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歧视最严重的10个国家,女性歧视的表现
大家好,由投稿人秦悦来为大家解答女性歧视最严重的10个国家,女性歧视的表现这个热门资讯。女性歧视最严重的10个国家,女性歧视的表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女性歧视女性话语体系
实现男女平等的那一天还有多远呢?联合国的调查发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而且性别歧视在一些国家仍然非常严重,全球包括女性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对女性持有偏见。
Photo by Samantha Sophia on Unsplash
A new UN report has found at least 90% of men and women hold some sort of bias against females.
联合国的一份新报告发现,至少90%的人对女性持有某种偏见。
The \"Gender Social Norms\" index analysed biases in areas such as politics and education in 75 countries.
“性别社会标准”指数分析了75个国家在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性别偏见。
Globally, close to 50% of men said they had more right to a job than women. Almost a third of respondents thought it was acceptable for men to hit their partners.
从全球来看,近50%的男性表示他们比女性更有权利获得工作。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男性打配偶是可以接受的。
There are no countries in the world with gender equality, the study found.
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性别平等的国家。
Zimbabwe had the highest amount of bias with only 0.27% of people reporting no gender bias at all.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cale was Andorra where 72% of people reported no bias.
津巴布韦的性别歧视最严重,只有0.27%的人没有报告性别歧视现象。性别最平等的则是安道尔共和国,有72%的人报告称不存在性别歧视。
In Zimbabwe, 96% of people sai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was acceptable and the same proportion did not support reproductive rights. In the Philippines, 91% of people held these views.
在津巴布韦,96%的人表示对女性实施暴力是可以接受的,还有同样多的人不支持生育权。在菲律宾,91%的人持有这些观点。
Photo by Jessica Podraza on Unsplash
Women in political roles
政界的女性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about half of the world's men and women feel that men make better political leaders.
这份报告指出,全球约半数的男性和女性认为,男性能成为更好的政治领袖。
In China, 55% of people thought men were better suited to be political leaders.
在中国,55%的人认为男性更适合当政治领袖。
Around 39% of people in the US, which is yet to have a female president, thought men made better leaders.
在从未有过女总统的美国,约39%的人认为男性更适合当领导人。
However in New Zealand, a country that currently has a female leader, only 27% of people thought that.
然而,在由女性担任国家首脑的新西兰,只有27%的人这么认为。
The number of female heads of government is lower today than five years ago with only 10 women in such positions in 193 countries, down from 15 in 2014.
如今,担任政府首脑的女性数量相比五年前下降了,193个国家中只有10位女性担任政府首脑,相比2014年的15位有所下降。
However when it comes to seats in parliament, there is a slightly higher percentage of women in these roles.
不过,进入议会的女性数量稍有增加。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had the highest share of seats in parliament held by women with 31%. South Asian countries had the lowest percentage at just 17%.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女性占据议会席位的比例最高,达到31%。南亚国家女性入议会的比例最低,只有17%。
Screenshot from BBC
Pedro Conceição, head of UNDP's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Office said: \"We have come a long way in recent decades to ensure that women have the same access to life's basic needs as men. But gender gaps are still all too obvious in other areas.\"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办公室主任佩德罗·孔塞桑说:“最近几十年来,为了确保女性能够和男性一样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权利,我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其他领域的性别差距仍然很明显。”
Women in the labour market
劳动力市场的女性
Women are paid less than men and are much less likely to be in senior positions. Globally, 40% of people thought men made better business executives.
女性的薪酬低于男性,而且身居高位的可能性比男性低得多。全球范围内,40%的人认为男性做企业高管更出色。
In the UK, 25% of people thought men should have more right to a job than women and said men made better business executives than women did. In India that figure was 69%.
在英国,25%的人认为男性比女性更有权利获得工作,而且表示男性做企业高管比女性做得更好。在印度这一比例是69%。
Raquel Lagunas, UNDP gender team acting director said: \"We must act now to break through the barrier of bias and prejudices if we want to see progress at the speed and scale needed to achieve gender equality.\"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性别团队代理主任拉克尔·拉古纳说:“如果我们想要加速推进以达到性别平等,我们就必须现在采取措施来打破歧视和偏见的障碍。”
英文来源:BBC
翻译&编辑:丹妮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社会对女性歧视
文|王远方
近日,全国妇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共同推进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完善对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支持举措,促进女性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针对社会关注的就业性别歧视问题,《通知》中也明确指出,涉嫌就业性别歧视的单位,将被联合约谈。
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由来已久。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近6成的女性在求职过程中被问及婚姻生育状况,而同一问题仅有2成男性会被问到。近年来,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歧视方式可谓层出不穷。孕期、产期、哺乳期,都成了女性被歧视的原因。能力上不逊于男性,不少女性在机会的获取上却大打折扣。
社会上,某些行业会存在男性或女性居多的情况,如护理、保姆、保安等。这种职业性别隔离,是由一些传统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造成的,是人们结合生理及心理特点,在观念上对男性、女性所能从事工作的认知及定位。
3月6日,2021年银川现代服务业暨妇女人才专场招聘会上,求职者在招聘会现场拍摄招聘信息。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然而,在今天的就业市场上,某些岗位“顺其自然”地将女性拒之门外,或者把性别歧视隐晦地通过职业性别隔离的方式展现出来。片面地认为女性不能从事某些工作,或者将婚姻家庭情况视为影响女性工作成果的因素。这些都该从职业性别隔离的概念剥离出来,而该被放入性别歧视的范畴中。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将女性求职者拒之门外,这种行为尤其值得警惕。同时,某些性别歧视一再成为女性职业发展道路上的“职业天花板”,导致女性的就业生存空间进一步狭窄。
对于社会上长期存在的歧视现象,三部门从市场监管方面也做出了相应部署。“要强化市场监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事实上,保护职场女性不被歧视不是一家公司、一个部门的事情,而应当是多地区、多部门积极联动的,真正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女性、保护女性的良好氛围。同时,让利益被侵犯的女性能够有畅通的反馈机制,防止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变成女性再次被就业歧视的新负担。
此次《通知》也明确提出,要“结合市场需求和女性高校毕业生特点”,去“开发一批适合女性高校毕业生的培训课程”。这对女性就业市场是一个提醒,某些职业性别歧视的产生,也是由于用人单位在岗位设置、考核标准中单一化,未能结合性别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方案。
求职者(右)向用人单位工作人员了解招聘信息。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以外卖行业为例,据《外卖骑手职业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中公布的数据显示,从性别来看,87%为男性外卖骑手,13%是女性外卖骑手。采取同样的绩效标准和平台奖惩机制,导致女性在这一工作中并不具有优势,形成了外卖平台男多女少的性别结构。生理上的特点决定女性不适合某些工作,但这不该成为整个行业拒绝或歧视女性的借口。为女性求职者找到适合的岗位,跨越职业性别的隔离,让女性在工作上的优势得到充分地体现。某些曾经被认为女性不适合的工作,是否也能够为女性提供施展才华的可能性,同样值得期待。
当前,新一轮的校园招聘季正拉开帷幕,此次三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是对女性高校毕业生合法利益的保护。不过,对涉事企业进行约谈只是个开始,面对就业市场上可能出现的隐性限制或改头换面的新歧视行为,反对就业性别歧视的道路需要更坚定地走下去。
文字:王远方
图片:新华社等
朗诵:王茜
女性歧视广告
近几年,女性就业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依然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湖南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科力尔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聂鹏举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解决女性就业中性别歧视问题的建议》。
聂鹏举表示,目前性别歧视问题在我国女性就业过程中仍然广泛存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女性群体的就业权利、阻碍了其职业发展,使众多女性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经济和人格独立,赢得社会尊重。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女性群体分享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也成为了阻碍我国综合国力增长的顽疾。如何解决或改善该问题,关系到民生幸福,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
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受到歧视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聂鹏举分析,从经济方面来讲,市场经济企业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导致了就业市场中女性受歧视的现象。
“与男性员工相比,雇用女性员工似乎成本高效益低。首先,女性在怀孕期间因为身体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工作效率较低,在生育和哺乳期间又有权享受法定的假日和福利。从而导致的利润损失使公司不堪重负。”聂鹏举表示,“其次,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生活中。这种家庭分工显然直接影响到妇女的职业表现,客观上也使妇女无法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中国目前的退休制度表明,女性一般比男性提前退休五年,这意味着女性的终身就业时长至少比男性少五年,企业也就少了五年的收入。”
聂鹏举还表示,现行法律对就业歧视问题关注度不够。首先,缺乏所必需的现行法律制度。由于我国尚未颁布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也没有明确“歧视”的概念,一些禁止女性就业歧视的法律分散在《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中,导致缺乏系统有效的法律制度来防止妇女就业方面的歧视。其次,现行立法中的大多数表达都含糊不清,操作性不强。如果一些企业在就业市场中存在隐性性别歧视,就难以取证。
因此,聂鹏举建议,加大力度实施生育保险制度。国家和社会合理分担出生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减轻企业的后顾之忧。加大生育保险推广力度和范围,扩大保险范围,完善管理方法和监督机制,确保生育保险制度的实施。此外,还可以建立女性生育保障基金,以社会机制保障女性权利。
聂鹏举还建议,加快推进《反就业歧视法》,填补法律空缺,将就业市场上的一切行为规范化。从法律的角度界定“歧视”的内涵 ,通过法律明文界定,使歧视行为无从藏匿。
人社部门、妇联和工会应完善反就业性别歧视约谈机制,主动监管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对侵害女性劳动保护权益的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进行约谈和调查,督促限期纠正,并定期公布。对实施、纵容就业性别歧视的用人单位和职业中介机构,应加强处罚。
此外,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征信系统。人社部门及时了解重点行业、企业招用女性和保障女性劳动用工合法权益状况,并将企业遵守各项女性就业和特殊保护政策的情况,纳入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征信系统。对于屡次不改的企业,可将其纳入企业黑名单。
女性歧视体现在哪些方面
日语中所谓的“必要恶”,意为:虽然希望没有,但由于组织等运作上或社会生活上的需要,不得已而为之的事物。中文可直译为“必要恶”,亦谓“必要之恶”或“必要的恶”。其所对应的英语表述为:necessary evil。
当今世界,女性在求学与就职等方面,遭受歧视的例子并不鲜见。2018年,一个被视为“必要恶”的招生丑闻,将日本的女性受歧视问题再度摆到了世人面前。
东京医科大学门口
东京医科大学招生丑闻
2018年8月2日,日本《读卖新闻》以独家报道的形式刊登文章,揭露拥有百年历史的东京医科大学,为控制女生的录取人数,暗箱操作,对女考生一律予以减分。据调查,东京医大的这种做法并非今年才有,而是从2011年前后就开始了。当时,该校医学科的女生入取率达到了38%;其考取了国家医师资格的毕业生,日后大都会在系统内的医院工作。但是,由于担心女医生会因为结婚或育儿离职,造成人手短缺,所以院方对聘用女医生是有所顾忌的。在紧急手术比较多、工作时间不规律的外科,甚至有“三个女的才顶一个男的”的说法。为规避上述问题,东京医大竟故意降低女生的录取比例。该校的有关人士甚至认为,这可谓是一种“必要恶”,乃业内的默契做法。
事实证明,类似在招生阶段就歧视女生的做法并非个案。12月10日,日本医学三大名校之一的顺天堂大学被迫承认,近两年,在招生考试中,故意拔高了女生的录取分数线。其给出的理由,不免有些荒唐。那就是:校方认为,女生比男生的交流能力强、成熟早,在面试中容易得分,故尔需加以抑制。与此同时,北里大学也承认,该校的医学部在2018年的招生补录阶段,不是依据成绩的高低,而是优先联系了男考生。12月14日,作为日本教育主管部门的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对全国81所设置了医学部、医学科大学进行紧急调查的最终结果。明确指出,除上述三校外,圣玛丽安娜医科大学也存在着歧视女性的现象。尽管该校对此予以否认,但文部科学省仍认为其“可能性很高”。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背地里如此歧视女性的这些学校,竟然还能获得国家支持女性走上社会、发光发热的资金补助。以东京医大为例,该校2013年入选国家支持“女性活跃”事业,三年间,共领取了超过八千万日元的补助金。而顺天堂大学则在2017年度,获得了“东京都推进女性活跃大奖”的优秀奖。如此扭曲的现象,揭示了日本政府提倡建设“女性活跃”社会的必要性与艰巨性。
东京医科大学就篡改女生成绩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
日本的性别差距排名
2017年11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显示,日本的性别差距在参与排名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114。而此前的2016年,日本还排在第111位。所以,此次算是刷新了最低记录。《全球性别差距报告》的评价指标,由以下四项组成。1、经济活动的参与度与机会;2、政治的参与度与权限;3、教育的到达程度;4、健康与生存率。具体到教育领域,日本的排名是76位,但以高等教育的在学率论,日本则排到了101位。2018年度,日本在《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排名110位。虽较去年有所上升,但在西方七国集团(G7)中,仍居末位。
针对上述结果,日本的一家市场调查公司于2018年2月,以全国20岁至69岁的男女2000人为对象,就“现代日本的男女不平等”进行了网络调查。结果表明,有64%的人认为,日本的男女是不平等的。他们自以为,日本的性别差距在世界上应该排83位。这其中,男性认为应该排75位,而女性则认为应该排90位。不过,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在医疗与教育领域,日本是男女平等的。显然,日本人对自身的认识与来自外部的看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亦或可言,日本人对本国的男女平等问题有些过于乐观了。
当然,也有许多清醒的看法。社会学者、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的濑地山角教授就指出:在日本,连许多人认为平等的教育领域,也有性别差距;这种性别差距,是结构性的。进而,他还谈到,东京大学的女生比率只有两成;教育最终成为影响经济领域管理职的比例及工资差距的重要原因。
日本媒体对“必要恶”的揭露与批判,尤其值得称道。媒体人鸟集彻在“文春在线”上发文,特意指出了医学界不应歧视女性的三个理由。其一是,可以令女性发挥自身优势的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手术等,在不断增加。其二,有研究显示,经女医生治疗的患者,其死亡率相对较低。其三,“女医生难以发挥战斗力”,是劳动环境的问题。这些见解,比较深刻且到位。与之相对,一些日本人所谓的男女平等,不过如东京医大有关人士般,只是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其真正的想法却是“女性歧视乃必要之恶”。
改善之路:观念、政策与具体运作
其实,“必要恶”所显示的,不过是日本女性被歧视问题的冰山一角。要想切实有效地予以治理,谈何容易?毕竟,消除男女不平等,是一个世界性的命题。2018年6月8日,在加拿大召开的G7峰会的主题之一,就是“男女平等与提高女性地位”。目前,日本也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以寻求改善。总的来看,各方的主张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观念的改变。毋庸讳言,传统社会结构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已明显落后于时代,必须加以扭转。当今社会,应使女性享有平等的受教育与工作的机会,并真正实行同工同酬。同时,对“相扑赛台神圣,禁止女性登临”之类的陈规陋习,应进行适当的理性批判,以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
其次,需发挥政策的规范与引导作用。早在1985年,日本就制定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其中对在招聘、录用、岗位分配、晋升等方面的男女平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其后,该法于1997年、2006年和2016年进行了三次修改,始终以禁止性别歧视、保护女性权利为主旨。此外,1991年,日本还制定了育儿休业法;1993年,制定了零短工劳动法;2003年,制定了下一代培育支援对策推进法;2015年,制定了女性活跃推进法。这一系列法律的制定,主要就是为了改善女性的就业环境。
当然,政策再好,如果不严格贯彻执行,其效果也难以显现。因此,为了将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在具体运作上,还需要日本各界联手互动。例如,加大投入,解决“入托难”等影响女性走上社会的不利因素;进一步改善劳动环境,使女性可兼顾工作与家庭;加强劳动管理,减少加班,避免过劳,使男性也能成为家庭事务的帮手。等等这些,在内阁府男女共同参与规划局2018年6月12日发表的《加速女性活跃的重点方针2018》中,已有体现。然而,此“重点方针”发表不到两个月,就爆出了视歧视女性为“必要恶”的事情。这仿佛是在提醒:如果不彻底转变观念、从政策上加强管控的话,再好的经也会被念歪。
另外,日本也试图扩大视野,借鉴他国的做法与经验。2017年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一公布,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post)的日本网站就刊登了对瑞典男女平等大臣的专访。瑞典的女性地位排名世界前五,其国会议员的44%为女性,现任政府的22名阁僚中,女性占12人。专访中,这位女性大臣介绍了瑞典重视男女平等的契机与举措,同时也强调:“男女平等,决不会自动实现”。继之,2018年6月5日,NHK NWES WEB 推出特集,以《世界已经意识到了,男女平等很“明智”》为题,报道了加拿大、英国、挪威的“女性活跃”情况,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与益处。从根本上看,虽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目前日本真正需要的,却是有关方面做到言行一致;女性自身积极行动起来,为消灭所谓的“必要恶”歧视不断努力。惟其如此,日本的男女平等才会未来可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女性歧视最严重的10个国家,女性歧视的表现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