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涉外诈骗案怎么判,诈骗取保候审几率大嘛

刑事辩护 编辑:常雨

一、国内涉外诈骗案怎么判

国内涉外诈骗案的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通常以诈骗罪定罪量刑,具体判罚视犯罪情节而定。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涉外诈骗案中,若犯罪行为涉及多个国家或地区,可能需考虑国际司法协助与管辖权问题。若犯罪嫌疑人在国外实施诈骗行为,我国司法机关可能依据属人管辖、保护管辖等原则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考虑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是否有自首、立功、退赃退赔等情节,这些都会影响最终的量刑。

二、诈骗取保候审几率大嘛

诈骗案件取保候审的几率大小,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

若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通常取保候审几率较大。比如诈骗金额较小、情节较轻,符合此类刑罚条件的。当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时,也有较大机会获得取保候审。例如犯罪嫌疑人有固定住所、工作,平时表现良好,且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收集基本完成,其不存在干扰证人作证、毁灭证据等可能的。

此外,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以及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也会增加取保候审几率。

然而,若诈骗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如通过诈骗手段致使多人生活陷入困境,或者犯罪嫌疑人有多次诈骗前科、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等,取保候审几率则较低。

三、发布诈骗信息会坐牢吗

发布诈骗信息可能会坐牢,需视具体情形判断。

若发布诈骗信息情节较轻,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拘留及罚款。若达到相应标准,则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诈骗罪或其他相关犯罪。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分别对应“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发布诈骗信息虽未实际骗取财物,但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或在互联网上发布诈骗信息,页面浏览量累计五千次以上的,应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

此外,若发布诈骗信息还涉及其他犯罪行为,可能会以其他罪名定罪量刑。所以,发布诈骗信息存在坐牢风险,切不可触碰法律红线。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国内涉外诈骗案怎么判的

涉外诈骗案件

涉外诈骗案件归哪管

涉外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中国境外诈骗一般抓了判多久

境外诈骗案

境外诈骗判几年

涉外诈骗案件

境外诈骗案判刑案例

涉及境外诈骗

诈骗取保候审几率大嘛知乎

诈骗取保候审的几率大吗

诈骗取保候审有多可怕

诈骗取保候审会怎么判

诈骗取保候审一般是什么结局

诈骗案取保候审难吗

诈骗取保候审出来了会不会坐牢

诈骗取保候审以后会有案底么

诈骗案取保候审是什么意思还会判刑吗

诈骗案取保候审大部分的结局

来源:中国法院网-发布诈骗信息会坐牢吗,发布诈骗信息的法律后果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