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差评可以报警立案吗,恶意差评怎么回复
大家好,由投稿人余琴奕来为大家解答恶意差评可以报警立案吗,恶意差评怎么回复这个热门资讯。恶意差评可以报警立案吗,恶意差评怎么回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恶意差评30字警察会立案吗
风里来雨里去
最怕的不是大太阳晒脱皮
而是明明拼了命把餐送到
却因为一些说不清的纠纷
被扣钱、被差评
遇到餐品损坏咋自证清白?
被恶意差评该怎么留证据?
别担心
本期法律宝典
教你实打实的应对法子
保证看完心里有底
遇事不慌!
视频加载中...
上集
视频加载中...
下集
这些情况不用赔!
因客户写错地址导致超时
保存好平台导航记录
证明是顾客填写错误导致的超时
天灾惹的祸
比如台风天餐箱进水
暴雨导致交通事故
记得保留天气预警和现场照片哦
赔偿金额这样算
最高赔付=实际餐费+平台扣款罚金
(不需要承担额外赔偿)
取证技巧
截图带时间的差评内容
录音客户承认“故意给差评对话”
维权途径
向平台申诉恢复接单权
起诉名誉权
(通常索赔金额不超过500元,
可要求公开道歉)
若遇餐品争议或恶意差评
别急着自责
法律是你最硬气的底气
保存证据、依法维权
每一步都能让委屈
变成明明白白的公道
我们期盼
平台的责任能扛起算法的温度
城市的街道能多些避风的驿站
而你——
每次跨上电动车时
都能带着笑容出发
平安抵达的不仅是订单
还有生活该有的体面与尊严
(来源 湖北高院 长江云新闻记者 陈博)
恶意差评怎么申诉可以成功
文|疯人评
最近看到两个新闻,挺有意思。
一个是,胖东来与抖音博主 “柴怼怼” 的对峙。
先是“柴怼怼” 发多条视频,直指胖东来玉石销售存在暴利,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后有胖东来公开经营数据予以反驳。并以商业诋毁、侵犯名誉权为由,对 “柴怼怼” 提起诉讼,索赔 500 万元,而 “柴怼怼” 则组建 “维权群”,扬言在胖东来门店对面开设玉石店 “打擂台”,双方你来我往,事态愈演愈烈。
另一个是,淘宝正在测试 “高屏蔽人群” 功能。这个功能是为了解决职业差评师的问题。有些职业差评师,专门给商家差评,以此来敲诈商家,获取钱财。商家对这些人是深恶痛绝,但是又没有办法。淘宝的 “高屏蔽人群” 功能,就是让商家可以把那些经常给差评、恶意投诉的买家,加入到一个名单里。一旦加入这个名单,这些买家就无法在该商家的店铺里下单。
这两个新闻,看似不相关,但是背后反映的问题,却很值得我们深思。
在经济形势不好的大环境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让人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是贪婪的心理。而这些心理,又会让人做出一些不理智、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就像某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增加流量,不惜编造谣言,诋毁他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名誉,也破坏了市场的信任环境。而淘宝的 “高屏蔽人群” 功能,则是在无奈之下,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这也反映出,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诚信和信任是多么的稀缺。
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大家都忙着赚钱,很多问题都被掩盖了。但是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律和克制,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自律和克制,才能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经济形势不好,人就容易走极端
经济形势下行,对个人与企业的冲击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对个人而言,最直观的影响便是收入锐减,甚至面临失业风险。在这种困境下,许多人会陷入焦虑、不安,乃至绝望的情绪深渊,进而引发一系列不理智行为。
例如,一些人在求财心切之下,盲目冒险投资,甚至涉足非法活动。
前些年的 P2P 爆雷事件堪称典型,众多投资者被高收益诱惑,将毕生积蓄投入其中,最终 P2P 平台纷纷跑路,导致他们血本无归。还有部分人,为节省开支过度压缩生活成本,牺牲自身健康。像选择食用廉价垃圾食品、生病不去就医、放弃体育锻炼等行为屡见不鲜。
从企业层面看,经济形势不佳意味着市场需求萎缩,竞争愈发激烈,众多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为求生存,部分企业不惜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诸如降价倾销、虚假宣传、抄袭侵权等。这些短期行为虽可能带来一时利益,但从长远视角审视,无疑会严重损害企业声誉与品牌形象,最终将企业推向倒闭边缘。
共享单车大战便是一个生动例证。
为抢占市场份额,摩拜、ofo 等共享单车企业烧钱补贴用户,陷入恶性竞争循环。最终,众多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不得不黯然退场。此外,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偷工减料,生产劣质产品,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便是典型。三鹿等奶粉企业为提高奶粉蛋白质含量,违规添加三聚氰胺,致使众多婴儿深受其害,患上肾结石,企业自身也付出了惨痛代价。
信用和坚守,是个人和企业的最终底线
在经济形势低迷时期,自律与克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为在利益诱惑面前,许多人往往会轻易放弃原则与底线。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用是个人与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旦丧失信用,便等同于亲手断送未来。
对个人而言,信用是在社会立足的基石。无论是求职、贷款、租房,还是社交活动,信用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个人信用记录出现污点,将会面临诸多阻碍与限制。比如,可能无法获得银行贷款,难以租到心仪的房子,错失优质工作机会,甚至在人际交往中也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对企业而言,信用则是生命线。企业信用状况直接关乎其市场竞争力与发展前景。若企业信用不良,必将失去消费者信任,导致市场份额下滑,甚至走向破产倒闭。长生生物疫苗事件便是深刻教训,该企业因生产假疫苗,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与利益,致使企业信用彻底破产,最终被强制退市。
在当今社会,信用体系正不断完善,个人与企业的一举一动皆处于记录与监督之下。任何不诚信行为都将受到相应惩处。个人失信行为会被记录至个人征信系统,影响信用评级;企业失信行为则会被公示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损害企业信誉与形象。
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倍加珍惜自身信用,始终保持自律与克制。切勿因一时利益诱惑,做出损害信用的短视之举。唯有如此,方能在经济寒冬中坚守竞争力,赢得未来发展机遇。
自媒体被诉,敲响了自律的警钟
回顾胖东来起诉“柴怼怼”这一事件,其意义已远超普通名誉权纠纷范畴,为整个自媒体行业敲响了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
在当下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与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个拥有一定粉丝量的自媒体账号,足以对公众舆论产生强大影响力。
然而,这种影响力背后也伴随着沉甸甸的责任。自媒体绝不能为追求流量与热度,罔顾事实真相,肆意编造谣言、诋毁他人。此类行为不仅违背道德准则,更是触犯法律红线。一旦被追究法律责任,自媒体不仅会名誉扫地、利益受损,还将失去粉丝的信任与支持。
“柴怼怼”作为拥有一定粉丝基础的玉石博主,本应秉持客观、公正、真实的态度,为粉丝提供有价值的专业信息与分析。但他却为吸引眼球,发布毫无根据的言论,对胖东来进行恶意诋毁,严重违背职业道德与法律规定。
这起事件也警示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浪潮中,要学会甄别信息真伪,切勿轻信毫无根据的谣言与虚假信息。同时,应始终尊重他人名誉与隐私,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以免给自己与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淘宝测试“高屏蔽人群”,商家的无奈之举
再看淘宝测试 “高屏蔽人群” 功能这一现象,它不仅反映出当前电商市场的乱象,更凸显了商家在面对恶意买家时的无奈与困境。在电商平台上,职业差评师与恶意投诉者已成为商家的一大顽疾。这些人利用平台规则漏洞,通过恶意差评、投诉等手段敲诈商家,谋取私利。
商家为避免差评与投诉,往往被迫妥协,向这些恶意买家支付钱财。但这种做法不仅助长了不良风气,还将其他商家拖入困境。因为若不妥协,店铺信誉与销量将受影响;若选择妥协,则会增加经营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淘宝准备推出的“高屏蔽人群”功能,虽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职业差评师与恶意投诉者的问题,但至少为商家提供了一种自我保护手段。通过将恶意买家列入高屏蔽名单,商家能够减少骚扰,保障店铺正常运营。
然而,这一功能的出现,也侧面反映出当前电商市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中,理应是诚信者受益,失信者受到惩罚。但在现实电商市场中,恶意买家却能凭借不诚信手段获利,而商家只能默默承受损失。这表明电商平台仍需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加大对恶意买家的监管与惩处力度,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未来,自律和克制将成为生存的关键
当前经济形势不佳的局面,短期内或难以得到根本性扭转。在这种形势下,个人与企业唯有学会自律与克制,方能在艰难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对个人而言,应时刻保持理性与冷静,避免被焦虑与贪婪情绪左右。在投资与消费决策时,要审慎思考,切勿盲目跟风。同时,要注重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增强个人竞争力。此外,还应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注身体健康,切不可因节省开支而牺牲健康。
对企业来说,要坚守诚信经营理念,不能为追求短期利益而放弃原则与底线。应高度重视产品与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持续加强创新与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合理控制成本,优化运营管理,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社会,信用将成为个人与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只有那些自律克制、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个人与企业,才能赢得他人信任与支持,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而那些缺乏自律、不讲诚信的个人与企业,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学会自律与克制,珍视自身信用,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唯有如此,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才能在经济形势不佳的大环境下,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
恶意差评回复最佳话术
好评机制直接关联订单分配等关键权益,有利于优化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
专家表示:应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
阅读提示
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当下,从业者索要好评成普遍现象。专家表示,好评机制有利于促使从业者不断优化服务水平、规范从业行为,但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权责分配的结构性矛盾。需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质,让从业者跳出“好评内卷”。
前不久,知名博主何同学分享自己拒绝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的经历,引发争议。记者采访发现,不只是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在服务行业已成普遍现象,顾客评价不仅是消费者选择服务的重要参考,其背后的好评率更是平台订单分配的关键指标,影响着服务业从业者的收入情况。
专家表示,平台通过好评机制构建起一套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有利于促使从业者不断优化服务水平、规范从业行为,但在实际运行中,这套机制也暴露出权责分配的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才能填补。因此,需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让从业者跳出“好评内卷”。
“方便的话给个好评”成“口头禅”
“请您带好随身物品,方便的话给个好评。”这是北京网约车司机张师傅每天需要重复数十次的“口头禅”。在北京开了半年网约车的他告诉记者,好评和平台的“服务分”挂钩,平台会优先给分数高的司机派单,因此,随口索要好评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工作习惯”。
记者采访多名网约车司机发现,乘客好评是网约车新手司机“正式入局”的关键助力,但对资深网约车司机接单情况的影响有限。“虽然服务分会影响平台派单,但是当时间长了、服务分跑满后,好评对我们而言就没那么重要了。”在海南海口干了5年网约车的龚师傅告诉记者,找乘客要好评的网约车司机,不少是想要快速跑满服务分的新手司机。
尽管多数资深网约车司机较少主动索要好评,但差评带来的负面影响却需要靠好评来“抹平”。“一个差评要用几十个甚至更多的五星好评来弥补。”在四川成都做网约车司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有次因为和乘客发生纠纷被打了差评,后面连续跑了好多天五星好评单,服务分才慢慢恢复。
在某社交平台以“索要好评”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记者发现,索要好评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网约车领域。“去旅游,酒店前台告诉我如果在平台上写15字带图好评,可以免费升级房型”“出去吃饭,不少餐厅服务员都会要求好评送小点心”……线下餐厅、房产中介、家政服务、酒店前台,只要是在平台上购买的服务,服务提供者都会存在索要好评的现象。
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当遇到服务者要求好评时,只有16.3%的受访者会无论服务如何直接给出好评,超过一半的人会如实评价(53.7%),甚至还有7.0%的人会产生反感,反而给出差评。
平台规则下的“好评内卷”
为何服务提供者执着于索要好评?记者采访发现,顾客评价不仅是消费者选择服务的参考标准,其所反映的好评率更是平台为服务推流的重要参照,影响着服务提供者的接单情况。
“客户好评一方面会呈现在中介人员的个人主页上,体现我们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会作为平台给我们派单的标准之一。”某房产中介告诉记者,在租房平台上,客户的好评会和中介成交量、中介负责区域等因素一起,作为给中介派单的综合标准。
为了提高好评率,从业者会采用各种手段。“为了更快跑满‘服务分’,我会请求乘客在平台上帮我打赏操作,并把金额私下再返还给乘客。”海口网约车司机郑师傅告诉记者,打赏在好评体系中的权重更高,能够更快完成平台的“新手任务”。
对于一些入驻平台的商家而言,更高的好评则意味着店铺在平台上有更靠前的排名和更高的曝光量。“店铺开业初期,我们牺牲了部分利润‘让利刷单’,雇人在店内消费并打出好评。”北京一家店铺的主理人说,由于入驻平台初期资源有限,只能采取各种手段“卷好评”。
此外,还有商家会将“好评压力”下放到服务员身上,为其设立好评量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指标应与岗位职责、工作成果直接相关。如果企业将索要好评作为强制指标,但该指标与服务质量没有直接关联,那么这个考核内容就是不合理的,将会因为违背公平性而被认定为无效。”上海隽宜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梁晓静告诉记者。
跳出“好评怪圈”,回归评价本身
“目前部分生活服务类平台过度依赖好评机制,可能会陷入一种‘好评怪圈’:平台反馈数据的参考价值降低,消费者对好评的信任程度下降,反而更倾向于参考负面评价来判断商家服务质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陈可表示。
此外,从业者遭遇差评不仅可能会被罚钱,还意味着好评率、服务分都受到影响,这直接关系到平台给他们的派单量,但有些差评的从业者并不认可甚至表示是恶意差评。为了减轻差评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些从业者不得不“索要好评”。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建峰表示,往往一个差评劳动者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夹在平台与顾客之间的从业者,需要更完善的评价机制,并保障从业者申诉的权利。平台应进一步调整好评权重与激励机制,将消费者好评与其他因素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量,建立更完善的评价推流体系。同时,畅通从业者对恶意差评的申诉通道。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有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3份新文件。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提出,平台企业要建立健全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申诉机制。
针对过度追求好评带来的“内卷”现象,陈可建议:“应当通过多方协同合作,推动商家、平台、消费者等主体强化责任意识,逐步构建起真实、健康的信任关系,让好评真正成为消费体验的客观反馈,实现评价体系的良性运转。”(记者 秦亦姝)
来源: 工人日报
恶意差评1个报警警察会管吗
好评机制直接关联订单分配等关键权益,有利于优化服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填补,如何才能跳出“好评内卷”?
专家表示:应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
阅读提示
在平台成为服务行业主要载体的当下,从业者索要好评成普遍现象。专家表示,好评机制有利于促使从业者不断优化服务水平、规范从业行为,但在实际运行中,也暴露出权责分配的结构性矛盾。需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质,让从业者跳出“好评内卷”。
前不久,知名博主何同学分享自己拒绝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的经历,引发争议。记者采访发现,不只是网约车司机,索要好评在服务行业已成普遍现象,顾客评价不仅是消费者选择服务的重要参考,其背后的好评率更是平台订单分配的关键指标,影响着服务业从业者的收入情况。
专家表示,平台通过好评机制构建起一套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有利于促使从业者不断优化服务水平、规范从业行为,但在实际运行中,这套机制也暴露出权责分配的结构性矛盾,比如一个差评需几十个好评才能填补。因此,需从优化平台规则等方面入手,让好评回归评价体系本身,让从业者跳出“好评内卷”。
“方便的话给个好评”成“口头禅”
“请您带好随身物品,方便的话给个好评。”这是北京网约车司机张师傅每天需要重复数十次的“口头禅”。在北京开了半年网约车的他告诉记者,好评和平台的“服务分”挂钩,平台会优先给分数高的司机派单,因此,随口索要好评已经成为自己的一种“工作习惯”。
记者采访多名网约车司机发现,乘客好评是网约车新手司机“正式入局”的关键助力,但对资深网约车司机接单情况的影响有限。“虽然服务分会影响平台派单,但是当时间长了、服务分跑满后,好评对我们而言就没那么重要了。”在海南海口干了5年网约车的龚师傅告诉记者,找乘客要好评的网约车司机,不少是想要快速跑满服务分的新手司机。
尽管多数资深网约车司机较少主动索要好评,但差评带来的负面影响却需要靠好评来“抹平”。“一个差评要用几十个甚至更多的五星好评来弥补。”在四川成都做网约车司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有次因为和乘客发生纠纷被打了差评,后面连续跑了好多天五星好评单,服务分才慢慢恢复。
在某社交平台以“索要好评”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记者发现,索要好评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网约车领域。“去旅游,酒店前台告诉我如果在平台上写15字带图好评,可以免费升级房型”“出去吃饭,不少餐厅服务员都会要求好评送小点心”……线下餐厅、房产中介、家政服务、酒店前台,只要是在平台上购买的服务,服务提供者都会存在索要好评的现象。
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当遇到服务者要求好评时,只有16.3%的受访者会无论服务如何直接给出好评,超过一半的人会如实评价(53.7%),甚至还有7.0%的人会产生反感,反而给出差评。
平台规则下的“好评内卷”
为何服务提供者执着于索要好评?记者采访发现,顾客评价不仅是消费者选择服务的参考标准,其所反映的好评率更是平台为服务推流的重要参照,影响着服务提供者的接单情况。
“客户好评一方面会呈现在中介人员的个人主页上,体现我们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会作为平台给我们派单的标准之一。”某房产中介告诉记者,在租房平台上,客户的好评会和中介成交量、中介负责区域等因素一起,作为给中介派单的综合标准。
为了提高好评率,从业者会采用各种手段。“为了更快跑满‘服务分’,我会请求乘客在平台上帮我打赏操作,并把金额私下再返还给乘客。”海口网约车司机郑师傅告诉记者,打赏在好评体系中的权重更高,能够更快完成平台的“新手任务”。
对于一些入驻平台的商家而言,更高的好评则意味着店铺在平台上有更靠前的排名和更高的曝光量。“店铺开业初期,我们牺牲了部分利润‘让利刷单’,雇人在店内消费并打出好评。”北京一家店铺的主理人说,由于入驻平台初期资源有限,只能采取各种手段“卷好评”。
此外,还有商家会将“好评压力”下放到服务员身上,为其设立好评量考核标准。
“绩效考核指标应与岗位职责、工作成果直接相关。如果企业将索要好评作为强制指标,但该指标与服务质量没有直接关联,那么这个考核内容就是不合理的,将会因为违背公平性而被认定为无效。”上海隽宜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梁晓静告诉记者。
跳出“好评怪圈”,回归评价本身
“目前部分生活服务类平台过度依赖好评机制,可能会陷入一种‘好评怪圈’:平台反馈数据的参考价值降低,消费者对好评的信任程度下降,反而更倾向于参考负面评价来判断商家服务质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陈可表示。
此外,从业者遭遇差评不仅可能会被罚钱,还意味着好评率、服务分都受到影响,这直接关系到平台给他们的派单量,但有些差评的从业者并不认可甚至表示是恶意差评。为了减轻差评带来的不利影响,一些从业者不得不“索要好评”。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建峰表示,往往一个差评劳动者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夹在平台与顾客之间的从业者,需要更完善的评价机制,并保障从业者申诉的权利。平台应进一步调整好评权重与激励机制,将消费者好评与其他因素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量,建立更完善的评价推流体系。同时,畅通从业者对恶意差评的申诉通道。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有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的3份新文件。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提出,平台企业要建立健全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申诉机制。
针对过度追求好评带来的“内卷”现象,陈可建议:“应当通过多方协同合作,推动商家、平台、消费者等主体强化责任意识,逐步构建起真实、健康的信任关系,让好评真正成为消费体验的客观反馈,实现评价体系的良性运转。”(记者秦亦姝)
来源: 工人日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恶意差评可以报警立案吗,恶意差评怎么回复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