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投入产出法是什么意思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何洁丹

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投入产出法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由投稿人何洁丹来为大家解答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投入产出法是什么意思这个热门资讯。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投入产出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计算 扣除率

躺着不动却能让自己的小脚印实现全球化,这可能吗?


真的有可能,只不过这个足迹不是真正的脚印,而是个人碳足迹。就像人们走在海滩上、雪地里,会留下长长的足迹,我们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也会在全世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也许你会想,我就躺在方圆不到 3 平米的床上,产生的二氧化碳怎么会影响到几百甚至几万公里以外的地方呢?这就要从碳足迹的定义开始讲起了。


碳足迹是什么?


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被列为气候变化的“头号公敌”,碳足迹诞生了。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的概念最初起源于上世纪 90 年代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里斯(Willian E.Rees)和他的学生马蒂斯·瓦克纳格尔(Mathis Wackernagel)提出的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以“足迹”的表述形象地描绘人类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各类影响和影响程度。


碳足迹基于全生命周期原则,指人类在生产与消费活动中产生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温室气体总量,旨在系统分析产品全生命周期或与活动直接和间接相关的碳排放。


碳足迹大致可以分为国家碳足迹、企业碳足迹、产品碳足迹和个人碳足迹:


国家碳足迹包括所有为了满足家庭消费、公共服务以及投资所排放的温室气体。
企业碳足迹主要是包括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发布的环境标准 ISO14064 核算出的企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
产品碳足迹是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即从原材料开采、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分销、使用到最终处置/再生利用等多个阶段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累加。
个人碳足迹主要是针对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计算出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产生于个人使用的产品、出行交通等日常活动。


打个比方,当你喝了一杯 100% 阿拉比卡的咖啡,在“全生命周期”的原则下,就可以说你的碳排放在遥远的埃塞留下了一个小脚印儿。


图片来源:中国咖啡网


我的足迹怎么算?


如何计算个人碳足迹呢?随着碳足迹概念的普及和应用,相关的计算技术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碳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 4 种:


第一种: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估(LCA)法。一种自下到上的计算方法,是对产品及其“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计算方法,计算过程比较详细准确。


第二种:通过能源矿物燃料排放量计算(IPCC指南)。IPCC 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其编写的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在计算过程中全面考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第三种:投入产出法。这是一种自上到下的计算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不是很精确。


第四种:Kaya 碳排放恒等式。通过一种简单的数学公式将经济、政策和人口等因子与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建立起联系。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想要了解自己的碳排放无需太过于专业和繁琐。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网站。比如联合国气候变化组织—2030 产品碳足迹计算器、Carbonfootprint、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足迹研究小组-碳足迹计算器、ClimateTrade 等来大概计算自己的碳足迹;同时碳足迹估算的小程序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让我们离自己的碳足迹更近了一步。


图片说明:依次为联合国气候变化组织-2030产品碳足迹计算器、ClimateTrade、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足迹研究小组-碳足迹计算器、Carbonfootprint;图片来源:网站截图 参考文献[8]


碳排放,还能看标签


为了更加方便消费者了解自己使用的产品有多少碳排放,很多地方还推出了碳标签制度。目前全球有英国、日本、法国、美国、韩国、泰国、瑞士、瑞典、德国、加拿大、欧盟等 14 个国家、地区或区域组织推行产品碳标签制度(2021 年),通过认证的商品会被贴上碳足迹标签、低碳标签,或者碳中和标签,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在产品包装上面直观地了解到手上的商品从“摇篮到坟墓”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或者是否是低排放、零排放产品。


图片说明:中国碳标签以圆形标志为基础及绿叶组成的图案,代表着保护或无限;并搭配二氧化碳化学符号,以及在标志中标示产品碳足迹数字。其中,碳足迹标签上标示的碳足迹数值,代表该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换算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总和。


图片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产品碳标签制度简介》


比如我国橙类水果首个“碳标签”农产品爱媛橙,其“碳足迹”包括原辅料获取、栽培养护及采摘、产品包装物获取、入库储存、分拣包装五大单元,每个单元的碳排放量相加,最终核算出一颗爱媛橙的碳排放量为 0.2956 千克。我们每消费一颗爱媛橙,就会产生 0.2956 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人在家中坐,排放不停歇


原以为咱们每天吃饭穿衣、刷剧网购的小日子并不会有多少碳排放,但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北京大学教授翁翕曾说过,我国家庭生活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够占到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半壁江山(50%左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0 排放差距报告》也曾指出,当前家庭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 2/3,这么多碳排放量都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每个人每天从睁开眼睛开始刷牙洗脸,一天的碳排放就开始了。比如睡觉躺的床、盖的被子、穿的睡衣,还有洗完脸用的看似无害的毛巾、吃饭时候用的雪白的面巾,洗漱用的热水和电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来提供的,这些物品的制造和运输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都会有都会产生大量碳排放。研究者曾使用碳排放系数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法计算北京市 5 种典型社区家庭消费月均碳排量,平均下来 5 类社区家庭消费月均碳排量约为 199kg二氧化碳,相当于普通燃油车行驶 796km,可以驾车从北京到济南打个来回。


图片:论文(王悦等,2019)


“刷手机”是我们每天的日常,更是隐藏的“碳足迹刺客”,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一项研究对互联网行为的碳足迹进行量化,发现 2016 年,人们观看 YouTube 视频累计的种种消耗,换算之后约等于 1113 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这个数字,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比如德国法兰克福)全年的碳排放量。


其中给手机充电的碳排放只算“零花钱”,真正的大头还是数据中心的维护,国际能源署预测认为,2025 年至 2027 年,中国数据中心以及 5G 网络电力消耗量预计快速增长,数据中心电力消耗量占比预计将从目前的 3% 增长到 6% 左右,整整翻了一番。


而且随着现在互联网用户不断激增,加上流媒体、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迅猛发展,AI 和大模型对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以 ChatGPT-3 为例,它的单次训练就需要消耗约 1287MWh 电力,相当于美国约 121 个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量,同时产生约 690 吨碳排放(按照 2022 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0.5366 kgCO2/kWh 计算),单次请求 ChatGPT 每次响应耗电约 2.9 瓦时(Wh),相当于将一个 60 瓦的灯泡点亮 3 分钟,是传统谷歌搜索(0.3Wh)的 10 倍。法国数学家塞德里克·维拉尼(CédricVillani)在其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新报告中预测,到 2040 年,数据计算所需的能源甚至可能超过全球能源总产量。


如果有一天,碳排放真的成为交易货币,那么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你的碳账户已经在悄然开始往出花钱了,真是花钱如流水啊。


当然了,这里并不是让大家为了减碳刻意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其实,通过养成碳足迹账户理财的好习惯,降低碳消费,不仅能参与到减碳的事业中,还往往能帮我们养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能够通过碳普惠平台获得小小的经济奖励。


我们可以参考“碳理财”团体标准—《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里面贴心地推荐了涉及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等七大类共 40 项绿色低碳行为,比如,服装领域的绿色低碳行为包括旧衣回收、使用可持续原材料生产的衣被等;饮食领域包括减少一次性餐具、植物基肉类替代传统肉类、光盘行动、小份/半份餐食等;居住领域包括使用清洁能源及绿色节能产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生活垃圾分类等。



在减碳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选择碳中和认证商品、在碳中和餐厅吃饭、乘坐碳中和航班、举办碳中和婚礼、参加零碳会议、在碳交易平台上购买绿证等方式抵消个人碳排放,成为“碳中和人”,让每个人的减排小贡献累计出巨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碳足迹测算报告(2021)

[2]国际能源署(IEA)《2025电力报告》

[3]IIGF观点|刘慧心:浅析国内外绿色发展中的碳足迹体系建设

[4]《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T/ACEF 031-2022)

[5]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组、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绿色发展工作委员会—《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

[6]王悦, 李锋, 陈新闯, 胡印红, 胡盼盼, 杨建新. 典型社区家庭消费碳排放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生态学报, 2019, 39(21): 7840-7853.

[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产品碳标签制度简介》

[8]https://www.2030calculator.com/;https://market.climatetrade.com/carbon-footprint-calculator/zh/lifestyle;http://www.dotree.com/CarbonFootprint/;https://www.carbonfootprint.com/calculator1.html


策划制作

作者丨李彤 科普作者 双碳行业从业者

审核丨董春松 江南大学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林林

投入产出法计算公式

——-关于对王国强老师《企业增值学》投入产出做闭环导控流程的学习总结


《企业增值学》中,企业对投入产出做闭环导控,即驾驭企业增值过程是通过研究工作、部署工作、总结工作实现的导控流程。

1、研究工作:机险—优劣—形势—战略(策略)

2、部署工作:计划—资配—激励—协同—调度—实绩

3、计划—实绩—偏差—问题—原因—办法

企业领导人通过以上经营管理过程,有计划地完成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任务


企业对投入产出做驾驭企业增值过程的闭环导控流程,是一个系统化的方法,旨在帮助企业领导人有效地管理和提升企业的增值能力。这个流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研究工作、部署工作和总结工作。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步骤和目标,以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地优化其运营并实现增值。


1. 研究工作:

机险: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

优劣:分析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了解自身的竞争地位。

形势:考察市场和行业的当前状况,包括趋势、竞争对手和客户需求。

战略(策略):基于上述分析,制定企业的长期战略和短期策略。


2. 部署工作:

计划:根据战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资配:合理分配资源,包括人力、资金和物资等。

激励: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协同:确保各部门和团队之间的有效协作。

调度:对工作进度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实绩:记录和评估实际的执行结果。


3. 总结工作:

计划:比较计划目标。

实绩:评估实际执行的实际成果

偏差:分析实际成果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差异。

问题:识别导致偏差的问题和挑战。

原因: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办法:基于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通过这个闭环导控流程,企业领导人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这种方法强调了持续的监控、评估和改进,有助于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和增值能力。


投入产出法农产品进项税计算

对于数据分析师来说,找到一套真正实用且系统化的数据分析方法,就像在茫茫数据海洋中找到了一座灯塔。本文从实际业务需求出发,详细解读如何在不同业务阶段运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方法。

很多同学会困惑:到底什么才是数据分析方法?因为网上对于数据分析方法的描述,有些抄袭自营销学书本,比如4P、PEST;有些则抄袭自统计学书本,比如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可真到做分析的时候就傻眼了:眼前的问题到底该P一下还是回归一下?

想真正理解&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当然不能这样“拿着锤子找钉”。

工作中的数据分析,要紧密结合业务,服务业务需求。因此理解业务需求,围绕问题找答案,才能理解各种数据分析方法有什么用,该怎么用。

6大类典型的业务需求

一个完整的业务活动,分为六个步骤:了解现状→设定目标→制定计划→监控走势→诊断问题→复盘结果。在每个阶段,业务掌握的信息,想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因此对数据的需求会不一样(如下图)。

如果是从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开始,数据分析师就参与到工作中,那么就会完整地经历这6个步骤。

但是,很多同学是中途入职/半道接手工作,最常见的是:

从监控开始,先输出日常报表,再发现问题直接接到一个分析任务,就XX问题输出报告事情已经做完了,事后补一份复盘报告

这个时候,很有可能数据分析师对业务都不熟悉,匆忙赶鸭子上架,肯定毫无思路了。此时,至少得把第1步:了解业务现状补齐,然后再对症下药。

了解现状的方法

了解现状阶段,更多是系统地呈现数据指标,让业务看清楚情况。数据指标体系本身有3种结构:并列式、流程式、总分式。

一些常见的分析方法与这三种形式对应。比如:

杜邦分析法对应总分式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估经营情况好坏,拆解财务指标,监控业务行动结果。UJM方法对应流程式指标体系。主要用于梳理用户行为路径(互联网企业使用的尤其多),看清楚用户转化方式。RFM方法对应并列式指标体系,主要用于对用户消费行为进行分类,区分高中低消费+待唤醒的紧急程度。

(如下图)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地展示指标并不能得出任何分析结论。至少要展示指标+不同个体间进行对比。

比如:

杜邦分析法:两个同行业公司进行比较UJM方法:两个不同路径进行比较RFM方法:两类用户群体间比较

因此,在了解现状阶段,不要光想着罗列一大堆指标出来,而是思考下:到底选取谁进行对比,才能更好发现业务之间差异性,从而启发业务部门思考。

设定目标的方法

在设定目标阶段,很有可能业务部门想了解:

如果不做任何改变,自然情况下业务会发展成啥样?如果增加/减少某项资源投入,业务会发展成啥样?如果改变一种业务做法,业务会发展成啥样?

此时就涉及到预测问题。预测自然发展趋势,一般会运用到时间序列法,根据数据走势的不同,有平滑法、自回归、季节性回归、带季节趋势的回归等方法可用。如果考虑改变资源投入,可以考虑带因果关系回归。因为投入产出之间一般都有函数关系,可以通过数据拟合投入产出曲线,从而模拟调整结果。

如果要改变业务做法,则要先看:业务是否有采取同类措施。如果已有同类做法,则可以参考同类做法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推算。如果连做都没做过,那就得先做测试,不然没数据就是空拍脑袋。

需要注意的是:设定目标很多时候要体现领导想法,数据本身只是参考。所以很有可能在做完自然情况预测后,业务部门就会开始拍脑袋了。此时可能不需要复杂的分析方法,而是利用数据指标体系,拆解KPI指标,之后根据领导们的要求增减相关,模拟可能的结果。

制定计划的方法

在制定计划阶段,很有可能业务想把一个大目标拆解下去,落实到具体执行工作中。此时可以使用OGSM方法,这是一套标准的把定性目标落实为定量目标,把定量目标拆解为执行步骤,再监控执行的方法(如下图)。

还有可能,业务想先不自己动手拆,而是看在现有投入产出水平下,理论最优解是什么。此时可以构建投入成本函数,利用本量利分析/线性规划方法,计算理论最优解,供业务参考(如下图)。

同目标设定一样,做计划的时候,很有可能业务完全凭经验,自己估摸一个数字就开干了。过于粗糙的计划,会导致:执行安排不合理、临时调来调去、缺少后备方案,这些都会导致执行过程的问题。

数据分析师如果能提前了解情况,就能在下一步监控走势的时候轻松很多。

监控走势的方法

在监控走势阶段,核心任务是:观察业务是否在预期内发展,是否有异常波动。因此需要数据分析方法,判断业务是否正常。

此时有周期性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结构分析法、分层分析法、矩阵分析法五种方法可用。

周期性分析法,是根据业务特点,拆解出业务发展随季节变化/生命周期变化/投入产出变化而产生的规律。通过和常规走势对比发现问题。投入产出分析,则是根据业务行动投入力度+过往数据经验,预判可能效果,如果排查:是否因本次业务执行不力,导致数据异常结构分析、分层分析、矩阵分析,则是通过多个业务之间对比,发现被平均数掩盖的问题。还有些常见的说法,比如ABC分类、二八分类,其实都是分层分析的特殊形态(如下图)

在监控走势的时候,这些常规方法,完全可以和监控指标做到一起,做成同一张监控数据看板,在观察到主指标异常以后,直接从总体到具体查看数据情况,看看是哪个部分出了问题,从而极大提高发现问题的效率。

问题诊断的方法

在诊断问题过程中,是否有业务假设是最关键的。

如果业务啥都没有,那就只能构建分析逻辑树,层层排查问题如果业务有一个明确假设,可以直接做排除法,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如果业务已经有应对方案,可以直接做实验,测试方案可行性

虽然一提起问题诊断,人们本能会想到:构建逻辑树。但构建完整的逻辑树太过费时费力,且很多假设需要收集外部数据检验,现实工作中不是时时刻刻都有这么充足的数据供应。因此诊断问题时,尽可能先找业务假设,快速输出结论。

验证业务假设的时候,是否做实验是最关键的区别:

如果完全不能做实验,那么只能通过标杆分析(对比好/坏个体),过程诊断(分析业务过程中最拉胯的环节)来输出分析结论。如果能做实验,但不能做抽样测试,那么只能做改进前后对比分析。如果能做实验,且能做抽样测试,那么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实验效果。

结果复盘的方法

如果前边5步做到位了,在结果复盘的时候就非常轻松:

对比目标、实际差距,下判断:到底做得好不好调取过程监控数据,看执行过程中是否有问题调取问题诊断数据,看问题发生原因及处理的结果

这样综合各项结果的复盘是非常全面的,即包含了结果陈述,又包含了经验总结。

很多同学觉得复盘特别麻烦,是因为没有参与到全流程的工作中,活动结束了才被指派任务要复盘。此时一不了解目标,二不了解过程,自然得从头到尾梳理一遍才能出结果。如果碰上业务自己都没有设定清晰的目标,没有监控过程数据,那就更两眼一抹黑了。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接地气的陈老师】,微信公众号:【接地气的陈老师】,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投入产出法和成本法的区别

一、可抵扣凭证类型及适用场景

1,增值税专用发票

一般纳税人开具:直接按票面注明的增值税额抵扣(如13%税率货物对应13%进项税) 。

小规模纳税人开具:

3%征收率专票:按票面金额×9%计算抵扣(如100元发票可抵扣9元) ;

1%征收率专票:仅能按票面金额×1%抵扣(如100元发票抵扣1元) 。

2,农产品收购/销售发票

收购发票(买方开具):按票面买价×9%计算抵扣 。

销售发票(卖方开具):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免税农产品开具的普通发票,按买价×9%抵扣 。

3,海关进口缴款书

直接按票面注明的增值税额抵扣,与一般货物规则一致 。


禁止抵扣凭证:

批发/零售环节免税农产品的普通发票(如超市购买的免税蔬菜) ;

非农业生产者开具的普通发票 。

二、不同用途的抵扣率差异

1,用于生产/委托加工13%税率货物(如食品深加工):

购进时按9%抵扣,生产领用时再加计1%(合计10%抵扣) 。

示例:购进100元农产品,首次抵扣9元,生产领用环节再抵扣1元。

2,用于非13%税率货物或服务(如直接销售、餐饮服务)

统一按9%抵扣,无加计 。


3,混合用途未分别核算:

全部按9%抵扣,不得加计 。

三、特殊抵扣规则

1,核定扣除行业(液体乳、酒、植物油等):

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抵扣,公式:

允许抵扣进项=销量×单耗标准×采购单价×扣除率/(1+扣除率) 。

示例:某乳企销售1000吨乳制品,单耗标准1.02,采购价2000元/吨,可抵扣进项约16.8万元 。

2,农产品流通企业:

从农业生产者直接采购免税农产品,可开具收购发票按9%抵扣;若销售时适用免税政策(如鲜活肉蛋),下游不得抵扣 。

四、禁止抵扣情形

1,凭证来源不合法:

虚开、伪造的收购/销售发票;

未注明身份证号、地址的收购发票 。

2,用途不合规:

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或免税项目 ;

非自产农产品(如转售)使用免税发票申报抵扣 。

五、申报操作指引

1,填表规则:

一般抵扣:填《增值税申报表附表二 》第6栏(收购/销售发票)或第1-5栏(专票、海关缴款书) ;

加计抵扣:在附表二第8a栏填写加计1%部分 。

2,风险提示:

税负率异常(如长期进销倒挂)可能触发稽查;

未分别核算加计抵扣将面临补税+滞纳金 。


政策依据: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简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7号) 《财政部 税务总局 海关总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2019年第39号) 各地税务机关操作指引


建议:企业应建立农产品进项台账,区分用途单独核算,优先选择能提供合规票据的供应商。对核定扣除行业,需定期与税务机关核对单耗标准。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咨询专业人士。关注我,第一时间获取最新企业财税知识干货![呲牙][呲牙][祈祷][祈祷][烟花][烟花][发][发]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投入产出法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投入产出法是什么意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