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薪资结构表,工资和薪资有何区别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卞峰

员工薪资结构表,工资和薪资有何区别

大家好,由投稿人卞峰来为大家解答员工薪资结构表,工资和薪资有何区别这个热门资讯。员工薪资结构表,工资和薪资有何区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薪资和工资的区别是什么

工资与失业的关系,就像是经济系统中的“心跳”与“脉搏”,时刻反映着社会的健康状态。当工资上涨时,人们期待生活改善;当失业攀升时,焦虑随之蔓延。今天,全球正面临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科技公司高薪招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制造业工人却因工厂关闭而失业。为何市场无法自动平衡工资与就业?不同经济学派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本文试图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这一复杂问题的来龙去脉。

一、理论的演变

1.古典理论:市场能自我修复?

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市场能灵活调整:如果失业增多,工资会自动下降,企业就会多雇人。比如,当100个人竞争50个岗位时,工资降低会让企业多招工,直到失业消失。但这种理论忽略了一个现实,工资往往易涨不易跌。比如大萧条时期,美国失业率高达25%,工资却未明显下降,因为工会和法律规定让企业无法随意降薪。

2.凯恩斯理论:为什么工资会“卡住”?

1930年代,凯恩斯指出,工资存在向下刚性,即工资难以下调。当企业发现产卖不出去时,宁可裁员也不愿降薪,因为降薪会引发员工抗议或离职。例如,疫情期间航空公司大幅裁员,却未降低空乘工资,正是因为合同约束和社会压力。这种“工资刚性”导致失业长期存在,必须靠政府刺激消费和投资才能恢复就业。

3.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胀的“跷跷板”

1950年代,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发现,从短期看,失业率低时通胀高,失业率高时通胀率低。就好比经济过热时企业抢人涨工资,经济冷清时企业会裁员。政府一度利用这一规律,用适度通胀换取就业增长。但1970年代石油危机打破了这一规律——失业与通胀同时飙升,说明长期来看,失业率会回归到一个“自然水平”,由技术、教育等深层因素决定。

4.现代理论:高工资反而能减少偷懒?

1980年代,经济学家们提出了“效率工资”理论:支付高于市场价的工资,反而能提高员工忠诚度和效率。比如谷歌给程序员高薪,既减少了跳槽,又激励他们主动加班。但这种策略会将低技能劳动者挡在门外,导致结构性失业。与此同时,另一派学者指出,失业有时是因为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相互寻找合适的匹配,这需要时间成本。

二、现实争议

1.最低工资的“意外结果”

传统观点认为,提高最低工资会导致企业裁员。但1994年一项研究发现,美国新泽西州快餐店在最低工资上涨后,就业率不降反升。可能的解释是:低收入者拿到更多的钱后去消费,反而刺激了市场需求;或者企业通过减少浪费、提高效率来消化成本。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西雅图:最低工资涨到每小时17美元后,餐馆并未大量关店,因为消费者愿意为涨价1美元的汉堡买单。

2.全球化到底谁输谁赢?

当亚洲的便宜商品涌入欧洲时,消费者受益,但欧洲的制造业工人却遭殃。研究显示,受冲击严重的地区,工人工资10年间下降约2%,失业率上升1.7%。德国则通过“技术升级”应对挑战:工厂引半自动化入机器,工人经过培训后操作机器,工资随生产率提高而上涨。这说明,全球化不必然导致失业,关键在于能否进行产业升级,而不是将实体产业对外转移。

3.机器人抢工作,还是创造工作?

许多企业用机器人分拣货物,取代了仓库工人,但也创造了维护机器人的新岗位。问题在于,被取代的工人能否学会新技能。某些国家或地区通过政府补贴的终身培训计划,让80%的劳动者成功转型新的就业岗位;而在美国,许多技术工人因为本国产业对外转移而面临长期失业。技术本身并不决定命运,与产业配套的教育和培训制度才是关键。

三、政策实验:各国的经验与教训

1.德国“蛤茨方案”:逼出来的就业

2003年,德国将失业救济从32个月缩短到1年,同时提供免费职业培训。结果,长期失业者被迫接受临时工作或转行,失业率从11%降到5%。这就像是“断奶后学会吃饭”,但代价是临时工比例翻倍,收入稳定性下降。

2.印度“以工代赈”:扶贫还是扭曲市场?

印度政府承诺每年为农村家庭提供100天修路、挖渠的工作,日均工资约3美元,比普通农活收入高出30%。这一方面为贫困家庭提供了基本收入保障,使农村贫困率下降了5%;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农村的发展,累计修建了53万公里道路和12万公里水渠。但政策实施也带来了争议。政府提供了高于市场价的工资抬高了农村用工成本,导致私营农场主抱怨“雇不起人”,这反而倒逼农业机械化率三年内从49%提高到61%。同时,农民开始灵活分配时间,在政府工程和自家农活之间切换,北方邦农民的非农工作时间从每年90天增加到150天,形成“半工半农”新模式。不过问题也随之暴露:每年投资占GDP0.6%的资金却只有68%真正落实到项目,部分地区的行政开支甚至吃掉了32%的经费;85%的工作都是重复体力劳动,参与者工作5年后技能几乎没有升级,形成“低技能循环”。

3.零工经济的“身份之争”

当加州要求网约车公司为司机交社保,Uber立刻裁员10%,而Lyft选择设立“司机福利基金”折中妥协。这揭示了一个难题:弱把零工视为正式员工,企业成本大增;若放任不管,劳动者则毫无保障。或许可以按工作时长分类管理——比如每月接单超过100小时者享受部分福利,类似“全职”与“兼职”的区别。

结论:没有万能药,但有多条路

工资与失业的难题,并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市场调节、政府干预、教育投入、社会保障……每项措施都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或许真正的出路在于“灵活组合”:

给市场留空间:允许工资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设定底线。给人留机会:用终身培训制度帮助劳动者适应技术变革。给社会留温度:为转型中的失业者提供临时保障,避免陷入贫困陷阱。

正如某位经济学家所说:“失业剥夺的不仅是收入,更是人的尊严与希望。”

薪资和工资的区别在哪里

点点关注,每天分享精彩内容

——文字的故事——

上班和赚钱,看似是一回事,其实根本就是两回事 上班的核心根本就不是赚钱,而是替别人做事。而所谓的工资,其实不过是替别人做事之后所拿的报酬。 这中间有一个角色在决定你的真实收入,那就是老板。老板说你拿多少,你就拿多少,他说你值多少,你就值多少!他才是那个决定机制,而不是你做的事怎么样。

付出和收获,在职场从来都不平衡。问题不在于你创造的价值不够多,而在于你创造的价值不管多少,里面的绝大比例,从来就不属于你。你确实做了很多事,你确实付出了很多,但是上班归上班做事归做事,拿钱从来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

钱是怎么来的?交付过程中产生利润对吧,所以直接去做事,去做交付,就是离钱最近的动作。 为什么我们不能独立完成这个动作?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思维,对钱这个东西没有产生祛魅。 不管是什么组织,只要是为了盈利的,那么不停的买和卖,就是他们的主旋律。

你不上班,看似损失很大,实际上你拒绝的是一种低效的拿钱方式,你不用再苦哈哈的去找工作,去找人剥削自己,你要找的是能拿钱的事情,去做那件事情,这才是真正的主要矛盾。 而这件事其实到处都在发生,只要有需求的地方就有拿钱的潜力。


所以你的目光不要再盯着求职软件刷个不停,而是去问问他人缺什么,他人要什么,想办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钱就已经来了,不是吗? 上班的保障核心在于,你上一天班就保障你一天,只要在上班那就可以保障。 但公司可从没承诺永远不开除你,可从没允许你干一辈子,上班的尽头说白了就是裁员。裁不裁你跟你有多努力,做了多少事完全没关系,决定权从不在你身上,而在公司老板身上。 他觉得不需要你,或者有更好的人可以替代你,那你就得走,他觉得你得少拿点你就得少拿点,他不想保障你,那你下一秒就是赤身裸体。 只有研究持续拿钱这件事本身才有意义。 自由职业者围绕钱的本质做事情,上班族其他人替能给他钱的人做事情,到底是谁在舍本逐末,又是谁在就事论事,答案不是很明显的吗?

从独立拿到一块钱开始 不要总觉得只有身家千万的老板和巨富,才发得起工资。现实是,从每一个人那里拿到一点点钱,加起来,同样可以是收入 你需要一桶水,不是非要跑到大海旁边才能舀得到,找几个有水源的地方屯一屯,你这桶水也能满出来。 赚到一块钱就是胜利,因为只要能从1万个人那边得到一块钱,就有意义。同样的,如果是一百块,那就问一百个客户去要,去交付一百次,同样也能完成。 寻找赚钱的事情,核心就在于了解钱这个东西是无所不在的,你只需要让钱流动起来,有方向的流向你这里,积少成多也就够了。 寻找属于你的那个流动方式,也就是去做你能接受的,你擅长的,你喜欢的事。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赚不到钱,其实不是赚不到,是你不想玷污你的热爱,你不想并且也总是下意识的排斥把钱和热爱沾上关系,哪怕明明有这个机会,你也拒绝了。


转换你的思维,不要追着钱跑,而是想办法让钱认可你,主动朝你这里汇集过来。看似这样做是被动的,其实这才是真正积极主动的态度。 不要质问钱为什么不爱你,也不要逼着钱求着钱去爱你,因为钱从不觉得这么做很必要。 主动打开姿态去展示自己的价值,给钱一个流向你的理由,有了理由之后就不需要强求,而是好好的,认真拿着就行。

*图片取材于网络

工资和薪酬一样吗

首先感谢小伙伴的阅读,欢迎大家进行点赞、关注、收藏。小编在此也祝大家日进斗金、财源滚滚。

\r

01

\r

\r

02

\r

我年薪20万,月入1万灵几百块。因为要扣五险一金,年终奖有4万。所以这就是年薪20万

\r

03

\r

\r

04

\r

月薪一万与身边的人比比确实不少,年薪十二万与动辙几十万上百万年薪的比比确实少得可怜,比较的范围不同嘛。

\r

05

\r

\r

06

\r

我和我老婆月薪都过了两万,我差不多三万,也没啥贷款,这些年一百万都存不到

\r

07

\r

\r

08

\r

公务员:我月入一万,,,农民工:我也月入一万,不考虑工作辛苦程度,你觉得他们年入都是12万吗?????

\r

09

\r

\r

10

\r

除去五险二金以及各种福利到手一万以上和所有算在一起总工资年薪12万那可是天和地的区别了。

\r

11

\r

\r

12

\r

其实也不多,我四线城市1.1w,房贷4千,给老婆两千,自己还要还剩下几万支付宝这些,要是还完就滋润了

\r

13

\r

\r

14

\r

我农村土著,公积金年金3300,另月平均10000到手。月花费3000吧,感觉也少,晚婚晚育了,存点钱

\r

15

\r

\r

16

\r

月薪考虑房租,年薪考虑房价。如果你买好房也不准备换房了,年薪12万其实就会感觉还蛮不错的。

\r

17

\r

\r

18

\r

因为挣月薪的基本上是3000-8000,因为挣年薪的基本60万-120万。

\r

19

\r

\r

20

\r

年薪就是每个月只给发点生活费,不够花了自己网贷、信用卡,月薪一万不但花不完剩下的可以理财

\r

对于本期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r

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r

别忘了点赞关注哦~

薪资与工资

目前

丽水、台州、金华、杭州

已纷纷入夏

今明两天更多地市

投入夏天的怀抱

热情似火的夏天真的来啦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

你的工资卡里

或将多收到一笔钱!

下月起

高温津贴开始发放

哪些人可以领取?

一起来看↓↓

关于高温津贴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也就是说,除高温户外作业可享受高温津贴外,对非露天工作的劳动者,如果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至33℃以下,也是享有高温津贴的。

目前,31个省份的高温津贴标准集中在100元至300元之间。

浙江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月300元,室内作业人员每人每月200元,全年按6月、7月、8月、9月共计4个月计发。

高温天气温度数据以什么为准?

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发布日预报气温最高达到40℃以上时,停止安排劳动者进行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不得安排劳动者在当日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室外露天作业;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要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工作时间,并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对不适宜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应当调整工作岗位。

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注意:高温津贴不能替代高温作业现场防暑清凉饮料供应,防暑降温清凉饮料也不得充抵高温津贴。不得因高温天气停工、缩短工作时间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待遇。

高温津贴≠防暑降温费

来源: FM93交通之声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员工薪资结构表,工资和薪资有何区别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