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同保全那些事儿,合同保全的法律特征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薛乐子

  合同保全制度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致使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受到危害,而设置的保全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法律制度。具体包括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和债权人撤销权制度。

  合同保全2种措施:代位权和撤销权

  代位权:它是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代位权的要件:需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债权,倘若债务人没有对外的债权,就无所谓代位权;需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债务人应当收取债务,且能够收取,而不收取;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债权,已害及债权人的债权;债务人已陷于迟延履行。对于代位权的行使,只要具备代位权的条件,债权人即可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以自己的名义请求第三人向债务人清偿债务,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对第三人、债务人和债权人本人都会产生法律效力。

  撤销权:当债务人的行为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的时候,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行为,根据《合同法》及《合同法解释二》的有关条文,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的情形有:

  1、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

  2、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

  3、债务人放弃其未到期的债权或者放弃债权担保,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

  4、债务人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

  5、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

  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债务人、第三人的行为被撤销的,其行为自始无效。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

  合同保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其一、合同保全是债的对外效力的体现,也是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

  根据债的相对性和合同相对性的原理,合同之债主要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法律赋予债权人在一定条件下行使代位权或撤销权,而行使这两项权利的直接后果就会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产生效力,这就与合同相对性原则不同。

  其二、合同保全主要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期间。

  也即在合同生效之后到履行完毕前,合同保全措施都可以被采用。这说明合同保全措施的运用,与合同履行期间债务人是否实际履行义务,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合同如果说没有生效或者已被宣告解除、无效乃至被撤销的,债权人就没有了行使代位权或撤销权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其三、合同保全的基本方法是代位权和撤销权的行使。

  根据合同保全原则,无论债务人是否实施了违约行为,只要债务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处分其财产,并且这种行为直接导致债权人的利益受到危害时,债权人就可以行使保全措施。也可以这样说,合同保全措施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保障合同债权人的权利实现。

  合同保全有什么作用

  1.合同保全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债务人的财产消极与积极的不正当减少。

  司法实践中,经常看到在合同关系成立后,一些债务人在欠下债务时,不是想方设法偿还债务,而是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法故意躲债。有的是将个人财产非法转让给第三者;有的则明知可以从第三人处取得一定财产,却怠于行使权力,故意不取得;更有甚者还串通他人合谋隐藏、转移财产规避债务,等等。合同保全制度的设置对上述避债行为会起到防范和遏制作用。

  2.由于合同保全制度使债权人对第三人产生效力,这就为缓解减轻当前存在的较严重的“三角债”、“讨债难”现象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有利于充分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实现。

  合同保全制度的价值为合同责任的实行提供了物质基础,保全了作为承担合同责任基础的责任财产,为将来的强制执行做好了准备,否则如果债务人任意处分责任财产而无限制,那么合同责任也将无用武之地。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关于合同保全的案例

合同保全制度中的经典案例

合同保全内容

合同的保全有哪些权利

合同保全的法律特征

合同法中关于合同保全的规定

合同保全的情形有哪些

合同保全制度的规定

合同保全制度中的经典案例

合同保全的概述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