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举报管理系统有用吗,环保举报管理系统app
大家好,由投稿人孟月来为大家解答环保举报管理系统有用吗,环保举报管理系统app这个热门资讯。环保举报管理系统有用吗,环保举报管理系统app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环保举报管理系统手机版
你以为12345就是投诉的“天花板”了?错!国家亲自出手,打造了这7个“核弹级”投诉渠道!
它们直接连通中央部门,专治各种“踢皮球”“装聋作哑”,老百姓也能硬刚到底!今天就把这些“大杀器”全盘托出,建议收藏转发,关键时刻能顶半边天!
01、国务院“互联网+督查”:专治地方“糊弄学”一句话亮点:中央督查组亲自下场,地方“打太极”的克星!
哪些事能告:
中央政策到地方就变味(比如扶贫资金被挪用、环保数据造假);
跨省办事跑断腿,部门互相甩锅(民生工程烂尾、社保转移难如登天);
形式主义逼疯基层(天天填表应付检查,干部累到想辞职)。
操作指南:
1️⃣微信搜“国务院客户端”→点“互联网+督查”或直接登录官网提交;
2️⃣实名举报更高效!材料要短小精悍(别超400字),重点写清时间、地点、人物+证据链;
3️⃣坐等督查组“空降”现场,问题不解决绝不收兵!
真实案例:某地村民举报河道污染,3天后省环保厅连夜突击检查,镇长直接被问责!
02、中央网信办12377:全网“清道夫”,专治网络妖魔鬼怪一句话亮点:从谣言到诈骗,一键清空网络
哪些事能告:
网络诈骗、色情赌博、盗号黑产;
造谣传谣、人肉搜索、恶意泄露隐私;
APP偷你信息、弹窗广告关不掉、钓鱼网站坑钱。
反杀攻略:
1️⃣ 官网(www.12377.cn)或微信小程序一键举报;
2️⃣ 附上截图/录屏证据,描述越详细处理越快;
3️⃣ 举报成功直接封号+平台负责人被约谈!
暗黑技巧:连续举报同一账号3次,全网关联账号都会被标记“高危”!
03、最高检12309:老百姓的“法律核弹”一句话亮点:冤假错案、贪官污吏的终极克星!
哪些事能告:
司法不公(判决执行不力、冤案多年未平反);
官员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比如村霸私吞征地款);
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公益诉讼线索。
硬核操作:
1️⃣ 登录官网或拨打12309热线,线上提交材料;
2️⃣ 材料按“时间线+法律条文”整理,别写成流水账;
3️⃣ 进度可实时查询,重大案件直接由最高检督办!
保命提醒:诬告陷害要坐牢!证据必须铁证如山!
04、中纪委12388:打虎拍蝇“核按钮”一句话亮点:官员最怕的号码,一按就引发官场地震!
哪些事能告:
公职人员收红包、养小三、公款吃喝;
领导亲属开公司“吃空饷”、黑恶势力保护伞;
玩忽职守致重大事故(比如豆腐渣工程塌方)。
实战秘籍:
1️⃣电话、网站、邮寄信函均可举报(匿名也行);
2️⃣证据要“三连击”:录音+照片+银行流水;
3️⃣查实后轻则免职,重则牢底坐穿!
经典案例:某网友举报镇长豪车豪宅,纪委暗访发现其名下竟有8套房,结果全家被查!
05、国家信访局网上大厅:老百姓的“尚方宝剑”一句话亮点:十年办不下的房产证?拆迁补偿不合理?它来撑腰!
哪些事能告:
房产纠纷(烂尾楼、物业乱收费);
黑恶势力长期欺压百姓;
退伍军人补贴被克扣、农民工欠薪。
操作口诀:
1️⃣登录官网提交材料,记得拿“查询码”跟踪进度;
2️⃣材料按“时间线+红头文件”整理,拒绝小作文;
3️⃣结果不满意?直接申请复查,杠到底!
成功率翻倍技巧:同时向省级信访局提交,上下联动处理更快!
06、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直接@省委领导!一句话亮点:你的留言,省委领导亲自批阅!
哪些事能告:
家门口道路十年未修、学校乱收费;
医院挂号黄牛猖獗、政务服务窗口态度差;
企业违规排污,投诉多次无人管。
神操作指南:
1️⃣登录“领导留言板”,选择对应省份或部委;
2️⃣问题描述用“痛点+诉求+证据”三段式,别啰嗦;
3️⃣选“急难愁盼”标签,优先处理!
真实效果:某市民反映小区水质差,5天后水务局上门安装净水设备!
07、12321举报中心:骚扰电话“一键封喉”一句话亮点:半夜推销电话?诈骗短信?让它直接“社死”!
哪些事能告:
贷款、房产中介疯狂电话轰炸;
伪基站发送钓鱼链接、虚假中奖信息;
APP强制获取通讯录、违规收集人脸信息。
反杀攻略:
1️⃣官网(www.12321.cn)或微信一键举报;
2️⃣上传通话记录+短信截图,3次举报同一号码直接永久封停;
3️⃣运营商被约谈,骗子号码全网拉黑!
隐藏功能:举报APP过度索权,工信部直接下架整改!
写在最后:维权提醒,切记下面三点1️⃣ 证据要“谍战级”:录音、截图、视频、文件四件套备齐,缺一不可!
2️⃣ 举报要“快准狠”:选对平台+直击要害+每周催办一次!
3️⃣安全第一:敏感问题用网吧电脑+匿名举报,防打击报复!
转发出去,让那些“牛鬼蛇神”知道:老百姓背后站着整个国家!记住,问题别重复投递,选最对口的平台,一告一个准!
环保举报管理系统官网
我们知道,12345热线是解决老百姓诉求的重要平台,但是12345有其自身的短板,他们只是负责案件记录和转办,会将当事人反映的问题原样转交相关责任部门,让他们处理,他们本身没有权限和义务去亲自解决问题,因此在问题处理效率和结果上,往往不太理想。
其实,除了12345还有一些投诉平台,这面这6个投诉平台比12345还狠,专治“不作为”.
一、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小程序/官网)
这是直达国务院的"绿色通道",专门收拾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歪风。比如你们村扶贫款被村干部截留了,市里环保整改光做表面文章,或者疫情期间该免的房租没免,这些中央政策在基层执行走样的情况,直接在这里实名举报最管用。去年我老家修高速征地,补偿标准明明公示的是每亩5万,结果到村民手里只剩3万,就是靠这个平台追回来的。
二、12388纪检举报(电话/网站)
专门治"当官乱作为"的热线。比如发现街道办主任收钱给人办低保,交警队吃拿卡要,学校领导私设小金库,这些党员干部违法乱纪的事儿,24小时打这个电话准没错。记得要收集好证据,像聊天记录、转账凭证这些,去年我们小区业委会主任虚报维修费,就是邻居拍了施工对比图举报成功的。
三、国家信访局(官网/信访局窗口)
相当于政府的"综合服务台",各种疑难杂症都能受理。像农民工讨薪三年没结果,拆迁补偿谈不拢,法院判决执行难,这些需要多个部门协调的"硬骨头",走信访渠道最稳妥。不过要注意,得先走完正常法律程序才能信访。我表叔工伤赔偿案,企业拖着不给,就是通过信访局介入才拿到钱的。
四、12315(电话/小程序)
老百姓的"消费护身符"。买到过期食品、健身房跑路、网购手机货不对板,甚至微商卖假化妆品,一个电话就能启动调查。上个月我在直播平台买到假茅台,通过12315小程序上传交易记录,三天就拿到了三倍赔偿。现在连外卖吃出蟑螂都能直接拍照投诉,特别方便。
五、12333(电话/人社APP)
打工人的"权益保镖"。查社保缴费记录、投诉公司不交五险一金、咨询退休政策、举报黑中介,打这个电话比跑人社局快多了。去年我媳妇生孩子,公司不给报生育津贴,就是打12333举证后,劳动监察上门处理的,连之前欠缴的社保都补上了。
六、12366(电话/电子税务局)
税务问题的"智能顾问"。个税申报不会填、房东不肯开发票、发现企业偷税漏税,甚至想举报网红偷税,都可以找他们。前阵子我爸退休返聘,搞不清劳务报酬怎么缴税,接线员直接帮他算好了应纳税额,还教他在个税APP操作退税。
这些平台用好了真能解决大问题,但要注意三点:一是尽量保留证据,比如合同、照片、录音;二是如实反映情况,别夸大事实;三是耐心等待处理,不要重复提交。
政府现在对民生问题抓得紧,我曾亲身经历过劳动仲裁和消费维权,只要证据确凿,相关部门处理都很及时。遇到麻烦别忍着,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些平台就是咱们老百姓最硬气的靠山。
环保举报管理系统怎么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阮煜琳)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线索很多来源于公众,但提供环境违法线索后能否通过申请信息公开,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对此,业内多位专家表示,公众参与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有效加强环境保护,应依法切实保障公众对执法部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权利。
生态环境部首席法律顾问、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原司长别涛7日在北京举办的环保领域信息公开专家研讨会上表示,生态环境事务具有显著的公共属性,公众也因此依法享有知情、监督和寻求救济的权利,执法监管部门也负有依法公开信息的义务和为公众参与监督提供便利的职责。
现行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环保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保提供便利;第五十四条进一步要求,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应当依法公开行政处罚等信息,并应将企业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12369”环保举报热线开通以来,累计登记受理投诉举报670余万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民众身边的污染问题。督办预警3000多件民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集中重复举报案件,及时化解了一批社会环境风险隐患。该环保举报热线日前全面停用,目前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已成为民众和生态环境部门沟通的新的“连心桥”。2023年微信网络举报已达25万件,2024年上半年同比上升8%,成为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的重要渠道。
“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是生态环境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专家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公众或社会组织如果发现生态环境、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只能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热线电话、政府网站等途径请求监管部门去执法监管。至于监管部门是否去执法监管,是否公正执法监管,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举报人缺乏进一步要求信息公开、到法院要求执法监管部门依法监管等监督制约的更有效规定。
常纪文说,让司法机关全面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尽职履职,保护公共的生态环境,可能是深化中国生态环境等法治改革下一步需要做的。建议拓展现行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的社会参与、社会监督和公益诉讼规定,授予公众或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要求行政监管部门对有关执法信息予以公开。(完)
环保举报平台网站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阮煜琳)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线索很多来源于公众,但提供环境违法线索后能否通过申请信息公开,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对此,业内多位专家表示,公众参与是国家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有效加强环境保护,应依法切实保障公众对执法部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权利。
生态环境部首席法律顾问、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原司长别涛7日在北京举办的环保领域信息公开专家研讨会上表示,生态环境事务具有显著的公共属性,公众也因此依法享有知情、监督和寻求救济的权利,执法监管部门也负有依法公开信息的义务和为公众参与监督提供便利的职责。
现行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环保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保提供便利;第五十四条进一步要求,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应当依法公开行政处罚等信息,并应将企业的环境违法信息记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12369”环保举报热线开通以来,累计登记受理投诉举报670余万件,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民众身边的污染问题。督办预警3000多件民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集中重复举报案件,及时化解了一批社会环境风险隐患。该环保举报热线日前全面停用,目前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已成为民众和生态环境部门沟通的新的“连心桥”。2023年微信网络举报已达25万件,2024年上半年同比上升8%,成为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的重要渠道。
“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是生态环境国家治理的重要主体。”专家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公众或社会组织如果发现生态环境、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只能通过信函、电子邮件、热线电话、政府网站等途径请求监管部门去执法监管。至于监管部门是否去执法监管,是否公正执法监管,按照现行法律法规,举报人缺乏进一步要求信息公开、到法院要求执法监管部门依法监管等监督制约的更有效规定。
常纪文说,让司法机关全面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尽职履职,保护公共的生态环境,可能是深化中国生态环境等法治改革下一步需要做的。建议拓展现行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的社会参与、社会监督和公益诉讼规定,授予公众或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要求行政监管部门对有关执法信息予以公开。(完)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环保举报管理系统有用吗,环保举报管理系统app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