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感诈骗案立案的标准
情感诈骗案立案需符合一定标准。从犯罪构成看,主观上犯罪人要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如编造虚假身份、经历等取得被害人信任,进而实施诈骗行为。
在诈骗数额方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一般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即可能立案追诉。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具体数额标准会有所不同。
除数额标准外,即便未达数额较大标准,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形,如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等,也应当立案。
二、销售诈骗怎么定性诈骗
销售诈骗定性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从主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若在销售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意图骗取消费者财物归自己所有,符合这一主观特征。比如编造产品虚假功效、虚构货源等情况,目的是骗取钱财,可认定有非法占有故意。
客观上,实施了欺诈行为并使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常见情形包括:夸大产品性能,实际产品根本不具备所宣称功能;假冒知名品牌销售伪劣商品;以“零风险投资回报”等虚假承诺吸引消费者付款。消费者基于这些错误信息交付财物,遭受财产损失。
同时,诈骗金额也很关键。不同地区对销售诈骗立案的金额标准可能有差异,但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标准,才构成犯罪。若金额未达标准,虽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等法律后果。只有全面考量主客观因素及金额等,才能准确对销售诈骗进行定性。
三、购物诈骗算合同诈骗吗
购物诈骗与合同诈骗有一定关联,但不能简单认定购物诈骗就属于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这里强调“合同”这一要素,合同通常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而购物诈骗,是在购物环节实施的诈骗行为。如果购物行为符合合同的构成要件,比如双方达成了具有明确权利义务的购物约定,一方通过欺诈手段骗取财物,这种情况下购物诈骗可构成合同诈骗。例如,在网络购物中,商家与消费者达成电子购物合同,商家虚构商品信息骗消费者付款,就可能构成合同诈骗。
然而,如果购物过程不符合合同的严格定义,比如在一些随意的交易场景中,缺乏明确的合同要件,那么就可能属于普通的诈骗行为,而非合同诈骗。所以,购物诈骗是否算合同诈骗,要依据具体购物交易的性质、双方行为以及是否符合合同诈骗的构成要件来综合判断。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情感诈骗案立案的标准是什么
●情感诈骗案立案的标准有哪些
●情感诈骗如何定罪
●情感诈骗如何立案
●情感诈骗怎么判
●情感诈骗犯法吗
●情感诈骗金额量刑标准
●情感诈骗案立案的标准有哪些
●情感诈骗如何报案
●情感诈骗罪构成要件
●销售诈骗怎么定性诈骗罪
●销售诈骗怎么处罚
●销售诈骗罪的认定
●销售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量刑
●销售怎么才算诈骗
●销售怎么才算诈骗
●销售诈骗可以报警吗
●做销售诈骗会判多久
●销售欺诈算诈骗罪吗
●销售欺诈罪的立案标准
来源:临律-购物诈骗算合同诈骗吗,购物欺骗属于诈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