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区别,来料加工贸易流程
大家好,由投稿人孟慧莉来为大家解答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区别,来料加工贸易流程这个热门资讯。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区别,来料加工贸易流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料加工贸易是什么意思
来料加工业务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和国内代工模式,指委托方(客户)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技术,加工方(承接方)按委托方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装配,最终将成品交付给委托方,并收取加工费的合作形式。以下是关于来料加工业务的详细解析:
一、核心特点
1. 所有权归属
(1)原材料、零部件及成品所有权始终归委托方所有,加工方仅负责生产。
(2)加工方不承担原材料采购和成品销售风险。
2. 利润模式
(1)加工方收入来源为加工费(工缴费),利润较薄但风险低。
(2)委托方通过控制原材料和销售渠道获取主要利润。
3. 税务与海关
(1)在跨境来料加工中,原材料通常以“保税”形式进口(免关税、增值税),成品出口时无需缴税。
(2)需符合海关监管要求(如加工贸易手册核销)。
二、业务流程
1. 合同签订
(1)明确加工内容、质量标准、交货时间、加工费计算方式、原材料损耗率等。
(2)跨境业务需约定进出口责任(如运输、保险、报关等)。
2. 原材料接收与监管
(1)委托方提供原材料,可能通过保税仓或直接交付加工方。
(2)加工方需对原材料进行登记管理,避免挪用或混料。
3. 加工生产
(1)按委托方技术要求生产,可能涉及技术指导或设备支持。
(2)需严格控制质量,避免因成品不合格导致纠纷。
4. 成品交付与结算
(1)成品由委托方验收后出口或内销。
(2)加工费按合同约定结算(如按件计费、按工时计费等)。
三、适用场景
1. 企业类型
(1)加工方:具备生产能力但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可避免原材料资金占用。
(2)委托方:拥有核心技术或品牌,希望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如跨国品牌委托代工)。
2. 行业案例
(1)制造业:服装、电子产品、机械零部件组装等。
(2)跨境合作:常见于中国、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承接发达国家订单。
四、优势与风险
1、优势
(1)对加工方:
- 无需投入资金购买原材料,降低库存压力。
- 稳定订单来源,适合初创企业或产能过剩企业。
(2)对委托方:
- 控制核心资源(如原料、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 灵活调整生产规模,轻资产运营。
2、风险
(1)加工方:
- 利润空间小,依赖委托方订单。
- 若原材料损耗超合同约定,可能需赔偿。
(2)委托方:
- 加工方技术不足可能导致质量风险。
- 跨境业务面临汇率波动、政策变化(如关税调整)。
五、与其他模式的对比
模式 | 来料加工 | 进料加工 | OEM(贴牌生产) |
原料来源 | 委托方提供 | 加工方自行采购 | 加工方采购或委托方提供 |
所有权 | 委托方拥有原料及成品 | 加工方拥有原料,成品出售后转移 | 成品归委托方所有 |
风险承担 | 加工方风险低 | 加工方承担原料采购及销售风险 | 加工方风险较低 |
利润来源 | 加工费 | 原料成本与成品售价差价 | 加工费或品牌溢价 |
六、法律与合同要点
1. 明确责任条款
(1)原材料损耗率、质量问题归责、知识产权归属(如设计图纸)。
(2)成品交货延误的违约金条款。
2. 税务合规
(1)跨境业务需办理加工贸易手册,确保保税料件“专料专用”。
(2)国内业务需规范增值税发票开具(加工费适用税率)。
3. 风险防范
(1)购买保险(如原材料运输险、火灾险)。
(2)保留书面沟通记录,避免口头协议。
七、政策支持(以中国为例)
(1)税收优惠:符合条件的来料加工出口免征增值税。
(2)海关便利:加工贸易手册简化保税流程,允许“余料结转”至下一生产周期。
(3)区域政策:部分保税区、自贸区提供更灵活的监管措施。
八、常见问题
Q1:来料加工是否适合初创企业?
适合!可减少资金占用,但需确保技术能力和订单稳定性。
Q2:若原材料损坏,责任如何划分?
合同需明确:正常损耗由委托方承担,操作失误由加工方赔偿。
Q3:能否将边角料转售?
需经委托方同意,并补缴进口税款(跨境业务)。
通过来料加工业务,企业可快速切入产业链的制造环节,但需注重合同细节和合规管理。建议在合作前咨询法律、税务专业人士,确保风险可控。
商务部 来料加工贸易
·申报内销的业务流程是什么?
答:在“金二”系统中办理内销的业务流程如下:
1.无须申报内销征税联系单,根据内销货物情况直接申报保税核注清单;
2.以保税核注清单为基础申报内销征税报关单,并生成税单;
3.根据税单缴纳税款及缓税利息。
·加工贸易内销货物的审价原则是什么?
答:1.进料加工进口料件或者其制成品(包括残次品)
海关以料件原进口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
2.来料加工进口料件或者其制成品(包括残次品)
海关以接受内销申报的同时或者大约同时进口的与料件相同或者类似的保税货物的进口成交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
3.边角料
(1)海关以其内销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
(2)经海关允许采用拍卖方式内销时,海关以其拍卖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
4.副产品
(1)海关以其内销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
(2)副产品并非全部使用保税料件生产所得的,海关以保税料件在投入成本核算中所占比重计算结果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
(3)经海关允许采用拍卖方式内销时,海关以其拍卖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
·边角废料内销网上公开拍卖共管机制是什么?意义有哪些?
答:1.相关定义:加工贸易边角废料内销网上公开拍卖共管机制是指经海关允许,加工贸易企业通过与海关联网的拍卖平台,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拍卖机构依法公开拍卖加工贸易边角废料,海关和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对该交易行为实施管理。
边角废料,包括加工贸易边角料、副产品和按照规定需要以残留价值征税的受灾保税货物,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保税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废品、残次品和副产品等保税货物。
2.相关规定:(1)通过网上公开拍卖方式内销的加工贸易边角废料,海关以拍卖价格为基础审核确定完税价格,买受人向拍卖企业支付的佣金不计入完税价格。
(2)对以网上公开拍卖方式内销的边角废料,海关以拍卖价格为基础审查确定完税价格;同一批边角废料流拍3次以上、每次拍卖公告期不少于3日,且其中1次为无保留价竞价的,加工贸易企业可凭不再销售的书面承诺及有关流拍材料等资料,按规定直接向海关申请办理核销手续。
(3)因多次流拍等原因导致未能在手册有效期内完成加工贸易边角废料内销征税手续的,应按规定办理手册延期手续。
3.公开拍卖共管机制的意义
全面推广加工贸易边角废料内销网上公开拍卖共管机制,对推进企业内销便利化,为企业减负增效有着深远的意义。
(1)丰富了企业对边角废料的内销渠道,缓解了企业对边角废料处理难的问题。
(2)对于原本价值不高的边角废料,通过网上拍卖可实现边角废料的价值最大化,缓解了企业对边角废料处理价格低的问题。
(3)简化了边角废料内销的操作流程。海关以拍卖价格为基础审核确定完税价格,企业无需就边角废料内销与海关进行价格磋商。
稿件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阅读:海关知乎|“出口转内销”为何会出现?“内销”类型都有哪些?
来料加工贸易英文
近日,进出口银行吉林省分行积极落实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等重大部署以及《中国进出口银行关于政策性金融支持东北全面振兴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引领带动作用,不断提升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业务成色,为某小微企业审批了一笔1000万元人民币小微企业直贷出口卖方信贷业务,并已发放4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向其非洲乌干达子公司出口原材料,进一步加工出口成衣销往欧洲。
该客户为吉林省小微外贸企业,在乌干达那卡塞克州辽沈工业园设立生产销售基地,针对国内来料加工后对欧洲开展成衣出口。在进出口银行吉林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共帮助乌干达实现对欧洲成衣出口560万美元,创造450余个就业岗位,先后培训熟练技术人员570余人。
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
一、加工贸易企业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的区别是指?
1.定义方面:
(1)进料加工方面:指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付汇进口,制成品由经营企业外销出口的经营活动;
(2)来料加工方面:是指进口料件由境外企业提供,经营企业不需要付汇进口,按照境外企业的要求进行加工或者装配,只收取加工费,制成品由境外企业销售的经营活动。
2.料件付汇方式不同方面:
(1)进料加工方面:料件必须由经营企业付汇购买进口;
(2)来料加工方面:料件由外商免费提供,不需付汇。
3.货物所有权不同:
(1)进料加工方面:货物所有权由经营企业拥有;
(2)来料加工方面:货物所有权归外商所有。
二、企业内销加工贸易货物主要包括情况?
一、加工贸易企业申请内销剩余料件或者其制成品(包括残次品)、副产品、受灾保税货物,可免于征收缓税利息。
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加工企业在选择按进口料件内销征收关税的,可免于征收缓税利息。
三、综合保税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企业销售保税货物的,可免于征收缓税利息。
进出口加工贸易报关软件平台/系统,选择“云关通”,积极响应匹配海关全国通关一体化政策,并且与云关通互联网智能通关平台做到无缝衔接,数据自动关联,一单多报,并支持与ERP系统对接,大大地减轻了企业重复多部门单位申报报关通关的成本和压力,让进出口企业提升关务内部信息管理,同时与QP、单一窗口实现对接申报,实现快准省智能报关通关,享受海关政策红利!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的区别,来料加工贸易流程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