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类别分为哪几类,户口类别应该填什么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张伟

户口类别分为哪几类,户口类别应该填什么

大家好,由投稿人张伟来为大家解答户口类别分为哪几类,户口类别应该填什么这个热门资讯。户口类别分为哪几类,户口类别应该填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户口类别怎么填

10-非农业户口(城镇)

11-本地非农业户口(本地城镇)

12-外地非农业户口(外地城镇)

20-农业户口(农村)

21-本地农业户口(本地农村)

22-外地农业户口(外地农村)

30-港澳台侨人员

31-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

32-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

33-台湾地区居民

34-华侨

40-外国人

41-未取得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

42-取得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

50-居民户口(含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

51-本地居民户口

52-外地居民户口

户口类别是什么

以下是关于户口性质代码的对照表及相关说明,综合公安部标准和户籍改革政策整理:

一、户口性质代码分类(公安部标准GA/T 2000.27-2014)

根据《公安信息代码》标准,户口性质代码分为以下类别:

家庭户口(10)11:非农业家庭户口(原城镇户口)12:农业家庭户口(原农村户口)集体户口(20)21:非农业集体户口(如单位集体户)22:农业集体户口(如农村合作社集体户)未落常住户口(30)指未完成户籍登记的情况,如新生儿待落户。其他户口(90)特殊或未明确分类的户口类型。

二、户籍改革后的调整

自2014年国务院推进户籍改革后,全国多地已取消“农业/非农业”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例如:

湖北省自2016年起统一为“湖北省居民户口”;部分地区户口簿标注“家庭户”,需结合户籍地址判断原性质(如地址含“村/组”多为原农业户口)。

三、行政区划代码说明(身份证前六位)

户口性质代码常与行政区划代码结合使用,身份证前六位规则:

第1-2位:省级代码(如11=北京,44=广东);第3-4位:地级市代码;第5-6位:县/区代码。

四、注意事项业务办理中若需证明原户口性质,可向户籍地派出所申请出具历史档案证明。城乡分类代码(如111=主城区、220=村庄)与户口性质无直接关联,仅反映居住地类型。

建议具体业务办理时咨询当地公安机关,以最新政策为准。

户口类别居民家庭户口是农业还是非农业

今天特地去市民之家查了自己的户口簿是否是农村户口?原因是孩子学校发了份2025年普通高校专项计划申报文件,需要家长确认自己的户口性质!其实我自己知道自己的户口是非农,但是还是去确认了一下。那么我想在这篇文章里跟大家聊的内容是:对于户口性质,我们是否真实了解其性质相关的背景和不同意义。

因为自己是非农户口,所以我就特别的去了解非农户口相关的权益和优缺点。

农转非后,户口性质从农业户口变为非农业户口,即城镇户口。这一转变意味着个人不再享有农村集体土地的相关权益,如

责任田和宅基地使用权。


‌历史背景‌

农转非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家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需要。通过划拨土地、商业网点建设等政策,将部分农业人口转变为第三产业劳动人口,户口性质也随之改变。


‌居住地与户口性质的关系‌

即使农转非后个人仍居住在农村,其户口性质仍为非农业户口。户口性质与居住地并不完全挂钩,一个人可以居住在农村但拥有城镇户口。


‌权益变化‌

农转非后,个人将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同时,可能失去农村土地权益,但在教育、就业等方面可能获得更多机会。



由此可见,非农户口虽然说不能再有农村土地的相关权益,也不能在农村建房子,也不能享受国家对农村户口政策的倾斜和扶持。比如说孩子上学,分数上有所加分,等实际关怀,所以很多人想户口迁回农村,但是,按政策上的要求,很难,除非是你在农村有田地,房屋,可能有机会回去。尤其是今年的两会又再次明确要保护农村土地,和农民权益!防止城市居民回农村圈地,占地!所以不难看出,国家对农村的建设和关怀是真心实意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非农户口也要一些农村户口享受不到的权益,那就是医疗保险,养老,子女教育方面,这也是作为我们的父辈他们当初的初衷也是为了子女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才举家搬迁至县城,白手起家,这当中的艰辛和困难,作为那个时候我还是小学阶段就有深有体会!光搬家就搬了四五次,最后才自建房屋定居。可是还是有很多人抱怨父辈为什么要把户口改为非农,从而享受不到农村户口的政策!这正是我想说的,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只想到只要好处,却忽视了其相应的代价和成本,因为好与不好,取与舍!都是相对的选择!


户口类别在哪看

关于户口性质的定义、分类及影响,综合搜索结果信息整理如下:

一、户口性质的定义

户口性质是国家对居民户籍身份的分类管理体系,主要依据地域属性(城乡差异)和职业属性划分。早期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户口性质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大类,其中非农户口包含城镇户口、集体户口等复杂类型。


二、现行分类及特征传统分类农业户口:与农村土地承包权挂钩,享有集体收益分配权,但社会保障覆盖较弱。非农业户口(城镇户口):与城市社会福利绑定,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优先权益,但需履行纳税等义务。改革后的调整
部分省市已取消农业/非农区分,统一为“居民户口”,但原权益差异仍可能存在。例如:非农户口仍分为家庭户(城镇/农村居民户)和集体户(如学生、军人户口);特殊户口类型包括暂住户口、外国户口等。

三、户口性质的影响社会福利
农业户口通常享有土地权益(如宅基地使用权),但城市户口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覆盖更全面。教育与就业
部分政策对非农户口有倾斜(如公务员招录),但新政策逐步弱化此类差异。户籍迁移限制
城乡户口转换需符合特定条件(如购房、升学),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后可能失去土地权益。

四、户口性质查询方式户口本查看
首页“户别”栏标注“农业家庭户”“非农业家庭户”或“居民家庭户”;公安机关查询
携带身份证或户口本原件至户籍地派出所,通过公安户籍系统核查原始档案。

五、填写注意事项农业户口:适用于农村居民或保留土地权益的群体;非农业户口:适用于城镇居民或已脱离农业生产的群体;统一登记:若户籍改革地区显示“居民户口”,需根据实际权益选择填写原性质。

六、政策趋势

国家正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差异,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但土地权益、社保衔接等具体细则仍在完善中。

如需具体地区的户口政策细节,可参考当地公安机关或民政部门发布的最新文件。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户口类别分为哪几类,户口类别应该填什么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