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筹自支是什么性质?,自筹自支事业编制最新文件
大家好,由投稿人庞若来为大家解答自筹自支是什么性质?,自筹自支事业编制最新文件这个热门资讯。自筹自支是什么性质?,自筹自支事业编制最新文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自筹自支是正式编制吗
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和自筹、自定编制殊途同归,本质上一样,但在编制认定上略有不同事业单位编制类型按照财政供养方式分三种: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全额拨款即由财政全额列支单位运转费用;差额拨款即财政列支单位运转部分支出,其它的由单位经营或收费职能弥补;自收自支,顾名思义就是财政不拨款,单位运转全部由自营或收费解决开支。这三种编制的共同点,就是都经过编制部门认定并登记,属于国家承认正式编制,符合条件可以在体制内相互流动(自收自支调差额或全额,包括差额调全额,都属于逆向流动,转换编制都需要经过编委会,难度系数相对较大),属于我们在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类型上常见的编制。
而自筹或自定编制就不一样了。
按照编制管理权限,地方使用的行政编制包括事业编,都是经过省级部门核定并分配给市县使用的,有固定的配额、职数,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市县两级并无增编或减编的权限。由于编制总量限定,地方特别是基层的县区事务又逐年增加,导致人少事多,无法更好地承担和开展业务工作。为了解决编制的空缺,一些地方于是采取了折中的办法,经报当地市级组织人事编制部门统一后,自行核定了一部分自筹自定编制,用于招录人员填补空缺。这部分编制经费由地方或单位自行筹措,编制只是在市级或县级编制部门备案,没有上报省级编制部门认定注册,只是地方自行核定、自行使用的“小编制”,如同房产权的“小产权”。换而言之,自筹自定编制,只在地方适用,并不具备全省甚至全国通用的法定效应,不能作为调动、提拔的参照,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能算真正的事业编制。
自收自支和自筹、自定事业编制,一般都使用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改革的要求,这类单位将在2020年底前全部转企,取消编制。这意味着,自收自支、自筹、自定事业编制将被全部清理,退出体制范畴。今后,事业单位只有两种单位: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在编制上也只保留两种,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自收自支、自筹、自定编制将不复存在,退出历史舞台。
自筹自支事业编退休后什么待遇
自筹自支事业编被精简,又考上公务员回原单位。
马上又开始精简编制外人员了!这让我想起了15年前一个被精简的自筹自支事业编,以35岁的“高龄”,考上公务员,光明正大地“杀”回了本单位,成为当地考编制的励志代表。
这个人是70年代末的大专生,在本市当地的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分配到乡镇,编制为自筹自支事业编。虽然收入不多,但比较稳定。当时县里征求她的意见,她选择了自己老家的镇政府。
老公是镇政府的合同工,两口儿的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2003年,我们市开始“撤乡并镇”,人口少,经济总量的乡镇,合并成一个大乡镇。这样领导职数和编制数就超了,没办法,只能裁掉一些编制和合同工。
很不幸,她和她老公都符合被精简的条件,双双失业下岗。单位只给他们2万多元的补偿金。家里一下没有了经济收入来源,没有办法,他们花了8000元买个二手货车,去沈阳拉水果往回卖,搞起批发水果。
经过三年的起早贪黑、拼死拼活,干出了一些名堂,收入比上班高多了。最多一年能赚20多万。正当俩人想大干一场的时候,没有意外地出了意外。她老公一个人开车拉水果,出了车祸,人当场就没了。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料理完老公的后事后,她没有办法再干水果生意,在镇上开个超市维持生计。她这个人爱好学习,没事的时候经常看公务员事业编考试的书。
虽然做买卖比较累,但是也没有放下学习。这些年,只要符合条件的考试,无论事业编还是公务员,她都去考。虽然进不了面试,但成绩逐年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老公去世第三,也就是2009年,她终于考上了乡镇公务员。
所以说,老天是公平的,给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给了你机会,看你自己是否把握住。她在自己不断地努力下,终于又重新考回来镇政府,光明正大地“杀”了回来。镇书记自掏腰包,亲自给她接风。
她本人也没有过高追求,年龄毕竟大了,再往上提拔也不太现实,只求稳定。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将来孩子读大学都是问题。现在她任农业站长,工作虽然很累,但很充实,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我经常拿她的事做例子,对我们单位一些快要被精简的人说,天底下没有绝对的“稳定”。
无论政策怎么变,但是有一样是不变,那就是你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过人的能力技术水平。只要你自己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只有自己选择不“躺平”,幸运之神才会降临。自助者天助之!
自筹自支事业编制怎样变全额事业
有些考生对事业编与公务员之间的区别没有清楚的了解,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事业编制与公务员之间的不同吧。
一、事业编制和公务员区别
1.经费来源不同。 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财政全额拨款。 事业编制分三种,财政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
2.升迁不同。
公务员除了熬年头,即工龄长薪级工资涨,就只能升职才能涨薪水。 而事业单位,除了熬年头,升职之外,还可以通过职称聘用来涨工资,比如中级职称相当于正科工资。就说你专业扎实,你收入也不必你上司少,甚至还高。
3、公务员升迁机会大,而且可以一直升,直到顶。事业单位基本都是行政机关下面的二级单位,所以升迁机会很少,因为职数少。
4、事业单位未必工资比公务员低,一是看哪个单位,比如烟草专卖就比公务员多得多,二是你自己努力考职称,副高相当于副处待遇,很不错的。毕竟基层公务员一辈子混到副处的很少。当然我指的是基层。省市和国家的除外,省里公务员起步就是处级。
二、事业编制
开放分类: 社会、政治
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适用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和活动经费的开支渠道除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采取自收自支,差额补贴等办法。
事业编制的分类
1、事业编制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又叫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基本待遇与公务员一致,多为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城管、学校、农技站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医院和部分景点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宾馆、培训中心、设计室等。
2、事业编制一般都是要考的,比如烟草局、海关、检察院之类。
3、以前有经济警察、现在的港口警察、铁路警察等,他们是事业编制,现在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编制,现在警察中的公安就要求统一编制,即是公安即是公务员。 公务员编制的待遇最稳定。
三、事业编制分三种:
1、全额拨款事业;2、差额拨款事业;3、自收自支事业 其中,
以1为最稳定,但工资较少;2的待遇形式比较灵活,电台、电视台等都属此类,虽然财政拨款只占一部分,但每月拿钱却很多;3不是财政拨款,退休时拿的是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退休金。退休后,上述四种待遇每年增加的生活补贴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公务员、全额、差额、自收自支。 事业编制的和公务员待遇是不一样的,事业编制比公务员待遇低。但是还是国家工作人员。
信息来源:百度文库
了解更多公考信息,请关注:华图教育微信号:huatuv
自筹自支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按财政供养方式区分为三种: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全额和差额事业单位人员工资都由财政兜底或负担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则完全靠自营收入或收费留成维持正常运行,各项支出均不在财政预算盘子之内。从这个角度理解,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其实只是有事业之名,并无事业之实,随着近年来的改革,陆续被改为国企,已经非常少见,既使有,大致也集中在这些领域:
1、政府所属宾馆、招待所、后勤营收机构。这类单位多数已改企,部分因为历史和客观因素没改,仍保留自收自支性质。小公单位下属一个招待所就是这种类型,单位只有四个人,一年有两百多万的收入,上缴资金后留成部分发工资绰绰有余,他们都希望改企。
2、政府部门下属的主要职能是经营和收费的服务机构,如公证处,部分律师事务所,殡仪馆(有的地方是差额甚至全额)。
3、市政建设部门部分二层机构,如园林绿化,供水,设计院,规划院等。这些单位都有收费职能,可以自给自足,但又履行一定的公益职责,很多保留了自收自支事业属性。
4、部分文化出版机构,如剧院、出版社等,过去由于历史原因,这类单位都被列入事业单位范畴,但由于没有多余的全额或差额编制置换,为了体现政府对这些部门的“重视”,于是很多地方都将这类单位核定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无论哪种类型,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求,2020年底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无一例外都要改企,剥离出事业单位范畴。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自筹自支是什么性质?,自筹自支事业编制最新文件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