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赔偿比例,交通事故报警量刑多少

交通事故 编辑:范凝

一、交通事故责任赔偿比例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完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及无责任。

相配套的赔偿责任比例分别为:100%、60%-90%、50%、10%-40%及0%。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主次责任的赔偿比例通常设定为7:3。

关于赔偿金额的确定,需根据事故所导致的损害严重程度进行判断:

1.若未对受害者身体造成伤残,则赔偿项目应包含:医疗费用、误工费用、护理费用、交通费用、住宿费用、住院伙食补贴费用、必要的营养费用;

2.若对受害者身体造成了伤残,除了上述第1点所列的赔偿项目之外,还需额外支付: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用、被抚养人生活费用,以及由于康复护理、持续治疗而实际产生的必要康复费用、护理费用、后续治疗费用;

3.若导致人员死亡,除第1点所述费用外,还需支付:丧葬费用、被抚养人生活费用、死亡补偿费用,以及受害人家属办理丧葬事宜所需的交通费用、住宿费用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二、交通事故报警量刑多少

1.导致特大事故发生,并负有次要责任以上者,以及引发重大事故,并承担同等责任以上的情况,均将面临十天以上十五天以下的拘留处罚,或被处以一百五十元以上至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2.对于引发重大事故,但仅负次要责任的行为,以及造成一般事故,且需承担主要责任以上的情况,则将受到十天以下的拘留处罚,或被处以五十元以上至一百五十元以下的罚款。

3.若仅造成一般事故,且需承担同等责任以下的情况,以及引发轻微事故,并负有交通事故责任的行为,则将被处以五十元以下的罚款,或给予警告处分。

4.若上述行为构成犯罪,则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如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道路交通事故中,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是怎么样计算赔偿的

关于交通事故中的主要责任及次要责任的赔偿情况,可依照以下准则进行: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时,如若当事人负有主要责任,则需承担总损失70%的赔偿义务;而当当事人负次要责任时,则仅需承担总损失30%的赔偿责任。

2.若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或行人之间发生了交通事故,那么在机动车方面负有主要责任的一方,需要承担总损失80%的赔偿责任;反之,非机动车辆或行人负有次要责任的话,则只需承担总损失20%的赔偿责任。

同样地,如果机动车一方负有次要责任,其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总损失的40%;而非机动车辆或行人负有主要责任,其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则为总损失的60%。

机动车在发生交通事故并对他人造成损害时,首先应当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公司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进行赔偿;若仍存在不足之处,则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公司根据保险合同约定进行赔偿;若机动车商业保险也未投保,则由侵权责任人负责赔偿剩余部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来源:头条-道路交通事故中,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是怎么样计算赔偿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