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指标更新,车辆指标官网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贺宸锦

车辆指标更新,车辆指标官网

大家好,由投稿人贺宸锦来为大家解答车辆指标更新,车辆指标官网这个热门资讯。车辆指标更新,车辆指标官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车辆指标怎么拉

家用汽车,除去品牌和外观因素之外,主要参数不外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安全性、经济型、舒适性六点。每一点都有几个核心参数。把价位确定下来后,只要把握住这些核心参数,就能买到适合自己的车。如果一味相信网络评测和汽车销售的说辞,往往买到的是最适合评测员和销售员的车。

发动机

核心指标:功率、扭矩。

功率,对应的是汽车能多快。

扭矩,对应汽车加速性有多好。

涡轮增压可以把发动机的扭矩大大增加,直喷可以把发动机的油耗给降下来。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疑问,一般说发动机不是都先说到排量吗?怎么这里没有把排量列入考虑范围?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涡轮增压技术的普及),现在小排量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扭矩输出也可以做的很大,具体举例如下:

从中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排量已经不能完全代表发动机的性能了。大众的1.6发动机性能大大落后于福特的1.6发动机;比亚迪的1.5T发动机,又可以完爆所有的1.6以下自然吸气发动机和涡轮增压发动机。宝马的那个2.0发动机完爆所有的3.0以下发动机,完全就是神器。

变速箱

核心指标有:档位数量

常见类型有:单离合、双离合、无级变速(CVT)

一般来说,对于自动变速箱,挡位越多越好。现在主流的自动变速箱数量是6速,稍微好一点的是7速。至于宝马之类的用的是更高档次的8速。对于4速或者5速的变速箱,现在要谨慎选择,就让他们慢慢的淡出历史吧。

变速箱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发动机的出力转化为汽车的轮上功率。如果发动机的出力是100,变速箱的效率是0.9,那么汽车的动力表现就是90;如果同样的发动机,配一个效率0.6的变速箱,那么汽车的动力表现就是60。

底盘

核心指标:悬挂形式、驱动方式

悬挂分为前悬挂和后悬挂。前悬挂的主要种类有:麦弗逊和双叉臂;后悬挂的主要种类有:多连杆(独立悬挂)和扭力梁(非独立悬挂)。

驱动方式常见的有前置前驱、前置后驱、前置四驱。

这几个悬挂和驱动方式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看下面这个表:

从上面可以看到,越是高端的轿车,采用的悬挂类型越好,驱动方式也越高端。

麦弗逊悬挂的特点:首先就是成本低,然后就没有了。

双叉臂悬挂的特点:首先对于车轮的固定和定位都更好,在这种悬挂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运动型的调教。

扭力梁的特点:首先就是成本底,然后就是过烂路的时候车体摇晃幅度较大,舒适性欠佳。

独立悬挂的特点:首先就是舒适性好,过烂路的是够感觉和扭力梁是不一样的。然后,可以在这个悬挂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型的调教,所有的运动型轿车几乎都是独立悬挂的。看看上面的锐志和宝马,好一点的车都不好意思用非独立悬挂啊。

所以,前悬挂不是双叉臂后悬挂不是独立悬挂的车,就不要提操控性了,会让人笑话。再看到销售或者网上评测的人说什么朗逸的舒适性好,就当他们是说笑话好了。

驱动形式的不同,对于车辆的操控性能是有很大的影响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主打操控的宝马,常见产品都是前置后驱的原因。

前驱的特点:车身大部份质量比集中在前部,而较难达到前后轮承受质量50:50的比例。后轮承受重量小,在路滑地面容易发生侧滑,根本无法使车的操控性完全发挥出来。而且前轮一面要负责驱动,一面要负责转向,就减小前轮的抓地力,导致过弯时出现转向不足(具体表现就是紧急变线时车头由于惯性的作用没有往想要的地方走)。

后驱的特点:较容易使前后轮承受质量处于50:50(这也是宝马的宣传卖点之一)。后轮驱动,整车的牵引力来自后轮,分散前轮所负的压力,增加了过弯或者高速紧急变线的稳定极限(具体表现就是猛打方向时会感到更大的横向支撑力)。同时前轮仅负责转向,整个悬挂的受力较小,使转向更加精准。

安全性

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块。

主动安全型的核心指标:车身稳定系统,刹车距离。

被动安全型的核心指标:驾驶舱刚性(重量)、安全带、头枕、气囊。

主动安全之车身稳定系统:

所谓车身稳定系统,指的是汽车在不同路况下紧急变线的时候,车辆不失控。

比如说,一辆车,没有车身稳定系统,他在路况良好的时候,超过60码的速度紧急变线才会失控,他在路况不太好(湿滑路面)的时候,超过50码变线就会失控;装上车身稳定系统之后,可以把不良路况下失控的临界速度提升到55码。这样,车辆安全性能可以大大提升。

主动安全之刹车距离:

这个可以用数据说话,看下面的表:

看看,越好的车,刹车距离越近。越近就意味着越安全。

被动安全之车身刚性:

核心参数:车身重量

这里要加一个前提,就是同一个时期的车,越重越安全。

这里的刚性,指的是驾驶舱的刚性,至于发动机舱和后备箱,则是尽量溃缩的好。

上面几款车的重量见下表:

从上面可以看到,同一个时期的车,越贵的车越重。

一般来所,好车和坏车碰撞的时候,不管碰撞多么剧烈,好车的驾驶舱不会有明显的变形,可是坏车的驾驶舱可能会变形甚至散架。为了避免散架,车身刚性必须要高。要有高的刚性,在材料种类相同的情况下,必须用更多的材料,材料用够了,重量就上来了。所以,对于10W出头的车,如果重量不到1.2t的,还是敬而远之吧。

被动安全之安全带:

这个是发生碰撞之后活命的根本。再好的车,碰撞时如果不系上安全带,里面的人必定受伤。所以,安全带配置原则应该是,车上有几个人,就配几套安全带,尤其是要配三点式安全带。现在有些紧凑型车把后排中间的安全带设计为两点式的,看到这样的车,如果你的车上会坐5个人(尤其是跑高速的时候),还是果断的放弃吧。

被动安全之头枕:

头枕的作用不仅仅是开车的时候枕起来舒服,更重要的是当后面有车碰到自己的车的时候,可以限制头部的后移,从而保护乘员的颈部不受伤。现在很多紧凑型车没有后排中间的头枕,或者头枕很不舒服,需要加颈枕。对于这样的车,如果你的车辆需要经常5人满载的话,还是果断的放弃吧。

被动安全之气囊:

气囊这个东西其实是跟安全带配套使用的。作用是当发生碰撞的时候,避免人体直接和汽车内部的面板或者玻璃之类的碰撞。

这里要着重说一点,就是侧气帘。侧气帘的位置刚好处于乘员头部和侧面的玻璃之间。大家都知道,不论是前排还是后排,乘员前部和后部的都有足够的空间,碰撞时由于安全带的约束,乘员的头部不太容易碰到前挡风玻璃或者前排头枕。但是,侧面就不一样了,当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由于空间所限,而且安全带(除了预张紧安全带)的侧向约束并不是太好,这就造成了发生侧向碰撞的时候,乘员的头部很容易与车身侧面的玻璃或者变形的车身框架发生碰撞。因此,选车的话,侧气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配置。

三者统一来看的话就是这样的:只有安全带、前气囊和头枕的车,碰撞、追尾和翻滚的时候,里面的人会由于头部、四肢碰到汽车内壁而受轻伤;如果有了气囊,受到的伤害会进一步的降低。当然如果不系安全带,那么人直接就OVER了。

经济性

这个还是分两点,第一点是燃油经济,第二点是保养经济性。

燃油经济性:

核心参数:市区油耗

油耗方面,一定要切记一点:网站、销售、老司机口口相传的都是参考用的的,工信部的公布是相对客观的(进行不同车型之间的油耗差值是最值得参考的)。下面是工信部公布的几个车的油耗:

从中可以看到,同样宝马3的市区油耗,比朗逸1.6的还要低。福克斯2.0的油耗,比1.8的低。捷达的油耗貌似最低,但是他的车身重量仅仅只有1.1t,而且动力是以上几个车型里面最弱的。

保养经济性

这个直接上汽车之家、易车网之类的网站查一下保养费用就可以,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奔驰等高端品牌下调了保养费用。

舒适性

核心参数:轴距、自动空调、悬挂。

轴距决定了车内的空间。轴距大的车,空间无论如何不会太小。轴距小的车,空间无论如何不会太大。

轴距和乘员的身高是挂钩的,有一个简单的折算方法:

身高180+——轴距2700+;

身高170+——轴距2600+;

身高160+——轴距2500+。

按照上面的方法选择,可以选到做起来非常舒服的车。当然180身高的人开轴距2600的车短时间也不会觉得难受。但是,如果开轴距2500的车,就会觉得难受了,尤其是后排的人就会觉得难受了。

自动空调。空调的好坏,不在于开起来有多冷,而在于一直维持一个舒服的温度。这个方面,自动空调带来的便利是手动空调完全无法企及的,尤其是在夏天车里有小孩子的情况。用自动空调设置合适的温度,小孩子不容易感冒。

悬挂,就是独立悬挂比非独立悬挂开起来舒服。这个在上文已经分析过了。

看了这些之后,希望对于各位准备选车的朋友有所帮助。

车辆指标查询系统

发动机

核心指标:功率、扭矩。

功率,对应的是汽车能多快。

扭矩,对应汽车加速性有多好。

涡轮增压可以把发动机的扭矩大大增加,直喷可以把发动机的油耗给降下来。

变速箱

核心指标有:档位数量

常见类型有:单离合、双离合、无级变速(CVT)

一般来说,对于自动变速箱,挡位越多越好。现在主流的自动变速箱数量是6速。至于宝马之类的用的是更高档次的8速。对于4速或者5速的变速箱,现在要谨慎选择,就让他们慢慢的淡出历史吧。

变速箱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发动机的出力转化为汽车的轮上功率。如果发动机的出力是100,变速箱的效率是0.9,那么汽车的动力表现就是90;如果同样的发动机,配一个效率0.6的变速箱,那么汽车的动力表现就是60。

底盘

核心指标:悬挂形式、驱动方式

悬挂分为前悬挂和后悬挂。前悬挂的主要种类有:麦弗逊和双叉臂;后悬挂的主要种类有:多连杆(独立悬挂)和扭力梁(非独立悬挂)。

驱动方式常见的有前置前驱、前置后驱、前置四驱。

安全性

分为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两块。

主动安全型的核心指标:车身稳定系统,刹车距离。

被动安全型的核心指标:驾驶舱刚性(重量)、安全带、头枕、气囊。

主动安全之车身稳定系统:

所谓车身稳定系统,指的是汽车在不同路况下紧急变线的时候,车辆不失控。

比如说,一辆车,没有车身稳定系统,他在路况良好的时候,超过60码的速度紧急变线才会失控,他在路况不太好(湿滑路面)的时候,超过50码变线就会失控;装上车身稳定系统之后,可以把不良路况下失控的临界速度提升到55码。这样,车辆安全性能可以大大提升。

山东省临沂市沂河路208号(翔宇国际汽车城 )

车辆指标有效期

买车和买菜还是不太一样的,不是说:“哎,这青菜多少钱一斤?保熟吗?保熟我就买走了。”我也不找麻烦,你也不找麻烦,钱货一清,结束了。

买了个菜质量不好,顶多晚上烧的菜就不吃了,火死了,算了,对不对?

如果买了车子不满意,车子质量还来得个好,都没地方去抱怨它的时候,就浑身恶心好几年了,对不对?

反过来说,要去修,是心里稍微好受一点,可以喷它、骂它了,这个东西不好了。大几千甚至上万的维修费,损失的时间、精力,也是非常痛的。

所以,买车之前做点功课、看一看一些关键指标,很有必要。

安全方面的指标看C-IASI的碰撞测试成绩

首先最要紧当然看安全了,买车之前,可以去C-IASI官网看一下心仪车子的碰撞测试成绩。刚才那个什么东西?土话叫做“中保研”。

它是会对车辆的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座椅/头枕测试的,然后结合成绩给出一个“车内乘员安全指数”。

但是不能只看总成绩的,因为具体到每个项目上,某些车型的个别项目的确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短板,虽然总分不差。

比如说:2020款奔驰A和2020款皓影,虽然总体车内乘员安全指数都是优秀(G),就是Good。

但是奔驰A的侧面碰撞成绩是良好(A),皓影的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成绩也只是良好(A)。

这个是因为C-IASI的《第2部分:车内乘员安全指数整体评价规程》(2020版)上有写到的。

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在良好(A)以上的,车顶强度和座椅/头枕评价均为优秀的,总的加起来,就可以定之为优秀了。

就这么记,不用那么复杂的,就是我们以为总评叫“优”,每一项就叫“优、优、优”,是不是?

不是的,总评叫“优”,是“优、优、良、良”,加在一起也可以叫“优”,就记这个东西就好了,细项要看,它的“良”是哪一个。

看气囊数量、钢材强度

当然了,中保研不是对所有的车子都进行测试过的。

比如说:销量比较好的轩逸、朗逸就没撞过,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其他的指标来判断安全性了。

土话这么听听:气囊个数一般情况下是越多越好的。

正面安全气囊2个、前排侧面侧气囊2个、头部气帘2个,这些已经比较基本了,一共6个了,对吧?像是刚才讲到的朗逸、轩逸,2022款全系都把这些气囊都给配齐了。

还有一些车型还有后排侧气囊、膝部气囊、副驾坐垫气囊,这些都有,都是好的,多多益善。

除了气囊个数,还可以看的另一个指标什么?钢材强度。

重庆理工大学王鹏有篇硕士论文,找到了,分享给你看一下,《25%正面小偏置碰撞下某车型车身结构和约束系统仿真研究》,上面做了个模拟。

在25%正面小偏置碰撞测试当中,一开始A柱、门槛边梁用的是2根340MPa的、2根410MPa的钢材,测试成绩“差”。

然后,你看,刚才300、400,对不对?它给你改成直接就是1200MPa的钢材。

这就猛了,1200MPa什么概念?相当于一根手指头上,往上顶8台帕萨特,就是这么个强度。

1200MPa上了,「啪」这么一撞,就是乘员舱变形明显减少、A柱弯折减少,对乘员的保护效果显著,成绩直接提升到良好了。

你看,同样都叫“钢”,手敲敲,手都是会痛的,撞起来可是相差大了,340MPa和1200MPa,不好说了。

正面碰撞的时候,这些“关键位置”的钢材强度越大,乘员就越安全,某些意义上来说,比气囊还要重要一点的。

现在不少车型的官网宣传页面都有介绍的,要关注的就是厂家对于“高强度钢”的定义,不同说法都不一样的。

我个人是比较推荐就看多少MPa,因为现在营销学真的是越来越厉害了,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极限强度钢、超极限强度超高钢……我反正就看数值。

比如说,雅阁的宣传页这么说:车身使用了49%的高强度钢材,其中在A、B柱的位置使用了980MPa的高强度钢。

再比如说:马自达3,宣传页说自己用了6%的1800MPa的超高强度钢,5%的1310MPa的超高强度钢。

你看,就看MPa,MPa这个数高,一般钢是比较不错的。

然后它不是有宣传册的吗?钢在什么位置?你说放在车屁股意义又不大,一般是车头和保护驾驶室的。买车的时候,就官网了解一下。

发动机方面的指标最大功率

安全性方面看完了,就可以看车子的动力性能怎么样了,主要还是看发动机的指标。

发动机都有标注最大功率的,这个指标肯定是越大越好的。而且销售也肯定拼命跟你讲这个东西的,你看,我们这个发动机马力多少,很猛的。

光看功率是不行的,这个车子虽然功率很高,但是车子重,可能开起来反而会有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和健身就是有点像的,我最近不是胖起来了吗?我也开始琢磨这种东西了。稍微科学一点的就叫做“BMI”指标,不能光看体重,还要看身高的,身高、体重。

汽车也有类似的“BMI”指标的,叫做“比功率”,简单说就是:最大功率除以车重。

爱卡汽车对比功率有个分级的:0到40kW/T叫做“微弱”;40到60kW/T叫做“小马拉大车”。

60到80kW/T,适中;80到100kW/T,“大马拉小车”;100kW/T再往上,就是强劲、猛、牛、厉害,Anyway,反正就是猛。

比方说:1.3T的奔驰GLB 180,功率是100kW,车重1.62吨,算出来的比功率就是61.58kW/T,就是刚够到动力适中的这么个及格线。

但是这个发动机在1.4吨重的奔驰A 180L上面,比功率就达到了71.43kW/T,零百加速也快了1s多。

所以,不能光看发动机功率指标的,最好结合本身的车重算一下比功率,再做判断。

这个时候,各位朋友想想,用钢多还是用铝多?是不是动力性能都不一样,重量都有影响?

低扭性能

除了功率之外,“发动机的最大扭矩转速”对用车还是会有影响的。

平常市区里面代步,不可能每个红绿灯都是油门踩到底,「哗」一拉「噢」这么冲出去的,7000转、7200转、7500转……不太会的。

要看它大概在什么情况下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扭矩,或者它的最大扭矩是几转来的,会影响到起步的感觉。土话就是“肉不肉、有没有劲”。

最大扭矩转速设置相对比较低的,来得更早的,开起来,一踩就有劲,市区里面代步开起来也更轻快。

比如说:朗逸有2种发动机的,1.5L发动机,3900转,最大扭矩;1.4T的发动机,1750转就能达到最大扭矩了

日常驾驶的时候,最大扭矩转速越低,开起来相对也更爽一点。

油耗指标

除了刚才说的这些东西,还有个要看的肯定是油耗,对不对?

巨量引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报告》,里面有个消费者购车主要考虑因素。

发现消费者主要考虑的因素:外观、安全、价格、配置等,对于油耗的关注只排在倒数第3位,占比2.1%。

其实大家买的时候不怎么看这个东西,但是买的时候是不怎么看,买之后,还真的很会看这个东西。

实际生活中,对于油耗的关注其实是不低的。

论坛上面各种去看,朋友之间聊这个车子,聊到后面:“油耗怎么样?百公里跑到多少?最近油价怎么样?”不都是聊这些东西的吗?

有车的其实会聊油价,买车之前一般还不看,所以说,这几个指标了解一下,很重要。

在几个车子之间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又没开过,对不对?

看一下NEDC的油耗指标来进行比较,虽然NEDC的油耗指标我自己是没有信心把它开出来,开不出来的。

但是一样的,NEDC一个是6,一个是8,总是6比8省油吧?这么比比总行吧?

比如说:轩逸1.6L和朗逸1.5L,轩逸的NEDC,5.3L/100km;朗逸1.5L自动变速箱版本是5.5L/100km。

我们大概会知道朗逸有可能比轩逸稍微更费油一点,对不对?

实际油耗我们也去查了下:某车之家轩逸的口碑油耗是6.4L/100km;朗逸1.5L自动变速箱版本,口碑油耗是7.0L/100km。你看,稍微就是差那么一点点。

当然每个朋友开车习惯也不同,我们没有办法做一个精准,但是做一个横向的比较还是做得到的。

看安全指标、发动机有关指标、油耗

所以,总得来讲,买车之前,先看的最重要的安全指标,安全最重要,然后看车子的心脏:发动机有关的指标。

最后再考虑长期使用的成本问题,油耗也不能不了解一下了。

买车是买低配、中配还是高配

买车除了看指标,其实还有一件很头痛的事情,就是选配置。

要中杯呢?还是大杯呢?还是超大杯呢?还是中间的大杯呢?就是这种事情。

现在一台车子配置多的,有种车型有10多种配置了,选起来难免纠结。这里相差1个脚踏板;那里相差半片天窗,一个全景的,一个不是全景的……

那边说:“前面有4个雷达,后面有2个。”还有个说:“前面有4个,后面有4个雷达。”

“哎呦,有个倒车影像的。”“我倒车影像是前面、后面都有的。”

到底买哪一种嘛?我自己挑要怎么挑嘛?看着看着,最低配变成最高配了,中间那些配置都是干什么用的?

国产车就相对好一点。“你别多说什么,反正配置都给你拉满了,价格也是比较实惠,你看,买这个好了。”

现在国产车能不能买?现在国产车哪些车能买?哪些车不能买?国产车里面很能买的车子,质量和合资车比,现在谁更厉害?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国产车越卖越贵,合资车越卖越便宜,到底是为什么?

关键词:买车

想知道这些很简单,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买车」就可以了。

每天会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都有,挑自己喜欢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参考文献

[1] C-IASI官网

[2] 第2部分:车内乘员安全指数 整体评价规程(2020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3] 王鹏.25%正面小偏置碰撞下某车型车身结构和约束系统仿真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

[4] 2019中国汽车消费趋势报告.巨量引擎-汽车数据策略研究院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5] 汽车之家

车辆指标可以过户给子女吗

关于汽车的基本知识的十二个问题。

1.汽车的基本结构包括那些部分?

答:一般常用汽车基本结构都是有四部分组成的,这四部分是:发动机、底盘, 车身和电器设备部分。

2.四行程汽油发动机由那几部分构成?

答:四行程汽油发动机由机体、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 冷却系、润滑系、燃油系和点火系(柴油机没有点火系)等组成。

3.四行程汽油发动机是怎样进行工作循环的?

答: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分进气、压缩、作工、排气四个过程。四行程发动机是将这四个过程在活塞上下运动的四个行程内完成的。进气行程: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均关闭。随着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活塞上方的容积增大,气缸内压力降低,产生真空吸力。把可然混合气体吸入气缸。压缩行程:进气门、排气门均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把混合气体压至燃烧室。作工行程:压缩终了时,进气门、排气门仍关闭,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燃烧后的气体猛烈膨胀,产生巨大的压力,迫使活塞迅速下行,经连杆推动曲轴旋转而作工。排气行程:排气门开启,进气门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将废气排除。

4.机体与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及主要零部件有哪些?

答:机体与曲柄连杆机构的作用是:将燃料在气缸中燃烧时燃气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压力,借助连杆变为曲轴的扭矩,使曲轴带动工作机械做功,机体与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零件有气缸体、气缸盖、活塞、连杆、曲柄、飞轮等。

5.说明配气机构的作用及组成?

答:配气机构的作用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闭进、排气门,及时把可燃气引进气缸和排出废气。同时,驱动分电器、汽油泵等机件进行工作。配气机构主要零件包括:进气门、排气门、凸轮轴驱动机件等。

6.说明冷却系的作用级组成?

答:冷却系作用是:把高温机件的热量散到大气层中去,以保持发动机在正常温度下工作。水冷却系一般由发动机的水套、水泵、散热器、风扇、节温器、水温表和放水开关等机件组成。

7.发动机正常水温是多少?如何控制水温?

答:水冷式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应为80—90度。发动机的温度以解放CA10B型汽车为例,可根据发动机的温度,拉出(即打开)或推出(即开闭)驾驶室内的百叶窗操纵手柄,改变进入散热器的空气量,从而调整发动机温度。

8.润滑油的作用是什么?

答:润滑油作用:润滑各摩擦部件,减小摩擦阻力,可降低动力消耗。冷却作用:机油循环流动,可将摩擦热带走。降低机件的温度。清洗作用:将机件表面上的杂质冲走,减少磨损。密封作用:在活塞与气缸壁之间保持油层,可增加密封性。

9.如何检查发动机的机油油面?

答:检查油底壳的机油油面时,应把汽车停放在较平坦的地方,发动机停止运转并等少许时刻后,把机油尺拔出,擦去表面上的机油,再从机油尺管口插到底,从而判断出机油量的多少。

10.说出汽油机和柴油机正常机油压力是多少?

答:在驾驶室仪表板上观察机油压力表:汽油发动机的正常机油压力为200—500千帕;柴油发动机为600—1000千帕。

11.化油器有哪几种装置?作用是什么?

答:化油器的构造可分五种装置:答:起动装置;怠速装置;中等负荷装置;全负荷装置;加速装置。化油器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在不同情况下的需要,将汽油气化,并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可燃混合气。及时适量进入气缸。

12.膜片气油泵是怎样工作的?

答:吸油:当凸轮转动时偏心轮顶动泵油摇臂。拉下泵膜,弹簧被压缩,此时泵膜上方容积增大,压力降低,产生吸力,使出油阀关闭,汽油由油箱经汽油滤清器进油阀,进入泵室。送油:凸轮继续转动,偏心轮转过后,共油摇臂弹簧推回,泵膜弹簧将泵膜推向上方,泵室内的汽油便从出油闪压送到化油器浮子室。

以上就是关于汽车的基本知识的十二问,你知道多少,快看看答案吧的讲解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车辆指标更新,车辆指标官网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