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后还另外判吗,刑法中管制和拘役的区别在哪

刑事辩护 编辑:严兴

一、管制后还另外判吗

若需使当事人遭受的惩处为拘役或管制,那么这个行为实际上就是被判以刑法。

拘役与管制均属于法定的刑事判决。

具体来说,所谓“管制”是指无需将犯罪分子关押至监狱设施内,而是通过社区矫正的方式,对其法定自由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此类被判以管制的罪犯仍可继续留在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从事工作或劳动,且在劳动过程中应享有同工同酬的待遇。

而“拘役”则是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并由公安机关在附近执行的一种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措施。

对于曾被判处拘役的情况,企业和事业单位在选拔重要岗位人员时,如有必要进行背景调查,可以派遣专员携带有效证件以及单位介绍信前往当地派出所进行查询。

需要明确的是,案底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它将会伴随当事人终身。

但是,如果犯罪者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未满十八周岁,并且所受刑罚为五年有期徒刑以下,那么相关犯罪记录将被封存。

二、刑法中管制和拘役的区别在哪

1.概念及特性上存在差异:拘役作为一种短期内剥夺犯人自由、将之送往附近实施劳动改造的刑罚措施;而管制则是指对罪犯不予正式监禁,而是对其进行适当约束,同时实施社区矫治的刑事处罚手段。

2.期限方面有所区别:拘役的期限通常为1个月至6个月之间,若涉及多重罪名并罚,最长不超过1年。

相比之下,管制的期限则为3个月至2年以下,然而在涉及多重罪名并罚的情况下,可以延长至3年。

管制的刑期自判决执行之日起开始计算,在此之前如有先行羁押的情况,每羁押1天可折抵刑期2天。

3.适用对象不尽相同:拘役主要适用于犯罪性质相对较轻、社会危害程度较低的犯罪案件。

而管制则更适合于那些罪行性质较轻、危害较小且行为人自身人身危险性较小的犯罪案件。

4.执行方式各异:被判拘役的犯罪分子,需由公安机关负责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他们享有两项特殊待遇:一是探望亲人;二是参与劳动,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发放相应报酬。

而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则需要依法接受社区矫治。

三、拘役管制怎么执行的

关于管制与拘役的执行方式如下所述:首先,对于判处管制的违法者,需要在规定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监管以及合法的社区矫正措施等。

管制期通常以三个月起步,二年内结束。

第三,对于被判决拘役的违法者,将由公安局依照实际情况在其周围进行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罚金的人每个月可获得一到两天的回家探亲时间;同时,如果他们参与了有偿工作,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给予报酬。

《刑法》第三十八条

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刑法》第四十三条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管制结束后有案底吗?

管制可以判多久

管制期间又犯罪怎么判?

管制用不用坐牢

管制对以后有什么影响

管制结束后

管制结束后需要办理手续吗

管制可以判多久

管制期间

管制一般判多久

刑法中管制和拘役的区别在哪里

刑法中的管制和拘役是什么意思

刑罚中的管制和拘役

管制和拘役属于刑法

管制拘役徒刑的区别

管制与拘役的刑期

管制和拘役都是刑事犯罪吗

管制与拘役的特征是什么

管制和拘役由谁判决

管制和拘役有何区别

来源:临律-拘役管制怎么执行的,拘役管制是犯罪吗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