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概况
近日,湖南益阳破获一起成年人唆使未成年人盗窃,低价收购赃物卖出再赚差价案件。警方抓获13名嫌疑人,其中9名未成年人,最小的14岁。被抓后,一小伙哭着说“妈我错了,不该不听你的…今后一定好好做人,重新来过”。
不久前,平南县大鹏一名男子因教唆未成年人实施盗窃摩托车,被平南县公安局大鹏派出所抓获。后该男子因涉嫌盗窃罪被公安机关依法执行逮捕。
律师分析
一、教唆犯
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犯罪意图实施犯罪,教唆人即构成教唆犯。
要成立教唆犯,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对象条件
教唆犯的对象是特定的、本来没有犯罪意图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犯的教唆对象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教唆对象必须是特定的;
(2)教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3)必须是本来没有犯所教唆之罪意图的人。
2、客观条件
教唆犯的客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教唆行为的认定中,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教唆行为的内容必须是某种犯罪行为。如果是教唆他人实施其他一般违法行为,则不能成立教唆犯;
(2)教唆行为的方式具有多样性。既可以是口头教唆,也可以是书面教唆,还可以是通过打手势、使眼神等形体语言进行教唆。
3、主观条件
教唆犯在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从具体的罪过形式上来讲,教唆犯一般是直接故意,但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可能性;
(2)从认识因素上讲,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使一定的人产生某种犯罪的意图,并进而实施该种犯罪。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没有这种认识,不构成教唆犯;
(3)从意志因素上讲,行为人对他人实施犯罪以及危害结果的发生,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
根据《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间接正犯
教唆犯与间接正犯是包容评价关系,间接正犯可以被包容评价为教唆犯。
具体为:行为人以自己的犯罪意图,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或无犯罪意思的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的人。最常见的就是教唆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实施犯罪,教唆者引起并把他人作为工具利用达到了支配作用实施犯罪行为。
三、未成年人犯罪
在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界定为16周岁,也即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在本案中,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经唆使后盗窃,虽构成犯罪,但在主观责任阶层因责任年龄不满16周岁而免于刑事处罚。
除此之外,虽然构成盗窃罪的未成年人免于刑事处罚,但唆使的人构成盗窃罪的间接正犯,应予以刑事处罚。《刑法》中关于盗窃罪规定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律师建议
未成年人在心智发育方面不够成熟,社会阅历欠缺,家长与校园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力度,正确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遵纪守法好公民。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教唆未成年偷东西判多久
●未成年指使他人盗窃
●未成年盗窃案例
●教唆未成年偷钱
●教唆未成年偷东西怎么判
●未成年犯盗窃罪案例
●未成年盗窃罪案例
●涉及未成年盗窃受害者怎么办
●未成年指使他人盗窃
●教唆未成年盗窃量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