否定,“还有质检呢。半成品质检和成品质检两道环节,都要靠人工来完成,肯定比这里劳累。”
在李玲霞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半成品质检环节。工作人员叶伊莎正举着“八联卡”,聚精会神观察着每一张证件。在她面前有两摞证件,高的一摞是已通过质检的半成品,矮的一摞则是可能存在瑕疵的证件,需要重新确认或返工。半成品质检合格后的证件才会被送到层压冲切环节。
“哪些是要重点看的部分?”趁着叶伊莎喝水空隙,我们凑了上去。“这些看起来好像都差不多,怎么看出来有问题?”
“每一张身份证都必须是完美的。”她告诉我们。比如身份证上是否有垃圾、毛发、正反面配对正确与否等,都需要用肉眼检测。再比如,身份证照片中脸上是原有的痣还是制作中产生的瑕疵,这需要与系统中的原始人像比对。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严格审核,确保没有问题。
说着,叶伊莎递给我们一张身份证:“你们看看这张有什么问题?”对着灯光凝视了整整1分钟,我们仔细观察了脸部的瑕疵、面部色彩,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你看,眉毛这里。”叶伊莎指了指照片当中眉毛下部多出的一根毛。如果不是她指出来,这样细小的瑕疵我们很难发现。“这有可能是因为静电,导致第一道工序在印刷时,墨水附着在了膜上。”
或许是时间长了,质检岗位的工作人员总能摸索到一些规律。李玲霞告诉我们,“比如核对信息时,哪些字是易错字;核对照片时,人脸部的哪些细节是不易变化的……”
“比如核对姓名时,发现身份证卡体上五号卡位的姓名不受光标遮挡,且脱粉率最高,便于快速发现问题;检查人像时,能迅速区分面部黑点为痣还是杂质,无需电脑核对,显著提升效率……”李玲霞说,要把瑕疵率控制在千分之零点五以下,也就是1万张证件中,有瑕疵的绝不能超过5张。
以往,制证中心一年制作500多万张身份证,今年可能达到800万张。重复的流程、轰鸣的机器……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份单调的工作。但他们却不敢有丝毫懈怠。“越熟越不能懈怠,更不能出错。”叶伊莎说,
流程追溯,确保信息无误
“每天制作上万张证件,怎样才能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呢?”高效运转的场景令我们印象深刻,疑问也随之涌上心头。
面对疑问,李玲霞显得胸有成竹:“我们有一套法宝。”说着,她带着我们来到成品质检环节,指向一筐筐身份证内印有条形码的彩色卡片,“你看,我们的每一道工序都实现了全流程可追溯。”
在李玲霞的指导下,我们拿起一张蓝色卡片,用扫码枪扫了扫条形码。系统屏幕上瞬间显示出1200条待制作的身份信息。原来,看似简单的卡片,集纳了批量化的证件信息,成为了流程追溯的关键载体。
“这些颜色代表什么?”除了蓝色卡片,我们面前还有另外两种不同颜色的卡片。李玲霞介绍,5种不同颜色的卡片清晰区分着各类证件:蓝色代表正常流程的身份证;橙色、紫色分别对应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红色则代表加急证件;绿色代表补膜等。不同颜色“各司其职”,让制证流程一目了然。
“每张卡最多对应1200人。在每一道环节制作完成时,都要扫一下这个条形码,系统就会时刻掌握每一张证件的进度。”李玲霞说。
早在2017年,制证中心就上线了制证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在全国居民身份证制作行业率先开启信息化建设。借助这一系统,每张证件的制证进度都能实时掌握。“我们承诺10个工作日内将身份证送达申领人手中。一旦某张证件在某个环节即将超时,系统便会发出提醒,优先安排制作。”
在帮助工作人员整理信息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窍门:每一批次卡片的废证数量,除了人为标注外,还会在系统内准确显示。几张证制错了,涉及到哪些人,系统内都详细记录。“每一张废证的相关数据必须核对无误。”李玲霞拿出最终收集的废证,教我们如何与系统内的名单一一对应。“一旦出现错漏,系统便能及时提醒复核纠正。”得益于身份证数字化系统,身份证从制作到管理的全过程都能实现实时跟踪。
离开前,李玲霞告诉我们,如今制证中心每日制证量在2万至3万张。每年寒暑假和春节前夕,制证量会大幅增加。“接下来的6月会迎来真正的高峰,每天工作量将是现在的两倍。”她笑着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小孩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2025身份证多久可以办下来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