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片区是什么意思,固定片区和共享片区是什么意思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郝安研

共享片区是什么意思,固定片区和共享片区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由投稿人郝安研来为大家解答共享片区是什么意思,固定片区和共享片区是什么意思这个热门资讯。共享片区是什么意思,固定片区和共享片区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岩片区是什么意思

"片区"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通常指的是一个相对明确的地理区域或行政区域,用于规划、管理、服务或其他目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片区"概念:

行政片区:在行政管理中,城市或乡村可能被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设有相应的行政机构,负责该区域内的公共事务和服务。城市规划片区:在城市规划中,根据功能、人口密度、地理位置等因素,城市可能被划分为不同的片区,每个片区有其特定的规划和发展方向。住宅片区:指一个以住宅为主的区域,可能包括住宅小区、公园、学校、商业设施等,为居民提供居住和日常生活服务。商业片区:指商业活动集中的区域,如商业街、购物中心、商务办公区等,是商业交易和服务的主要场所。工业片区:指工业生产活动集中的区域,可能包括工厂、仓库、研究开发中心等,是工业产品制造和加工的地方。教育片区:指教育机构集中的区域,如学校、大学、研究机构等,是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房地产片区:在房地产市场中,根据地理位置、交通条件、配套设施等因素,房产可能被划分为不同的片区,以便于评估和交易。社区服务片区:指社区服务设施集中的区域,如社区中心、医疗点、文化活动场所等,为居民提供各类社区服务。旅游片区:指旅游资源集中的区域,如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区、旅游度假区等,是吸引游客的主要区域。经济片区:在经济发展规划中,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优势,可能被划分为不同的经济片区,以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

"片区"的具体定义和应用取决于其所处的上下文和目的。在实际应用中,"片区"的划分通常由政府或相关规划部门根据一定的标准和需求来确定。

武陵山片区是什么意思

○湖广渔夫·趣说方言○


湖广渔夫《方言其实蛮形象》《方言其实很“古雅”》发布后,头条网友反响强烈,评论共计超过2000条。

“原来我们平常说的方言,不少是古代雅言!”

“小时候一直不明白,蓝墨水为何叫电水,原来正确说法是靛水。”

“打鼓泅,扎沕(mi)子,知道来由了!”


“古雅”必然带来“简洁”!

本回,湖广渔夫接着说湖北方言的第三个特点:简洁!

古汉语、文言文中,单音节词比较多,湖北话也许是受了古汉语的影响吧,单音节名词、形容词也较多,从而显得简洁明了。

硙ái二声,音同皑,或癌。硙这个词汇在湖北方言中,很常用。指人不灵活,死板。也指机械不灵活。“这个自行车龙头好硙哟!”还指物品板结,“硙面坨子”。

语言专家考证,硙这个字有来历,古代指石磨,有坚固之意。“呆板”,方言读为“ai板”,二声,“呆”对应的字,溯源其实就是“硙”,而不是騃字。騃,是痴、愚之义。

“这是个硙账”,意思是确定的、变不了的账。“硙规矩”,不能变通的规定。“硙”还有拖拉之意。“你小子紧硙,快点出发!”

呆板的“呆”,过去《现代汉语词典》注明了方言读音ái,但新版词典舍弃了。

“硙”字简洁,来自古汉语。

北方寒冷干燥,衣物、食品不容易受潮。湖北是水乡,湿气重。


油炸食品,或炒货,刚开始“嘎嘣脆”,香醇酥脆口感好!但放久了,容易回潮,不再酥脆,湖北大多数地方称“葛”,加语气词,“葛了”(葛哒)。葛读gě三声。也有地方说“皮了”(襄阳),或“津了”(黄冈),“哑了”(安陆),“次了”(孝感),“蒋了”(黄梅),“令了”(大冶)……

普通话“回潮了”——湖北话“葛了”,简洁!

回潮并不等于变质变坏。

但食用油,或油炸食品,久放会腐败变质,有种不好闻的气味,普通话“哈喇了”,湖北话也是简洁表达:

“哈了”。哈读一声。

食物“哈”得不严重,仍然可以食用。从前食物短缺时,人们更是舍不得丢弃。


大人夸小孩懂事、聪明,湖北方言一个字:

眍,kóu二声

普通话里找不到对应的汉字了。

武汉等地,评价一个人精明,也是一个字:

zéi。音同贼zéi,二声。但含义不是“贼”。

武汉话“zéi”是个什么来由,渔夫不知道。

武汉方言,闪(shán二声),风光、快活、时髦的意思。


武汉方言,筛,普通话读shāi,武汉话读二声shái,调整为阳平音调。筛shái,意思是发抖、抖动。武汉人习惯说:

“喜得屁筛了!”

“冷得发筛!


二声字特别多。

湖广渔夫发现,武汉及湖北方言,二声特别多,请学习武汉话的朋友注意这个特点,准确发音。

贼,眍,闪,硙,筛,以及下面的悚,苕,碟,抖,咚等,均为二声。这可能与“入声读阳平”西南官话演变有关。

武汉方言隶属西南官话鄂中片区。阳平,即普通话第二声。


湖北方言简洁词汇列举如下——


枯——残忍,绝情。“这人真枯!”


㞞sónɡ(二声)--没有用,缩头缩尾,软弱无能。


尖——小气。(悭字的音变。)

咚(dóng二声):促成,怂恿。

坤——稳重,沉得住气。

抖(dóu二声):颠簸(这车子好抖人)。也有说“腾人”(一声)。

翻——不服气,对着干。

耳——理睬。

碟(二声)——踩踏。

呔——特别(呔扎实)。

茶——白开水。

粥——稀饭。

过——传染(这种病过人)。

水、水货——物品质量差。

菜——差劲。

抛(泡)--轻浮,时髦。

蓄——休养(病好哒还要蓄几天)。

苕——红薯、甘薯,也指人愚笨。

呼——扇耳光。

搂(lóu一声变二声)——鲁莽,抖狠。

爽——爽快,大方。

傲——厉害。


坯——夹生,半吊子(形容人)。

屁——小气,或能力差(这个人蛮屁)。


皮倒——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

拽倒——趾高气扬,味口大。

么样——怎么样。

么事——什么事。

洋芋(土豆)——马铃薯。


鄂南方言属赣语系,其基本词汇方面,单音节词语也多。

比方通山话,普通话中带子字的名词,如:鞋子、箱子、被子、帽子、儿子、棍子等,通山话一般会省去“子”,而只说一个字。


穿鞋子,通山话两个字表达——着鞋

黄冈也有类似表达。


总之,与普通话相比,湖北方言“单音节”词多,很简洁。

湖北方言中,还有哪些简洁传神的词汇,恭请头条网友补充。


钩沉乡愁民俗,聚焦城乡共荣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成都青三片区是什么意思

说起宜昌的方言,很多人信口拈来:“搞嘛儿哦?”、“造业”、“哥人”等。查过史书方志,也并未找出太多的来由,只知道宜昌的方言属于在汉语的官方话方言体系中,隶属于中国西南官话方言区,湖北西南的片区语言。

根据多年对语言的分析,个人总结了一个不成文的说法,长江沿岸城市的语言,与长江经过的城市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而长江位置的关系能够解释宜昌方言的来历。


宜昌的方言大赛现场,解释方言的来历

如刚刚过去的2020年长江大水。在长江沿线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长江自三江源的源头开始,一直注入东海的过程中,经历了大半个中国,其中流经重庆、宜昌、荆州、武汉乃至下游地区,着重来分析一下上述四个城市的语言。拿一个词语“干什么”为例,在重庆一带,被话作“干啥子嘛”、“搞啥子嘛”,所需时间如果精准到秒,可能语速为2秒;而同样的词语,在宜昌,被话作“搞嘛儿哦”,语速大约为1.5秒左右;在荆州,“干什么”则被称作“搞宋锅”,语速更快,估计需要1秒;在武汉,则被话作“搞莫斯”,这三个字念完,急促到1秒都不到。

为什么语速会越来越快?大概与各城市所处位置存在很大的关系。如果在某年的夏季,大水肆虐的季节,洪水突然降临,而位于长江上游的重庆,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其语言自然会慢了许多;而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宜昌,语速会相对快点。同理,荆州处于宜昌的下游,江汉平原的腹地,无遮无挡,洪水对其压力自然会上升,洪水来时,人与人交流自然会提高语速,“搞宋锅”比“搞嘛儿”语速更快自是情理之中,而位于荆州下游的武汉“搞摩斯”自然就能理解了。

石板上的宜昌方言

讲解了这些推断后,身为宜昌人的作者,自然就为大家重点讲解宜昌人的方言,大致归纳了一下,给国内想了解宜昌风土人情的朋友一些语言方面的参考,欢迎大家来到宜昌,做客宜昌,体验宜昌的风土人情,感受宜昌的语言文化。宜昌的方言大致如下:

搞嘛儿:指干什么 

解手:指上厕所,去卫生间

弟兄伙的:指和“兄弟一样的” 

划得来:指“很便宜,很合算,性价比高”

是列么回事:指“觉得不错的意思“”

玩的蛮铁:指双方“关系很好,很紧密”

火好:指一个人“运气好”、“幸运”

哪么来哦:指“你能拿我怎么办的意思” 

撒:语气词,如,你好撒

切:是一种语气词,特指不以为然的意思  

舍哒:指“出状况时,或还有某些事情没有办好时讲的”

七饭:指“吃饭”

直把是:指“可能是,也许是”,单是“直把”一词,形容该人爽快、直爽

打赤包:指“光膀子,上身没有穿衣服,赤膊”

翘胯子:指翘着“二郎腿”

找事:指“找工作”

雀尕:是所有鸟的统称

自抠:打麻将的术语,特指自摸了 

穿钱:指“换零钱”  

呕气:指“生闷气”  

汊(chua)雨:指淋雨

灶马子:特指蟑螂

卡卡角角(guo扬声):特指角落  

起心:指有计划,预谋  

造业:形容一个人很可怜  

拽(zhuai第一声)都(dou第一声):指蹲下。宜昌特有方言  

做笼子:指做圈套,引人上当  

持(chi第一声)手:特指打架时的动手,如:谁先持手?  

弄饭:指做饭  

过早:指吃早点、吃早餐等活动的统称  

条子正:指“体形,身材不错,特指女孩的身材好”

宜昌美女


压马路:指闲逛、逛街

接客:特指请客

气得哼哼神:指一个人生气时候的口头禅

挝(zhua第二声)球:指踢球

缺巴齿:特指掉了牙齿的,普通话叫“豁牙”

得(de’)螺:指陀螺

掰人:指骗人,糊弄人

背心:宜昌一般特指人体背部,特定场合指身穿的背心

颈康:特指人体的颈部、脖子

顶门心:特指额头

起火哒:指一个人生气了

泅水:特指游泳

簸箕:指盛菜的蔑制品

一个春儿:特指一元

一张钱:特指10元

一颗钱:特指一百元

一方钱:特指一万元

眯一下:指打个盹、小睡一会

清生八早的:标准宜昌话,形容早上特别的早

炊壶:指烧开水的壶

隔壁左右的:特指邻居

笋子炒肉:形容小孩要挨打了的代名词

背时:指运气差,背运

菌子:是宜昌人对蘑菇的统称

带一脚(jio第二声):如乘车过程中,叫司机停一下

直巴:形容性格很直爽

日白:特指一个人说谎或者几个人在一起闲谈

宜昌方言话剧剧照

招乎点:指小心点,注意些

别个:特指别人

惹狐臊:形容自找麻烦

急的毛焦火辣:形容一个人非常着急的感觉 

个杂伙地:宜昌特有惊叹用语

二黄八调的:指一个人办事不靠谱

江岔子:指楼梯踏步,在宜昌是指延伸到江边的石阶


关注@三峡策划哥了解宜昌历史文化。以上方言,你学会了吗?学会了就赶紧来美丽的宜昌做客吧,赏三峡美景、品宜昌美食。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心脏,金色三峡,绿色宜昌欢迎您!

宜昌的朋友,还有没有遗漏的经典方言,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补充哦


片区是什么意思?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魏子轩 记者 高艺飞

又是一年两会时间,“招商引资热力图”“RCEP”“三争”“跨域通办” “两院一校”……这些词,你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57个名词解释,今天带您学习28个!

30、“招商引资热力图”

“招商引资热力图”是指通过将各产业园包括城区片区、商务楼宇等基本情况、产业定位、产业链条、土地供应、合作机会等核心数据“一图呈现”,全面、生动推介我区营商环境、投资政策和投资信息空间布局,是集空间展示、搜索、查询、导航、联系、推荐等功能于一体的在线“招商神器”。

31、“链长制+园长制+班长制”

2021年2月,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在全省全面推行“链长制”,精准谋划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2021年3月,我区制定出台《关于实施重点产业“链长”的工作方案》,提出聚焦产业基础好、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产业或重要领域,实行“链长制”,由区领导担任链长,重点园区或重点产业所在镇街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园长,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班长,工作专班具体推进,有效链接重点职能部门,构建“链长+园长+班长”的工作体系,实现对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管理。

32、“四新”投资

“四新”投资是指“四新”经济涉及项目产生的投资,“四新”经济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经济形态,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

33、“要素跟着项目走”

2020年6月,东营区印发《关于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的通知》,从土地、能耗、污染物排放总量替代指标、水资源、资金等方面,明确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改革路径、操作模式和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全力保障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34、“1+N”“3+N”机制

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决策程序,2020年5月,东营区印发《关于建立东营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1+N”例会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东营区“3+N”重点项目会商机制的通知》。其中,“1+N”机制目的是及时会商项目建设、重点城建工作、国土空间规划及其他亟需协调解决的重要事项,“3+N”机制目的是在区级层面研究解决重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是分管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区领导,“3”是常委副区长、分管“双招双引”工作的区领导、分管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区领导,“N”是会商研究事项所涉及到的区直部门单位和镇街。

35、RCEP

即《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参加,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5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是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协定。2022年1月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

36、“跨域通办”

“跨域通办”是指政务服务部门打破居住地和户籍地等地域限制,强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在不改变属地办理的前提下,采取全程网办、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形式,建立“就近申报、异地收件、远程流转、属地办理、跨层联办”的跨域通办工作机制,让企业、群众无论身处何地均能申请办理业务。

37、“三争”

“三争”是指对上争取的资金、项目、政策。2021年全区共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297项(政策76项、项目23项、资金198项),累计到位资金24.77亿元。

38、“两院一校”

“两院一校”是指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石油大学东营科学技术研究院和山东石油化工学院。

39、“双百工程”

即百企转型、百项技改。2020年4月20日,东营区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东区政发〔2020〕9号),力争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滚动实施100项技术改造项目,提高全区工业技改有效投资水平,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40、“优势产业+人工智能”

2019年5月17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鲁政字〔2019〕84号),提出实施10大智能提升工程,通过把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革命成果与我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逐一对接,着力研究破解制约重点产业智能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难点。2020年,东营市出台《东营市“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深化人工智能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东营区按照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推进路径,围绕高端装备、精密铸造、石油石化、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突出智能化改造、互联网平台建设、试点示范培育,全力发起“人工智能+”攻势,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41、“人才有价”机制

即以人才评估定价为核心,通过学历、履历、知识产权等400多项指标、数千个要素,对人才的当前价值、潜在价值和未来价值进行综合预判,将人才综合信用以“身价”的形式呈现。同时,与金融机构达成授信协议,人才可以凭借身价获得合作银行无抵押、无担保贷款,搭建人才和资本间的桥梁。

42、ABS

即“ABS塑料”,是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三种单体相对含量可任意变化,制成各种树脂,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

43、“四个不摘”

即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监管。通过在过渡期内,继续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动态监测对象进行帮扶,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

44、CCUS

CCUS是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减排,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45、“四位一体”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2021年11月9日,省政府安委会召开全省“四位一体”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会议,要求深刻汲取烟台两起金矿事故教训和暴露出的问题,坚持安全生产与作风建设、惩治腐败、扫黑除恶“四位一体”推进,巩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成果,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46、“四闲场所”

指闲置院落、闲置房屋、闲置厂房、闲置厂区等易出现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管理盲区,为东营市首创使用。目前,我区已对“四闲场所”全部加装监控摄像,实现了精准化、实时化管控。

47、能耗“双控”

能耗“双控”指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48、“三区三线”

“三区三线”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3种类型空间所对应的区域,以及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3条控制线。“三区”突出主导功能划分,“三线”侧重边界的刚性管控。

49、“四水四定”

“四水四定”是指“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是指通过强化生态环境、水资源等约束和城镇开发边界管控,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扩张;“以水定地”是指根据水资源情况对土地规划用途进行严格管制,首先保证基本农田,建设用地规模要适应区域水资源刚性约束力;“以水定人”强调的是人口规模和人口城镇化率问题,根据城市水资源最大可利用量确定城市各阶段的人口规模;“以水定产”强调的是区域发展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调整要适应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加快淘汰“三高”企业,走绿色发展产业转型之路。

50、“四减四增”

即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51、区域治理“一张图”统管、全科网格“一张网”兜底、矛盾纠纷“一扇门”化解

区域治理“一张图”统管是指依托区域治理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整合各类分散的信息系统、数据平台、视频监控,实现数据信息及城乡运行指标等社会治理要素在“一个平台、一张图”呈现。全科网格“一张网”兜底是指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16类网格整合归并为948个全科网格,推动工作力量、管理职能、服务资源沉入网格,力争各类问题隐患在网格内化解。矛盾纠纷“一扇门”化解是指通过建设运行93处社区、镇街、区三级一站式矛调阵地,抓实首问负责、联动贯通、会商研判、吹哨报道等运行机制,统筹专业、志愿、行政、司法、咨询等调处力量,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把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地化解在基层。

52、“三医联动”改革

即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主要内容包括完善三医联动工作机制、构建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力度、严格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薪酬改革创新力度、推进医保精细化管理等。

53、区域就诊率

参保人员县(区)域内门急诊人次与参保人员门急诊总人次的比值。

54、区域内基层就诊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与县(区)域内门急诊总人次的比值。

55、“吕剧进课堂”

“吕剧进课堂”是指把吕剧艺术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聘请吕剧传承人、吕剧专业工作者进园入校授课传艺,传承弘扬吕剧文化。

56、领导干部“五法并举”

为切实提高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快推进法治东营建设,2021年4月6日,东营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关于完善全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普法)、考法、述法制度的意见》(东法发〔2021〕4号),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日常学法、自觉用法、带头守法(普法)、严格考法、年度述法工作进行统一规范和全面部署。

57、“八项本领”“七种能力”

十九大报告中,对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出重要要求,即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的重要要求。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共享片区是什么意思,固定片区和共享片区是什么意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