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天气,南汇中学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熊莉依

南汇天气,南汇中学

大家好,由投稿人熊莉依来为大家解答南汇天气,南汇中学这个热门资讯。南汇天气,南汇中学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汇区属于上海哪个区

澎湃新闻记者 王琳杰

南汇于唐代成陆,洪武筑城,雍正建县,是五个新城中最年轻的新城。位于东海之滨,这座新城生成与发展的根基是“向海而生,因盐而兴”。

12月23日晚8点,“魔都与新城”系列讲座第六场“南汇——向海而兴:从水乡小镇到一流滨海城市” 在线上举办。原上海南汇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王树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段炼,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等三位专家分别围绕南汇的由来、海洋文化与南汇盐业以及南汇的产业发展发表主题演讲。

本次讲座是《魔都与新城》系列的最后一场。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出席会议并对“魔都与新城”项目进行总结。

“向海而生,因盐而兴”——南汇的由来及历史古迹

原上海南汇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王树华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王树华在讲座中介绍了南汇的由来,由于长江水出海后受海潮顶托,折旋向南与钱塘江水汇合,故称南汇。其地形象老鹳伸长嘴,突出在海中,又称“南汇嘴”。

随着南汇的土地不断向东海延伸,为了抗击台风和海潮侵袭和外敌的侵扰,在延伸的海岸线边修筑海塘。所筑海塘不但考证了南汇成陆的轨迹,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再现了浦东先民靠海而居的生活图景。南汇又是因盐而兴。这里的先民根据本地实际,利用海洋资源,“煮海熬波”,发展盐业生产,使南汇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海盐产区,并带动了相关的航运、商业等发展。

海洋文化与南汇盐业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段炼

段炼在演讲中详细讲述了南汇的盐业发展。古代上海经济有三大支柱:盐业、航运和棉花,其中盐业是最早的。这里曾有著名的下沙盐场。元人陈椿所著《熬波图》详细记述了下沙盐场的煮盐技术,从中可窥见当时盐业的盛况。海岸东移,盐场随之东迁,由下沙而新场,由新场而大团。在盐业经济的带动下,下沙、周浦、新场相继形成集镇。其中,新场“歌楼酒肆,商贾辐辏”,有着“赛苏州”的美誉。清雍正四年,因财赋繁重,为便于治理,划上海县长人乡和下沙盐场设立南汇县。向海而生,大海赐予了这片土地丰富的资源,盐业造就了南汇昔日的辉煌。今天,这里保留了一些地名、民歌,盐业文化已经流淌到当地的文化血脉中。

从盐花浪花到创新之花

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

王思政重点从产业发展角度为南汇(临港)的未来出谋划策。农耕文明时代,南汇开出过洁白的盐花。浦东开发开放年代,南汇又绽放出壮丽的改革开放浪花。为了适应对外贸易大进大出,修建浦东机场和洋山深水港,使上海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深水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上海航空港客流量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个过亿人次的城市,航空货邮量连续十多年保持全球第三第四,为助力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立下汗马功劳。

王思政指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南汇又将开出创新之花。这里正在发展临港先进装备制造,打造东方芯港、生命蓝湾、大飞机园、信息飞鱼等特色产业园,以及顶尖科学家社区。未来将会进一步做好制度开放试点和压力测试,开展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业务。南汇新城面积最大,位于临港核心区,借力浦东引领区政策,已经落地了一批世界级项目。这里离上海最远,但离世界最近,面向未来的南汇新城将书写上海向海而兴的新篇章。

在“魔都与新城”系列讲座的收官之际,上海报业集团和上海博物馆领导分别发言,对项目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合作的方向。

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季颖

季颖在演讲中表示,新媒体不仅仅做碎片化传播,也可以做有深度、有厚度、有长期价值的文化传播,《魔都与新城》这一项目正是一个好的案例。新城建设不会一蹴而就。在五个新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何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利用文化优势聚人?如何通过产业集聚促发展?上海报业集团旗下媒体,包括澎湃新闻,会继续努力,长期研究这些课题。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

汤世芬表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驱力。作为城市文化传承的最重要场所,博物馆也承载着文化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上海博物馆与澎湃新闻强强联手,推出了“魔都与新城”这个符合创新文化特质的项目,讲述“五个新城”的文化历史,从而塑造上海城市的精神品格,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今后,上海博物馆和澎湃新闻还将继续合作,推动“魔都与新城”项目的成果转化,以文旅赋能“五个新城”建设,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刘威

南汇支线

为增强退役军人的荣誉感与归属感,弘扬红色文化,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红色足迹,新城风采”主题红色路线打卡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40名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属等踊跃参加。

云厅讲滩涂新貌、老兵感开放宏图

走进滴水云厅,讲解员通过“源、潮、港、湃、湾”五个单元,全方位呈现临港城市规划、生活配套、制度政策体系以及生态风貌。退役军人们了解了“从滩涂到新城”的规划建设历程,感受浦东开发开放再出发的宏伟蓝图,对临港新片区的规划和发展有了宏观认识,对这片土地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前沿产业展魅力、退役军人心澎湃

随后,退役军人们来到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展示馆。丰富多元的展示内容令人目不暇接,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先进设备模型,到集成电路产业中芯片制造的精细工艺流程展示,再到生物医药板块各类创新药物及研发成果的陈列,无一不让退役军人们深切感受到临港新片区在前沿产业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强劲发展势头。

雷锋事迹励军心、展品陈列映初心

最后,退役军人们来到雷锋纪念馆。该馆是上海高校中第一家以雷锋为主题的纪念馆,坐落于上海建桥学院临港校区内,荣获全国首批 “雷锋精神高校示范教育基地”。退役军人们专注聆听雷锋从苦难童年到成长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楷模的历程,仔细端详馆内陈列的展品。雷锋生前使用过的书籍、劳动工具、心得笔记本,都让他们感受到雷锋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工作的热忱。

此次活动不仅让退役军人重温红色记忆,感受榜样力量,同时还让老兵们领略新城的发展和感受未来的前景,持续增强了退役军人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激励他们在新时代持续发光发热,书写新的篇章。(上海市浦东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南汇房价

大家好,我是上海小蚂蚁。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另外一条市域线+南汇支线,又被称为两港快线。4月份从上海申铁投资有限公司发布的招标公告中,明确提到了南汇支线计划通车时间是2027年6月30日。

然而今年年初,南汇支线5标迎来建设新进展。东大公路站至临港综合区站盾构区间联络通道顺利完成,这也是全线首座施工完成的联络通道。同时,今年三月份也实施了涉及4个车站及区间的施工装修等招标,包括下盐路站、东大公路站、临港综合区站、临港开放区站车站等。

另外,在年初申铁公司发布的招采信息中,南汇支线8列4编组,共32辆,要求交货期分两批:第一批次5列车:首列车于合同生效后的第17个月交货,合同生效后第18个月开始每个月同时交2列车,直至5列车全部交货完毕;第二批次后续3列车,合同生效后第18个月开始交付,最终交付时间以甲方通知为准。所以推断一下:假设2025年3月中标合同生效(2月中标已公示),于2026年8月开始交付首列车,2026年10月底一批次5列车基本交付完成,按此进度,南汇支线是否真的有望在2026年实现局部的通车运营?(具体时间以官方通告为准)

好饭不怕晚,1-2年的时间,南汇支线肯定就开通了。今天小蚂蚁带大家先看看利好的板块和小区。

01、强化临港新片区与主城区联动

推动浦东枢纽能级提升

上海南汇支线(两港市域铁路)是上海市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整体规划为一次性建设;全长约 34.86 公里,其中主线长约 27.88 公里,东支线长约 6.98 公里,全线共设 6 座车站,包括下盐路站、东大公路站、临港综合区站、临港开放区站4 座新建车站,以及浦东机场 T3 航站楼站、上海东站2 座接轨站。线路设计时速 160 公里,采用大站快车与站站停结合的运营模式,建成后将实现临港新片区 15 分钟直达浦东枢纽、60 分钟通达虹桥枢纽的时空目标。

作为临港新片区 “一核五区” 空间布局的重要交通支撑,南汇支线将直接连通临港中央活动区与浦东枢纽,缩短临港至陆家嘴、张江等核心区域的通勤时间,加速人才、产业要素流动。

与机场联络线、嘉闵线等线路形成网络,实现临港新片区与虹桥枢纽、长三角示范区的快速衔接,助力临港成为 “衔接内外、陆海空联动” 的国际开放枢纽

同时,通过上海东站、T3 航站楼站的换乘,南汇支线将强化浦东枢纽的辐射能力,预计日均客流量可达 10 万人次,缓解现有轨道交通 16 号线的压力;支撑浦东枢纽 “空铁一体” 规划,为上海东站引入沪通铁路、沪乍杭铁路等国家干线铁路提供配套,提升上海在长三角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南汇支线作为上海 “十四五” 期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其建设进度与临港新片区、浦东枢纽的发展紧密相关。尽管存在开通时间调整,但项目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意义显著。

02、利好板块和小区

主要利好临港新房或次新商品房

上海南汇支线(两港市域铁路)全长约 34.86 公里,其中主线长约 27.88 公里,东支线长约 6.98 公里。自北向南先后经过祝桥、书院镇和临港新城。共设六个站点,分别为上海东站、T3航站楼站、鹏翔路站、滨海森林公园站、星海湾路站、滴水湖北站。(以官方公布为准)

祝桥:

浦东祝桥板块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和上海东站(建设中)双枢纽优势,正加速从传统城镇向 “航空城” 转型。居住氛围上,商品房占比约 66%,远洋万和四季、公元 2040 等新盘集聚,配套万家沟滨水绿地、祝桥文化公园等生态空间,结合 2025 年新建的河道绿化工程,形成 “公园 + 社区” 宜居格局。

商业医疗方面,现有佛罗伦萨小镇、欧得隆购物广场等商业体,三甲综合性医院九院祝桥院区已投入运营,填补区域高端医疗空白。学区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产业上,聚焦航空制造、物流、会展三大方向,临空产业园北区集聚海特航空、密尔克卫等项目;未来依托上海东站(2027 年运营),将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低空经济,规划建设 38 万平方米站前商业综合体,推动区域经济能级跃升。整体来看,祝桥正以 “空铁联运枢纽 + 临空产业高地” 为定位,加速融入浦东引领区建设,成为浦东中部产城融合新标杆。利好小区:

上海东站:公元2040(2013-2021年)、千汇苑、祝和苑等;

T3航展路:利好各种村落,例如先进村、红星村等。

翔鹏路站:同样利好村落,例如义泓村、施家宅等。


书院镇:

书院镇地处临港新片区西北门户,依托 “临港绿心” 生态基底与南汇支线,正加速从传统农业镇向 “科创田园小镇” 转型。居住氛围上,商品房占比约 58%,以中建・玖里书香、东方颐城等新盘为主,配套黄华村口袋公园、新欣一村社区绿地等生态空间,形成 “公园 + 社区” 宜居格局。

商业医疗方面,禹洲城市广场优化升级带动沿街 2.7 万方商业招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分中心改造完成 50%,并与市六医院东院建立 “三级签约” 医疗协作机制,填补高端医疗空白。学区资源以书院镇中心小学、进才书院学校为核心,后者作为新建未来创新学校,聚焦创客教育与数智化教学,推动教育质量提升。

产业上,旭合临港书院产业基地(在建)、金盾特种车辆等项目集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未来规划 “双廊三心三片” 空间结构,打造科创田园风貌区与高效农业示范区,依托上海东站辐射效应,培育总部经济与数字经济新增长极。整体来看,书院镇以 “生态优先、产城融合” 为导向,正成为临港新片区北翼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

利好小区:

滨海森林公园站:一众村落,例如东化村、东代村、东洼村等,最近的中建·玖里书香、东方颐城等商品房预计也在3-4公里。


临港新城:

临港新城板块作为上海自贸区核心承载区,居住氛围以高品质商品房为主导,占比超 50%,滴水湖周边形成临港首府、宜浩欧景等低密社区,叠加人才公寓与动迁房形成多元格局。生态资源突出,滴水湖环湖景观带(4.68 万平方米)、春花秋色公园(2.81 平方公里)及规划中的金汇中央公园构建 “15 分钟公园生态圈”,绿化覆盖率超 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 17 平方米。

商业配套以港城新天地(5 万平方米)、百联临港生活中心为核心,形成 “1+4+1” 布局(1 个新城商业中心、4 个社区商业中心、1 条特色商业街),涵盖 IMAX 影院、精品超市及临港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医疗资源方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三级甲等)二期扩建 2025 年投用,新增 600 张床位,叠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 “15 分钟医疗圈”。

学区资源持续升级,上海中学东校(市重点)、建平临港小学(福山教育集团)形成基础教育矩阵,顶科社区规划新建 28 班制初中及多所幼儿园,预计新增学位超 3000 个。产业聚焦智能新能源汽车与 AI 产业,特斯拉超级工厂年产超 75 万辆,带动延锋国际、宁德时代等 400 余家供应链企业集聚,2023 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 4333 亿元,其中智能汽车占比近 70%。

未来规划中,南枫线、两港快线(2025 年通车)串联浦东枢纽,推动滴水湖金融湾(700 家金融企业)、AI 创新港(60 余家企业)等载体建设,目标 2030 年建成 “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形成 “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 的现代化新城。

利好小区:

星海湾路站:大量土地供应,后续应该会有较多新房;

滴水湖北站:一众新房,例如:国贸象屿龙湖星璟园(未交房)、上实望海、雅戈尔星海云境等。


03、总结

为临港而建,但抄底临港需谨慎

从南汇支线的路线来看,北边是上海东站和T3航站楼,尤其是T3航站楼周边基本没什么住宅的,途径的翔鹏路站和滨海森林公园站周边也是农村为主。滨海森林公园最近的商品房也有3-4公里的距离,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称之为地铁房。

只有临港新城的滴水湖北站周边大片新房还未交付,以及星海湾路站周边还有大片土地。所以这条线基本就是为了扶持临港新城而建的,后续南枫线、机场联络线后段连接之后,彻底打通临港新城与核心区、虹桥机场以及南部奉贤、金山以及浙江的联通,进一步提升临港的战略支点意义。

对于买房而言,小蚂蚁仍然坚持以自住为主。对于区域客户还是可以重点考虑的,同时南汇支线的开通,也会大大缓解16号线的通勤压力,因此,16号线沿线的区域客户也是非常利好的。

唯一具有投资属性的基本就是临港新城。对于后续发展还是非常看好,只不过,发展周期可能会比较久远,预计10年左右,而且存在大量新房供应,二手房市场也是比较惨淡。这两年,随着价格回调,很多新房基本破发。

在如此长期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投资相对较早,持有时间会非常长,因此小蚂蚁也不是特别建议此时去临港抄底,毕竟供应量在那里,人口导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什么时候可以考虑投资了,可以看一个指标——年化租金回报率。如果该指标达到3%了,在考虑进去也不迟的。

我是上海小蚂蚁,关注我,让我们一同观楼市,看经济,保住自己的钱袋子。

南汇区

翻开地图,我们发现,浦东的南汇地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滨海文化特色:滨海盐业兴起,带来了三灶、六灶、大团、新场……抗倭防盗,于是有三墩、六墩、烟墩……海塘通道,又有了黄路、邬家路……今天就跟着小布,一起来探寻浦东南汇地区各个地名的由来吧!

惠南

惠南位于南汇地区中部偏东,川南奉公路、南祝路、沪南公路交汇处。面积2.2平方千米。明洪武十九年(1356年)于此设南汇嘴千户所,并筑城御倭,名南汇城。1934年因有惠南书院、惠南桥,并寓意“有惠于南汇”而得名。聚落呈正方形,东、南、西、北4条大街和人民路为主要街道,东大街和南北大街为闹市。

周 浦

周浦位于南汇地区西北部,沪南公路、上南路(原周周公路)、川周公路交汇处。周浦镇人民政府驻地。曾名杜浦,旧有澧溪、七家村、曹家弄、储里、华谷里等名。南宋时设杜浦巡检司,明代称周浦镇。清代为浦东主要粮、棉集散地之一,有“小上海”之称。聚落呈矩形。面积1.9平方千米,东西向东大街及沪南公路两侧为闹市。

周浦集镇老街旧影

瓦 屑

瓦屑在南汇地区北部,六灶港、横沔港于此交汇。原瓦屑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旧名瓦屑墩。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遭焚毁,因积瓦砾成墩而得名。镇区南濒北六灶港,北临金银河,东西傍横港和黄泥浜。周祝公路和申江南路(原新坦瓦公路)在此交接。由两条主要街道组成,东西向老街长约1千米,多为住宅区,西端有南北向新街,长约300余米,新街南段为商业区和行政管理区,北段为工业区。

瓦屑集镇老街

横 沔

横沔位于南汇地区西北部,旧称沔溪,因横沔港旧称沔溪而得名,又名横沔。1981年因横沔乡人民政府机关西迁后,习称横沔老镇。约于清乾隆年间形成集市。聚落呈东西向矩形。

横沔老镇老街

下 沙

下沙位于南汇地区西部,咸塘港、盐铁塘于此交汇,沪南公路东侧。原下沙乡、镇人民政府驻地。下沙原名为鹤沙,成陆于唐朝以前,因沙滩上常有鹤来淘沙,故得名鹤沙。本地方言“鹤”“下”谐音,故称今名。南宋置两浙都转运盐使司松江分司,元代已具集镇规模。

下沙集镇老街

沈 庄

沈庄位于南汇地区西部,下沙集镇以南,沈庄塘、北五灶港和咸塘港交汇于此。相传元末沈万三曾在此置田庄,明代成镇后,镇因而得名。镇区北当五灶港之冲,西是沈庄塘,靠沪南公路。东临咸塘港,南北向主街沿咸塘港向南延伸,长约1千米,主街北端有西向小街,长约百余米。

沈庄集镇老街

航 头

航头位于南汇地区西南部。航头镇人民政府驻地。明代即已成镇,建有盐仓,名斜角仓,候商牙行多聚此。镇南的闸港和镇东的咸塘港中,舟楫群集,是重要的航运码头,故名航头,又有古航里之称。地理位置优越,闸航公路、南航公路和沪南公路交汇于此,陆路交通便利;东有咸塘港、新闸港、南有大治河,又给这里组成了一个极为方便的水上交通网络。

航头集镇老街

新 场

新场位于南汇地区西南部,沪南公路、新奉公路、申江南路(原新坦瓦公路)交汇处。新场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昔滨海沙滩曾见岩石露头,状如笋,初名石笋里。元代下砂盐场迁于此而称新场。明弘治年间商业繁盛。聚落呈矩形。新场港穿过,附近港汊多马鞍形桥梁和石牌坊,镇上多明清建筑,富有江南水乡小镇特色。

新场集镇老街

宣 桥

宣桥集镇

宣桥位于南汇地区南部,南枕大治河,是南宣公路起点。宣桥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为宣家桥,相传400余年前,有宣姓宜兴人来此开店定居,筑木桥横跨南四灶港上,因此得名。

三 灶

三灶位于南汇地区中部,三灶港中段西侧。原三灶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周家庙,以周姓在此建庙而得名。后因地处第三灶,改称今名。清代成集,集镇沿北三灶港东西向呈矩形分布,民国时期曾为南汇县中部的重要集镇,东西长约1千米,有商店150余家,其中茶馆即有30余家。

三灶集镇老街

坦 直

坦直位于南汇地区中部,立新港、北四灶港于此交汇。原坦直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富丰庄,相传明初饶川知府陆文旺居此,建一座大石桥,桥塌毁后,人称此地为塌石桥。清嘉靖年间,集镇形成时,于此又筑石桥一座,桥面坦而直,乃以谐音取名为坦直桥,村以桥名。

坦直集镇老街

六 灶

六灶位于南汇地区北部,周祝公路、南六公路交汇处。原六灶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据清光绪《南汇县志》载:“此地临六灶港北,盐场时期,在此曾设有汛防,名六灶汛。”成集镇后,遂名为六灶,是南汇较古老的集镇之一。老街形成于清初,东起自柏塔,西至环桥,名“向字街”,全长1.5千米。

六灶集镇老街滨水一角

祝桥

祝桥位于南汇地区东北部,浦东运河、六灶港交汇处。祝桥镇人民政府驻地。明嘉靖年间,为御倭寇,沿里护塘挖御寇河,上修竹桥一座,始成村集,村以桥名为竹桥,后谐音为今名,又称祝家桥。它东联祝潘公路,西通周祝公路,川南奉公路南北纵向而过。古时是川沙、南汇交界处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祝桥集镇老街之一——中大街

盐 仓

盐仓位于南汇地区东北部,南祝路穿过,原盐仓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属下沙盐场四团地,因筑有储盐仓库而得名,形成集镇后,为四团乡的中心地,曾名为四团仓,1934年后复为今名。镇区沿老护塘修筑南北一条街,长约1千米,曾是塘东塘西物资的重要集散地。

黄 路

黄路位于南汇地区中部,川南奉公路和黄路港经此。原黄路乡、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清光绪初期有黄姓人垦殖于此,筑有小路一条,人称黄家路。光绪末期,这里逐渐成镇,镇因而得名。自1946年为黄路乡政府驻地后形成集镇。

黄路集镇老街

三 墩

三墩位于南汇地区南部,原三墩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明代为御倭寇入侵,沿里护塘东侧曾筑烽烟墩设防,自南而北,此地属第三墩,故名。镇区呈丁字形分布,西为浦东运河,北为大治河,是三三公路的起点,西行1.6千米为川南奉公路。

三墩集镇老街

大 团

大团位于南汇地区南部,浦东运河、团芦港、二灶港交汇处。大团镇人民政府驻地。明隆庆二年(1568年)下砂盐场自南而北划分为9个盐区,以团为通名,此地在最南端,名头团、一团,后以“头”、“一”与“大”同义,遂称大团。

大团集镇老街之一——西臭弄

彭 镇

彭镇位于南汇地区东南部,马五公路、彭平公路交汇处,原彭镇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蟛蜞镇,简名蟛镇,清末渔民曾集资于此建蟛蜞庙(已圮),成集镇后,因而得名。民国16年(1927年)建乡,以谐音定名为彭镇乡,后地随乡名。

泥 城

泥城位于南汇飞去东南部,团芦港、黄沙港于此交汇。泥城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原为一片芦苇荡,清道光、咸丰年间,江苏启东、海门、崇明一带平民相继来此,四周筑土堤进行围垦。土堤围呈方形状如城,后成集,因名。

书 院

书院位于南汇地区东南部,石皮泐港经此,原书院乡、镇人民政府驻地。成镇于20世纪初,原名石皮泐镇,因沿石皮泐港而得名。书院地区是南汇建县后新垦殖的地区,原属县教育公产,名书院学田,1927年设乡时取名书院乡,沿袭至今。

万 祥

万祥位于南汇地区东南部,万祥镇人民政府驻地。约于清末形成村落,因原有万祥裕南货店而得名。1959年设万祥人民公社,社址设于此地,村落逐步繁荣起来形成集镇。=

新 港

新港位于南汇地区东南部,新开港经此。原新港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原名小洼港镇,因临小洼港而得名,小洼港开挖时间晚于南六灶港,故又有新开港之名。1957年设新港乡,为乡机关驻地,遂称今名。

老 港

老港位于南汇地区东部老港镇境内,西距惠南镇9千米。20世纪初期形成市集,因傍老港河而得名。市集由两条呈“T”字形相接的街道组成,各长百余米。抗日战争初期遭日军洗劫而衰落,1950年设为老港区机关驻地后恢复。

芦潮港

解放前,渔民下海捕鱼主要从“搁头港”出进。因“搁头港”出滩较远,且淤泥多,道路泥泞难走,于是有的渔民从“搁头港”东侧密集的芦苇中向东南出海,渐渐地从芦苇中踩出一条小路。以后,走这条路的人越来越多,日积月累,路越踩越宽,也越踩越低。经过几次潮汛,低陷的路面冲出一条有5米宽的深漕。大约在1935~1938年间,渔民给这条深漕随意起了一个名字叫“路漕港”。以后,地方政府和当地人也沿用这个地名。1960年,南汇县人民政府在“路漕港”口建三门节制水闸,用谐音改成“芦潮港”,沿用至今。

资料:上海市测绘院官方微信@图溯上海

编辑:张添翼、周艺泓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南汇天气,南汇中学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