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税费怎么计算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蒋璇凝

税务,税费怎么计算

大家好,由投稿人蒋璇凝来为大家解答税务,税费怎么计算这个热门资讯。税务,税费怎么计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税的拼音

在东京的便利店随手拿起一个饭团,你会发现价签上标注 “税込”(含税)与 “税抜”(不含税)两个价格;在美国超市结账时,账单上会多出一笔消费税金额;在中国,实际商场中看到的商品标价,早已包含税款 。“明码标价”是现代零售的通行规则,我们每天都在根据价格标签上的数字,做出各种各样的消费决策。所见即所得,但并不一定等于所付——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消费附加的税种要求,会巧妙地影响你的最终账单。

税种解码

(一)中国增值税

2024 年全国税收收入报告显示,增值税以近 40% 的占比稳坐中国第一大税种宝座。这个诞生于法国的 “年轻” 税种,1979 年才在中国开启试点,却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迅速成长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回溯历史,上世纪 80 年代地方经济活力释放,却因财税制度滞后导致中央 “囊中羞涩”。1994 年分税制改革成为关键转折点,将五花八门的税种统一为 17% 税率的增值税,中央与地方按 75:25 的比例分成,既充实了国库,也让增值税从幕后走向台前。

随着 2016 年 “营改增” 全面推开,2018 年国地税合并,增值税在不断改革中愈发成熟,如今央地分成比例已调整为 50:50。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增值税,我们以一把椅子的 “奇幻漂流” 为例:木材厂以 100 元将木材卖给家具厂,除货款外还需代收 13 元增值税;家具厂加工后以 240 元卖给经销商,代收 31.2 元增值税,但可抵扣此前支付的 13 元,实际缴纳 18.2 元;经销商以 300 元卖给家具店,代收 39 元增值税,抵扣后实缴 7.8 元;最终消费者以 500 元含税价买下椅子,这其中包含的 57.52 元税款,正是各环节增值税的总和。每个环节都像接力赛选手,将税款层层传递,最终由消费者 “买单”。

(二)日本消费税

在樱花之国日本,消费税堪称全民热议的 “顶流” 税种。与中国增值税原理相通,日本消费税同样采用进销项抵扣机制,不过在 2023 年之前,企业间的税务核算更多依赖内部政策,直到近年才全面推行发票管理。目前 10% 的消费税中,7.8% 归国税,2.2% 归地税,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却是长达四十年的 “加税马拉松”。

1979 年日本首次提议引入消费税,引发民众强烈抗议,直到 1989 年才以 3% 的税率艰难落地。此后历届首相仿佛陷入 “加税魔咒”,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等政治人物都曾试图推动税率上调,在 2019 年终于将税率提升至 10%。

为了安抚民意,日本推出 8% 的 “轻减税率”,适用于食品、报纸等民生商品,却也衍生出便利店 “外带 8%、堂食 10%” 的复杂场景 —— 想象一下,捧着关东煮在便利店纠结 “站着吃还是带走吃”,竟然成了一道关乎税率的哲学题。

(三)美国“散装” 税收

当你在美国各州穿梭,会发现税收政策比各州车牌还要五花八门。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增值税体系,美国的销售和使用税只在最终消费环节征收,且完全归属地方政府。

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赋予各州征税自主权,造就了阿拉斯加、特拉华等免税州的存在,也让纽约、加州等地区税率突破 10%。

这种 “散装” 税收体系源于美国独特的政治经济土壤:联邦政府依赖所得税 “吃饱饭”,对销售税兴趣寥寥;各州为吸引投资和消费,纷纷打出税收差异化牌。

没有统一发票系统的美国,若推行增值税将面临天价征管成本,这也让历任总统的增值税改革提案都成了 “纸上谈兵”。于是消费者购物时,只能对着小数点后三四位的税率 “望单兴叹”,练就了 “估算税款” 的特殊技能。

税率迷局

(一)中国降税之路的 “稳中求进”

从 1994 年的 17%、13% 两档税率,到 2012 年 “营改增” 新增 11%、6% 税率,再到 2019 年简化为 13%、9%、6% 三档,中国增值税税率的每次调整都暗藏深意。降低制造业税率助力实体经济,对生活必需品适用低税率保障民生,对现代服务业实施优惠税率推动产业升级,税收政策成为宏观调控的 “精准手术刀”。

值得关注的是,曾经享受免税待遇的计生用品,即将在 2026 年纳入征税范围。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人口政策的调整,更折射出税收制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动。

(二)日本加税浪潮民生震荡

日本消费税每一次上调,都像往平静湖面投入巨石。2014 年税率从 5% 升至 8% 时,自动售货机前上演了 “涨价大戏”:可口可乐直接提价 10 日元,三得利不得不增加找零储备。消费者则开启 “囤货模式”,在税率调整前疯狂采购家电、日用品,待税率上调后消费市场瞬间 “速冻”。经济学家测算显示,那次税率上调导致日本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 6 万亿日元,相当于 GDP 的 1.1%,足见税收政策对经济的 “蝴蝶效应”。

(三)美国税率 “盲盒”

在美国购物,就像拆税率 “盲盒”。密苏里州 4.23% 的州税搭配最高 5.875% 的地方税,新墨西哥州 5.13% 州税叠加 3.9375% 地方税,复杂的税率组合让精确计算成了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超市连锁品牌为了给消费者稳定预期,索性只标税前价 —— 毕竟谁也不想解释清楚一根香蕉在不同城市的含税价差异。

有趣的是,学术研究揭示了价格标注的 “心理魔法”:当化妆品价签同时显示税前价、税率和含税总价时,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 8%;而啤酒消费税的直接涨价,比结账时加收销售税更能抑制消费。原来小小的价格标签,藏着商家与消费者的心理博弈。

(四)欧盟统一税率的 “理想与现实”

欧盟自成立起就怀揣 “税收大一统” 的梦想,规定增值税标准税率应在 15%-25% 之间,却在现实中遭遇 “水土不服”。匈牙利 27% 的超高税率与卢森堡 17% 的 “温柔税率” 形成鲜明对比,西班牙更是任性划分 10%、7.5%、4% 等多档税率。

不过在低税率适用范围上,欧盟国家达成了微妙共识:法国对新闻出版物、医保药品给予 2.1% 的超低税率,西班牙对生活必需品实施优惠政策,税收成为平衡财政收入与社会福利的关键杠杆。

价税迷思

(一)价内税 VS 价外税:谁在为税收 “隐身”

理解价税关系,先要分清 “价内税” 与 “价外税”。中国的消费税(如卷烟、奢侈品税)属于典型的价内税,税款已包含在商品出厂价中,消费者看不到 “税” 的踪迹;而增值税、日本消费税、美国销售税则是价外税,像购物小票上的 “附赠品”,清晰标注在商品价格之外。

以卷烟为例,生产环节 56% 的从价税、0.003 元 / 支的从量税,批发环节 11% 的从价税、0.005 元 / 支的从量税,再加上各环节增值税,让一包香烟的税负高达零售价的 60%-70%。而消费者购买一次性筷子时,发票上只显示 13% 的增值税,那隐藏的 5% 消费税早已在生产环节悄然 “消化”。

(二)标价之争:各国的消费心理战

日本推行 “总额表示法”,要求商家标注含税价,却因 8%、10% 两档税率陷入尴尬:便利店店员要像 “税务侦探” 般询问顾客堂食还是外带;超市货架上的商品价签不得不 “打补丁”,密密麻麻标注不同税率价格。商家在法规与成本间权衡,消费者在理解与困惑中徘徊,小小的价签成了社会治理的缩影。

美国选择 “税前价统治”,是税率复杂的无奈之举。99 美分的标价策略配合模糊的税率,让消费者产生 “捡便宜” 的错觉。当 Trader Joe's 将香蕉从 19 美分涨价到 23 美分,简单的数字变化引发全民热议,若再叠加各地税率差异,恐怕连经济学家都算不清实际涨幅。

在中国,含税标价的传统可追溯至 1987 年《价格管理条例》,历经价格双轨制、分税制改革的洗礼,早已融入商业基因。

尽管增值税具有价外税属性,但市场监管与税收管理的 “分工协作”,让商家延续了含税标价的习惯。偶尔出现的境外平台 “裸价营销”,总会因与消费者认知不符而引发争议,可见价格标注方式深深植根于本土消费文化。

从东京到纽约,从巴黎到北京,商品价格与税收的故事仍在继续。这些数字游戏不仅关乎政府财政、企业经营,更与每位消费者的钱包息息相关。下次跨国购物时,不妨多留意一眼价签,你看到的不仅是一串数字,更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脉搏与文化底色。


文章素材来源商业就是这样

税收标准个人所得税

收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

关税,免税店;

这么多“税”,怎么用英语表达呢?

都是“税”:tax 和 duty,有什么区别?


一,tax

tax:/ tæks /

n. 税款

v. 对……征税


tax,通常指广义的税(税的总称),泛指/涵盖各种税,比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关税等。(Tax is a mandatory financial charge imposed by a government on individuals or entities, which can be levied on income, property, sales, and many other things.)


收税,征税:collect taxes

税率:tax rate


所得税:income tax

个税,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personal income tax

企业所得税:enterprise income tax


房产税:house property tax,housing property tax

增值税:VAT,value-added tax


这个礼物的价格包括税款么?

Does the price of the gift include tax?


二,duty

duty:/ ˈdjuːti /

n. 责任,义务;上班;职责,任务;税,关税


duty,通常指与进出口商品或服务相关的关税。(Duty is a specific form/type of tax that is levied on specific goods or services, often imported or exported.)


免税,免税的:duty-free

免税店,免税商店:duty-free shop


进口税,进口关税:import duty

出口税,出口关税:export duty


这是一个免税商店。

This is a duty-free shop.

友友们,你们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呢?

#税##个税##房产税##tax##duty##免税店##英语词汇##英语单词##英语词汇辨析##英语易混淆词汇##英语学习##我们一起学英语##英语#

税率

参考消息网5月12日报道据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网站5月10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新提出的取代所得税的想法,除了是“风向标”外,实际上在许多方面是不可行的计划。

特朗普在罗马登上总统专机“空军一号”前告诉记者,他打算兑现自己的竞选承诺,大幅削减税收。事实上,他甚至计划将联邦所得税降至零。损失的收入将用针对各国的关税弥补。原则上,这些关税将于7月初生效。

特朗普又一次吹嘘说,关税“会赚很多钱”,让他可以“减税,甚至可能全面减税,因为我认为关税将足以抵消所有所得税”。

这个计划听起来很雄伟。该计划或将取消所有美国家庭缴纳的直接税,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税。根据他的说法,间接税将由希望在美国境内销售产品的外国公司缴纳。

然而,这一计划漏洞百出。最明显的就是数字对不上。美国联邦政府通过所得税获得的总收入与美国每年的进口总额相当,每年大约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特朗普还希望保障联邦收入,就必须对所有外国商品普遍征收100%的关税。这里面包括他已经决定豁免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对国家而言属于关键商品。

100%的关税是行不通的。根据经济学家的计算,超过40%的关税已经意味着此类进口产品趋近于零。高关税使产品变得如此昂贵,以至于贸易不再可行。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关税抑制了进口,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关税,从而导致进口继续减少。这种螺旋式下降是没有出路的。

所有这一切都未考虑到这一过程将产生的巨大经济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美国今年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为40%,这还是在预计全球关税或将低于30%的情况下。如果关税增加四到五倍,势必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同时也会影响其他税种的税基。

即使特朗普的制度运行完美,还有一个问题:税收分配将彻底改变。与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一样,美国的所得税是累进税制。随着收入的增长,缴纳的税款占收入的比例会越来越高。

然而,基于关税的制度或将产生相反的效果,因为美国进口的大部分商品是低成本的。不需要考虑低价产品,如果看看汽车市场,就知道大多数低端汽车在国外生产,而不用交税的高端汽车则在美国生产。

取消所得税的计划还有一个大敌:市场。一个存在如此多缺陷的计划将立即受到市场的惩罚,因为市场担心税收会减少。市场对较长期限债券的收益率要求飙升,已经让特朗普惶恐不安。事实上,有人猜测这是特朗普纠正关税的真正原因。

特朗普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政治问题。一方面,其他国家不愿意在贸易战中退让,要求特朗普在全世界面前纠正错误;另一方面,他已向选民承诺大幅减税,但如果不征收关税,就无法为减税提供资金,因为政府效率部节省的资金十分有限。面对如此不利的局面,特朗普或许只有将讲故事的技巧提升至更高水平,才能解决这些矛盾。(编译/刘丽菲)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出席活动(新华社)

税务师

本文政策依据:

(按图片内容顺序依次排列)

1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

2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征管口径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7号)

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商业零售企业存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3号)

4

《转发〈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跨省市总分机构企业所得税分配及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的通知》(京财预〔2013〕2607号)

5

《科技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195号)

转自:北京税务

来源: 西城e办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税务,税费怎么计算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