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驾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2025,酒驾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
酒驾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具体如下:
1、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200元以上2000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2、酒后驾车,构成交通肇事罪,并有逃逸行为的,处3-7年有期徒刑;
3、如果酒后驾车,撞人至重伤后逃逸,因逃逸导致当事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事故逃逸交警的处理流程如下: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2、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绢查布控系统查缉;
3、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
4、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当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
5、接到协查通报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
6、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释车辆的,应当予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释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7、案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警察前往办理移交;
8、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查获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交通肇事逃逸嫌疑人后,应当按原范围撤销协查通报,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绢查布控系统撤销布控。
综上所述,已构成犯罪,有逃逸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酒驾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
法律分析: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肇事后逃逸的,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吊销驾驶证,两年内不准申领驾驶证;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据刑法规定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一般情况下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处罚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4.1 酒精含量阈值
车辆驾驶人员饮酒后或者醉酒后驾车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阈值见表1。
表1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阈值
驾驶行为类别阈值
驾驶行为类别阈值(mg/100mL)
饮酒后驾车≥20,<80
醉酒后驾车≥80
三、酒驾逃逸处罚标准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不难看出,刑法规定的精神并非鼓励肇事人逃逸,而是鼓励逃逸者积极投案。确切地说就是,在交通肇事后,首先鼓励肇事人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从而获得认定为自首并在较大程度上从宽处罚的“宽大处理”,这是法律给肇事人提供的第一次“机会”。
如果肇事人逃逸,浪费了这次“机会”,法律就鼓励逃逸的肇事人自首,虽然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进行处罚,但仍可通过自首获得一定程度的“宽大处理”,这是法律提供的第二次“机会”。如果肇事人再次错失良机,仍没有自动投案,那么,在被查获归案后就没有“自首”这一法定从宽处罚情节;如果案件存在“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那等待肇事人的将是更严厉的惩罚。
所以即便肇事人系酒后驾车,在肇事后最有利的选择仍是及时自首,而并非先逃逸、待酒精浓度下降到无法测出之后再自首,因为酒后驾车是酌定从重处罚情节,逃逸是法定加重处罚情节,酌定情节对量刑的影响一般小于法定情节,肇事人为了逃避“酒后驾车”的酌定从重情节而造成“逃逸”的法定加重情节,可谓“得不偿失”。况且,即便肇事人逃逸,仍可根据其他证据认定其为酒后驾车,这样一来,量刑时既要考虑逃逸情节,又要考虑酒后驾车情节,对肇事人自然会判处更重的刑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四、酒驾肇事逃逸的具体量刑标准是什么
酒驾肇事逃逸行政处罚具体是:1、醉酒驾驶的应当对驾驶人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2、肇事逃逸的,应当对驾驶人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第一百零一条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五、酒后驾驶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酒后驾驶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对于酒驾的,应当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尚不构成犯罪的,驾驶人会被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同时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的,应当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罚款。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六、刑法交通肇事酒驾逃逸量刑标准是什么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酒后驾车一般是酌定从重处罚情节,要依法从重处罚。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且系酒后驾车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在此情形下,酒后驾车就成了决定是否构成犯罪的定罪情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醉酒驾车犯罪法律适用问题的意见》的规定,行为人明知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会危害公共安全,却无视法律醉酒驾车,特别是在肇事后继续驾车冲撞,造成重大伤亡的,应依法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法定刑幅度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二、一般酒驾逃逸的处罚措施是什么?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两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可能无责任或只有部分责任,但如果逃逸,导致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司机就要负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
本站点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酒驾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规定
●酒驾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多少钱
●酒驾肇事逃逸的标准与处罚
●酒驾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新交规2020
●酒驾逃逸处理的法律规定
●酒驾逃逸怎么处理2021
●酒驾逃逸是什么处罚
●酒驾逃逸定罪标准
●酒驾逃逸怎么判罚
●酒驾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新交规怎样赔偿对方
文章来源参考:【头条】2025酒驾交通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多少钱,酒驾逃逸怎么处理2021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我们的本网站以便快速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