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酒驾吹气标准,酒驾吹气标准20等于多少酒
大家好,由投稿人何可盈来为大家解答醉驾酒驾吹气标准,酒驾吹气标准20等于多少酒这个热门资讯。醉驾酒驾吹气标准,酒驾吹气标准20等于多少酒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酒驾吹气标准对照表
酒驾、醉驾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安全风险突出,“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为各方共识。不过,生活中很多人对于酒后驾车还存在误区。今天,“老”交警大刘警官就来跟大家说说这些误区。
同时也要提醒广大市民,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请自觉抵制、主动劝阻酒驾、醉驾交通违法行为,安全文明出行。
误区1
自己酒量大,喝一点不会影响驾车
有的驾驶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酒量好,少喝点或喝完休息一会儿再驾车上路,不会被查出酒驾。但其实酒量好坏与血液酒精浓度没有必然关系。法律规定,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至80毫克为饮酒驾车,80毫克以上即为醉酒驾车。
酒驾的认定标准和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志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标准。根据酒量来判定是否酒驾,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误区2
酒后挪车不算酒驾
汽车发动并发生位移,饮酒后的驾驶人即处于驾驶行为中。即使车速再慢,移动距离再少,饮酒后的驾驶人都会在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易发生交通事故,对周围人群的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不论距离远近、车速快慢都不能酒后驾车。
误区3
隔餐酒、隔夜酒不算酒驾
很多人中午过量饮酒后,下午休息一下晚上开车,或是晚上饮酒当晚没开车,但第二天早上开车,这也容易造成酒驾。
酒驾的判定标准是以血液中酒精浓度测试结果为标准,不以饮酒后时间长短判定,如果血液中酒精含量超标,还是会构成饮酒驾驶或醉驾违法。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的速度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酒精摄入量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饮酒后一定要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误区4
多喝水能稀释酒精含量
有些酒驾人员,看到有交警检查,会赶紧喝水、抽烟、吃口香糖等,想让口腔里的酒精含量降下来,其实这种做法是没有用的。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仪,检测的其实是来自肺部的气体,而不仅仅是口腔里的,这也是为什么交警要让受测者至少吹气两到三秒的原因。
肺部的气体,不会因为喝几口水就能冲淡,而且喝完酒之后,酒精在体内有一个逐渐代谢的过程,这个过程长达十多个小时,体内酒精含量也呈从低到高再逐渐降低的趋势,所以,驾驶人喝水无法有效冲淡酒精含量。
误区5
酒后驾驶摩托车不是酒驾
很多人认为,酒后驾驶摩托车,不算酒驾。但实际上二轮、三轮摩托车都属于机动车,和汽车一样,酒后驾驶摩托车一样要受到相应处罚。
此外,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也不得醉酒驾驶,这一点请广大市民朋友们一定要注意。这些车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尤其到了岁末年终,请大家一定要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文明出行。
来源: 厦门日报
酒驾吹气标准是多少
来源:【长江云】
近日
酒驾最新检验标准发布
该标准将于
2024年3月1日起实施
最新酒驾标准
都有哪些变化?
1、更严格
新国标将饮酒驾驶的上限从50mg/100mL降低到了20mg/100mL,也就是说,只要驾驶员血液中乙醇含量超过了20mg/100mL,就属于违法行为。
驾驶员血液中乙醇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的认定为醉酒驾驶,醉驾属于犯罪行为。
2、更准确
新国标将血液和尿液中乙醇的检测方法分为两种,分别是气相色谱法和电化学传感器法。旧国标只规定了气相色谱法作为实验室检测方法,而没有规定现场检测方法。
3、更科学
新国标将血液中乙醇含量与呼吸中乙醇含量之间的换算系数从2100调整为2300。这是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统计数据,更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和代谢特点。
喝多少啤酒、白酒
会达到酒驾标准?
从人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变化来看,正常人喝一杯200毫升的啤酒后,酒精浓度即可达到20mg/100ml的饮酒驾驶标准。
如果喝了3两低度白酒或2瓶啤酒,酒精浓度可达80mg/100ml的醉酒驾驶标准。
当然,个人体质不同,这个数字可能略有差异。
喝酒后多久才能开车?
专家表示,一般来说,饮酒后大约10分钟,酒精就会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就达到最高峰。
如果只饮一杯啤酒或饮一杯红酒,至少要经过6个小时的代谢,才能再开车;而如果是饮了低度白酒3两以上,考虑到个体和环境等差异,至少要经过20到24小时才能开车。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取决于很多因素,一般来说,酒精在体内的降解半衰期大于6小时。根据个体差异,有的代谢时间长的可能要超过10个小时甚至20个小时。
酒后驾车不会以司机的自我感觉作为评判标准,也不会以酒后时间长短界定,而是以人血液酒精浓度专业测试结果为标准。
日常生活中
不少人还碰上了“冤枉事”
并没有喝酒,只是吃了点水果
却被查出“酒驾”
这是咋回事?
这些水果开车前别吃
有“被酒驾”风险
据深圳交警测试,一口气吃下好几个荔枝后,立马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结果为30mg/100ml,确实达到了酒驾的标准,但过10分钟后再测,“酒驾”状态就轻易解除了,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假性酒驾”。
除了荔枝,还有榴莲、菠萝蜜、龙眼、葡萄干、杨梅等糖分较高的水果也有可能被“酒驾”。
这类水果含糖量高,果皮坚硬封闭性较好,它们被采摘后,光合作用急剧减小,果实内部细胞缺氧,进行无氧呼吸,将自身的糖分转化为乙醇(酒精)和二氧化碳。且越成熟,放置的时间越久,乙醇含量越高,吃后酒精就会残留在口腔里。
除了水果,开车前吃这些食物也有可能“被酒驾”——
1、腐乳、酒酿等发酵食物
日常的发酵类食品,其制作过程或者发酵后会有酒精,食用后也容易“中招”。
酒糟类食品就是一类引起假性酒驾的“元凶”,比如醉蟹、啤酒鸭、甜酒、酒酿圆子、豆腐乳等。
2、藿香正气水、咳嗽糖浆
经过测试,喝了藿香正气水后酒精数值会很高。同样,止咳糖浆也是含有酒精的。
3、糕点类点心食物
很多小伙伴经常吃提拉米苏、蛋黄派、瑞士卷、酒心巧克力这类小点心,其实吃完这些东西再开车是很容易被查出饮酒驾驶的,因为它们大多含有酒精的成分。
如果开车前吃过上述食物,休息15-30分钟后再开车。开车前可先用清水漱口。
如果因食用上述食物被误查酒驾,可向交警提出10分钟后重测,一般口腔内酒精成分都会自然消散,吹气数值会猛降至安全值内或者归零。
也可向警察提出进行抽血化验,检查血液中酒精含量。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含酒精类食品和饮酒不是一回事。真正的酒后驾驶,几分钟后检测不但不会降低酒精值相反还有可能升高,所以不要心存侥幸。
最后提醒: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请务必牢记!
推荐阅读
12306又有新变化!
抖音出手:封禁!
来源丨人民日报客户端、湖北日报
责编 | 高山月
审核 | 赵轶、管佳莹
本文来自【长江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酒驾吹气标准吹多久
10月7日晚11时许,东莞交警麻涌大队夜查酒驾醉驾,驾驶粤AG×××7车辆的车主王先生酒精吹气测试结果显示体内酒精含量21mg/100ml,达到酒驾标准。车主王先生解释自己没有喝酒,也没吃过含酒精的食物。不过,王先生突然想起来,自己喉咙发炎去看病,医生给开了一瓶喷雾剂,可能是刚喷过这个喷雾剂的原因造成了“酒驾”。民警安慰他不要着急,抽血检验结果会证明他清白。果然,验血结果显示王先生没有喝酒。(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钟宏连 通讯员:陈欣欣)
来源: 广州日报
酒驾吹气标准2024最新标准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酒精呼气检测值20mg/100ml是“酒驾”标准,如果达到这个标准,就属于饮酒后驾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不久前,私家车司机杨先生就对交巡警的检测结果存有异议,要求做血液检验。但血检鉴定结果出来显示数值更高,杨先生这才心服口服,并对自己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追悔莫及。
13日晚,渝中区交巡警支队朝天门大队在嘉滨路设置夜间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检查站,查辑酒后驾驶违法行为。深夜11点29分,杨先生驾驶黑色小车进入检查站,民警对其是否饮酒进行快速排查,结果排查仪器很快亮起“红灯”,杨先生承认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啤酒。
随后,民警让杨先生下车接受进一步酒精呼气测试,检测值为20mg/100ml,刚刚达到饮酒驾车标准,杨先生已涉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看到刚刚达到酒驾标准,杨先生在民警准备开具法律文书时,辩称自己只喝了一点点酒,再加上吹气结果刚好达到酒驾标准的临界点。“如果少0.1都可以‘逃’过去……”于是他提出要求血检。此后,民警陪同杨先生到医院抽取血样待检。
5天后的18日,杨先生当晚的血样鉴定结果出来,显示其血液中乙醇含量为23.4mg/100ml,比吹气检测结果还高,仍属于涉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杨先生收到结果后傻眼了,但同时表示对血检结果心服口服。
最终,民警对杨先生涉嫌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违法行为作出处以驾驶证记12分,暂扣6个月,罚款2000元处罚。
渝中交巡警提醒:一般情况下,呼气式酒精检测和血液检验的检测值相差并不大,每个人因体质和饮酒类型不同,饮酒后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的速度也会有所差别,一旦呼气式酒精检测和血液检验的结果有差异,执法部门最终会以血液检测结果为执法依据。所以,广大驾驶人切莫心存侥幸,为了自己和家人,一定要做到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
上游新闻记者 谭遥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醉驾酒驾吹气标准,酒驾吹气标准20等于多少酒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