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个人资料简介,刘绍堂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舒毅

刘绍棠个人资料简介,刘绍堂

大家好,由投稿人舒毅来为大家解答刘绍棠个人资料简介,刘绍堂这个热门资讯。刘绍棠个人资料简介,刘绍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刘绍棠

刘绍武

“就是火葬场我也要到青白江去”,1月17日,金堂县又新镇宝鼎村85岁老人刘绍见向老伴丢下这句话,趁老伴不注意溜出家门,登上了前往竹篙镇的车。他此行的目的,是往青白江找大儿子刘晓军。此后,便再无踪影。

“快过年了想儿子了,到青白江来找我,没想到竟然在这里见到他。”六天后,刘晓军在重症监护室见到了父亲,父亲一个人步行上了高速,被大货车撞伤,目前躺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

监控拍下刘绍见等车一幕

执意要去青白江找儿子:“即使是火葬场也要去”

夏积苹是在1月17日中午11点发现老伴刘绍见不见了的。

“早上他放了碗就出门,这一天正好逢场,我以为他上街去了。”夏积苹说,刘绍见逢场一般10点多回来,可是那天11点还不见踪影,她给同村的女儿打了电话,确认老伴没往女儿家去。

“这时候我才想起前一天他说过要到青白江耍。”夏积苹说,1月16日傍晚,刘绍见从老年协会回来,郑重地说,“我跟你说件事,明天我要到青白江去耍”。

家里,只有大儿子刘晓军在青白江打工。“我说你去什么去,儿子在跑长途,儿媳妇在上班,你去了哪个照顾你。”夏积苹说,还有十几天就过年了,孩子们马上就回来了,有啥子话等孩子回来再说。

可刘绍见坚持说要去,见劝告不听,她有些怒了,“去什么去。”

刘绍见丝毫不动摇。“就是火葬场我也要去。”夏积苹以为他在开玩笑,没当一回事。“几个月前他也说过要到青白江去,我拉住了他,他总是要听的,这次趁我洗碗时走的,估计觉得我会拦他。”夏积苹说,刘绍见年纪大,人老实,不识字,不会用电话,上街连买个鸡蛋都不会,“平时一直都是我在照顾他”。

上一次,夏积苹和刘绍见去青白江找刘晓军是2017年7月,那时他在搬家。“我们两个也不知道怎么咋去,找不到路,到了青白江先去亲戚家,再让亲戚把我们送过去。”夏积苹说,她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每个孩子负担都重,大儿子经常在外跑长途,有一个孩子念书,也不愿意多去打扰他们,平时两个老人在家相依为命。“现在国家政策好,一年两个老人加起来补助有3000多块, 也够我们两个人花了。”

刘晓军十分内疚

老人身上只有35元钱,一路调监控一路寻找

1月17日下午5点,刘绍军接到妹妹打来的电话,他正在汶川跑运输,马不停蹄往家里赶,8点钟到了金堂老家,跟家人把又新镇找遍了,还是没有发现父亲的踪影。

次日一早,刘晓军和弟弟跑去又新镇派出所调取监控,天网监控显示,当日9点35分,父亲到了又新街上,登上了土桥开往竹篙的车。

刘晓军说,他和家人又跑到竹篙派出所调监控,调不出来,无奈1月19日跑到金堂公安局调监控。监控显示,10点35分左右,车到了竹篙,10分钟后,父亲登上了开往金堂的车。12点45分,在金堂汽车总站,登上前往青白江的车。“沿着坐车的方向,一路调监控一路找。”

下午1点25分,父亲在青白江自来水厂下车,坐了一个三轮车到了原来川化厂门口,在那里向一个门卫问路。

“当时他穿着我四年前的工作服,工作服上有成都铭航四个字,估计别人也听不清楚他说什么,给他指了成都铭航的方向。”刘晓军说,可能找不到路,过了半个小时,父亲又折回来。

刘晓军说,根据监控提示,前几天,发动亲戚朋友在金堂及其附近寻找,乐至、广汉、中江、简阳等救助站,一个个地问,到了晚上打着手电筒,在大桥地下巷子里,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一直找到晚上12点。“我想,他年纪那么大天气那么冷,他总要找个地方取暖。”

父亲最后一个监控身影在青解路附近的高架桥下,下午5点20分,在那里父亲问了一个水果摊贩。刘晓军找到那个摊贩,摊贩告诉他,父亲问“金堂怎么走”。“我猜想他那个时候也知道自己迷路了,找不到去我家的路,想回金堂去。”

刘晓军说,父亲身上只有35元,坐车已经花得所剩无几。天黑了,又冷又饿,哪里灯多往哪里走,“估计想到了高速路上,总有人愿意帮他载他回去。”

非常内疚:原本打算过年一家团聚

不停地寻找,不停地失望。1月23日,已经过了6天,中午老板打来电话催着上班,刘晓军说,一家人打算放弃寻找,等待警方消息。

中午2点红阳派出所打来电话,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有一个病人,送医时穿着、身形特征与他父亲非常相似,让他去确认一下是否是他父亲。

重症监护室病床上的人,正是刘晓军的父亲,他右侧脸部肿得老高,身上的衣服已经不见了。

他试着叫了一声,“爸”,听到儿子的叫声,刘绍见的双脚蹬了一下,胸口上下起伏,呼呼喘着气,似乎想要回应,最终却无法出声。

看到这样的情景,刘晓军右手捂着嘴唇,手指嘴唇都在颤抖,忍不住湿了眼眶。“整整七天,一家人在金堂、青白江到处找,任何一个角落没有放过,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他。”刘晓军哽咽着对红星新闻记者说,据高速交警说,父亲是在高速路上被大货车撞伤。

坐在重症监护室门口,他内疚不已,外出时父亲身上穿了六件衣服,其中四件外套,刚好是兄弟姐妹四个人买的,最外面的黑色外套,标有“成都铭航”四个字,是他五年前的工作服。

“他一直舍不得穿,只有在特别冷的时候才穿上。”刘晓军说,他知道父母想念子女,无奈自己负担重,跑长途长时间在外面,一年只有回去一两次。

上次回去是去年12月16日,那时候顺便提了两斤肉回去看望父母。“母亲跟我说,父亲前几天数落他,说我好几年没有回去了,母亲反驳说,十几天不是刚回去过,父亲说我怎么没有看到。”刘晓军说,年纪大父亲记忆减退得厉害,身体又差,这次也许是要过年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回家了,才想到青白江找他。根据父亲踪迹推测,父亲只记得他五年前工作的单位,那里距离川化工只有1公里。

“我们跟妈妈说过了,腊月二十五六我们四个兄弟姐妹一起回家,在家过年。”刘晓军说,如果父亲愿意等一等,或者到了青白江借个电话求助一下警方或者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现在好心人那么多,总有人愿意帮他。”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告诉记者,该患者是1月17日晚入院,送到医院已经无法说话,现在脑部出血,无法手术,尚未脱离生命危险,情况不太乐观,因为其主治医生正在手术室手术,具体病情无法透露更多。

高速交警方面表示,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

刘绍华

“就是火葬场我也要到青白江去”,1月17日,金堂县又新镇宝鼎村85岁老人刘绍见向老伴丢下这句话,趁老伴不注意溜出家门,登上了前往竹篙镇的车。他此行的目的,是往青白江找大儿子刘晓军。此后,便再无踪影。

“快过年了想儿子了,到青白江来找我,没想到竟然在这里见到他。”六天后,刘晓军在重症监护室见到了父亲,父亲一个人步行上了高速,被大货车撞伤,目前躺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

监控拍下刘绍见等车一幕

执意要去青白江找儿子:“即使是火葬场也要去”

夏积苹是在1月17日中午11点发现老伴刘绍见不见了的。

“早上他放了碗就出门,这一天正好逢场,我以为他上街去了。”夏积苹说,刘绍见逢场一般10点多回来,可是那天11点还不见踪影,她给同村的女儿打了电话,确认老伴没往女儿家去。

“这时候我才想起前一天他说过要到青白江耍。”夏积苹说,1月16日傍晚,刘绍见从老年协会回来,郑重地说,“我跟你说件事,明天我要到青白江去耍”。

家里,只有大儿子刘晓军在青白江打工。“我说你去什么去,儿子在跑长途,儿媳妇在上班,你去了哪个照顾你。”夏积苹说,还有十几天就过年了,孩子们马上就回来了,有啥子话等孩子回来再说。

可刘绍见坚持说要去,见劝告不听,她有些怒了,“去什么去。”

刘绍见丝毫不动摇。“就是火葬场我也要去。”夏积苹以为他在开玩笑,没当一回事。“几个月前他也说过要到青白江去,我拉住了他,他总是要听的,这次趁我洗碗时走的,估计觉得我会拦他。”夏积苹说,刘绍见年纪大,人老实,不识字,不会用电话,上街连买个鸡蛋都不会,“平时一直都是我在照顾他”。

上一次,夏积苹和刘绍见去青白江找刘晓军是2017年7月,那时他在搬家。“我们两个也不知道怎么咋去,找不到路,到了青白江先去亲戚家,再让亲戚把我们送过去。”夏积苹说,她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每个孩子负担都重,大儿子经常在外跑长途,有一个孩子念书,也不愿意多去打扰他们,平时两个老人在家相依为命。“现在国家政策好,一年两个老人加起来补助有3000多块, 也够我们两个人花了。”

刘晓军十分内疚

老人身上只有35元钱,一路调监控一路寻找

1月17日下午5点,刘绍军接到妹妹打来的电话,他正在汶川跑运输,马不停蹄往家里赶,8点钟到了金堂老家,跟家人把又新镇找遍了,还是没有发现父亲的踪影。

次日一早,刘晓军和弟弟跑去又新镇派出所调取监控,天网监控显示,当日9点35分,父亲到了又新街上,登上了土桥开往竹篙的车。

刘晓军说,他和家人又跑到竹篙派出所调监控,调不出来,无奈1月19日跑到金堂公安局调监控。监控显示,10点35分左右,车到了竹篙,10分钟后,父亲登上了开往金堂的车。12点45分,在金堂汽车总站,登上前往青白江的车。“沿着坐车的方向,一路调监控一路找。”

下午1点25分,父亲在青白江自来水厂下车,坐了一个三轮车到了原来川化厂门口,在那里向一个门卫问路。

“当时他穿着我四年前的工作服,工作服上有成都铭航四个字,估计别人也听不清楚他说什么,给他指了成都铭航的方向。”刘晓军说,可能找不到路,过了半个小时,父亲又折回来。

刘晓军说,根据监控提示,前几天,发动亲戚朋友在金堂及其附近寻找,乐至、广汉、中江、简阳等救助站,一个个地问,到了晚上打着手电筒,在大桥地下巷子里,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一直找到晚上12点。“我想,他年纪那么大天气那么冷,他总要找个地方取暖。”

父亲最后一个监控身影在青解路附近的高架桥下,下午5点20分,在那里父亲问了一个水果摊贩。刘晓军找到那个摊贩,摊贩告诉他,父亲问“金堂怎么走”。“我猜想他那个时候也知道自己迷路了,找不到去我家的路,想回金堂去。”

刘晓军说,父亲身上只有35元,坐车已经花得所剩无几。天黑了,又冷又饿,哪里灯多往哪里走,“估计想到了高速路上,总有人愿意帮他载他回去。”

非常内疚:原本打算过年一家团聚

不停地寻找,不停地失望。1月23日,已经过了6天,中午老板打来电话催着上班,刘晓军说,一家人打算放弃寻找,等待警方消息。

中午2点红阳派出所打来电话,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有一个病人,送医时穿着、身形特征与他父亲非常相似,让他去确认一下是否是他父亲。

重症监护室病床上的人,正是刘晓军的父亲,他右侧脸部肿得老高,身上的衣服已经不见了。

他试着叫了一声,“爸”,听到儿子的叫声,刘绍见的双脚蹬了一下,胸口上下起伏,呼呼喘着气,似乎想要回应,最终却无法出声。

看到这样的情景,刘晓军右手捂着嘴唇,手指嘴唇都在颤抖,忍不住湿了眼眶。“整整七天,一家人在金堂、青白江到处找,任何一个角落没有放过,没想到在这里见到他。”刘晓军哽咽着对红星新闻记者说,据高速交警说,父亲是在高速路上被大货车撞伤。

坐在重症监护室门口,他内疚不已,外出时父亲身上穿了六件衣服,其中四件外套,刚好是兄弟姐妹四个人买的,最外面的黑色外套,标有“成都铭航”四个字,是他五年前的工作服。

“他一直舍不得穿,只有在特别冷的时候才穿上。”刘晓军说,他知道父母想念子女,无奈自己负担重,跑长途长时间在外面,一年只有回去一两次。

上次回去是去年12月16日,那时候顺便提了两斤肉回去看望父母。“母亲跟我说,父亲前几天数落他,说我好几年没有回去了,母亲反驳说,十几天不是刚回去过,父亲说我怎么没有看到。”刘晓军说,年纪大父亲记忆减退得厉害,身体又差,这次也许是要过年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回家了,才想到青白江找他。根据父亲踪迹推测,父亲只记得他五年前工作的单位,那里距离川化工只有1公里。

“我们跟妈妈说过了,腊月二十五六我们四个兄弟姐妹一起回家,在家过年。”刘晓军说,如果父亲愿意等一等,或者到了青白江借个电话求助一下警方或者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现在好心人那么多,总有人愿意帮他。”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告诉记者,该患者是1月17日晚入院,送到医院已经无法说话,现在脑部出血,无法手术,尚未脱离生命危险,情况不太乐观,因为其主治医生正在手术室手术,具体病情无法透露更多。

高速交警方面表示,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

刘绍勇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说起韩馥这个人物,大家第一印象肯定是《三国演义》第五回“温酒斩华雄”中的经典台词:“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这可谓是整部小说前半段中,吹得最大也破得最快的牛皮。原本在史书上名不见经传的韩馥,却因为这个桥段而一下子出了名,还在网络上衍生出了无数关于“无双上将潘凤”的恶搞段子。

然而在真正的历史上,韩馥并没有亲自领兵参加讨董联军,关于“韩馥自信吹大牛,潘凤上将当炮灰”的桥段,也是罗贯中杜撰出来的(潘凤本身也是个虚构人物)。其目的,只在于烘托“温酒斩华雄”时的紧张气氛,以及凸显关云长艺高胆大的英勇形象。

其实,韩馥在三国时代最重的戏份是“让冀州”。大致过程是在讨董联军解散过后,韩馥在幕僚们的劝说下,将冀州的地盘和军队让给了客居于此的渤海太守袁绍,就此成就了袁氏统一北方四州的基础。

然而,韩馥之后的结局却并不好。原本以为好心让贤能够为自己获得好名声,也能游离于政治斗争的漩涡之外,平静度过下半辈子。却没想到,袁绍刚刚从他手中接过冀州的管理权,就翻脸不认人,不单是事事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还纵容之前与韩馥有矛盾的下属欺凌他。最终,吓破了胆的韩馥拿着一把裁纸刀,躲进厕所自杀了……

后人在评价韩馥这个人物的时候,更多都是抱着同情惋惜的态度,觉得他为人厚道,不贪恋名利,真心让贤。只是看错了袁绍这个小人,他才使得自己死于非命。

事实上真是如此吗?韩馥真的是这样一个无辜枉死的老实人?我们还是翻开史料,来探寻一下韩馥这个人物的真实形象。

据《三国志》记载,韩馥字文节,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人,在东汉末年入朝为官,担任过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务。董卓进京之后,韩馥被派往冀州担任地方最高长官——州牧。之后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韩馥也参与其中行动,算是十多路诸侯中的一路!

不过,韩馥并没有亲自领兵前往,只是在后方提供粮草。而且在一开始,韩馥还犹犹豫豫,不知到底是该支持董卓,还是应该站在关东诸侯一边,支持袁绍。后来在冀州本土名仕们的劝说下,韩馥才答应提供粮草,支持袁绍起兵讨伐董卓。

韩馥为什么不敢正大光明地反董卓?因为他这个“冀州太守”,是董卓封的,所以反对董卓,就等于是否定他自己上位的合法性。由此可以看出,韩馥其实是挺在意自己的官职和地位,并非是不贪功名,淡名薄利之辈。

不仅如此,韩馥对袁绍也颇有猜忌,担心他的名声越来越广,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经常派人在袁绍的门口把守,监视其行踪并限制其行动。后来袁绍当上盟主,率诸侯联军与董卓对峙的时候,韩馥也动不动克扣军粮,意图动摇其军心。

在讨董联军不了了之解散过后,韩馥还主持过“换皇帝”的行动。他与袁绍有意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还联络曹操袁术等人一起行动(曹袁二人未答应)。只是刘虞却拼死不从,宁可跑到匈奴的地盘上去避祸,也不来当这个傀儡皇帝,韩馥等人这才作罢……

这说明什么?说明韩馥也是个有野心的人物,他在政治上是有追求的。他意图凭借自己“冀州太守”的资本,在乱世中独霸一方,甚至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图谋天下。绝非如某些人所说,是个厚道老实,安守本分之人。

不过,想要争霸天下,光有野心不够,还要有本钱和能耐才行。说起来,韩馥倒确实具备逐鹿天下的本钱。

他坐拥冀州这么一个大州,人口密集粮食丰足,进可以图谋中原,退足以闭关自守。而且冀州的人才也不少,文有沮授、田丰、郭图、荀谌,武有麴义、张郃、高览、审配。只要励精图治,知人善任,韩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方霸主,就算是争雄天下不力,割据一方还是绰绰有余的。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韩馥将自己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地让位给袁绍。一个有野心,有图谋,也有资本的人,怎么可能选择主动放弃,把手中的权利和军队地盘都交给他人呢?

其实原因也不复杂,韩馥虽然有着争霸天下的野心和资本,却没有争霸天下的能力,更没有那个胆识。

翻遍所有关于三国的史料,都没有关于韩馥在冀州的治绩记载。倒是有史料记载过,在冀州大将鞠义率兵叛乱的时候,作为太守的韩馥非但不能迅速平叛,反而在战场上屡屡为其所败……另外,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韩馥是“不明军纪,赏罚不明”,虽然只是小说中的夸张之词,但想来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

看得出,韩馥无论军事上能力还是政治上的才能,其实都不咋样。而且能力差也就算了,韩馥更要命的弱点,是在他的胆识上。别看他一副野心勃勃,想图谋天下的样子,实际内心却脆弱之极,十分胆小,完全是个软蛋。而这一点,也正好被袁绍看透并且利用。

虽然是依附于韩馥地盘上生存,但袁绍不仅有着四世三公的家世威望,各方面能力也比韩馥强太多。在冀州的短短两年时间里,袁绍已经是有了相当的声望,并且赢取了冀州大部分的人心。尤其是冀州文武两派的重量级人物,如郭图,鞠义等,都已经站在了袁绍这边。

不过,想要彻底挤走韩馥,独霸冀州,还是有相当难度的,毕竟韩馥是朝廷所册封的太守,还掌握着冀州的大部分实权。要是武力相迫,强行逼宫夺权,不但风险极大,就算成功了,也名不正言不顺,会对袁绍的名声造成不小的影响。弄不好到时候冀州内乱,人心不稳,一时间收拾不了局面,反而会让周边的强敌(如公孙瓒)抢了便宜。

所以,对于袁绍来说,最完美的结果自然是韩馥能主动让位,乖乖交权,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上位,而且可以将韩馥的地盘和军队都毫无损耗地,完整接手下来。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的,袁绍处心积虑,给韩馥设下了一连串的套。

袁绍先是在谋士逄纪的建议下,上演了一出“借刀杀人”,他写信给北方的公孙瓒,约定共夺冀州,到时候平分地盘。果然,公孙瓒见有利可图,便打着征讨董卓的名义率兵南下,实际上却是“假途伐虢”,来抢冀州的地盘。

接着,袁绍又自演了一幕“虚张声势”,他拉拢冀州本土的实权派,尤其是掌兵权的人,如鞠义,朱汉等。给自己聚人气,拉声望,把自己打造成一副“盖世英雄”的模样。

最后,袁绍又策划了一出“反客为主”,他派郭图,高干,荀谌等冀州名仕前去游说韩馥,告诉他公孙瓒带领燕、代之兵锐不可当,冀州很快就要大祸临头,百姓也会生灵涂炭。如今想要保住冀州不受敌人侵犯,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袁绍来主持大局云云……

韩馥果然中计了,他被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吓得瑟瑟发抖,如同惊弓之鸟一样,惶惶不可终日。他觉得危机已至,末日将近,公孙大军很快就要踏破冀州,屠杀百姓,还要取他项上人头……而这个时候,真的是只有袁绍这位“当世豪杰”,才能担当大任,率领大家抵抗外敌,保得州郡平安,也能保全他自己的性命……

事实上,这种看似紧张的局势,完全是袁绍和公孙瓒联手营造出来。目的只是为了给他施加压力,把他的胆吓破,好让他主动放弃权利和地盘。其实,作为朝廷册封的太守,韩馥这时候依然掌握着冀州的大部分粮草和军队,完全足以和敌人周旋。

公孙大军虽然来势汹汹,毕竟是远道而来,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韩馥只需要来个“以逸待劳”,紧守城池不出,打持久战,就能令其无功而返。

至于袁绍,就如同沮授等人所分析的,完全是依附在韩馥的地盘上生存,只要来个“釜底抽薪”,断了他的粮草供应,便不足为惧……

可惜,韩馥就真的是被吓破了胆,也不顾耿武,闵纯,沮授等忠臣的劝导,就这样将冀州让给了袁绍。他甚至都没有为自己考虑,退位过后的出路,还满心认为着袁绍会感谢他的大恩,让他在冀州度过一个安静的余生……

其实,稍微懂点政治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只要韩馥人还在冀州,对于袁绍来说就多少是个威胁。他是“前任太守”,又身在州郡之中,肯定多多少少会有一定的号召力,除非他死了,或者是完全离开冀州的地界。所以,袁绍又怎么可能让他安生?

袁绍表面上封了韩馥一个奋武将军的职位,实际上既无兵权又无下属,顶多就是领一份薪俸。倒是之前与韩馥有矛盾的河内人朱汉,被袁绍任命为了都官从事,这可是个有实权,调得动兵马的职位。

在袁绍的暗示下,朱汉带人包围了韩馥的住宅,把韩馥一家逼得鸡飞狗跳不说,还打断了他儿子的双腿……韩馥此时这才恍然大悟,看清了袁绍的本质,知道冀州这个地方已经容不下自己。于是,韩馥只得跑到陈留,去投靠他的旧识张邈,希望离开冀州这个是非之地,避开袁绍的迫害。

然而,在陈留还没过上几天清净的日子,袁绍就又派使者来了。只见使者见到张邈,不知是说到什么秘密之事的时候,在张邈的耳边轻声耳语了几句。当时在座的韩馥就又一次被吓得不轻,以为这又是袁绍派人来和张邈商量,怎么算计自己。

他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成天担惊受怕的日子,便起身走进厕所,拿着刮削简牍用的书刀,结果了自己的性命……

曾经的冀州太守,一方封疆大吏,就这样被“吓死”,令人可悲可叹,也多少有几分可笑。是否记得,他曾经还有过拥立新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进而称雄天下的计划?他是空有争霸之资,也有争霸之志,却无争霸之能,更无争霸之胆……他甚至不了解政治圈里的法则,也不懂得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最终等待他的就,也就只能是这样屈辱的结局……

历史上真实的韩馥,大抵就是这样。他不是如《三国演义》里那个自大吹牛的龙套,也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老实人,好心让贤反被害。他和曹操袁绍刘备等人一样,也有着称霸天下的野心,想在这个乱世中干一番事业,成为一方枭雄。

然而,他野心勃勃的外表之下,是一颗呆萌而脆弱的心,不但能力很烂,而且又无胆量,胆识,胆略,完全是个的软蛋。他这样的人,虽然一开始有地盘在手,却注定无法守住。就算是没有袁绍,也会有李绍,王绍,刘绍等,迟早会抢了他的地盘,到头来,他的结局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PS:相比于三国时代另一个软蛋——刘琦,韩馥甚至连他都不如。刘琦也是性格软弱,才能有限,而且起点还比韩馥低很多。但刘琦却比韩馥明白事理,看得懂政治斗争的法则,也看得清身边的形势。

最低程度,刘琦知道“虎落平阳被犬欺”和“拔毛凤凰不如鸡”的道理。所以,哪怕是形势再残酷,地位再尴尬的时候,他都不曾放弃过抗争。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主动放弃自己的地位,非但不能避免伤害,反而还会失去自己的唯一抗争手段,下场还会惨十倍。所以他只能扛下去,坚持斗争,哪怕是借助外人刘备的力量,认他当叔叔,由他指挥和摆布……

最终,刘琦终于是迎来了自己的转机,不仅在荆州的嫡系斗争中全身而退,还在赤壁之战过后继任了荆州刺史的爵位。虽然只是刘备的傀儡,但比起之前天天受迫害,朝不保夕的日子而言,已经强了太多。最后,刘琦还能得以安静善终,而韩馥却是被吓得活活自杀,这种死法,才可谓是世上最窝囊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刘绍棠个人资料简介,刘绍堂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喜欢的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