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合同构成诈骗罪吗,主观的恶性诈骗怎么判

刑事辩护 编辑:贺辰安

一、无效合同构成诈骗罪吗

无效合同不一定构成诈骗罪。

无效合同是指因欠缺一定生效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依据法律规定,存在多种情形可致合同无效,比如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

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若签订、履行无效合同过程中,一方存在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使用欺诈手段,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且骗取财物数额达到诈骗罪标准,就可能构成诈骗罪。例如,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或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后逃匿等情形。

然而,如果仅仅是合同因其他原因(如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被认定无效,不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和诈骗行为,则不构成诈骗罪。所以,不能简单认定无效合同就构成诈骗罪,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二、主观的恶性诈骗怎么判

主观恶性诈骗的判决需依据多方面因素综合判定。

首先,依据诈骗金额量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其次,主观恶性程度是重要考量。若诈骗者蓄意谋划、多次作案、针对弱势群体实施诈骗等,主观恶性较大,量刑时会从重处罚。若存在自首、立功、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主观恶性相对降低,可从轻或减轻处罚。

此外,犯罪手段、造成后果也会影响判决。使用暴力、威胁等恶劣手段,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也会加重刑罚。具体量刑需结合实际案情,由法院依据法律规定和相关证据进行判断。

三、银行卡被盗刷是诈骗吗

银行卡被盗刷不一定属于诈骗。具体情况需依据盗刷的手段和方式判断。

若盗刷者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持卡人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资金,这种情形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可认定为诈骗。比如,不法分子伪装成银行客服,以银行卡存在风险需进行资金转移为由,骗取持卡人透露验证码,进而盗刷银行卡资金,这就构成诈骗。

若盗刷者是在持卡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采用窃取密码、复制银行卡等方式获取资金,这种行为通常构成盗窃罪。例如,他人趁持卡人不注意,偷看其输入密码,之后用复制的银行卡盗刷资金,就属于盗窃行为。

当遇到银行卡被盗刷的情况,持卡人应第一时间联系银行挂失卡片,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警方进行调查,确定盗刷行为的性质并依法处理。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无效合同构成诈骗罪吗判几年

无效合同构成诈骗罪吗

无效合同算诈骗吗

无效合同构成诈骗罪吗怎么判

无效合同能否构成诈骗犯罪

无效合同 合同诈骗罪

无效合同一定违法吗

无效合同构成诈骗罪吗

无效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无效合同与合同诈骗

主观的恶性诈骗怎么判刑

主观恶性是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主观恶性对量刑的影响

主观恶性的判定依据

主观恶性的程度

主观恶性与定罪的关系

主观恶性指的是什么

主观恶性程度的法律条文

主观犯罪恶性程度什么

什么是主观恶性

来源:临律-银行卡被盗刷是诈骗吗,我银行卡被盗刷了我该怎么办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