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交易抵消的是什么,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抵消
大家好,由投稿人沈然君来为大家解答内部交易抵消的是什么,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抵消这个热门资讯。内部交易抵消的是什么,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抵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内部交易抵消分录大全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
(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消。
主要会计分录如下表1:
(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与债务项目应当相互抵销,同时抵消相应的减值准备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等。
(三)对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计提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
内部交易形成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如果没有未实现内部损益,所计提的减值准备无需抵消。
(四)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应当抵销。
我也想不出别的其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吧。
(五)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在所属纳税主体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但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除外。
这个可能要单独作为一节,如非同一控制下的免税合并的会计处理问题说了吧。
二、合并利润表
(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应当抵消。
注意的是:期末收益未全部实现的话,要抵消未实现的内部损益,具体是内部交易形成什么资产,抵消什么资产。
(二)在对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形成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进行抵销的同时,也应当对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或无形资产的摊销额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进行抵销。
跟资产负债表的一致(见表1),一方面影响资产、一方面影响损益。
(三)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债券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及其他综合收益等,应当与其相对应的发行方利息费用相互抵销。
通常在金融业,特别是银行,母子公司有互相借钱的情形,产生的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直接抵消即可,没有未实现内部损益的烦恼。
(四)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
这是涉及到在合并报表中,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收到的分红相当于收回的投资,抵减长期股权投资收益,而不是计入投资收益。
(五)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对合并利润表的影响应当抵销。
三、合并现金流量表
(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
(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取得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应当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相互抵销。
(三)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
(四)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
(五)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应当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相互抵销。
(六)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抵销。
现金流量表的抵消比较容易,只要分清经营产生的现金流、投资产生的现金流、筹资产生的现金流的项目,抵消的时候准确抵消相应的项目。
四、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和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
(二)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
(三)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对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应当抵销
内部交易抵消影响所得税
介绍增值税税率差异对合并抵消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合并抵消不需要考虑增值税。但当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发生交易时,就会产生增值税差,合并报表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增值税的影响。
案例:2022年6月30日,母公司将800,000元存货,出售给子公司,售价为1,000,000元,母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3%;子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
2022年12月31日出售50%,2023年出售剩下的50%,所得税税率25%。
请分别编制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2月31日合并抵消分录。
交易时点
母公司单体:
(1)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1,13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 130,000
(2)确认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贷:存货 800,000
子公司单体:
(3)子公司分录:
借:存货 1,130,000
贷:应付账款 1,130,000
交易时点合并报表: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借:营业成本或管理费用 13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贷:存货 330,000
小规模纳税人由于进项税无法抵扣,全部计入采购成本。合并调整需要将收入、成本、存货抵消,差额则计入管理费用。
(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82,500
贷:所得税费用 82,500
(5)往来的抵消
借:应付账款 1,130,000
贷:应收账款 1,130,000
2022年12月31日
(1)交易时点的调整分录
借: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借:营业成本或管理费用 13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贷:存货 330,000
(2)确认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82,500
贷:所得税费用 82,500
(3)已出售50%部分调整
借:存货 165,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5,000
根据对外出售的比例,单独做分录,这样逻辑比较清晰,不建议混到交易时点一起做,不利于数据核对及检查。
(4)递延所得税的调整
借:所得税费用 41,25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1,250
(5)往来的抵消
借:应付账款 1,130,000
贷:应收账款 1,130,000
2023年12月31日
(1)上期交易调整分录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330,000
贷:存货 330,000
(2)确认递延所得税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82,50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82,500
(3)出售50%部分调整
借:存货 165,00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165,000
(4)递延所得税的调整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41,25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1,250
(5)出售剩下50%部分调整
借:存货 165,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65,000
(6)递延所得税的调整
借:所得税费用 41,25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1,250
小结:1、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因内部交易导致的增值税差,单体层面计入采购成本,合并层面收入、成本、存货抵消差计入营业成本或管理费用。2、根据出售比例确认成本,下一年度记得替换成年初未分配利润,直到所有存货对外出售为止。
合并现金流量表内部交易抵消
财务小伙伴们是不是经常遇到编制合并报表时,出现内部交易需要进行调整抵消,但实务中又会呈现出不同情况:甲公司出售一批货物给控股乙公司款项已收,可能是当年乙公司未对外出售、也可能是乙公司当年对外全部出售、还可能是乙公司当年对外部分出售。估计小伙伴们第一反应的就是挺复杂,怎么调整抵消呢?
通过以下三个案例,呈现出从个别报表处理到合并报表调整抵消处理的全过程,大家就能一目了然,理清思路,问题迎刃而解。
案例1——未对外出售
2023年3月甲公司出售一批货物给控股乙公司款项已收,销售收入200万元,销售成本150万元,截止2023年末乙公司尚未对外出售形成存货列报。
由于乙公司尚未对外出售,乙公司报表上的存货就是200万元,站在合并整体角度看:存货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不会变多,抵消内部交易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同时,还需将未实现内部交易毛利部分一并抵消,只是这部分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毛利体现为报表虚增的存货部分,所以抵消分录项目是存货。
案例2——部分对外出售
2023年3月甲公司出售一批货物给控股乙公司款项已收,销售收入200万元,销售成本150万元,截止2023年末乙公司已对外出售60%,剩余部分形成存货列报。
由于乙公司已对外出售60%,站在合并整体角度看:抵消内部交易营业收入200万元,未实现内部交易毛利20万元〔(200-150)*(1-60%)〕,此时调整抵消分录中营业成本即为180万元。
案例3——全部对外出售
2023年3月甲公司出售一批货物给控股乙公司款项已收,销售收入200万元,销售成本150万元,截止2023年末乙公司已全部对外出售。
由于乙公司已全部外出售,站在合并整体角度看:抵消内部交易营业收入200万元(可理解为甲公司销售收入),抵消内交易营业成本200万元(可理解为乙公司销售成本),已完全实现对外销售,所以不存在未实现内部交易毛利需要抵消了。
结论
内部交易需要分情况进行调整抵消处理,站在合并整体角度看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毛利体现在存货项目中,所以需要多加关注。
总分公司内部交易抵消
母子公司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母子公司之间均作为存货核算,以下是顺流交易,母公司卖给子公司。
若是子公司卖母公司, 要增加少数股东损益和少数股东权益,抵消分录中涉及增加利润的,借:少数股东损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
抵消分录中涉及减少利润的,贷:少数股东损益 借:少数股东权益
(1)当年购入存货,当年全部结存。
借:营业收入(销售收入金额)
贷:营业成本(销售成本金额)
贷:存货(冲期末结存存货虚增价值,两者差额)
(2)当年购入存货,当年全部出售。
借:营业收入(销售收入金额)
贷:营业成本(销售收入金额)
(3)当年购入存货,既有销售,也有结存。
借:营业收入(销售收入金额)
贷:营业成本 (销售收入金额)
借:营业成本 (收入金额-成本金额)*未出售比例
贷:存货(冲结存部分虚增价值)
(4)上年购入存货,当年全部结存。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上年损益类科目换马甲)
贷:存货(销售收入金额)
(5)上年购入存货,当年全部出售。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销售收入金额,上年损益类科目换马甲)
贷:营业成本 (存货卖了,增加营业成本金额,冲掉)
(6)上年购入存货,当年既有销售,也有结存。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销售收入金额,上年损益类科目换马甲)
贷: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收入金额-成本金额)*未出售比例
贷:存货(期末结存部分虚增价值)
如有存货跌价减值,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第一,计算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然后与合并报告主体确认的存货账面余额进行比较;
第二,如果账面余额大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部分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反之则无需计提;
第三,查看个别报表中是否已经对该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已经计提,则需要比较合并报表主体应计提的金额与个别报表实际已计提的金额,在合并报表中多退少补。
涉及递延所得税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分析:
第一,计算合并报告主体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已计提减值准备的需要扣除);
第二,计算该批存货的计税基础,此计税基础是购买方真金白银购入的那个历史价格,减值因素及公允价值变动影响的是账面金额。
第三,比较第一和第二的结果,分别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多数情况为可抵扣),进而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第四,将合并主体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与个别报表中已确认 (或尚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进行比较,然后在合并报表中多退少补。
神奇的考点母题中级会计师讲师团队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内部交易抵消的是什么,固定资产内部交易抵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