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暴力算家暴吗,精神暴力是什么意思
大家好,由投稿人谈晓玲来为大家解答精神暴力算家暴吗,精神暴力是什么意思这个热门资讯。精神暴力算家暴吗,精神暴力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精神暴力有哪些行为
在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被喻为“PUA第一案”的牟林翰虐待案作为典型案件被专门提及,再次将“精神家暴”“同居关系”等话题拉进公众的视野。
回顾案件,牟林翰对同居女友持续施加精神暴力致其自杀,法院以虐待罪判处被告人牟林翰有期徒刑。这让人们对“精神暴力”的巨大危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相比于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更具有隐蔽性。虽然没有拳脚相加、头破血流,但其带来的伤害并不亚于身体暴力。施暴方经常会采用侮辱、谩骂、恐吓等手段对家庭成员的精神进行摧残折磨,造成其极大的心理创伤,甚至由此产生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在法治日报微博开设的互动话题——
#2024全国两会你最关心啥#中
就有网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精神暴力受的伤害
一点都不比身体暴力小,
一旦遭遇了精神家暴要怎样取证?”
你所关心的,
就是我所关注的!
今天,
就让我们走进
“2024全国两会连连看”栏目,
连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太原市妇联兼职副主席杨蓉,
一起来听她给出的答案!
对遭遇精神家暴的受害者而言,其需要注意想尽一切办法收集相关证据。比如遭受辱骂、胁迫等精神暴力时,可以采取录音、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及时去妇联、公安、居委会寻求帮助,请求上述单位做好笔录;遭受精神暴力,发现精神、心理出现问题时,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将自己的遭遇及时告知亲戚、朋友,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们后续也可以作为证人作证。此外,也可向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杨蓉
策划:杨新顺 王芳
文案:张博
视频:李唯祎 范琳松
制图: 岳铼
来源: 法治日报
精神暴力怎么取证
家庭暴力,是指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其他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心理、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多数情况下,家庭暴力指的是“躯体暴力”。但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精神暴力”,同样给人带来巨大伤害。伴侣间的“精神暴力”是指使用语言、表情、态度等手段,对伴侣进行精神控制和伤害的行为。
精神暴力与躯体暴力不同的是,它相对隐蔽,暴力强度较弱、持续时间久、发生频率高、证据难以搜集,以心理伤害为主,常被忽视等。在伴侣的共同生活中,精神暴力常常会通过以下几种行为表现出来。
斥责行为。多见于地位极不对等的婚恋关系。伴侣间一方处于强势地位,一方处于从属、服从、被管教的弱势地位。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可能起源于婚恋初期,也可能是婚恋中逐渐形成的。过去,男强女弱的婚姻多见;现在,女强男弱的婚姻逐渐增多。弱势一方终日战战兢兢地看对方的脸色行事,稍有差错,遭到的就是强势伴侣的指责、训斥或教育。比如,“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用点心行吗”等。
侮辱行为。表现为伴侣吵架或日常交流中使用侮辱性语言或脏话等,比如侮辱对方或对方的父母,多数人难以接受,这会引起对方“以牙还牙”,导致事态恶化。比如,“你就是一头蠢驴”“你们全家没有一个好东西”等。
歧视行为。表现在对伴侣的生理、心理、社会特征进行冷嘲热讽的蔑视、看不起,甚至歧视范围扩大到伴侣的亲朋好友。比如,“就你每个月挣那点钱够干啥的”“你的那些酒肉朋友,没有一个靠谱的”。
冷漠行为。对伴侣(或两人合作)的事情不关心,与伴侣交流不积极,甚至回避。每天像空气一样存在,进门没招呼,见面不说话,出门没告别,分开不联系。这种现象多见于伴侣间发生矛盾后,当事人企图用这种消极的、斗气的方式逼迫对方认错、妥协,或满足自己的愿望。更有甚者,为了达到目的,当事人会主动和家庭其他成员特意走近,讨好对方,获取支持,建立联盟,以加大孤立、冷漠伴侣的力度。
威胁行为。利用自己的优势或权力胁迫、恐吓伴侣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比如,“大不了就分手”“离开我,你连水都喝不上”“你下次再这样,我们就离婚”。
控制行为。伴侣间的控制行为,会表现在很多方面:
1.情感控制。反对伴侣与其他人之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严重者,会极力阻止、切断伴侣与其他人的情感关系,这属于病态心理。比如,不准伴侣与其他异性交往,查看伴侣的手机,删除伴侣手机中年轻异性的联系方式,不允许伴侣与家人来往等,企图通过这种异常的方式完全占据对方的情感世界。
2.行为控制。是情感控制的延伸、泛化。通过软硬兼施的方式,要求伴侣必须定时报告自己的活动状态:在哪里,干什么,和谁在一起,什么时候结束。伴侣的非日常活动,必须获得批准,否则就会各种闹腾,不赢不休。更有甚者,会跟踪伴侣或监控伴侣的行为。
3.性控制。这多见于女性,利用自己的性权力控制伴侣间的性活动,使性变成某种条件下的“赏赐”。
4.经济控制。这在不少家庭中都存在,主要见于女性,对男人的所有花费进行经济上的严控。一句话“你要钱干啥?”就把男人对金钱的支配权剥夺。男人即使是正当的花销,比如孝敬父母、人情来往、日常开支,也必须要向女人请示、汇报、获准。
夫妻之间是平等、尊重、互助的关系。不管基于什么原因,令对方处于被斥责、被羞辱、被冷漠、被歧视、被威胁、被控制的状态,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暴力”伤害。虽然它是隐形的,但很多情形下,它比有形的暴力对伴侣关系的伤害更严重。所以,如果你在婚恋生活中感受到对方这类精神暴力的伤害,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建议。
交流解决。夫妻伴侣之间不可能没有分歧、不满、冲突,解决这些问题的首选方法就是交流。如果伴侣的行为让你不舒服、感到伤害,你必须把你的感受和愿望表达出来。交流的态度是真诚的,立场是坚定的。必须清楚,多年伴侣之间的很多不良行为,都是姑息纵容的结果。对方的不良行为,必须从一开始就要说“不”。这也是应对婚恋中种种暴力行为最积极、有效的办法。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夫妻间的“精神暴力”行为超出了理性控制范围,就不是夫妻交流能有效解决的了。这时,你(们)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帮助。请记住:看心理医生,不丢脸,那表明我们注重心理健康和婚恋生活。
寻求法律帮助。如果你已经尝试各种办法,尽心尽力去解决问题,但仍不能改善状况,并且这种暴力已经影响到你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那要认真考虑一下,彼此是否在价值观上不匹配。若对方纠缠不放,只能走上法庭。
婚恋关系需要用心经营,需从细节做起,让伴侣间更具凝聚力,才能应对婚恋内外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
家庭精神暴力
@人民法院报 11月25日消息,今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妇联、中国女法官协会在“国际反家庭暴力日”联合发布人身安全保护令十大典型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发布的十件人身安全保护令典型案例:①在发生主体上,既有夫妻、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也有同居、离婚后等非家庭成员的暴力;②在行为方式上,既包括殴打等身体暴力,也包括侮辱、谩骂、恐吓等精神暴力;③在启动方式上,既有家暴的受害人本人申请的,也有妇联组织、村委会等代为申请的,其中还涉及学校在发现家庭暴力上的特殊作用;④在保护内容上,既包括单纯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也包括行政拘留与人身安全保护令组合适用,既有对家暴行为的禁止,也包括后续的中止探视和变更抚养关系等保护措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法院报
经济控制就是最隐蔽的精神暴力
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年华老去,本是自然规律;安度晚年,则是人所期盼。
然而,今天小编要讲的,却是一个年迈的女儿,杀死白发苍苍老母亲的悲剧。
她67岁,行动自如,手脚也还麻利。本该含饴弄孙、颐养晚年的她,作为姐姐,却承担起一项重任——从东北来到深圳,帮弟弟照顾88岁的老母亲。
或许,这也是中国步入老龄社会后的一种常态:本身是老人,还要照顾老老人,令人有些心酸,却也有很多无奈。
照顾老人本就不易,而于她更显艰难。也许是因为十几年间,她就来过深圳一次,母亲竟然已经不记得她是谁了。
于是,母亲整日用戒备的眼光打量着她,事事防着她,对她总是冷言相向,经常骂她,和她吵架,还想赶她走。而她说什么,母亲也不会听从。
弟弟经常来看母亲,带来一些吃的用的,母亲总是赶紧自己收好,生怕她占便宜。
“看在妈年纪这么大的份上,你让着点吧。”弟弟对此也很无奈。
母亲还经常会做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把垃圾捡回来放到床下,把剩饭捡回来放到冰箱,等等。她去清理,母亲就骂她:“这是我家,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爱待不待,不待就滚。”
她很委屈,却无可奈何。零零碎碎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小矛盾,和老人道理是讲不通的,那就只有自己忍着。作为案外人,我们只知道,她过得十分压抑。
就这样,她和母亲住在一起已有三四年。
矛盾在这一天爆发了。2017年5月的一天,母亲又把一些垃圾塞到了床下。弟弟发现了,将这些垃圾丢到了楼道。母亲没言声,等儿子一走,她就把这些东西又捡了回来,再塞回床下。
“这些东西都没用了,又脏,有味道,不要放到家里。”
她抱怨着,想将这些垃圾丢掉。母亲勃然大怒,说着很难听的话,还连声喊着叫她滚。
她委屈极了,一股怒火腾地就冲了上来,憋得她心口发酸,脑门发疼。
这几天,她一直觉得不舒服,头晕、恶心,刚去医院做了检查,上午还在床上躺了半天,为何母亲就丝毫不加体谅?
这几年,她自觉照顾母亲也算尽心尽力,为何母亲还要这样恶劣地对待自己?自己年龄也这么大了,难道就因为她是母亲,就能这般辱骂自己、不把自己当人看?
她绝望地望着母亲,内心一半如火焰般沸腾,一半似海水般冰冷。一个念头在脑海中盘旋不已,既然生活在一起这么痛苦,不如我们同归于尽吧!妈妈,你别怪我,这是你逼我的,你这么对我,我已经忍受不下去,你生我养我,我杀了你,我会给你偿命……
她镇静下来,要怎么动手?就在上完厕所的一瞬间,她突然有了主意。
斜阳将要从窗边消逝时,她下了决心,对母亲说:“妈妈,来,我给你洗个澡。”
此时,母亲正在翻弄那些垃圾,好像没有听到这句看似温情、却满含残忍的话。她走过去,将母亲拽到卫生间,打开淋浴开关,采用推母亲胸部、固定住其脖子的方式,让水照着她的头和脸喷灌下去……
手中的人在微微挣扎,瘫软,后仰,滑落。她也顺势扑在母亲身上。短短两三分钟后,一切归于沉寂。她麻木地起身,踉跄着走到了厨房,拿起水果刀朝右手腕割下去,割了几下没割开,她又拿起菜刀,直接朝手腕剁下去,血一下就喷出来了。
“如果和妈妈就这样死了,要等两天弟弟过来才知道,那时候,尸体可能都臭了。不如先告诉弟弟,反正血流的很快,等他来了,自己也就死掉了。”她一边想着,一边拨通弟弟电话:“我把妈给杀了。”
弟弟大吃一惊,火速赶到家里,看到眼前的这幕,他又气又痛:“姐,你怎么这么无知啊!”他连忙拨通了120和110……
警方在医院控制了她。几天后,医院诊断她患上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法医鉴定,死者系颈部受压迫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而案发时她的精神状态受“适应障碍”的不良情绪影响,辨认和控制能力部分削弱。
今年7月,深检君的小伙伴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她提起公诉。近期,在综合考虑她的认罪态度、悔罪态度、犯罪动机、精神状况、身体状况后,法院判处她七年有期徒刑。
就像人们经常说得那样,“还没有做好老的准备,就突然老了”。今天的中国社会,也还没有做好步入老龄社会的准备,而高龄老人就已经遍地皆是,更带来了一系列相关问题。
这其中,小编觉得,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值得关注。
就像案中的母亲,随意辱骂女儿、对亲人不信任、囤积垃圾等,说明其对外界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很可能出现了问题;而案中的女儿,由于遭受精神暴力,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不但会造成免疫力低下,容易罹患疾病,也会造成精神障碍和情绪紊乱,更需要专业的心理疏解。
人老总是难免。人的晚年幸福,不仅依靠健康的身体,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如何看待世界、怎样对待亲人,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因为心理失衡,使高龄变成了一种折磨,既折磨自己也折磨别人,那生命就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同时,作为子女,也应该尽量更多地照顾和陪伴老人,让他们少一些孤单,多一些温暖。
“死者长已矣,生者长戚戚。”尚年轻的我们,或许应该加强对健康、生命的理性认知,修炼平和、明智、豁达、包容的好心态。正如一句话所说,活得舒适、有益、有尊严,这样的老人不仅造福自己,也能造福他人和社会。(原标题:说案 | 沉重!6旬老妇杀害8旬老母…)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本文精神暴力算家暴吗,精神暴力是什么意思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