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犯罪属于什么概念类型,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故意犯罪吗

刑事辩护 编辑:屈昭

一、故意犯罪属于什么概念类型

在实际生活中,当一个主体预见到自身行为可能对社会带来潜在损害,同时抱有期望或容忍该等损害后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时,便已触犯了刑法规定的故意罪行。故意犯罪可依据其动机分为两种类型:

1.直接故意犯罪:这是指在具体行为实施过程中,行为人明确了解自身行为将会引发对社会具有某种程度损害的结果,且对此种结果怀有主观上的愿意或追求;

2.间接故意犯罪:此种犯罪形式则是指行为人在意识到自身行为可能导致社会损害的情况下,并未采取积极措施去阻止或避免,而是选择放任损害结果的发生。

二、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故意犯罪吗

危险物品肇事罪系一种以过失犯罪为主观形式的犯罪类型。此种犯罪的犯罪构成在主观层面上呈现出过失的特征,即犯罪主体对于其行为违反了相关危险物品管理条例这一事实所导致的各种潜在危害结果持有疏忽大意或者过度自信的心理状态。

对于主体行为本身是否违反了危险物品管理规定,这一点既可能是因过失而产生,也有可能是基于故意实施的。所谓危险物品肇事罪,乃是指在涉及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及腐蚀性等各类危险物品之生产、存储、运输及使用等环节中,由于行为者存在过失,从而引发了重大事故,并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三、如何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之间的显著区分在于以下几点:

(1)被告在施行犯罪之际,对于情节的认知程度有异。故意犯罪指被告明知自身行为可能诱发不良后果,然而依然抱持期待或者公开纵容此种状况的产生;反之,过失犯罪则是指被告人应当能够预期到自身行为或有可能引发损害,然而由于疏忽大意或者盲目自信未能预见,最终导致了不良后果的出现;(2)在法律层面上,对此两类犯罪所予以的惩戒力度亦呈现出明显差异。刑法普遍对故意犯罪采取严峻的打击力度,而过失犯罪仅在实实在在地给他人带来损害之后方需负责任;(3)在判定犯罪性质的过程中,犯罪结果对法律责任的界定亦存在差别。在故意犯罪案件中,被告的主观意愿成为决定罪名成立与否的关键要素,而犯罪结果仅仅影响到刑罚的轻重程度;至于过失犯罪案件,唯有被告人的过失行为已经切实构成实质性的损害之后,方能被认定为犯罪。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站为您整理关于本文的法律热搜话题

故意犯罪属于什么概念类型的

故意犯罪的概念是什么

故意犯罪包括哪些罪名

故意犯罪的概念和构成条件

故意犯罪的构成

故意犯罪负什么责任

故意犯罪的几种形态

故意犯罪的概念是什么

故意犯罪的概念和种类

故意犯罪包括什么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故意犯罪吗判几年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故意犯罪吗怎么判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故意还是过失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结果犯吗

危险物品肇事罪的构成

危险物品肇事罪造成严重后果

危险物品肇事罪后果特别严重

危险物品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吗

危险物品肇事罪属于哪一类

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犯罪处罚是什么

来源:中国法院网-如何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逻辑关系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