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律师的家属,肯定是比较关心当事人的家属。所以他们会和律师联系,也希望能够知道更多关于当事人的信息。这其中,有部分家属是比较喜欢给律师提法律意见或操作意见的。
其实,律师和家属之间,肯定是律师更了解案件,如无意外,也是律师的法律水平更高,加上律师是专门办理某类案件的,也更关注法律法规方面的动态。所以如果有一个法律方面的消息出来,律师肯定是会先知道的。换句话说,就法律层面,家属知道的,律师已经知道了;家属不知道的,律师也很可能知道。
譬如,曾经有位家属问我,“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的政策出来了,其家人是否可以不捕,这对于辩方而言是不是个利好消息。我说“可捕可不捕”的前提是当事人已经触犯了刑法但是情节比较轻微,如果是完全不认为当事人构成犯罪的,就不属于“可捕可不捕”,本来就不应当捕。而且“可捕可不捕的不捕”不是现在新提出来的政策或意见,早两年已经提出来了,律师都知道的,所以如果我们认为“有用”,一定会用的。
另外,去年有位家属问我,现在广东省出台一个对民营企业家少捕慎诉的政策了,是不是对我们这个案件来说会出现一些取保的新的契机。我说不会,因为我们这名当事人暂时不符合“民营企业家”的标准。
作为一名律师,我们不会明知道有有利于当事人的情况或者有利于案件取得好的效果的事而不去做的,因为这样违背律师的职业道德,对我们自身的长期发展而言也非常不利。所以,除非这名律师本身的法律素养确实不行或者非常惫懒,否则律师是不需要法律方面的“提醒”的。
刑事案件不会每天都有“进展”或者新情况,但是必须有律师跟进,原因是一旦有“进展”或者新情况,必须由专业人士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并分析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及采取何种措施。
对于家属而言,没有“进展”和新情况就好像很“没底”,但其实没有“进展”和新情况不一定是坏事,有些涉嫌黑恶势力犯罪的,公安机关几乎天天提审,天天都有“进展”和新情况,这难道是好事吗?当然不是。每个案件有它的实际,我们考虑案件情况必须要从实际出发。
但家属是不是最好不要给律师提意见呢?也不是。
一方面,家属是委托人,和律师保持联系是他/她的权利;另一方面,部分家属是真的知道一些律师不知道的事情,譬如我之前在《“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强奸罪无罪辩护成功不批捕实录》里面提到的那位当事人的女朋友,她就提出了一个比较关键的线索,就是他们居住的那栋楼是必须要“嘀卡”才能开门的,她让我记得在询问当事人的时候问一下是否是他送那名女士下楼的。我确实也问了这个问题,而且根据这个问题延伸出了其他对于当事人而言有利的情况。至今我都还觉得,当事人之所以能出来,律师的专业占一部分因素,检察官的耐心和公正是一部分,女朋友的靠谱也是一部分。
所以,不是说家属不能给律师提意见,而是家属“告知”律师的内容,最好不是法律方面的内容,因为律师很可能在朋友圈或者在自己的群里已经刷到过类似的消息无数遍了,律师知道的。拿我自己来说,我有四位数的微信好友,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法律人,非法律人难以想象那种一个司法解释出来之后看朋友圈全都是这个司法解释的感觉。
案件操作方面的意见也类似。
当然就以上两方面的意见,家属非要提也可以,只是说基本上不会对案件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或许对大部分家属而言,案发后把时间用在工作或者照顾家人上,比起自己去学习法律、关注政策,能给当事人带来更大的帮助或安慰。如果是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事情(且为实情),非常欢迎家属告知律师。
当然,我还是很建议大家平时多学习法律知识的,可以避免很多法律风险,“性价比”也非常高;但案发后,想要再靠不成系统的法律知识来解决或者帮助解决一个已经成形的法律案件,就很难了。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有些家属喜欢给律师提法律意见怎么办
●有些家属喜欢给律师提法律意见吗
●家属让律师带话说些什么好
●有些家属喜欢给律师提法律意见是为什么
●家属让律师带话要问什么问题
●让律师给家属带去什么话好
●律师跟家属说案情违法吗
●家属让律师给犯罪嫌疑人带话
●有些家属喜欢给律师提法律意见吗
●律师和家属说的能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