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拘役缓刑怎么执行
判拘役缓刑的执行方式:依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判处拘役且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犯罪分子,宣告缓刑可以根据其犯罪的具体情况,同时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且对附加刑仍应执行。拘役犯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2个月到1年,由社区矫正机构予以执行。
《刑法》第七十二条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二、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缓刑的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特点,决定了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而罪行的轻重是与犯罪人被判处的刑罚轻重相适应的。我国刑法典之所以将缓刑的适用对象规定为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这些犯罪分子的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反,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其罪行较重,社会危害性较大,而未被列为适用缓刑的对象。
(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短期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
(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恶性较深,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所以,即使累犯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也不能适用缓刑。
【温馨提示】如果你遇到相似或是雷同的法律问题,自己无法解决时,你可以尽快的寻求律师的帮助,经过专业化的帮你解答或是提供解决方案。羽航法律科普网有27万+的甄选律师,你可以点击下方咨询按钮进行一对一的咨询。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三、拘役缓刑期间享受医保吗?
缓刑期间住院医保是不可以用的,参保人员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的,在服刑期间终止医疗保险关系,不再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缴纳医疗保险费,不累计计算缴费年限;服刑期满释放或假释后,凭相关材料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续保手续,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并可接续服刑前的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刑满释放或假释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年限按实际缴费年限计算。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判拘役缓刑怎么执行的
●判拘役缓刑执行可以交社保吗
●判处拘役缓刑
●拘役判缓刑如何执行
●判拘役缓刑会留案底吗
●拘役判缓刑是什么意思
●拘役判缓的机会大吗
●判拘役缓刑执行可以交社保吗
●判拘役缓期执行对子女有影响吗
●判处拘役的缓刑期限
●适用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缓刑和实刑的区别在哪里
●为什么缓刑不如实刑好
●刑事案件判缓刑需要什么条件
●减刑的条件和限度
●申请缓刑的条件
●宣告缓刑的条件
●缓刑收监的条件
●拘役和缓刑有什么区别?
●累犯可以判缓刑的条件
来源:临律-拘役缓刑期间享受医保吗?,拘役缓刑会留案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