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小企业如何缓解压力,渡过难关,疫情之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舒慧岚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出现至今,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挑战,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不外乎线下消费零售餐饮和服务行业、物流与交通运输、影视行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制造行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疫情期间产生的人力成本、防疫成本、租金成本的累加,原材料上涨、物流成本增加、订单逾期导致解约等均是企业在疫情期间经营困难的重要因素,那么从法律视野,哪些措施有助于中小企业在疫情中减缓压力呢?

01

采取灵活用工方式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企业用工的一种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针对疫情期间一些员工被封控,工期进度延误的状况,企业可根据自身经营特点采取灵活的用工方式。

02

对明显超标的执行行为、保全行为可提出异议和执行复议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办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载明“坚决禁止超标的查封,严禁违法查封案外人财产,畅通财产查控的救济渠道,加大监督力度,切实防止违法执行或采取过度执行措施影响企业财产效用发挥和企业正常运营……人民法院审理涉疫情民事案件,要加大对财产保全申请的审查力度,对明显超出诉讼请求范围的超标的部分保全申请,依法不予支持”。根据《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企业可以依法提出异议和复议。

03

申请暂缓失信、限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办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在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失信惩戒或者限制消费措施前,可请求法院给予三个月的宽限期。

04

申请减免被执行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根据现行的司法解释,如中小企业提供可信的证明资料证明确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导致无法及时履行义务,可以向法院申请减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的相应期间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签订合同、审查合同内容是降低商事活动法律风险的第一环节,而合同的履行过程及证据收集是法律风险的重灾区。对于中小企业,在疫情期间要更重视对于不可抗力范围、处理程序等内容的约定,证据的保留,以降低违约风险。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标题 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该如何解决困境?

疫情下中小型企业如何摆脱困境

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该如何摆脱困境

疫情之下中小企业如何应对

疫情之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疫情下的中小企业应对策略

疫情下中小企业如何生存

疫情之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思考

疫情下中小型企业如何摆脱困境

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如何自救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