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卖儿童判死刑合理吗,故意杀人致死判死刑还要赔偿吗

刑事辩护 编辑:柳涵同

一、拐卖儿童判死刑合理吗

拐卖儿童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判死刑有一定的合理性。

一方面,拐卖儿童严重侵犯儿童的人身权利,往往给被拐卖儿童及其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巨大伤痛。家庭从此破碎,儿童可能面临虐待、强迫劳动、性侵害等恶劣处境。这种罪行的社会危害性极大,从刑罚的报应性角度看,死刑是对这种严重罪行的一种强有力的回应。

另一方面,判处死刑也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在当前拐卖儿童犯罪仍有发生的情况下,死刑的威慑力有助于减少潜在的犯罪人实施这种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不过,也有观点认为,从改造犯罪人的角度看,终身监禁等刑罚也可以实现剥夺犯罪人再犯罪能力的目的。但总体而言,鉴于拐卖儿童犯罪的严重性,判处死刑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具有合理性。

二、故意杀人致死判死刑还要赔偿吗

故意杀人致死被判死刑后仍需赔偿。

从法律规定看,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付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等。这是基于民事侵权责任的要求。

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说,刑事处罚是对犯罪人触犯刑法的惩处,是公权力对犯罪行为的制裁。而民事赔偿是犯罪人对被害人及其家属因其犯罪行为所遭受损害的补偿,是一种私法上的责任。两者性质不同,不能相互替代。所以即使犯罪人被判处死刑,也不能免除其民事赔偿责任。

三、故意杀人致死会判死刑吗

故意杀人致死不一定会判死刑。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杀人致死案件的量刑,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其一,犯罪动机是重要因素。如果犯罪动机极其卑劣,如为了获取巨额财产而精心策划杀人,那么判处死刑的可能性较大;但如果是因一时激愤,例如长期遭受被害人欺压而临时起意杀人,可能会酌情从轻处罚。其二,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程度。多次实施故意杀人行为或者杀人手段特别残忍的,主观恶性大,更可能判死刑;反之,初犯且有悔罪表现的,会影响量刑。其三,是否存在从轻、减轻情节。例如犯罪人有自首、立功表现,或者在犯罪过程中是受他人胁迫等情况,也不会轻易判处死刑。

来源:头条-故意杀人致死会判死刑吗,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