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理ppt免费,医疗废物五大分类及处理方法
大家好,由投稿人曹婷来为大家解答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理ppt免费,医疗废物五大分类及处理方法这个热门资讯。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理ppt免费,医疗废物五大分类及处理方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医疗废物分类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固废法)正式施行,它被称为“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在新固废法中特别提到了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带来的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
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的使用量大幅提升,其处理成本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发关注,牵动了从固废处理、标准制定、攻关研发等多个环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次性使用的“高成本”
“1吨危险废物焚烧处理成本最少需要3000元,而一吨生活垃圾焚烧的处理成本大约只有200元。”首创环境危废产业部苗豪梅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危险废物的处理成本是生活垃圾处理成本的十几倍。
同时,医疗垃圾的处理需要有专门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目前在北京仅有一家专门处理医疗废物的焚烧厂,还有2家危险废物焚烧厂。
可见,无论从处理成本还是搭建专门的处理场所来看,大量的一次性医用防护用品的使用,在作为危险固废处理时,花费都是巨大的。
与此同时,新固废法也从“使用侧”提出减少危险固废产出的要求,法条中提到:“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计划应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何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
可重复使用成为最有效的方案。对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将“医用防护服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评价”列入第四批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并部署北京、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组建专家团队研发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这类防护服采用特殊材料制成,经过杀菌消毒后可多次使用。
可重复使用的“三难”
从可重复的角度考量,医用防护用品需能经受住高温灭菌处理。
从医用防护的角度而言,它将相互直面的患者和医生隔离开,但又必须是个柔软的“金钟罩”。
但在我国,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医疗防护服等防护用品的产业化,还有一难,那就是缺乏标准。为此,2020年3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批准《重复性使用医用防护服》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应急立项,紧急推进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产业发展。
“可重复使用的医用防护产品的研发其实一直在进行。”参与国家《重复性使用医用防护服》新标准制定的威海云龙复合纺织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明志对科技日报记者解释,“200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与山东云龙集团联合承担了国家863项目,那时主要是解决院内感染的问题,要通过不同的复合材料在实现三防的同时还要透汽。”
“我们经常看到战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在脱下防护服后全身浸湿,内层的手术衣都湿透了,如果他们穿的防护服能够做到高透汽,这种现象将会好转很多。”孙明志说。
面对高致病性的复杂环境,给水汽打开了“通道”,病毒、细菌、污渍等会不会跟着来?
“防水、防污、防渗透,还需要高透汽,同时要能耐高温高压蒸汽或者环氧乙烷、紫外灭菌,这么多的要求给材料留下的空间非常小,但通过复合材料可以实现。”
图片来源:@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
例如,通过高分子膜与机织物复合层压工艺,可以让防护服使用的面料达到“喝饱水”的效果,以保持内部干燥舒适。再比如,通过“成型层+骨架层+阻隔层”的三层复合结构,让有防护功能的材料被夹在中间保护起来,就能抵抗住灭菌过程的“蹂躏”。
“我们在国内首次研制重复使用可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的柔性复合材料,并开展湿固化反应原理、高分子膜技术、点状涂覆复合等工艺的研究,解决防水性和透湿性兼容问题,同时具备良好阻菌性。”孙明志说,这些新的复合工艺就是奔着解决“三难”去的,让符合标准的可重复使用医疗防护服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
突发性公卫事件带来的产业提档升级
“2003年非典时期,我们通过当时的卫生部向北京地坛医院等重点防疫医院捐赠过相关产品,当时的使用反馈也给我们这次参与标准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孙明志说。
人们仍然记得,在新冠疫情突然爆发的初期,医用防护服供应严重不足,对于高防护产品需求迫切。国家调集各方产能支援包括防护服在内的医用物资的生产。
应对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医用制品产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可复用的医用防护服作为解决防疫物资战略储备短缺的解决方案,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
“阻菌率100%,抗渗水性10Kpa以上,可耐受80℃洗涤及134℃蒸汽灭菌,循环使用可达12次以上。”孙明志用一串数字给出了能够用于防疫一线的产品的严格要求。他认为,有了“防水、防污、防渗透,高透汽、高阻隔、高重复使用”的性能,将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能力,降低医院综合使用成本,同时破解防疫物资储备和固废处理的风险和消耗问题。
孙明志算了一笔账,200万件可复用防护服,相当于2400万件一次性防护服,可降低医疗固废5600吨处理风险和消耗。如果以每吨处理成本3000元来计,将节约1680万元处理成本。
来源:科技日报
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颁布实施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的贮存、转运、处置等作出明确规定。
然而,最近有不少群众反映,在周口市西华县人民医院,经常看到收破烂的三轮车,载着带有“医疗废物”标志的黄色专用贮存袋,驶离医院。11月4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前去暗访时,目击了群众反映的情况,且发现该医院专用的医疗废物暂存点内,堆放着破旧的轮胎、马桶、建筑垃圾等。
对此,西华县人民医院一位胡姓工作人员回应,工作确实没做到位,有待完善,被卖出去的医疗废物已经追回。而院内医疗废物暂存点的其他垃圾,也正在逐步清理。
记者暗访:
收破烂的三轮车上装着医疗废物
11月4日上午,接到群众投诉后,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来到该院暗访。在群众指引下,记者首先在医院西北角方向,找到了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点。这里装着红色的大铁门,门上张贴者“医疗废物”的标志,但大门敞开,无关人员也可随意出入。
步入小院内,北侧屋子的几个铁门和卷闸门紧闭,而靠近南侧屋子的地上,却堆放着废旧的轮胎、马桶、建筑垃圾等,还有破旧的病床和药品阴凉柜。
上午10时10分左右,在该院3号楼西侧的空地上,记者看到一辆装满纸箱的三轮车,而三轮车尾部,悬挂着一个鼓囊囊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贮存袋。记者一路跟随这辆三轮车到数公里外的一个废品收购站,发现这个医疗废物专用袋连同其他垃圾一起被卖掉了。
上午10时34分许,在该院2号楼和3号楼之间的西侧空地上,记者看到另外一辆收破烂的三轮车上,也装有两个医疗废物专用贮存袋,可以看到里面是药瓶、蓝色的塑料瓶盖以及部分用过的棉签等,另外还有类似票据的东西。
在西华县人民医院二楼检验科静脉采血大厅的南墙处,一个普通的垃圾桶里,也出现了用过的棉签以及印有“医疗废物”标志的物品。
医院工作人员回应:
工作没做到位
11月5日,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暗访后,将有关情况向医院方面做了反馈。11月6日上午,该院一名胡姓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他是负责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回应了群众投诉和记者暗访的情况。
据他介绍,当时有个收破烂的,直接到门诊科室里去收纸箱子,收完纸箱子后顺手把“那个东西(医疗废物)”给人家收了。下午,科室的人发现后也一直在寻找,然后就开始调监控,顺着路线找,最后在废品收购点把“那个东西”找回来了。
对于院内医疗废物暂存点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解释说,那里的三个房间是用来放医疗废物的,但是最里面的位置有个勤杂仓库,一些杂物屋内放不下就放到院里面了,前两天检查也要求不让他们放杂物了,这两天正在清理。
“俺这个工作确实没有做到位,有待完善,接下来就整改。”上述工作人员回应说。
来源:大河报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ppt免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医疗救治的进行,医疗废弃物数量也在增长。目前全国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如何?怎样避免对环境带来影响?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情况怎样?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回应。
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如何?
随着病例的增加,医疗废物量快速增加。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大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的处理十分重要。
生态环境部应急办主任赵群英在发布会上说,生态环境部紧紧围绕“两个百分之百”要求,即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与服务百分之百全覆盖,医疗废水、医疗废物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处置百分之百全落实,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相关的环保工作。动员各界通过增加装备、技术升级等方式快速加大处理能力。
“在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产生的医疗废水,首先要进行消毒。这些废水消毒之后,进入武汉市2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我们对这些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在线监控。”赵群英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派武汉专家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素英说,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的医疗废物都有专人到病区分类收集,用密闭车辆送到医院临时暂存处,再由本地区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转运进行集中处置。
发布会上数据显示,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理医疗废物14.2万吨。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由疫情前的4902.8吨/天提高到目前的6022吨/天。医疗废物做到应收尽收,处理处置平稳有序。
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消杀,医疗废水的排放量也加大,不少民众关心,这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赵群英给出一组监测数据:2020年1月20日到3月7日,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是84.5%,比去年同期上升11.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6%。
“我们累计对饮用水源地开展了14915次监测,从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来看,未发现疫情防控影响水质安全的情况。”赵群英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1901次余氯监测,受疫情防控开展消杀工作的影响,其中54次余氯是有检出的,占比2.8%,但监测的浓度均低于自来水水厂的出水水质标准。”
疫情期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除了明确医疗废物、医疗废水“两个百分之百”要求之外,同时要建立环评审评、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偷排偷放等将加大执法力度,联合有关部门进行处理。”赵群英说。
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地区暴露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存在的不足。赵群英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生态环境部以及相关部门近日印发了工作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全国每个地级市都要至少建一个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到2022年6月底,全国每个县都要建成从收集、转运到处置的完整体系,最终实现平稳、安全、可靠处置。
城市生活垃圾怎样处理?
保障城市的清洁就是守护公众的安全。发布会上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全国180万环卫工人在岗率达到90%以上,其中湖北省全天作业环卫工人超过8万人。广大环卫工人除了承担日常的环卫工作,还根据需要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场所和相关设施进行消毒杀菌。
“我们加大对环卫收集、转运、处理设施的日常消毒杀菌,增加生活垃圾收运频次,确保生活垃圾能够及时、安全得到收运和处置。同时严格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的分类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说,对医疗机构和首诊隔离点产生的废弃物,不论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在疫情期间都严格按照医疗垃圾进行管理。对集中隔离观察点、居家隔离观察点等重点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专人专车单独收集,并直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厂及时处理。
以湖北为例,目前湖北省日均生活垃圾清运量超过31000吨,做到了日产日清,其中武汉市生活垃圾每天处理量6000吨左右,无害化处理率百分之百。
针对可能存在的粪口传播风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时督促指导各城市有关责任单位,全面加强对公厕的保洁、消毒和运行维护,特别是对化粪池的巡查、监管,对医疗机构的化粪池采取了消毒预处理等措施。
据悉,疫情发生以来,北京6000多座公厕消杀频次翻倍。武汉市环卫部门对方舱医院设置移动公厕1619座,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对产生的粪便就近集中处理,进行二次消毒杀菌。
刘李峰表示,已督促地方采取包括分类分区域管理等措施,对废弃口罩收集处理。此外,垃圾分类也为疫情防控发挥了作用,将加大力度推进。(记者 张辛欣、李延霞、温竞华)
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张辛欣、李延霞、温竞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医疗救治的进行,医疗废弃物数量也在增长。目前全国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如何?怎样避免对环境带来影响?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情况怎样?11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回应。
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如何?
随着病例的增加,医疗废物量快速增加。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大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的处理十分重要。
生态环境部应急办主任赵群英在发布会上说,生态环境部紧紧围绕“两个百分之百”要求,即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与服务百分之百全覆盖,医疗废水、医疗废物及时有效收集、转运、处置百分之百全落实,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相关的环保工作。动员各界通过增加装备、技术升级等方式快速加大处理能力。
“在定点医院、方舱医院产生的医疗废水,首先要进行消毒。这些废水消毒之后,进入武汉市2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我们对这些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在线监控。”赵群英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派武汉专家组成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素英说,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的医疗废物都有专人到病区分类收集,用密闭车辆送到医院临时暂存处,再由本地区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转运进行集中处置。
发布会上数据显示,1月20日以来,全国累计处理医疗废物14.2万吨。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由疫情前的4902.8吨/天提高到目前的6022吨/天。医疗废物做到应收尽收,处理处置平稳有序。
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消杀,医疗废水的排放量也加大,不少民众关心,这是否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赵群英给出一组监测数据:2020年1月20日到3月7日,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的比例是84.5%,比去年同期上升11.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6%。
“我们累计对饮用水源地开展了14915次监测,从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来看,未发现疫情防控影响水质安全的情况。”赵群英说,“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了1901次余氯监测,受疫情防控开展消杀工作的影响,其中54次余氯是有检出的,占比2.8%,但监测的浓度均低于自来水水厂的出水水质标准。”
疫情期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除了明确医疗废物、医疗废水“两个百分之百”要求之外,同时要建立环评审评、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偷排偷放等将加大执法力度,联合有关部门进行处理。”赵群英说。
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地区暴露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存在的不足。赵群英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生态环境部以及相关部门近日印发了工作方案,明确到2020年底,全国每个地级市都要至少建一个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到2022年6月底,全国每个县都要建成从收集、转运到处置的完整体系,最终实现平稳、安全、可靠处置。
城市生活垃圾怎样处理?
保障城市的清洁就是守护公众的安全。发布会上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全国180万环卫工人在岗率达到90%以上,其中湖北省全天作业环卫工人超过8万人。广大环卫工人除了承担日常的环卫工作,还根据需要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场所和相关设施进行消毒杀菌。
“我们加大对环卫收集、转运、处理设施的日常消毒杀菌,增加生活垃圾收运频次,确保生活垃圾能够及时、安全得到收运和处置。同时严格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的分类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李峰说,对医疗机构和首诊隔离点产生的废弃物,不论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在疫情期间都严格按照医疗垃圾进行管理。对集中隔离观察点、居家隔离观察点等重点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专人专车单独收集,并直运至生活垃圾焚烧厂及时处理。
以湖北为例,目前湖北省日均生活垃圾清运量超过31000吨,做到了日产日清,其中武汉市生活垃圾每天处理量6000吨左右,无害化处理率百分之百。
针对可能存在的粪口传播风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时督促指导各城市有关责任单位,全面加强对公厕的保洁、消毒和运行维护,特别是对化粪池的巡查、监管,对医疗机构的化粪池采取了消毒预处理等措施。
据悉,疫情发生以来,北京6000多座公厕消杀频次翻倍。武汉市环卫部门对方舱医院设置移动公厕1619座,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对产生的粪便就近集中处理,进行二次消毒杀菌。
刘李峰表示,已督促地方采取包括分类分区域管理等措施,对废弃口罩收集处理。此外,垃圾分类也为疫情防控发挥了作用,将加大力度推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理ppt免费,医疗废物五大分类及处理方法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