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出资帮组父母购买单位房改房所有权归属于谁,子女出资给父母建房归谁

法律普法百科 编辑:严君

北京房地产专业律师靳双权专业代理二手房买卖、借名买房、房产继承、确权、腾退房屋、公房纠纷、央产房、军产房等房产纠纷案件。从业十五余年,带领专业房产法律团队,办理了大量房地产案件,积累了丰富的诉讼经验,现将这些案件改编为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到读者。(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原告诉称

张某利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一号房屋的售房款408万元。事实和理由:1995年,原告与被告张父及原告的母亲张母(于2018年8月7日去世)达成口头协议,由原告出资23000元购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一号房屋,该房由于当时政策的原因不能直接登记在原告名下,而是登记在被告张父名下,被告张父及原告的母亲张母多次口头承诺该房屋的所有权归原告所有,原告认为诉争的房屋是原告购买的,该房屋应归原告所有。

后被告在原告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上述房屋出售,出售款为610万元,该房款现在被告处保管。2020年6月8日被告向原告出具一份出资证明,证明原告对上述房屋的出资情况,原告认为该卖房款应按原被告购买房屋时的出资比例进行分割,原告应获得相应份额。

被告辩称

张父辩称,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没有原告陈述的约定。

张某霞述称,买房的时候,是被告张父向原告张某利借的钱,之后张父说把钱还给张某利,张某利没要,张某利说被告是他的父亲,他给父亲花钱是应该的。我的父亲母亲从来没有说由张某利出钱买房子,将来再把房子过户到张某利的名下,他们从来没有过这个意思。我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裁判结果

驳回张某利的诉讼请求。

法院查明

张父、张母夫妇育有子女三名,分别为:张某利、张某、张某霞。

2002年12月1日,张父与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约定公司同意张父以立契价31114元购买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一号房屋(以下简称房改房)。2004年9月7日,房改房登记房屋所有权人为张父,属成本价。

2018年8月7日,张母去世。

2020年6月8日,张父签署《出资证明》,内容为:“我是张父,我原来居住的房屋是当年买房时,我出资1万元整,我儿子张某利出资23000元整,共33000元整。特此证明。”

2020年8月16日,张父签署说明,内容为:“1998年,我张父利用工作及其关系,花费一定代价,把单位职工宿舍分给张某利所有(张某利非本单位职工)。后我在购买位于一号房屋时,由于经济条件有限,要求大儿子张某利支援我部分购房款23000元整,此款项与我之前为大儿子办理房屋的事情相抵,双方早已无债权债务纠纷。由于我夫妻二人身体不佳无人养老,便将我名下的房产于2018年8月售出完成过户,此房产产权清晰明确归我夫妻所有,不存在借名买房或有其他债权债务关系。”

诉讼中,当事人对张父于2018年将案涉房屋出售案外人,出售价款为610万元且张父已经收到全部售房款均无争议。

诉讼中,法院针对张某利的诉讼请求进行了询问,张某利称“被告给原告出具出资证明,在购买案涉房屋时,家庭内部口头协议,张父、张母一起达成协议,由原告出资购房,以后房屋归原告继承,购房款是分两次出的,第一次1万元,第二次13000元,张父和张母多次承认案涉房屋由张某利继承。根据合同法规定,我们有约定,共同出资就共同受益。”

房产律师靳双权点评

当事人有答辩并对对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质证的权利,于梅礼经法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应视为其放弃了答辩和质证的权利。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案涉房屋原为公有住房,属产权单位在特定历史时期针对职工按照房改售房政策售卖给张父后成为私产。结合张某利在本案中出示的张父所签《出资证明》及当事人的陈述能够认定,张父以成本价31114元购买案涉房屋时,是由张某利出资23000元。现无证据证明张某利出资与张父所购房屋的产权份额之间存在约定,张某利亦无证据证明张父售房后就如何分割售房款存在约定。

综上所述,张某利的诉讼请求缺乏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子女出资购给父母买的房改房

子女出资为父母买房产权归属

子女出资给父母买房,协议怎么写

子女为父母购房出资的性质

子女出资给父母建房归谁

子女出资给父母买房算投资吗

子女出资给父母买房可以做公证吗

子女出资以父母名义购买的房改房

子女出资为父母买房产权归属

儿女出资购买父母房改房产权归谁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